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来了,快看,这个就是我们家囡囡。”昨天晚饭后,方平萍一家人就端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央视一套正在播出的绍兴城市宣传片《名城绍兴 越来越好》。视频中,七八个身穿汉服的小朋友在兰亭景区鹅池碑亭边嬉戏,其中一位正是方平萍的女儿陈奕澜。为这1秒钟的镜头,这群来自绍兴市少儿艺术学校的孩子们排练了几十遍。

4月6日起,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市新闻传媒中心精心制作的绍兴城市宣传片《名城绍兴 越来越好》在央视1套《新闻联播》之前、央视13套《共同关注》之前的黄金时间播出。接下来至7月4日,两个频道分别隔天播放,播出时间分别为18点50分左右、18点52分左右,每次15秒。

借用央视媒介舞台,用15秒时间演绎古城悠久历史,绍兴向外界展示了一座古老与现代交融的城市,彰显出一份风情、一份风骨、一份自信。

“很震撼,很感动”

晨曦初露,鉴湖悠悠。在绍剧的一声“叫头”中,一叶乌篷船由远及近……随后,镜头不断切换,大禹陵、越王殿、沈园、兰亭、阳明洞天等最具标志性和辨识度的“绍兴符号”一一呈现。

“很震撼,很感动!”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副会长邱志荣收看了《名城绍兴 越来越好》后说,画面镜头时间虽然不长,但凝聚了绍兴古往今来的精华,很不容易,也很到位。尤其是鉴湖、大禹等绍兴元素靓丽呈现,让人耳目一新。“绍兴是东方水城、越国古都,稽山镜水,尽显风采;绍兴文史璀璨,人才辈出,胆剑精神,著称于世;绍兴从越国走来,代代自强不息,将越来越好,进入环境优雅、繁荣富强、人民幸福的新时代。”他说,短短15秒,镜头里都有展现。

“真的太激动了!”同在收看节目的张顺芳流露出满满的自豪感。张顺芳是国家帆船队首批队员,曾参加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绍兴站的火炬手。去年11月,《名城绍兴 越来越好》拍摄之初,她特意邀请了20余名水上运动爱好者拍摄皮划艇镜头。如今,看到画面精美呈现,她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张顺芳说,绍兴已经承办了多届国内外皮划艇马拉松赛。镜头从乌篷船摇曳的镜头切入,又以皮划艇收尾,从水上运动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这座城市越来越好的现代化发展步伐。

绍兴城市宣传片在央视首播当晚,绍兴市少儿艺术学校校长、绍兴市王阳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士力早早地等候在电视机前。“镜头把徐渭艺术馆与小提琴演奏融合,又让孩子们出现在兰亭景区鹅池碑亭边,这些手法蕴含了传承和创新。”马士力说,绍兴的山水人文孕育了一代代人,通过这种巧妙的链接方式,展示了绍兴创新进取、人才辈出、后继有人的城市形象。

15秒背后那些事

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小黄山文化开始算起,绍兴已有9000年历史。即便从公元前490年越国定都算起,绍兴也有2500多年建城史。15秒,如此短的时间内,如何演绎绍兴悠久的文明?

“我们采用了古与今、长与短、动与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视觉演绎,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凸显文化味、现代感、亚运年等绍兴特色元素。”《名城绍兴 越来越好》策划人、市新闻传媒中心周志丽说。在音频背景上,以独特的绍剧“叫头”开篇点题。在视觉布局上,先取镜鉴湖,开宗明义表达“一叶乌篷,穿越千年”的意境;之后,选取大禹陵、越王台、兰亭、阳明洞天、徐渭故里、鲁迅故里等一批最有代表的绍兴人文元素体现历史文化名城气质;取镜浙东唐诗之路,展示“绍兴美”;突出乌篷荡漾、酒香氤氲等,展示千年绍兴酒伴随着一代代绍兴人的美好生活,最能品出“绍兴味”,也寓意绍兴黄酒“行走天下”的绵长滋味;以划艇竞速、亚运场馆等画面,凸显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绍兴精神”;最后,取镜迪荡湖以“名城绍兴 越来越好”大气收尾,彰显“绍兴范”。

戴着“镣铐”跳舞,这是本次宣传片导演丁志刚最真切的感受。“市四套班子领导亲自参与审片,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丁志刚说,他拍片几十年,这样的“高规格”宣传片从未遇到过。丁志刚告诉记者,宣传片最初定的是5秒,后来定为15秒,拍摄也是几易其稿,“5秒是简单的难,15秒则是取舍难”。

这是一次传媒技术的高难度挑战。镜头先入为主的是彩霞满天的鉴湖,天水合一,水面宛如天空之境;第二个镜头,透过夕阳下的古松映衬天空浮云,折射出时光悠悠……丁志刚说,他们运用了后期CG技术细心打磨,才最终把镜头展现得尽善尽美。“比如阳明洞天,原先拍摄时因为是春夏季节,周边树木枝叶茂盛,遮挡了整体字幕展现。而后来补拍时已是冬天,树木萧瑟,取镜并不合适。”丁志刚说,这一镜头同样运用了CG技术进行处理,最终让八九成的字体能清晰表现出来。

这是一次对作品精益求精的打磨过程。细心的人会发现,宣传片中关于沈园、兰亭、鲁迅故里、徐渭艺术馆等镜头的选取极其讲究,元素呈现更为巧妙和新颖。丁志刚说,宣传片里沈园一幕只呈现了1秒钟,但取镜时拍摄了不下10组镜头。“我们发现仅靠钗头凤一堵墙根本解读不了沈园之美,最后选取了一对年轻演员演陆游和唐琬,把钗头凤墙作为背景墙。”丁志刚说,还有兰亭鹅池的表述不能太直白,就邀请了一群孩子加入镜头,这样画面更灵动;再者,该如何呈现徐渭艺术馆这个现代化的网红馆?我们邀请了一批管弦乐队的艺人,采用红白色调对比冲突,形象刻画名人文化的现代传承……

丁志刚说,很多镜头的呈现和制作,有偶然,更是必然。比如浙东唐诗之路的取镜,当天绍兴下着小雨,他们一路直奔新昌县穿岩十九峰,满脑子还兴奋地规划着云雾缭绕的画面。但到达山顶目的地后,透过无人机的镜头才发现,现场并不利于拍摄。抱着绝不放弃的态度,等待了一天,他们才最终取得了画面中的镜头。

打开一扇新窗户

福建“福往福来”、天津“津津有味”……国内不少城市“亮相”央视,打响城市宣传标语。

这次,绍兴也借央视1套、央视13套顶流传播平台闪亮登场,旨在向世界展示绍兴城市的“江南风”和“国际范”,进一步打响城市品牌。

“除了央视,关于‘名城绍兴 越来越好’的城市形象宣传也将逐步推进。”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此前绍兴也通过节目、展会等形式展示绍兴元素,城市美誉度不断提升。接下来,还将通过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小红书等媒介的“名城绍兴”宣传专号展播15秒城市形象宣传片,同时通过主要媒体网站、户外广告显示屏、车载灯箱、文化礼堂显示屏等,全方位、多角度推介名城绍兴。

与其他城市比,文化底蕴深厚的绍兴,宣传城市形象大有文章可做。“我们还可以挖掘更多、更细腻的元素。”绍兴古城保护利用专家董建成认为,绍兴就是一座连绵不绝的文化“群峰”,是共同富裕精神财富的集聚地。名城绍兴越来越好,需要更多主动探索,自觉建立起文化自信。比如,梳理文化体系,串珠成链打造更多文学、艺术、美学高地,让更美的绍兴得以呈现。

在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会长鲁锡堂看来,此次宣传片在央视启幕,只是开了个头。“擦亮名城绍兴‘金名片’,还需要更多的创意和载体。”他说,这几年绍兴古城项目群建设有序推进,城市加快有机更新,“十四五”投入300亿元的26个大项目部分也初见成效,绍兴城市发展越来越好。但同时,高质量推进网络大城市建设,尤其是绍兴古城的保护与利用,尚需点、线、面有机串联,文、商、旅融合发展,打造热点,有效引流,提升口碑,拉长发展链,让绍兴古城真正亮起来、活起来、热起来。

“守正创新,加强传承保护,在‘人文为魂,生态塑韵’的发展之路上笃定前行,绍兴正越走越好。”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主任徐觉民说,近年来,我市对历史文化街区、文保遗存、历史建筑等加强保护利用,推动古城功能填补与整体品质提升,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串联成片、织补成网,不断演绎出新的生命力。同时,深挖文化内涵,解码文化基因,激活文化创新途径,建设了一批以徐渭艺术馆、绍兴名人馆为代表,具有历史魅力、时代张力、业态活力的文化新地标,通过打造引流热点唤醒古城内在价值,拓展外界影响力。“历史馈赠绍兴厚重与底蕴,时代赋予绍兴美好发展前景,凭借其不易模仿的独特优势,相信绍兴定能加快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地。”徐觉民说。(越牛新闻记者 汤桂平)

编辑:魏炜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