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古称火针刺绣,是以烙铁为笔,通过控温技巧,不施任何颜料,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画烘烫作画。在淮南巧手匠人郑红伟的“笔”下,画布的概念变得广泛,画作也因在不同的材质上而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54岁的叶照生是德生纺织印染(安庆)有限公司设备部的一名电工高级技师。从业30多年的他具有解决印染设备和环保处理设备故障技术技能和听设备声音可知机械故障的“绝技”并且已经总结出一套成熟的设备维修点检之道。
黄山学院教师严迪,是一名“园艺高手”,曾取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优胜奖,获得过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
毛笔从古至今都是重要的绘画与书写工具,而产自安徽省泾县的宣笔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是中国四大名笔之一。
青阳位于皖南山区,是安徽重要的苎麻产地,麻纺业较为发达。九华山麓的村民自古就有种植漆树,割漆制作漆器的习俗。
泥土,是大自然的恩赐,是滋养万物的根基。来自淮南的巧手匠人童健能让普通的泥土“复活”,变成了一个个艺术品。
量尺寸、调颜料、上墙绘制,一面白墙,在李军的涂描下,变成了一幅精美的装饰画。“拼花要准确、裁边要工整、边角要对齐,点与点之间的误差要控制在1毫米以内。”李军说,装饰画绘制看似简单,实际绘制的时候并不容易,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每个细节都不能出差错。
孔德伟是安庆合力车桥有限公司的一名维修电工,周围同事评价他是电工行业的“超级侦探”。作为一名技术工人,他能锁定故障原因,把住问题命脉,快速恢复生产设备,攻克各种数控生产设备的疑难杂症。
张烨,安徽马钢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焊工高级技师。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安徽省技能大奖、江淮杰出工匠、安徽省技术和学术带头人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
擅长品茶、泡茶的项玲是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茶艺教师,国家一级茶艺技师、一级评茶技师、国家级茶艺裁判员,还是安徽省项玲茶艺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阜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阜阳市“颍淮杰出工匠”。
安徽黄山作为“中国名茶之都”,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叶种类丰富、特色突出,自古名茶迭出,在中国十大名茶之中,黄山茶叶独占三席。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享誉海内外,均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嗖!还没等反应过来,无人机就冲上了天。体型轻巧、加速超快,在李向阳的操作下,无人机时而穿越树枝障碍,来一个急转弯;时而冲向高空,表演个后空翻,看得人精神高度紧张,而他却一副云淡风轻模样。这一份驾轻就熟的背后都来自于热爱与专业。
张士宏是寿州豆腐宴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擅长细可穿针的菊花豆腐技艺。
在“灯上断铁丝”比赛中,他凭借高超的技能,在灯泡上连续熔断10根熔点1000摄氏度的铁丝。
多年担任餐饮行政总厨,丁明祥有着丰富的烹饪和管理经验,曾荣获“安徽省技能大奖”。
2004年出生的许文豪是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高级工,数控车中级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董慧是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数控车工高级技师,2010年获“安徽省技术能手”。
滕飞是国网滁州供电公司通信运检二班班长,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兢兢业业为电力事业默默奉献了28个春秋,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电业为人民”这一宗旨。
浦强松是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半路出家的他苦练技艺本领,钻研业务,从一名木工小白逐步成长为木工技师、省技术能手、手工木工考评员、国家手工木工技师,无人机装修检调高级工。
伟大时代需要工匠精神“精雕细琢”。在安徽合肥,就有一位“大国工匠”用行动践行“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他,就是合肥聚能电物理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制造中心副主任陈建林。
余炳辉现就职于滁州市经纬装备科技公司技术部,是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头人、公司“匠人训练营”负责人,曾获“安徽省技术能手”“安徽省技能大奖”称号。
胡建东,现任安徽天鹅湖大酒店副总经理兼行政总厨,中式烹调高级技师、西式烹调高级技师。
978年出生的廖志斌现任国网宿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党支部书记兼超特高压运维班班长,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特级技师、高级工程师。
王存峰把近20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员工,先后培养出高级技师3人、技师5人、高级工30人。
入行26年,盛保柱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汽车制造技术不断更新,盛保柱也开始进入自动化设备研发新领域。
李志是中式烹调高级技师,安徽省技术能手,安徽省金牌厨师长。
美味的食材不仅可以用来烹饪,还可以雕刻成各种动植物、人物、花卉,风光建筑等各种图案与形态来美化菜肴装点宴席。它既是烹饪技术的一部分,又是艺术殿堂里独特的一门艺术雕刻。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因其具备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等特质,享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美誉。
江宝忠,安徽歙县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1987年毕业于安徽省行知学校文房四宝专业,随后进入歙县文房四宝公司砚雕车间从事砚雕工作,从事砚雕工作30年。
一根根面棒被擀薄、按平,在案板上摔打、拉伸成型后,滚水下面,捞起再淋上一勺秘制汤料,一碗鲜香四溢的太和板面便上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