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董晨受邀出席海上院士讲坛暨“抗疫”云讲堂系列专场论坛并作“免疫力与疫苗”主题演讲,围绕机体识别并抵抗病毒的原理、中和抗体的形成与调控机制、新冠病毒引起的免疫特征以及新冠疫苗的研发与成功的关键要素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疫苗帮助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董晨院士介绍,人体免疫系统时时刻刻监视着身体内部变化、清扫内部变异垃圾并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身体的健康和抵抗外界侵蚀身体的能力。免疫系统一般分为天然免疫系统与获得性免疫系统两种。当病原出现时,天然免疫系统能够识别细菌、病毒表面的特征性分子并抑制细菌、病毒在体内的繁殖、扩散,最终将其清除。由淋巴细胞组成获得性免疫系统则负责对病毒进行“精准打击”,其中的B细胞会与病毒、细菌相结合,予以清除;而T细胞则会勘查体内的所有细胞,并消灭细胞内潜在的细菌与病毒。“从非特异性的物理屏障到一些免疫的分子,再到非特异性的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最后到非常精妙的淋巴细胞,共同组成了免疫保护的网络,使得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识别和消灭不同的病菌。”

董晨院士认为,疫苗的作用便在于帮助淋巴系统精准识别病毒,接种疫苗之后便可以激活获得性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当病毒侵入人体时可以更及时地消灭病毒。

成功的疫苗需要具备五大关键要素

董晨院士认为,一个成功的疫苗需要具备安全性、有效性、能够形成免疫记忆、能够形成中和抗体、能够产生T细胞应答五大关键要素。

董晨院士介绍,出于安全性考虑,疫苗往往会经过减毒或灭活处理。在此基础上,为确保疫苗有效性,在临床试验第三期,须在感染人群中实验,观察疫苗是否可以保护健康人群免于感染或降低重症率。不仅如此,一款成功的疫苗需要帮助人体产生“免疫记忆”,在接种疫苗之后可以长时间地产生记忆B细胞与T细胞,长时间地为接种者提供保护。他还强调,一款疫苗的成功,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要素是能够产生T细胞应答并产生中和抗体。前者可以识别细胞中的病菌,后者可与病原微生物表面的抗原结合,阻止该病原微生物黏附靶细胞受体,防止病毒侵入细胞。此外,疫苗是否便于运输与存储,疫苗价格是否足够低廉,以确保低收入国家也能使用等其它相关考量,同样是一个成功的疫苗需要重视的。

新冠疫苗仍然有效,疫苗研发仍需继续

关于新冠疫苗的效果,董晨院士介绍了香港大学的数据,虽然复必泰疫苗和科兴疫苗都不能完全避免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感染,但两者都有预防重症的效果。

董晨院士认为,这是因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S蛋白已经发生了多种突变,接种原先的疫苗产生的抗体不能很好地中和病毒感染,因此无法百分之百避免感染;但重症主要由T细胞因素影响,无论病毒的S蛋白如何变化,由疫苗激活的T细胞仍旧可以识别那些尚未突变的蛋白,从而达到预防重症的效果。

虽然疫苗可以有效避免重症,但疫苗的研发仍需继续。由于奥密克戎病毒不断在变异,所以预防感染随着时间的迁移和新的突变株的出现,原本的疫苗预防感染的能力也可能有所下降。“这也暗示了必须要对突变株再进一步的研发疫苗,来给我们大家作为加强针的使用。”

对于一些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是否能打疫苗,董晨院士表示,老年人是对于新冠病毒比较敏感的群体,更容易出现重症。他建议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医生进行交流,如果适合打新冠疫苗就坚决接种,为自己提供保护的同时也有利于阻断新冠疫情传播。

我国疫苗研发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面对变异迅速的RNA病毒,研发新冠病毒变异株加强针疫苗刻不容缓。目前我国已经有针对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加强针研发,国药和科兴针对奥密克戎的灭活疫苗也已经进入临床检验阶段,未来可能会对变异株有针对性地研发加强针疫苗。

此外,我国mRNA疫苗的研发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董晨院士介绍,虽然我国在mRNA疫苗技术上相对滞后,但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我国已有几款mRNA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我觉得还是有信心,我们国家的mRNA技术会迎头赶上,在我们后续的新冠突变株加强针疫苗的研发上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编辑:刘梦羽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