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粤港澳大湾区对浙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有何启示

2019-02-21 13:10:00来源:浙江在线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内容。

  长三角和粤港澳同为我国两大经济引擎。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落定之时,同为国家战略规划之一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如何推进,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

  2018年7月,《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正式下发。当年11月,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此,一个涵盖沪苏浙皖三省一市35万平方公里土地、2亿人口的发展规划按下快捷键。

  上述各地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了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浙江还首次提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概念,加快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坚持全省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为中国推行湾区经济带来新的契机。对浙江而言,对标粤港澳大湾区有哪些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浙江又该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值得我们思考。

  做优核心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珠海、佛山等要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

  如果单从城市群上对长三角和粤港澳做一个比较,两者颇有相似。粤港澳大湾区有11个城市,广深港澳四强并立。长三角城市群的26个城市“一超多强”,除了龙头城市上海,还有杭州、南京、苏州、宁波、合肥等二线城市。

  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杭州和宁波无疑是浙江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最重要的核心城市。杭州背靠阿里巴巴和网易,在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等四股人才力量的支持下,成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科创中心;宁波舟山港是世界上首个港口吞吐量超过10亿吨的港口,航运经济的潜力不言而喻。

  杭州的成功,得益于互联网的引领和数字经济的华丽转身。浙江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朱李鸣表示,杭州提出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除了在互联网的创新上做大做强,还要在金融科技、智能汽车、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上发挥优势,这些都是杭州未来发展重要的产业支撑。

  过去十多年来,杭州向周边的湖州、嘉兴、绍兴等地转移了大量的企业。朱李鸣认为,今后这种辐射要逐渐覆盖到更广的区域,“发挥杭州比较优势,推动杭州和节点城市的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发挥浙江块状经济的特点,以点带面,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近年来围绕“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发挥港口优势,积极打造现代化的国际港口城市。

  从港口的角度看,有腹地经济的支撑,港口才能发展,与此同时,港口对腹地经济起到一个拉动的作用。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新闻发言人蒋伟介绍说,港口的发展和长三角经济的发展永远是相辅相成的、互为依存的,长三角地区的对外贸易,可以通过海运从宁波舟山港转运出去,同样来自中东的原油在宁波舟山进行中转,源源不断为长三角工业体系输入“黑色血液”。

  加大交通路网建设促进资源和人才流通

  翻开地图可以看到,珠江口两岸交通网络密集。目前,粤港澳城市群间已建立起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发达网络,即便从更远的肇庆出发去香港,也可以全程实现“高铁+地铁”的无缝衔接。

  “世界级城市群一体化的发展经验表明,城市群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决定和影响城市群成长和区域融合的关键因素之一。”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施平在接受交通发布采访时坦言,当前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

  区域一体化的深度发展,离不开交通的提速增能。目前,三省一市联合组建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已正式成立运行,“合署办公”的一大亮点,就是“打通省界断头路”。

  2018年11月11日,连接上海市金山区与浙江省嘉兴市的叶新公路新建工程正式开工,该项目是长三角一体化打通省界“断头路”9个项目中最先开工的一条连接上海市和浙江省的道路,建成后可有效改善上海向西对接浙江的通道偏少的现状,推动枫泾-嘉善打造沪浙毗邻地区发展示范区。

  截至2017年底,广东以8338公里排名全国各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第一位,而同时期苏浙皖三省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均未突破5000公里。朱李鸣认为,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离不开发达的交通网络,现代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完善的城际基础设施、发达的航运功能等都是成熟城市群必须具备的条件。

  “把区域路网打通,尤其是形成以几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区,有助于降低货物运输成本、促进资源自由流动,既能促进核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进行产业合作,又能促进城市群与广阔腹地良性互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良性竞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长三角,上海和香港一样,扮演着金融中心的角色;苏州作为传统外资制造业重镇近年来风采不减,GDP总量逐渐向广州靠拢,人均GDP甚至连续两年反超广州。

  随着杭州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科技金融“高地”的口号,一个问题摆在面前:在未来的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杭州如何面对金融中心上海和以苏州为代表的“苏南模式”的竞争压力。

  朱李鸣认为,在产业分工中,先进制造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真正产能过剩的是一些老旧的、落后的产业,产业更新换代不仅在长三角或者是珠三角,甚至在中国未来也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最后还是要看一个城市在产业分工中的资源禀赋优势。

  “市场化意味着企业可以自由选择在哪里发展产业,各地政府要考虑的是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根据城市特点吸引适合的企业入驻。另一方面,区域一体化发展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延伸腹地,也有助于核心城市的产业梯度转移。”朱李鸣说。

  在金融领域,背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刚刚接棒起跑的金融产业新高地,杭州又该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杭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王越剑表示,杭州和上海是差异化发展,杭州的定位就是财富管理中心和新金融创业中心,这两个中心是杭州区域金融中心特质和独特定位。

  湾区经济不仅仅是城市群效应。浙江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朱李鸣表示,湾区经济是在增强资源配置能力的同时,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意在形成区域型国际经济交往网络。

  “区域一体化的本质是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朱李鸣认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提到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下一步还要梳理三省一市各自现有的规划内容,加强在基础设施、市场体系、行政审批等方面的协调沟通,打破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隐形壁垒。(浙江在线记者 石潇俊)

编辑: 谢梦洁

粤港澳大湾区对浙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有何启示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内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