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89日消息  “井头山遗址的发现,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今天上午,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刘曙光兴奋地说道。

  今年522日,井头山遗址考古成果公之于众。这个位于宁波余姚三七市61省道边上的小地方,由此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将宁波的人文历史往前推了1000年,达到了8300年;更因其浙江首个,中国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古老的贝丘遗址身份,而引发了学界浓厚的研究兴趣。

  它与8公里开外的河姆渡遗址有何关联,对研究中国海洋文明的源头有何启示?

  为认真落实省、市领导指示精神,持续提升井头山遗址的影响力,深入论证井头山遗址、河姆渡文化与海洋文明的关系,切实推动河姆渡大遗址保护展示工作,省、市相关部门今天联合举办“井头山、河姆渡与海洋文明”专题研讨活动。

  今天上午,包括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家,中国海底科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院长赵辉教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主任柴晓明研究员;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姜波研究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研究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方向明研究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研究室主任、井头山遗址考古领队孙国平研究员等在内的专家首先实地考察了井头山遗址考古工地现场。

  宁波先民们生活生产中无所不在的海洋文化气息,从8300年前的历史深处透出,映入专家们的眼帘——走进工地大门,发掘出来的牡蛎、毛蚶、蛤蜊、蛏子、海螺一垄一垄地堆成了小山;走在考古基坑上方,白色的各类贝壳密密麻麻地分布于考古探方内。临时库房内,木浆、木碗、陶器碎片、贝壳和动物及鱼类的骨骼,还有包括桃核和榛子等在内的坚果,和现在的制作方法几乎一模一样的芦苇编织物,生动地传递着早期人类适应海洋和开发海洋的信息。

  “这是我国在发掘海洋文化方面最早的一个遗存点。”金翔龙院士对井头山遗址发现的意义大加赞赏。他认为,中华大地的文化多种多样,其中海洋文化不可或缺,其在东部沿海地区影响深远,但是从目前现状看,学术界对黄土文化研究比较深、比较透,而对海洋文化的研究比较少。宁波具有提升我国海洋文化研究实力的条件,因为宁波集聚了海洋文化的一个集群,井头山遗址之外,附近还有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

  金翔龙院士建议,宁波可以联合中国其他有海洋文化遗存的地区,一起推动对海洋文化的兴起和发源的研究。“宁波是海丝文化起始地之一,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把海洋文化这篇文章做得非常好!”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海洋文明的曙光!”刘曙光研究员认为,深入研究井头山遗址,对中国海洋文化这一学科的建设和推进具有重大的意义。“长期以来,在中国文化遗产体系内,海洋文化遗址常不被重视,井头山遗址的发现可望扭转这一现象。”

  他还认为,井头山遗址考古发掘拉开了宁波文物考古研究进入新的领域的大幕,将奠定宁波考古在全国海洋文明考古界的地位。他建议,宁波加强对井头山遗址的多学科研究,同时加强对考古成果的整理、宣传和展示及遗址的保护工作,争取冲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甬派客户端记者 梅子满 林旻 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