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黄山11月15日消息(记者 张琳琳 通讯员 崔艳)11月15日,黄山区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内,带着病历本和检查报告的群众有序排队,脸上满是期待。九三学社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委会的义诊专家团又如期而至。此次义诊活动汇聚了中山医院、华山医院、肿瘤医院等多家上海三甲医院的30多位知名医疗专家,涵盖心内科、肝肿瘤内科、血管外科等20多个百姓急需的专科,当天共接诊门诊病患1000余名。
这是双方携手走过的第十个年头。这场跨越山海的健康之约,早已成为黄山区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品牌,见证着长三角医疗一体化的生动实践。
自2012年起,在黄山区委统战部的积极对接与持续推动下,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统战部、九三学社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委会开启了赴黄山区义诊的公益之路。数百位医疗专家跨越山川,坚持十年送医进山区,从城区医院到偏远山村,从专科门诊到上门问诊,他们的足迹遍布黄山区的各个角落,不仅为近万名患者提供免费诊疗,更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让大山里的百姓不用远行就能享受高水平的医疗资源。
时间回溯到2015年的春天,焦村镇的焦冬来被胃病和胆结石折磨得寝食难安。“每天下午胃痛准时发作,疼得直不起腰。”回忆起当年的困境,年近八旬的焦冬来眼眶泛红。就在他近乎绝望时,黄山区委统战部对接的复旦义诊团队走进了山村。专家们顶着山路颠簸带来的疲惫,上门为他细致检查,不仅制定了个性化服药方案,还一笔一划写下饮食禁忌和康复要点。“医生反复叮嘱我按时吃药,告诉我哪些农活能做、怎么静养,连复诊时间都帮我记在本子上。”焦冬来谨遵医嘱,坚持治疗半年后,疼痛逐渐消失。“没有这些上海来的好医生,我可能早就被病痛压垮了。”
这样的温暖故事,在十年义诊路上不断上演。当天,患者陶媛就说眼睛看东西会突然模糊,还发干,一直没有看好,今天特地找专家再诊断一下。还有很多山区老人的关节痛毛病,总想着熬熬就过去了,医疗专家上门把脉,不仅免费送药,还教会病者简单的康复锻炼动作,让病痛消失。还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自以为要咳一辈子了,在专家指导下调整用药后摆脱了常年咳嗽的困扰……这些看似普通的病例,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期盼,更是黄山区为群众健康全力以赴的执着。
为了让专家们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黄山区委统战部联合区卫健委、各乡镇卫生院,提前摸排疑难病例,建立详细档案。为了让医疗合作持续深化,他们搭建交流平台,组织本地医务人员跟班学习,把专家的诊疗经验留在黄山。2023年,在黄山区顺利挂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名医基层服务站”。今年,黄山区谋划开设上海医疗专家远程诊疗室,让当地群众找名医更方便。
义诊现场,年逾七旬的资深教授戴着老花镜,仔细查看患者的检查报告,耐心解答每一个疑问;年轻的医学博士一边记录病情,一边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治疗方案,温情的话语驱散了患者的焦虑。参加义诊的专家医师钱菊英说,只要当地老百姓有这个需求,会通过义诊把自己的优势不断下沉到基层。
“让山区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是我们始终不变的目标。”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牛朝辉说。十年间,黄山区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把群众健康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一次次对接、一遍遍协调,用真心实意打动专家团队,用坚持不懈搭建起健康桥梁。如今,本地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在交流中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群众不用远行就能看好病、治好病。
十年山海情义诊暖民心。黄山区将继续深化与复旦医学院的合作,让这场跨越山海的健康之约持续下去,用实际行动打通服务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百姓在优质医疗资源的滋养下,拥抱幸福生活。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