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六安11月15日消息(记者 张琳琳)在六安市霍邱县三流乡,一场由省属企业助力引发的产业变革正蓬勃兴起。曾经,这里是生态农业重点贫困乡镇,生产条件恶劣、贫困人口众多。如今,在安徽省港航集团派驻扶贫干部的帮扶下,“稻虾轮作”模式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省属企业的担当作为与工作成果熠熠生辉。

昔日困境,贫困乡镇的艰难突围

三流乡地处城东湖西岸、汲河下游,易涝易旱的地理环境,让农业生产举步维艰。全乡10.5万亩土地,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达2315户、5435人。传统农业种植效益低下,农民增收困难,脱贫任务迫在眉睫。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不稳定,如何改变贫困现状,成为摆在三流乡面前的难题。

破局之策,多管齐下的产业革新

2014年起,三流乡乡政府积极探索,大力推行“无环沟繁养一体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将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实现一田双收。2022年6月选派陈辉同志担任霍邱县三流乡党委副书记以来,安徽省港航集团及下属单位通过产业帮扶、消费助力、技术赋能、民生改善等多维度举措,全面推动三流乡乡村振兴工作。

在技术培训上,结合省港航集团帮扶,3年来共邀请省水产总站专家到乡授课,采用课堂与现场教学结合的方式组织4次培训,受益480人次,助力农户掌握生态养殖技术。

人才渠道方面,因本乡土地有限,积极培育“土专家”,鼓励大户外出发展。2025年,几十名大户在周边乡镇租地养殖达十余万亩,合计输出近30万亩,带动了周边稻虾产业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加强,省港航集团捐款60万元,修建改造提水排涝站3座,整修小二型水库、支渠、节制闸,更新泵站,让养殖用水的便利程度实现质的飞跃,为农户养虾提供了坚实的用水保障。新增学前路街道,实施道路白改黑,安装路灯,为虾农交易提供便利。

丰硕成果,乡村振兴的多维绽放

经济增收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乡稻田养龙虾面积近10万亩,一季龙虾亩均纯收入超2000元,产量1.2万吨,产值达5亿元。1万余农户户均增收3万-4万元,霍邱农商行三流支行农民存款达6.1亿元,净增7000万元。在集体经济方面省港航集团公司通过拓宽农产品销路,三年累计消费帮扶278.1万元,通过定向采购稻虾米、土鸡蛋、小龙虾等特色产品,推动三流乡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通“市场餐桌”,实现农户增收与产业升级双赢。

社会稳定和谐。群众收入增加后,民风淳朴,社会稳定。深化“企乡支部联建”机制,共开展共建活动4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红色动能”。定期慰问监测户,了解需求及时帮扶;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提升文化;推进助学活动,为莘莘学子铺就逐梦坦途。通过“政企联动、资源共享、发展共谋”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大幅提升干群关系,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全乡呈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良好局面。

产业示范带动明显。三流乡龙虾产业带动全县虾稻种养推广,推动六安市在全省稻虾种养位次提升。霍邱县获全国生态龙虾第一县称号,主产地在三流;获“安徽小龙虾第一乡”授牌;三流乡政府在第四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上获三等奖。构建“产业+技术+市场”帮扶体系,派出科技特派团提供技术指导5次,通过技术捐赠、项目共建等方式,推动三流乡形成稻虾产业集群。

三流乡的发展,源于因地制宜选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创新模式促发展,突出模式优势;持续投入强保障,建立稳定投入机制;示范引领共提升,发挥示范效应。其“稻虾轮作”模式投入少、见效快、易掌握,为新发展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

编辑:刘畅司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