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看尽时光荏苒 松阳“一溪一路”助推乡村发展

2017-12-29 15:11:00来源:浙江在线

  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北宋状元沈晦因眷恋松阴溪畔的美景,而选择在致仕后定居松阳,那是一种单纯地对于“绿水青山”的爱恋;时光荏苒,松阴溪的美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中不断升华,勤劳俭朴的松阳人与松阴溪早已“融为一体”,相联相生;肥沃的松古大地有了松阴溪的滋养,人杰地灵、民熙物阜;静谧的松阴溪有了松阳人的守护,流淌千年、生生不息。

  十九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依水而居,水因人而美,如今的松阴溪畔,“人水共生”的和谐氛围已然形成。  

  界首村“中心街”

  松古大地稻浪滚滚,屋舍俨然;松阴溪上帆樯林立、舟楫如蚁;街市店铺商贾来往,人头攒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航道优势,松洲自古繁华,物产丰饶,饮誉一方,给后人留下了璀璨的历史文化。

  时光荏苒,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中,松阴溪流域人文底蕴世代传承至今。而松阴溪绿道的建成,犹如一条串点连线的纽带,将散落在松古大地的各色古韵连在一起,形成一条独特的旅游观光带。

  挖掘、发扬古村落文化内涵 全域旅游增添含金量

  省级文化名村、省级森林村庄、省级全百小康示范村、市级生态文明村、市级美丽乡村……翻开村荣誉录,界首村的头衔数不胜数。

  作为松阳溪流入松阳县经过的第一村,界首村滨水而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有商周至唐宋时期古文化遗存和古窑址多处。村里的牌坊、石拱门、宗祠、大禹宫、震东学校、古民居群等保留至今。

  界首村前松阴溪滩练太极

  一条长约500米的古街贯穿界首村,当地称为“中心街”。街面路心用条石铺设,两侧辅以鹅卵石,整体有条不紊,整洁有序。

  界首村驻村干部周永斌告诉记者,界首村地理位置特殊,古时建有船运停靠码头,因此“中心街”成了上通遂昌,下通古市、西屏等地的重要“官道、驿道”,是民间百姓及官府文武仕宦的必经之路。

  在界首村党支部书记刘方德看来,无论是先辈遗留下来的历史古迹还是传统文化,对现在的界首村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村民至今还以‘读可荣身、耕可致富’的理念教育子孙,告诫下一代勤俭节约、崇尚礼仪、诚实守信。”

  借助“田园松阳、茶园松阴”品牌效应,近年来界首村转变发展思路,发挥自己优势,挖掘古村落文化内涵。通过环境整治、古建筑修缮等改造,经历沉寂后的界首村再次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大家面前。

  “我们村就在松阴溪边,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丰富,现在绿道又通到了村里,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刘方德说。

  兴村红糖工坊

  传承、保护传统业态 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沿着松阴溪顺流而下,在樟溪乡兴村的田园里,一幢现代式建筑格外显眼:钢混结构的主体,搭配大面积玻璃落地窗,再用红砖加以点缀——这就是当地新建的红糖工坊,是兴村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红糖工坊分为甘蔗存放区、熬制区和体验区等,往来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观看红糖制作过程,还可以在体验区亲身感受传统业态的魅力。

  作为远近闻名的产糖区和松阳县唯一的“红糖之乡”,兴村种甘蔗、制红糖的历史由来已久。村民也掌握着一项远近闻名的手艺——“土法制红糖”。

  “土法”制红糖

  樟溪乡副书记陈智俊告诉记者,以前这里也制作红糖,但都是家庭作坊的加工模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说,品牌价值也难以体现。红糖工坊建设的初衷,就是要让我们传统的红糖文化再次走进大众的视野,打造本地特色的农耕文化品牌。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红糖工坊带来的效益是实实在在的,以前一斤红糖只卖10几块钱,现如今每斤已经涨到了22块,村民种植一亩甘蔗的收入甚至比一亩茶叶还要高。每年有3个月时间,红糖工坊热气腾腾,前来预订和购买红糖的游客络绎不绝。”陈智俊说道。

  象一村一角

  又如松阴溪下游的象一村,依托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自然环境,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美丽宜居的精品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每逢节假日,各地游客纷纷慕名前往赏风景、逛古村、品古韵、住民宿、吃美食。

  缓步慢行松阴溪绿道,既能欣赏自然风光,又能品味人文古韵,这或许才是松阴溪绿道独特内涵。(浙江在线记者 季建荣)

编辑: 谢梦洁

看尽时光荏苒 松阳“一溪一路”助推乡村发展

静谧的松阴溪有了松阳人的守护,流淌千年、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