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0日消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联合全国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特别报道《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本期推出: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在开城举行。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在开城举行。但是,由于美国方面对谈判并无诚意,采取拖延和破坏的政策,并企图以“军事压力”配合谈判,迫使朝中方面接受其不合理的要求,停战谈判进行得异常艰难。1951年8月10日,已经进行了一个月的朝鲜停战谈判又一次陷入僵局。时任朝鲜停战谈判代表团翻译过家鼎说,双方边打边谈的状态,让谈判现场都显得剑拔弩张。

过家鼎:在朝鲜(谈判)没有次序的,谁要想发言(谁就发言)。我早进去两秒,他坐下,我要发言,他说他还没坐好,我就讲了。讲完以后,他说他不理这个发言。你不理吧,你都记下来了,我也讲完了,该怎么的怎么的,就是这个敌对状况。

谈判伊始,就陷入了如何划分军事分界线的僵局。朝鲜人民军首席代表南日将军提出建议,将“三八线”作为军事分界线。对此,美方代表拒不发言,会场陷入罕见的一片静默。

过家鼎:大家都寄希望于能够从谈判桌上得到战场上所得不到的东西,谁都不愿意放弃一点自己得到的利益。主要问题是军事分界线,军事分界线就是怎么划,划在什么地方,对谁有利。你要划军事分界线,多划一度,多划一个角,都要争论。有一次争论得很厉害,谁也不让谁。结果,他不发言,我们也不发言,大家愣着,愣了整整一百三十分钟,谁也不让,谁也不吭声。

后来,人们将这场鸦雀无声的谈判称之为高度紧张的“精神战”,而中朝代表以一直“坐下去”的冷静和耐心最终赢得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时任彭德怀军事秘书杨凤安:分析这个谈判,敌人在谈判桌上肯定不老实,(所以)定的方针是,谈得积极谈,打得积极打,以打促谈。谈判桌上它得不着东西,战场上也不能叫它占便宜。

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双方代表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此后两年,朝鲜战场形成一个长期的边谈边打、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交织的复杂局面。谈判期间,曾两度改变会场,五次中断会谈,共召开58次双方代表团大会,733次各种小会。1953年7月27日,交战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监制:高岩

策划:武俊山 李谦

主笔:王远

播讲:长悦

统筹:朱星晓 王泽华

制作:单丹丹

编辑:杨璇铄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