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浙赣边界的江山市凤林镇桃源村,有一栋不起眼的砖瓦老屋。在旁人眼里,这家的男主人祝开楼就如同这栋老屋,平凡而普通。

  自从两年前全国开展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祝开楼深藏了60余年的故事才渐渐浮现:这个沉默寡言、埋头干活的老农,居然是一位立过战功的志愿军战士。

  在偏远山村劳作60余年,从不说起自己的战功,从未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这就是93岁的老兵祝开楼,一名党龄与新中国同岁的共产党员。

  激情燃烧的岁月

  见到祝开楼,是在10月20日的午后。他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家门,在家人的陪伴下,给我们讲起了那段惊心动魄的烽火岁月:

  1950年10月的朝鲜战场,炮火把天空映照得通红。

  祝开楼随第一批志愿军部队跨过鸭绿江,投入战斗。他所在的38军历经解放战争的战火锤炼,是主力部队之一。祝开楼和战友肩扛步枪、腰挂手榴弹,为隐蔽常常在夜间行军。

  朝鲜的冬夜,气温低至零下30℃。在113师338团2营5连,祝开楼和战友用“铁脚板”与敌人的汽车赛跑,既要警惕敌军来袭,又要抵挡刺骨的严寒和补给不畅造成的饥饿。“没东西吃就喝雪水,子弹打完了就用石头。”他回忆说,志愿军一夜奔袭几十公里是常事,“累得吐白沫子了,也没有人掉队,枪声一响大家的劲就回来了。”

  一天深夜下着大雪,部队急行军至一条江边,对岸就是敌军。“来不及脱衣服了,快走!”一声令下,战士们在机枪掩护下涉水过江。祝开楼死死盯着对岸的探照灯,见灯光扫过来就钻进水中,灯光一过又快速前进。战士们一鼓作气夺下敌人的滩头阵地,这时他才注意到,湿透的棉衣裤早已结冰,紧紧地粘在身上。

  因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嘉奖令上亲笔题词“三十八军万岁”。在这支有“万岁军”之称的王牌部队,祝开楼和战友肩负着迂回穿插、深入敌后的重任,危险异常。

  1950年11月,部队向球场地区进军。338团作为前卫一路突进,祝开楼和战友侦察地形时,遭遇了敌机。

  “不好,危险!”话音未落,一枚炮弹在他身边爆炸。祝开楼只感到脑袋“嗡”的一声,就失去了知觉。

  醒来时,他的半边脸趴在水坑中,剧痛阵阵。翻身一看,右腿早已血肉模糊。两名幸存的战友把他拉进坑道,用毛巾帮他扎紧大腿,鲜血顿时染红了毛巾。

  受伤有多严重、在医疗站养伤多久,祝开楼已记不清了。1953年战斗结束后,他和5连的战友回国,获得集体一等功。

  深藏一甲子的秘密

  60余年过去,这个被老人深藏的“秘密”,伴随他的立功证明书、复员军人证明书和抗美援朝纪念章等,封存在家中旧衣柜底的一个铁盒里。直到2015年,才被他的小儿子祝洪卫发现。

  一个午后,祝洪卫无意中打开这个锈迹斑斑的铁盒,愣住了。

  他转身望向门外——老父亲正坐在家门口的小板凳上剥大蒜,旧夹克、黑色布鞋、粗糙的手掌,分明是一个普通老农民的模样。

  但他知道,这么多年来,每到阴雨天,父亲祝开楼的右腿就疼痛难忍。其实,在战场上,祝开楼落下了八级伤残,右大腿内侧有一道七八厘米长的疤痕,触目惊心。 

  战争给老人留下的痕迹,还不止于此。

  今年8月底,老人出门干农活时脚底打滑,手脚都摔伤了。祝洪卫赶紧送父亲到医院,做CT检查时才发现,他的左后肩还留着一块弹片。

  祝洪卫的眼眶顿时红了:“只知道父亲当过兵,没人知道他的身上究竟发生过什么。”

  从朝鲜战场回来,祝开楼在部队当过班长、党小组长和支委,跟着部队驻扎在吉林通化。

  在复员鉴定表上,当时的连长胡铁林这样评价他:自入伍以来从未闹过个人问题,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向困难低过头,白天黑夜行军从未叫过苦,上级布置什么工作都能积极愉快地执行。

  随时听从国家召唤和组织安排,几乎成了那一代人最鲜明的特征。1957年4月,祝开楼复员回乡,在村里娶妻生子。结婚第二年,听说衢州一家国营化工厂招不到锅炉工,他二话不说前去应聘。妻子气得直跺脚:“锅炉工又苦又累,工资也不高,没人愿意干,你干啥要去?”

  祝开楼却说:“国家有需要,我就得去试试。”

  一年后,工厂经营不景气,要裁减员工,祝开楼又主动打包行李,回到江山老家。妻子问他怎么回来了,祝开楼说:“厂子有困难,我们就要给国家减轻负担。”

  从那以后,祝开楼再也没离开过桃源村,默默守着两亩不到的薄田过日子,在乡间“隐姓埋名”60余年。

  一个有特殊情怀的农民

  在桃源村,村民们从没听祝开楼讲过当兵的事。

  在村民祝开仁的印象中,这位老大哥话很少,人却很热心,谁家要摆宴席,他都乐意去帮忙,“烧一手好菜,人又勤快,人家想给酬劳,他怎么都不肯要。”

  另一位村民管忠良反复用一句话评价:“他太老实了,就挑最苦最难的活干。”有一次,村里要建一条灌溉渠,祝开楼主动承担起最苦的钻洞活。手持风钻机一天下来,他的手掌心全是血泡,却没叫一声苦。“当时的生产队里,大家吃不消干的活,他都抢着干。”管忠良说。

  一位保家卫国立过战功的老战士,默默地成了一名普通的农民。

  “这些年,我爸对别的事不怎么在意,却始终关心着一件事。”祝洪卫说,父亲腿脚不便,很少出门,总让他代为找组织,想找到当年的入党证明,恢复其党员身份。

  退伍后,由于辗转多地,祝开楼的档案遗失了,党员身份也无法证明。随着年龄增大,他越发为此焦虑,总是催促儿子四处寻找。

  为帮父亲完成心愿,从2015年起,祝洪卫奔走当年的化工厂和江山市多个部门。直到2018年3月,在江山市民政局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一张1957年的江山转业军人情况统计表。在表上,“祝开楼”那一栏明确写着:1949年11月入党。

  2018年7月4日,经组织部门批准,桃源村党支部召开了一次特殊的党员大会,为祝开楼正式恢复党员身份。

  从村支书手中接过鲜红的党员证,祝开楼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双眼立刻湿润了。面对党旗,他紧握右手,再次高声宣读入党誓词……

  多年来,祝开楼始终甘于清贫。他一直住在几间旧平房里,主要靠种田抚养4个孩子。其实,那时候只要祝开楼拿出铁盒中的材料,证明自己曾经的军人身份和立功事迹,完全有理由向组织申请援助。但哪怕日子过得再难,他也没有开过一次口。

  离开部队多年,祝开楼仍保持着一份深深的情感,接连送儿子、孙子去当兵。如今,年老的祝开楼对很多事情记不清了,却始终不忘交党费的日子。每月15日,他都会准时找到村支书,郑重其事地说:“这是我的党费!”(记者 钱祎 蒋勇 见习记者 钱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