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1月15日消息(记者 刘浩)“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党委的牵线搭桥,我们与广东省清远市企业开展跨区域合作,由他们直接提供臭鳜鱼原材料,保障了品质与供应稳定性。”黄山徽韵臭鳜鱼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徽州臭鳜鱼产业链供应链党委是我们的“娘家人”,帮我们解决了许多棘手问题。
前不久,在徽州臭鳜鱼产业链供应链党委的帮助下,黄山徽韵臭鳜鱼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一行赴广东省,与清远市供诚渔业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养殖协议,有效解决了供应端薄弱环节。
黄山市是“中国臭鳜鱼之乡”,现有臭鳜鱼加工主体100余家,年加工量近6万吨,加工产值突破57亿元、约占全国市场份额75%,整体带动就业3万余人,是全国最大的臭鳜鱼加工和流通集散地。
“没有成立产业链供应链党委之前,大家各自为战、缺少沟通,很容易被动陷入低价竞争的怪圈,形不成发展合力。”徽州臭鳜鱼产业链供应链党委副书记程朝胜坦言,党委成立后,有效串联起分散企业,为产业发展精准把脉、纾困解难。
2024年3月28日,黄山市徽州臭鳜鱼产业链供应链党委揭牌成立,61家臭鳜鱼产业相关单位加入,构建集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金融监管部门以及链上企业为一体的组织体系,覆盖链上企业党群组织36个,选派31名党建指导员驻企联络服务,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覆盖就跟进到哪里。
徽州臭鳜鱼产业链供应链党委系统梳理7大瓶颈问题,编制“一链一图一册一库一清单一方案”成长计划,创新政企“1+1”月度轮值,领办了鳜鱼养殖本土化技术攻坚、区域公用品牌申请、“预制冷冻臭鳜鱼”行业标准制定等10余项“揭榜解题”项目,用足用好政企协同共建资源,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针对臭鳜鱼产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徽州臭鳜鱼产业链供应链党委推动举办“政银保企对接会”,创新“鳜鱼贷”“鳜鱼保”,已签约52户、融资突破5亿元,新增加工设备200余套、冷库38个,惠及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
“本土养殖鳜鱼,疾病防控难、水质要求高,产量品质不稳定,成为制约企业扩大规模的重要难题。”黄山市水产站站长汪勇翔说。产业链供应党委穿针引线,会同科技、农业等部门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投放苗种近20万尾,存活率超80%,破解养殖难题。
徽州臭鳜鱼产业链供应链党委的成立,拓宽臭鳜鱼产业发展新路径。徽州臭鳜鱼产业链供应链党委先后与福建宁德大黄鱼、清新区桂花鱼产业链党委签署《两地产业链党委合作框架协议》,探索“产业链+商协会”“产业链+高校”党建共建模式,达成4个具体合作项目,促进链上企业交流共创。举办徽州臭鳜鱼产业发展大会,聘请1名院士、8名教授作为特聘专家,共建鳜鱼“产研院”,构建“政—产—学—研”模式,带动了一批以川溪农渔为代表的鳜鱼养殖能手,迈出了产业发展新路子。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