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宣城10月2日消息(记者周然)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城市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持之以恒以“为民情怀”加热“民生温度”。

十年来,宣城着力提升市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宣城市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12年、信访工作连续13年全省先进,9次获得平安先进市,成为是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2021年,宣城市“社会治安状况群众安全感程度指数”“政法机关执法工作满意程度指数”均位列全省第一。

扎实推进暖民心十项工程,从老年助餐、停车、家政、菜市等“小切口”入手,让政府“干的事”就是群众“盼的事”。

宣城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居全省前列,就业、养老、教育、医疗等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宣城十年,一幅幅精美画卷,绘出幸福美好。

平安宣城给足市民安全感

平安,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诉求之一。《庄子》云“平则福”。可见,从远古开始,平安就一直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强烈诉求。建设平安宣城,让市民有足够的安全感,自然是执政重心所向。

2015年,公安部携手央视《等着我》栏目、“宝贝回家”等媒介联合开展“打拐反拐”与“圆寻人团聚梦”大型公益活动。在宁国市公安局工作的宣恒,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应邀加入,成为一名志愿者。7年来,宣恒利用业余时间,志愿提供2000余条有价值的寻人线索,助力330个失散家庭团圆。

无数像宣恒这样的人民警察,撑起了宣城这座城市的平安底色,给足了人民安全感。

9月16日,宣城市公安局通报“百日行动”各项举措和阶段性成效。

平安宣城给足市民安全感(央广网发 宣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据介绍,自全国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宣城市坚持“什么犯罪突出就打击什么犯罪,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在全市迅速掀起了夏季治安打击整治“严打、严防、严管、严控”强大攻势,让宣城市民切身感受到平安触手可及、安全就在身边。

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守法,更有力地用法律保护自己。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宣城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着力在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上出新招、下硬功。积极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法治需求,分层分类分众开展普法,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普法产品,提高普法供给的精准性,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

近期,宣城市开通智慧普法依法治理云平台,上线普法管理、普法责任制落实、法治文化资源库等九个功能板块,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此次上线云平台既是运用新技术新媒体落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考法、‘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有利举措,也是建立普法资源云数据库,为全民法治素养提升奠定工作基础。”宣城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平台最先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勤、学法档案和学法情况通报等制度,将通过提升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增强各级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推进法治宣城建设夯实基础。

暖心宣城提升市民获得感

“大变样了!”在广德市柏垫镇,谈到这里的集贸市场,市民赞不绝口。

“门口装了非机动车护栏,市场内的采光和通风设备也改造了,干净又敞亮,一点异味都没有。”柏垫镇柏垫社区居民龚阿姨说。

而就在今年7月之前,这里的集贸市场还是破败景象,不仅采光和通风条件差,排水系统也已经老化,居民怨声载道。

“群众呼声就是我们干事的方向。为扎实推进文明菜市行动,从7月起,我们启动对近千平方米的集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柏垫镇副镇长郑世媛告诉记者,改造工程共投入约20万元,对内部排水过滤系统、通风系统、采光等配套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并新设顾客休息室,张贴公益广告,让广大顾客“抬头见文明”。

广德市开展“惠民菜篮子”活动(央广网发 程力摄)

无独有偶。近日,在宣城市宣州区西林街道城西社区,这里的养老服务站(助餐点)正式开业,该助餐点除了能为居民提供健康的餐食外,还提供了活动场所,方便辖区老年居民休闲娱乐。

“今天一大早父母就听说助餐点开业啦,而且今天还是免费,中午一定要去尝一尝,以后我就算是工作忙不能回家,也不用担心他们吃饭问题了。”家住附近的郭女士高兴地说。

“以前没有助餐点,晚饭就只能用中午的剩菜剩饭将就一下。”在自助餐点里,黄大伯一边吃着饭一边夸赞道。“我就住在附近,走过来不远,可以说在‘家门口’就吃上了菜品多样、热气腾腾的饭菜。”一旁的崔阿姨也补充道,“政府待我们老年人太好了,助餐点方便我们吃饭,还给我们老人优惠补贴。”

泾县泾川镇“老年助餐点”,老人们在就餐(央广网发 宋志成摄)

从焕然一新的集贸市场,到开到家门口的老年助餐点,这些都是宣城市推动暖民心行动的一个缩影。

自2022年5月,安徽部署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以来,宣城市“一老一小”保障网加快织密。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全市共创成17家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组织开展敬老爱老评选工作,4人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2家机构获国家级“敬老文明号”。做好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试点项目工作,4个托育服务设施项目获国家批准。积极探索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和公用场所母婴设施建设工作,配置母婴设施场所68处;出台市级幼儿托育民生工程实施方案,配置托位958个。不断提升妇女儿童保障水平,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级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市政府已连续7年将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作为市政府十项民生实事予以实施,累计筛查146571人。

健康宣城,护佑市民幸福感

卫生健康事业关乎民生福祉,只有健康相伴,才能安享幸福生活。这十年,宣城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速破解

2015年,宣城市获批国家第三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在全国或全省率先探索实施了基层医疗机构“县管乡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双百”综合考评、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县域医疗卫生振兴、长三角名医工作室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宣城市深化医改工作累计2次获得国务院办公厅和2次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简报三次刊登宣城市典型做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办的医改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宣城市作典型经验发言。

健康宣城行动富有成效。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宣城市和宁国市双双创成国家卫生城市,成为安徽省第3个省辖市国家卫生城市,并于2021年顺利通过复审,再获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全市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县)4个,创成率57.14%;省级卫生县城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创成省级卫生乡镇52个,创成率66.67%;建设市级健康单位438家、健康企业58家、健康社区(村)211个、健康家庭1400户。持续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省级以上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覆盖率85.71%。深入推进省级健康县建设,是全省第二个实现创建全覆盖的省辖市。

宣城市红十字会、医疗急救中心举办“关爱生命,救在身边”主题公益宣传活动(央广网发 宣城市卫健委供图)

深度融入长三角卫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创新开展并建设了36个“长三角名医工作室”建设,通过柔性引进一批长三角地区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团队),着力提升全市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和医疗科技水平。

公共卫生服务长足进步。预防为主的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立健全了以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应急救治和卫生监督为重点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成了市公共卫生检验检测中心、市中心血站血液检测楼等一批公共卫生项目。在全省率先建立全市“120”统一调度指挥平台,并升级建设“智慧急救”系统,实现急救“上车”即“入院”。院前急救网络在全省较早布局向农村延伸并发挥重要作用。

基层卫生能力持续提升,基本实现“头疼脑热不出村镇、一般疾病不出县市”,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年平均比例达65.1%。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9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所,其中4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创建为二级医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为国家百强、5所社区卫生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健康脱贫工程成效明显,如期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总体目标。

编辑:赵家慧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