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最多跑一次” 杭州跑出便民服务“新速度”

2017-09-20 11:01:00来源:杭州日报
  

  倪宇翀制图

  “最多跑一次”让“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成为过去时,放活了市场、激活了企业、拉近了政府和群众的距离、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最多跑一次”改革从一句口号到落地生根,至今已完成基础的制度性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杭州于2月27日、3月20日、6月20日分三批公布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共计11354项,提前一个季度超额完成省定“80%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的目标任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并未止步于此,它已开枝散叶,向各个领域不断深入,不断推进。

  周末不打烊服务更便民

  9月2日开始,江干、拱墅、西湖、富阳、建德、经济开发区、淳安等7个地区先后在双休日向市民开放便民服务,以后市民去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就不用请假“翘班”了。加上此前上城、下城、滨江、萧山、余杭、桐庐、临安、大江东等8地率先在双休日向市民开放便民服务,杭州基本实现便民事项双休日开放服务全覆盖。

  各地审管办(行政服务中心)周末向市民提供的便民事项服务主要包括市民卡服务、交通违法处理、公积金服务、医保社保服务、不动产交易登记、出入境服务、城管违停处理等7类。据杭州市审管办统计,这7类事项的办件量约占杭州“市民之家”总办件量的85%。

  位于钱江新城的杭州市“市民之家”,自2009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双休日开放便民服务,覆盖全部27个办事部门的350项便民服务事项,双休日平均接待办事群众5000余人次,平均办件量8000余件。

  梳理群众有效意见建议1030条

  以前办老年卡,从提交资料申请到拿到卡,没一两个月办不下来。但是现在,在下城区长庆街道只要材料齐全,短短几分钟,制卡机就能将老年卡制作完成。更贴心的社区,甚至做到了“最多跑零次”,会安排社工上门收材料,办好后再送到老人手里。

  市民办事更便捷更顺利了,这样的改变在杭州比比皆是。为推进公民个人办事事项“简化办、网上办、就近办”试点改革,7月1日起,18类政府非税收入实现群众缴费“不用排队、扫码支付”;8月1日起,首批9个部门18个办事事项所涉及的20种证明材料不再需要当事人提供;富阳区已实现129项公民个人办事事项凭“身份证”可办理;西湖区骆家庄便民服务中心已实现29个事项“就近办”;下城区在全区8个街道和部分社区开辟自助网上办理专区,推进事项办理“全域全网”,办理方式“零窗零跑”,群众选择“就近就便”。

  同时,杭州依托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12345”热线平台,开展系列意见征集、日常暗访、记者陪跑活动。截至目前,共梳理有效意见建议1030条,通过杭州日报、“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杭州网、19楼网站等公示了群众反映热点问题承诺限期整改清单和1-12批群众和企业反映问题及相关单位整改反馈情况。

  大数据助推“最多跑一次”

  近日,杭州市在全省率先推出线上“多证合一系统”,将原本受理公章刻制、大学生创业企业认定等17个事项备案的部门,全部纳入系统,实现后台数据共享,打破9部门间的信息孤岛。

  信息共享度低和信息孤岛是制约“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深化的重要瓶颈。杭州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稳步推进数据归集共享,依托电子政务云平台搭建了1个大数据中心,建成了公共数据交换和共享2个平台,搭建了1个电子签章认证体系,初步建成可信电子证照库、人口综合库、法人综合库、城市小脑专题库等4个大数据库,出台了数据共享管理办法和系列技术标准。

  杭州以“一窗受理”平台为基础,以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工作和公民个人办事四大重点领域为切入口,共发布数据查询接口262个,累计调用量近300万次。接下来,杭州将加快四大重点领域公共数据的汇集、对接、共享和利用,确保在10月底基本实现四大重点领域的公共数据归集,逐步形成由数据资源管理局梳理归集所有数据并统一提供所需数据的运行机制,构建“建设集约、服务集聚、数据集中、管理集成”的政府服务网络,以数据聚变全面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记者 郑莉娜

编辑: 谢梦洁
关键词: 杭州;最多跑一次

“最多跑一次” 杭州跑出便民服务“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