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金融业璀璨放光,积极创新,勇立潮头。

1984年11月,人民银行、工商银行正式分设,直至2018年10月,浙江省内基本形成了崭新的“一行三局“的金融监管格局。四十余载春秋,浙江金融业大事好事不断,持续深化金融管理体制改革,金融业对外开放成绩不断攀升,农村信用社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民营、中小企业上市全国领先。

2003年,浙江产权交易所成立,浙江开始着力推进地方金融交易平台建设。2004年4月,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此后近二十年来,浙江农信系统改革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2004年8月,唯一一家总部位于浙江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正式开业。2016年9月,G20峰会在杭州召开,并发布《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我国绿色金融进入全新的时代。

2021年,浙江省政府发布《浙江省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围绕服务新发展格局,基本建成高端资源集聚的金融服务战略支点、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金融要素配置枢纽,打造金融高质量发展强省和区域金融现代治理先行示范省。

2022年3月18日,央行、证监会等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支持杭州市建设国内现代科创金融体系实践窗口和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带动嘉兴市争创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和科创金融一体化服务基地。

4月14日,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到浙江银保监局调研数字化改革工作时强调,浙江银保监局要围绕加快探索构建数智化区域金融运行体系,一体推进数字化改革和金融领域改革,持续深化融资畅通工程,聚焦用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推动金融服务流程再造、模式重构、制度重塑,推动金融资源更优配置,推动金融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汇聚浙江金融力量,发挥浙江金融优势,以金融向上向善的力量,共同承担起服务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责任,让共富创新举措在浙江金融领域遍地开花。

央广网杭州5月10日消息(记者 魏炜 尚天宇 见习记者 姜頔 通讯员 吴梦霞 戚颖颖)金融创新的大旗落在之江大地,迎着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春风,浙江农村金融改革的号角已然响起。今年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其中提到,要推进浙江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以服务最大化为目的,探索在资本占用、股权结构、法人治理等方面的差异化政策,降低“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加快构建服务共同富裕的农村信用社普惠金融体系。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加强信用信息共享,扩大农村地区信用信息覆盖面,强化信用成果应用。

在2021年12月23日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曾强调,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要用好政策这个“船”和“桥”,特别是要对标对表中央政策,结合浙江实际、把握政策机遇、加大创新力度,打好稳增长政策组合拳,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全面提升政策时度效。财政金融政策要精准直达,财政政策“四两拨千斤”,金融政策精准滴灌;微观政策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减负降本上持续发力,在主体升级上加大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公平竞争。

如何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这是一个摆在浙江金融系统面前的问题,也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发展,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浙江的殷切期盼,也是时代对浙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全国农信社改革“第一单” 浙江农村金融改革里程碑

4月18日,浙江省举行深化农信社改革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共同富裕推进会。会上,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浩共同为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揭牌,这标志着全国深化农信社改革“第一单”正式在浙江落地。农村金融改革浙江先试先行,在农村金融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上,浙江迈出了探索性的重要一步。

袁家军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中央深化农信社改革的决策部署,统筹做好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持续深化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当地,努力打造现代化涉农金融机构,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应有的贡献。

金融改革赋予浙江省农信社支持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的历史使命。得益于小而精、精而优的两个特色,浙江省农信社为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建设、战略发展、技术支持等方面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全国农信社改革首单落地之江大地,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及浙江省委省政府对浙江省农信社长期以来服务农村金融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浙江省农信社金融体系“省县”两级法人管理体制的认可。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小龙接受央广网专访(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摄)

4月25日,央广网记者走进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对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小龙进行了专访。王小龙表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宏大的时代背景,赋予了金融更大的责任,也赋予了农信更大的使命。自2004年省联社成立后,历届党委班子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提出了一系列战略理念。从“做小不做大、做实不做虚、做土不做洋”的“三做三不做”经营理念,到“姓农、姓小、姓土”的核心定位,“服务为先、风险为基、盈利可靠”的发展逻辑,再到“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建设全国一流社区银行”的愿景目标,“把服务挺在最前面”是贯穿其中的中心思想,也促使我们在实际行动中,始终着眼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了大量短期看投入大、见效慢,但有利于民生福祉和社会发展的事。

慈溪农商银行员工贷后走访莲藕种植户,听农户开心地分享丰收的喜悦(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据了解,浙江省农信联社于2004年4月18日组建成立。成立以来,浙江省农信联社始终坚持国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2003〕15号文提出的“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四自”原则,给予其充分的经营自主权,重点围绕“管方向、管班子、管风险、强服务”的“三管一服务”规范履职。

目前,于全国来说,浙江农商银行系统存贷款总量、资产质量等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农信机构前列;于浙江省来说,存款规模、贷款规模、涉农贷款规模、农户贷款规模、农户小额普惠贷款规模和覆盖率、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和客户数等8项指标居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一。

姓“农”还是姓“商”?浙江银保监局督促农商行服务“三农”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正式揭牌成立,浙江农信完成了改革的第一步,姓“农”还是姓“商”?这是浙江银保监局和浙江农商联合银行面临的共同问题。

省委书记袁家军在为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揭牌时曾强调,要坚持以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为根本宗旨,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大力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持续推进大零售转型和数字化改革,加快建设产权明晰、治理健全、资本充足、“支农支小”特色鲜明的现代中小银行,加快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有效路径。要在服务人民群众生活和居民增收上持续加力,加大对乡村振兴的精准支持,加大对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的精准支持,加大对群众增收的精准服务。

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是浙江农商联合银行的根本宗旨,这就要求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要扛起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责任担当,坚定服务三农“支农支小”的初心使命,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明确需求其不断打造契合浙江县域特别是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体系。

浙江银保监局农银处处长赵益洪接受央广网专访(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摄)

“省银保监局和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对浙江的农村金融改革总体思路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将确保浙江省农信社改革模式与浙江经济形态相匹配,城镇化发展水平跟数字化先行相适应。”4月26日,浙江银保监局农银处处长赵益洪接受央广网专访时说,在浙江的经济社会体制下,浙江银保监局正不断探索符合深化浙江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总体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服务浙江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要求。

无农不稳,无商不活,农商结合,重农顾商。赵益洪表示,乡村要振兴,农业要发展,还是要按照商业可持续化去开展农业,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思维去看待第一产业,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商业可持续化势在必行,二者并不矛盾。但同时也要保证“支农”“支小”的初心不变,对股东分红作一定限制,督促浙江农商联合银行不应该也不能够以盈利最大化做经营的目标。

武义农商银行“红管家”走访武义汇美中药材种植基地(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在服务“三农”上,王小龙有相同的看法。金融赋能农村实现均等化必然是共同富裕财政金融政策最重要的事。在服务“三农”上,浙江农商银行系统给予创造性政策,创新林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质押贷款。而这些业务背后的逻辑都是信用创造,通过整合农村基层治理中的各方面大数据,加速农村基础信用体系建设。浙江农商银行系统“支农支小”基本定位不会变,服务“三农”基本政策不会变。

深化“放管服”改革总体要求,浙江银保监局将在目前新发展阶段的情况下,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浙江农商行依靠自身发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引导浙江农商银行系统稳存量、稳预期,适当让利,同时规范其经营,使其大力服务实体经济,减少金融风险外溢性,保证浙江金融系统更加稳健。

金融助力共同富裕 “省县”两级法人助推乡村振兴

基于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数字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进一步完善“小法人、大平台”架构,着重强化总部服务功能,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原则,为成员行提供强大的服务支撑,全面提升全系统整体金融服务和核心竞争能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在服务人民群众生活和居民增收上持续加力,加大对乡村振兴的精准支持,加大对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的精准支持,加大对群众增收的精准服务。

今年3月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导金融系统优化资源配置,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切实加大“三农”领域金融支持,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优化资源配置,精准靠前发力,其本质上是对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和全国一流社区银行体系建设的强烈需求,其内容上是体制机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浙江高质量建设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目标,要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把目光看向乡村。乡村要振兴,乡村要发展,金融系统问题亟待解决,金融体系改革迫在眉睫,如何让金融系统更加适合乡村经济发展,更好地精准发力?浙江农信社“小法人”制度便是其一。保留“省县”两级法人体制,县级法人数量不变,地位不变,最大程度保持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加强金融系统服务能力,风险风控能力;提高县域法人机构的自主经营和规范化水平,强化支农支小金融主力军地位,更好满足“三农”“小微”等领域多样化经营服务需求。

平湖农商银行员工走访农户,分享农户丰收的喜悦(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王小龙表示,浙江农村金融改革对浙江农商银行系统在农村金融服务中角色和定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生的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将进一步优化行业管理机制,管好方向,管好风险;坚持守正创新、接续奋斗,将改革不断推向深入;进一步厘清省县两级法人职责边界,加强县域法人机构“四自”能力建设,逐步建成“统分结合、管理科学、服务高效、稳健安全”的全国一流社区银行体系。

完善浙江农村金融改革体系,巩固浙江农村金融稳定发展,浙江银保监局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在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小法人、大平台”的基础上,浙江银保监局从宏观角度对其进行引导和监管,督促提高部分法人股东履职能力,保持农信社“小法人”股权稳定,避免股东治理“缺位越位”,一方面保证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整体股权架构稳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浙江省农村金融体系风险防控能力。

赵益洪介绍,总体来看,浙江省市区县经济发展整体均衡,块状经济、县域经济优势突出,一县一品、一乡一品特征明显。得益于浙江农信的“小法人”制度,使得县域法人在服务农村金融需求时更精准,决策链条更短,审批时限更短,有利于结合浙江农村地区经济情况做出决策,更有利于保障浙江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供给。

浙江省农信联社到浙江农商联合银行的转变,是浙江打造的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案例,为全国农信社改革提供了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示范样板。这不仅仅是浙江金融系统责任担当的体现,更是浙江交出的中央赋予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使命的答卷。

总策划:夏倩

统筹:魏炜

记者:尚天宇 姜頔

编辑:姜頔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