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浔10月20日消息(记者 魏炜 通讯员 宋豪亮)10月20至21日,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技术研讨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召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作为平原河网地区代表,如何走出平原区水稻、经济作物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新路子,南浔区从2017年列入全省第二批11个改革试点县(区)后,便一直在探索。

南浔区地处杭嘉湖平原东北部、太湖南岸,境内河流纵横、湖漾密布,全区有效灌溉面积41.27万亩,是浙江省重点商品粮、油、渔生产基地,也是全国第一个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验收的县(区)。

10月18日一大早,善琏镇平乐村放水员许武初像往常一样来到泵机在线监控系统大屏幕前,轻点鼠标,查看墙里、杨家埭等机埠的灌水排水情况。“最近经常下雨,所以排涝比较多,我这里一点排涝按钮,农田里多余的水就排到外河了。”左侧的另一个屏幕上,清晰展示着各个机埠、各片农田的实时监控画面。

自2017年起推动改革以来,平乐村铺设了17千米的低压管道,管道上每隔15米~20米便有一个阀门,改变了以往一灌到底的模式,并实现了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全覆盖。随后,该村又配了3套超声波流量计,完成了泵机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实现机埠自动化控制、用水实时监测、数据集中展示等,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向深入。

“放水员管理尽心,设备也先进,田里的水量控制得刚刚好,灌溉的事不用操心。”看着今年秋粮再获丰收,平乐村种粮大户周真为喜笑颜开。平乐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顾小平算了一笔账:目前全村亩均节水20%左右,节约灌溉用水总量44.2万立方米,全村节约成本约3.5万元。

平乐村农田用水的“蝶变”是南浔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果的一个缩影。2017年以来,南浔区锚定“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农业节水减排”两大改革目标,锐意推进改革,全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项目建设,完成机埠标准化改造1118座、渠道改造113公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33万亩,农村水利面貌全面改善,农田灌排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其中2019、2020年名列全省第一。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新路子不仅要走好更要走稳,为建立健全相关长效管护机制,南浔区做实村级“八个一”,即一个“实体化”用水组织、一本“资产化”产权证书、一笔“常态化”管护经费、一套“标准化”规章制度、一册“电子化”管护台账、一条“指标化”节水杠子、一种“经济化”计量方法、一把“民主化”锄头放水,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维修养护及改造、管护主体和责任落实、计量设施安装、改革工作宣传及培训、终端管理工作落实、运行管护考核及奖补资金落实等方面完善节水绩效考核机制,确保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见实效更长效。

前段时间,双林镇箍桶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荣膺全国农民用水合作示范组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农业用水效率的提升。近年来,箍桶兜村通过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建设,形成了以防洪排涝为主,引水排水、抗旱灌溉、田间配套相结合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目前,全村2623亩有效灌溉面积在湖州市率先安装7套一体化遥测水位计量设施,覆盖大虹桥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主要农业用水点,实现远程遥控监测,让每一立方米水发挥最大效益,为南浔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水价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明实例。

如何打好改革组合拳?南浔区边探索边总结,先后印发《南浔区灌排渠系泵站维修养护制度》《南浔区灌区放水管理制度》等终端管理组织章程制度,建立“精准补贴”“节水奖励”机制等手段,真正做到了管护有钱、节水有奖。据统计,2018-2020年,全区农业灌溉平均节水13%,约1.67亿立方米;提水节电10%,约300万元;减排氨氮30%(约18吨)、总氮10%(约21吨)、COD20%(约820吨),实现农业灌溉节水、节电,显著改善了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

“现在水价改革,我们也开始算怎样节水、怎样增收的方法了,以前那种耗水多、效益低的农作物就越来越少了,开始种植‘红美人’柑橘等水果,用水减少了,收入增加了。”练市镇西堡村果农老李如是说。眼下,在南浔区,农业节水就是节能减排”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农业经营方式正在不断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