央广网北京7月1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每年的7月11日是中国的“航海日”,今年将是第十七个中国航海日。

以“开启航海新征程、共创航运新未来”为主题的主活动通过“线上模式”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其它地方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上海举行“海巡01”轮等3艘船舶免费开放参观活动,天津航标处开展航标开放日活动等等。

航海文化丰富多彩,人类的航行活动古已有之。在古代,人们航海时如何判断方向?遇到风暴怎么办?到了近现代,人类的航海技术实现了怎样的飞跃?智能航海技术的前景如何?无人航行船会对航海职业产生威胁吗?

 

古时航海员如何判断方向?

人类的海上航行活动历史悠久,虽然目前我们尚且无法准确得知人类的第一次海上航行活动始于何时,但根据资料记载可知,人类航海活动的开展不会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且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航海活动以及最先掌握航海技术的国家。

如何确定船舶位置和航行方向是古代航海过程中的重点。在航海设备落后的古代,船员一般通过海面或是陆地上具有代表性的标识,以及天上的星辰来判断自己的位置和航行的方向,我国智慧的古人很早就能够通过观测天体以辨别方向。

元明时期,我国航海员使用牵星板观测星体以确定地理纬度,同时辅以方位星的方位角和地平高度来确定船舶夜间航行的位置。同时,船上还配备了专门观测天象的阴阳官。18世纪三四十年代,六分仪和天文钟问世。六分仪和天文钟相互配合,分别推测船舶所处位置的纬度和经度,从而完成海上定位。

古代海员如何抵御海上灾害?近代航海技术实现了哪些飞跃性发展?

“行船走马三分险”,人类航海初期,由于技术和设备条件的限制,人们的海上航行需要面临诸多风险,其中当属风暴灾害威胁最大。古时船舶吨位较小,抗风能力弱,船体多为木制,在强风暴情况下,船舶将会剧烈摇晃,木船很有可能在风暴中倾覆或粉碎,致使海员丧失生命。因此,在当时,若海员发现海面情况有变多会及时停船,船头或船尾的海员则瞭望海面以检查周围情况,通过敲锣提醒警示其他船员。

而到了近代,伴随着军工技术发展,航海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宝晨表示,近代航海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卫星技术的发展助力船舶的海上定位和航线设计。其次,无线电通信技术便捷了船舶和船舶、船舶和陆地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再次,船舶的能源驱动技术逐渐朝着绿色节能方向发展,船舶的能源驱动方式由传统的燃油驱动走向电池驱动,甚至是氢能驱动。最后,智能船舶技术不断发展,远程驾驶、无人驾驶技术日趋成熟。

航海技术智能化发展的前景如何?无人航船会取代人力航船吗?

智能船舶是航海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智能船舶技术的诞生为航运业转型提供了重要机会,将为航运业带来一场深刻变革。

智能船舶技术未来将被运用在船舶的远程控制、无人驾驶,航线的自动设计,船舶的自动靠离泊等方面。张宝晨认为,根据国内外的技术发展情况来看,无人航行船舶或远程驾驶船舶在2025年左右投入商业营运是必然趋势。但张宝晨同时表示,智能航运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无人驾驶航船将完全取代有人驾驶航船。从安全和治理方面考虑,在未来,人力驾驶航船与无人驾驶航船将并存。

在智能船舶技术发展的趋势下,未来的航海专业人员需要更加重视陆地工作和管理工作,同时智能船舶技术还将推动航海体验师这个新职业的诞生,航海体验师需要对海上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体验,为船舶的发展、设计、建造提供实践性的技术支撑。

世界强国无不是向海而兴,因海而强,我们也更需要提高航海意识,弘扬我国的航海文化。

监制:郭静

记者:杨扬

编辑:刘鹤佳 潘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