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衢州120日消息(记者 魏炜 王海鹏 通讯员 胡思逸)近日,一篇《23岁女孩半个月增重10斤,她却说:我愿意!》的新闻在网上被疯狂转载、点赞。漂亮、爱美的23浙江衢州开化姑娘余悦琴,为了达到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标准,半个月内增重近10斤,并于112日顺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24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捐献给患者。120日,记者从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了解到,从余悦琴体内分离出来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如“生命之种”,已经顺利移植到远在700公里之外的患者体内,目前患者正在恢复当中。

  随着这一事件在网络上的迅速升温,“最美开化姑娘余悦琴”被频频关注并点赞。但余悦琴却说,她更希望人们关注事件本身而不是她本人。“对于我个人来说,这些都不重要,我们马上就会被互联网遗忘的。我是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去了解这个事情,关注整个中国的造血干细胞的科普或者宣传。”

  不希望自己因此事被关注,再加上造血干细胞的双盲原则,余悦琴最初并不愿意接受采访。然而记者出身的她也明白,社会正能量能够给人以共鸣与力量。因此,她希望可以通过讲述自己的捐献历程,让更多人了解到捐赠造血干细胞的安全性,消除人们的担忧和恐慌。“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我也是因为这次很意外的配型成功,才对此有了更多的了解。了解越多,为那些患者去做些什么的愿望也就越强烈。”


  3个月前的一个电话

  一次慎重考虑后的决定

  改变了她的生活

  202010月,一个寻常的工作日下午,余悦琴在忙碌中接到一个自称是长沙红十字会的电话,“你好,这里是长沙市红十字会,您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请问您现在还生活在长沙吗?” 以为是诈骗电话的余悦琴,草草回复了一句便挂断了电话。

  放下电话,她的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两年前在长沙上大学时加入中华骨髓库的画面随着这通电话清晰起来。“时间过去两年多了,我都快忘记这件事情了。但转念一想,仅仅两年就初配成功,对患者、对我都是一种幸运。”

  11月,余悦琴的初配信息转到了杭州市西湖区红十字会。“确认这个消息是真的之后,我也没有马上答应。因为,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我需要跟家里人商量一下,而且也有工作上的考虑,如果真去捐献的话,我可能需要请很长一段时间的假期,年底事情又很多,谁来接替我的工作,领导会不会同意,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在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后,余悦琴又做通了父母的工作,没想到单位领导也很支持,回复她说,“这是你们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我给你批假,你放心去。

  它是一群人在努力

  作为其中的一环

  我肯定不能掉链子

  18日,余悦琴住进了浙江省中医院,开始准备采集的前期工作。为了促进干细胞到达外周血便于采集,4天时间里,余悦琴打了9针动员剂。“那个针其实是比较痛的,打下去也会有一些机体反应,因为它会让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值发生变化。”当记者问她有没有后悔或者犹豫过,她说完全没有,“当你确定要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这已经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了。我们这边的医生团队、红十字会,那边患者的等待与准备,它是一群人在努力。我作为其中的一环,肯定不能掉链子,更不能打退堂鼓。”

  112日上午,采集开始了。由于身体原因,原先预计的34个小时采集时间被拉长到了7个多小时,然而静静躺在病床上的余悦琴却丝毫没有焦躁与不安。“我对整个医生团队、我现在的采集水平是很有信心的,尽管采集时间比估计的延长了近一倍,但我们都没有很多的恐慌。这也是我最想告诉大家的,希望大家去了解这个事情,去相信现在的医疗技术与水平,它没有那么恐怖,非常安全。”

  在准备采集的过程当中,余悦琴也收到了许多来自陌生人的鼓励和善意。在采集前一天,余悦琴还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写成了一篇文章,发给了西湖区红十字会。同时,她也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写道:2020年是很不寻常的一年,疫情之后,我觉得没什么比一个人健康活着更重要。茫茫人海中,我只是短暂地付出就可以让一个人健康地活下去,让一个家庭回归安宁,让他们继续做父母的儿女、孩子的父母、朋友的朋友、工作的搭档,我愿意,去做呀!”

  据悉,余悦琴是2021年浙江省第三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副主任贺佳晶介绍,浙江省于2001年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2003年实现全省第一例捐献。随着公众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越来越了解,加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里的志愿者越来越多,配型成功的概率越来越大。2020年,浙江省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新增8026人份,累计库容量达到94951人份。截至12月底,浙江省历年累计实现捐献643例,其中2020年度实现103例,较2019年同比增长14%,捐献数量实现了从以往“十年捐献百例”到如今“年捐献超百例”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