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谦谦君子 山水入瓷

2017-09-24 09:51:00来源:央广网浙江频道
  央广网杭州9月24日消息(记者 王贵山 傅炜如)“明月染春水,融青瑞色新”,类玉、类冰,冰清玉洁的青瓷始于三国两晋,盛于宋元,古韵流于浙江青山绿水间,传承至今。700多年前,依山傍水的龙泉孕育出哥窑弟窑,前者水色的釉面下冰纹自开,有“金丝铁线”般的残缺美;后者清胎厚釉、素雅光洁;700多年后,在龙泉走出了一位陶瓷艺术大师——卢伟孙,他将哥窑弟窑熔于一炉,又将现代艺术融入其间,作品自成一派,独具风韵。
  以手艺为生的文人,面风而立,向瓷而生。卢伟孙身上颇具谦谦君子之风和开颜的学者风范,与其青瓷作品浑然一体,相辅相成。作为龙泉青瓷技艺的继承者、浙江非物质文化代表传承人,卢伟孙说,在青瓷艺术上,自己算是走出了一步尝试,而这一步尝试他已经走了大半辈子。这大半辈子里,卢伟孙探索创新现代青瓷技艺,借泥土、青釉抒发人生之幽情,以逍遥通达的文人之清风,铸就了青瓷作品独特的田园风韵。
青瓷大师卢伟孙 。卢伟孙 提供
  君子如玉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青瓷之完美,与玉之无瑕、君子之品德互相映照。9月22日下午,记者见到卢伟孙大师时,他正笑语盈盈地与几位友人交流自己的作品,多半时候他只是静静地倾听,并不多言。他穿着质朴,与人交谈温和而诚恳。参加自己作品展览的发布会时,他也谦卑地坐在一旁。若不是工作人员指引,记者还未发觉眼前这位就是著名的青瓷大师卢伟孙。
  瓷品见人品,青瓷是最具君子文化特色的载体,卢伟孙的作品中也寄寓了心平气和的儒雅之气,釉色青翠温润,宛如碧玉。一如他本人的性格,内敛、含蓄,但极具内在张力,见不到对传统经典作品的简单拷贝,也见不到繁褥的雕琢之气。
青瓷大师卢伟孙 。卢伟孙 提供
  记者在卢伟孙青瓷艺术展上见到了著名的《山水》系列、《天与地》、《天池》、《冬的思绪》……这些作品中,既能感受到传统龙泉青瓷注重釉色和质地所表现的艺术美感,又能发现其大胆吸收现代思想的创新之意,器型虽单纯、简洁,釉色却清雅古淡、厚薄相间,深得自然三味。
  “龙泉青瓷的制作必须立足传统,研究传统,突破传统,让古老的工艺焕发新的生命力。”卢伟孙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作为龙泉人,他觉得自己身上有一种使命感,要把龙泉青瓷传统拾起来,并让它以新的形式走出去。
卢伟孙大师展览作品。傅炜如 摄
  1984年,卢伟孙从师于龙泉青瓷泰斗级大师徐朝兴,在师傅身边从基础一步步学习制作传统青瓷,这让他练就了扎实基本功,也学到了做瓷的态度和精神。他说:“一路跟师傅学的这些,不能丢,也不会丢。”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若是一味地继承传统器形,没有创新,也会“随人作计”而终落后于人。1992年他研修于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在正统的学院艺术教育的影响下,这位年轻的传统青瓷传承人得以吸收现代陶艺的创作理念。
  卢伟孙成功之处也在于创新,他受到师傅的启发,一开始采用模具技术,先在模具上浇上“弟窑”“哥窑”泥浆,然后灌浆,作品呈现出的图案装饰风格十分新颖。但由于泥料收缩,制作困难重重。经过不断尝试,1993年,卢伟孙成功开创了哥、弟绞胎瓷的新工艺。此后,卢伟孙不断探索于青瓷型和铀的意境表现上,找到了独具一格的语言表达方式。
卢伟孙大师展览作品。傅炜如 摄
  君子如兰
  “君子如兰,空谷幽香。”人们常言,君子志趣高雅如兰,生于幽崖绝壑,不求闻达,抱芳守节。在卢伟孙理念中,工作室就是他馨香环绕的幽谷,常年一手的泥土,一身粗糙的工作服,摆弄陶土就是一整天。平日里,卢伟孙与商人交往颇多,但也不过分在意。反而谁与他提起青瓷,他便会没有半点大师架子地打开话匣子,饱含热情地与其畅谈。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卢伟孙十分赞同当下流行的“匠人精神”,本人也流露出一股“大匠之风”:“我们做手艺的,如果没有经历过千锤百炼,那作品肯定显露投机取巧,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我们每天练功,几十年下来,才能几分钟、几十分钟拉出一个完美的器型。”
卢伟孙大师展览作品。傅炜如 摄
  数年如一日的创作,日复一日地捏陶在外人看来很乏味,但卢伟孙却从未想过要放弃,反而自得其乐,对他而言,“艺术总是在不断追求中找到方向,我还在寻找最合适自己的表达方式。”
  “我这一生的意义就是创作青瓷。”卢伟孙说。“做瓷又脏又累,是比较辛苦的工作,但却很有意义。”现在他对自己学生的要求也十分严格,要求他们从传统做起,有了“技”再谈“艺”,基本功扎实了,修养跟上了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任何一个学做青瓷的人都需要一颗对青瓷热爱的心,能静得下心,不为表象诱惑,要经得起劳作的磨炼,假以时日方能成器。”
卢伟孙大师展览作品。傅炜如 摄
  三十余年来,他早已荣誉满身,在G20杭州峰会上,卢伟孙的《山水》系列、《天与地》、《天池》、《风》、《冬的思绪》、《葫芦盖罐》七件作品展示于中国美术学院“雨过天青”青瓷特展中。另有两件作品陈列于G20峰会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元首厅供各国元首及重要来宾观赏。
  但他从不刻意炫耀雕琢手艺,只专注于青瓷本身,以及关注人品内在的修持,依据自身的文化价值取向抒发性灵。“尝见青瓷制作者,俯首向下,深埋两臂之中,唯侧耳倾听泥土的声响。只此一瞬,手与心融在一起,将自身感受从拉坯的身形中解放出来。”这似乎就是卢伟孙创作时的真实写照,手工拉坯是传统青瓷制作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而对他来说,这并非日复一日的简单劳作,而是一种文化、心灵的沉淀。
卢伟孙大师展览作品。傅炜如 摄
  君子如水
  “君子如水,随方就圆”。《道德经》中曾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以说,卢伟孙创作的灵感大多来于自然,作品归于自然,这与他静笃的生性、崇尚自然爱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带给他最多灵感的就是家乡——山水相映成碧的龙泉小城,“我喜欢观察龙泉的山川河流,感受风云变动,将美的景色和感悟融入到青瓷里面。”卢伟孙说,他常常会独自到江边,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凝神谛听个中天籁,他试图捕捉心中那份远离“现代文明”的一方自然景观,将家乡山川河流、风雨云雾的记忆片段,在作品中一一表现出来。
卢伟孙大师展览作品。傅炜如 摄
  他使用两色和几色的瓷泥,采用辘轳扯拉坯这种祖辈传承的工艺成型,运用叠、贴、揉、拍、提、拉、修、刻等技术,成功烧制出哥、弟绞胎瓷的作品,并将自然的山川河流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到“春的雨思”、“夏的记忆”、“秋的印记”、“冬的思绪”等主题的作品中,逐渐形成独特的“中国式”田园风格。
  在作品《春逐鸟声》中,将刻划、剔花花卉与青釉装饰相嫁接;《江南烟雨》图罐上,将龙泉青釉作为画面底色,加有隐隐绰绰的远景山水,简洁而抽象地展现出水墨山水的氤氲气韵;作品《清·游鱼大洗》沿用传统龙泉窑典型的游鱼图案,在青釉的映衬下,三条游鱼活灵活现,穿梭于碎石之间……
  欣赏卢伟孙的作品时,会感受到一种纯朴、静谧的气息扑面而来,作品表面近似于大写意,飘逸而遒劲,形态与装饰中的情节性因素被弱化,从而赋予了作品一种内在的张力。
卢伟孙大师展览作品。傅炜如 摄
  卢伟孙说:“自然不是刻意追求,艺术是自然的流露,需要文化知识的积淀和提炼。我想追求的东西,是将万千自然溶于瓷中,瓷中不仅有山水形,更为山水意。”
  “上善若水任方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也正是卢伟孙大师“莞然一笑,超然不群”潇洒性情的真实写照。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卢伟孙大师作品展。傅炜如 摄
  9月22日起,走进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就能近距离欣赏到卢伟孙大师的经典作品,感受大师手中的“春山秋水”。展览为期一个月,至10月22日结束,展览时间为每天9:00—16:30(周一闭馆),期间还将推出大师讲座和陶艺体验。希望青瓷艺术的爱好者和中华文化的寻梦人,千万不要错过与青瓷巅峰作品和艺术大师擦肩而过的机会。
编辑: 张国亮
关键词: 卢伟孙;青瓷;展览;杭州

谦谦君子 山水入瓷

9月22日起,走进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近距离欣赏卢伟孙大师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