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9日消息(记者 姜秀平) 世界心脏联盟于1999年起,将9月29日设立为世界心脏日。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日,在第一期“2021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前沿科技沙龙上,北京大学医学部中西医结合学系主任韩晶岩教授和他的团队提出了心脑血管问题的治疗新思路。

韩晶岩对基于微血管屏障的气虚不固摄和补气固摄理论的科学内涵做了详细的介绍。他们从微血管屏障损伤入手,揭示了血浆白蛋白和液体渗漏与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ATP合酶障碍,ATP含量降低,将G-actin组装成F-actin的能量降低,血管内皮细胞间缝隙链接蛋白低表达,缝隙开放相关,阐明了气虚不固摄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芪参益气滴丸、生脉散制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等复方的补气固摄的作用机理与改善ATP合酶,增加血管内皮细胞ATP含量,支撑F-acitn和缝隙连接蛋白,关闭缝隙连接作用相关。

沙龙上参与讨论的中国工程院杨宝峰院士表示,讲清楚说明白中医药的作用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临床优势。中医药气虚不固摄和补气固摄理论在治疗微血管渗出方面不是沿袭西医的渗透压和组织压的理论,而是通过补微血管的能量,维护微血管的缝隙连接,抑制血浆蛋白和体液的渗出,防止微血管屏障损伤,修复微血管屏障方面发力。这也为心脑血管问题的临床治疗也提供了新的策略。

编辑:雷妍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