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小结构不负"重"望

2018-05-15 12:54:00来源:嘉兴在线
  “下面有请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追梦台”代表队上场。”“他们的的模型重量为58.45g,加载板重量为4.6kg,将要加载的第一位选手体重为49.5kg。”……“恭喜,一级加载通过,请问是否要进行二次加载62.7kg?”……“恭喜!二级加载通过!”……天哪!50几克模型尽然真的能承受起两个成人的体重,简直是不可思议!但这样的成功事例还真是不少。
 
  5月13日,为期三天的浙江省“兴土杯”第十七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浙江省分区赛在历经8个小时的现场模型制作后,在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进行到了最关键的环节——加载测试。
  土木结构大赛,是土木工程学科最高水平的学科竞赛,被誉为土木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该项赛事最大的技术环节是模型制作,而最大的看点非“加载测试”莫属。在十七届的赛事上,同济浙院命题组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题目为以前未曾尝试但所有建筑工地现场都会用到的“施工平台”,而且,将加载物调整为了人。而在过去的十六届赛事中,该环节一般都是采用外加机器震动或砝码的形式进行的承重和抗震测试的。
 
  为何有如此的想法?作为此次命题工作负责人的朱嘉老师表示,就是想要取材于工程所需,然后更多地模拟工程实践,更实地还原现实工程场景。那这一全新的想法要付诸实践,对于参赛学生与承办高校是不是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确实!“这个平台”参赛队负责人王爽坦言:“全新的赛题让我们不仅要考虑到结构的新颖性、结构的受力均衡,合理用材减轻自重,合理布局优化加劲肋,还要全盘考虑人的加载形式。确实很烧脑的,参赛前前前后后制作的模型完全不下20个。但是回过头去想想,四两拨千斤,运用我们的专业所学,完全可以实现。这个大赛真的很有意思,很历练人,我想我会把它作为人生成长的重要一站。”
 
  而对于承办方,如此全新的尝试,新的问题也是不断涌现,没有现成的加载装置做加载测试就是其中最大的一项大挑战,怎么办?自主研制!“我们团队从2017年5月就开始着手进行了这项工作的准备,一帮老师带着一帮学生,在全校启动了跨系跨学科的大合作攻关,第一台出炉后,我们后续又进行了多次的工艺突破、改良,小到用材的选择、每一项指标的精度与灵敏度调适等。”加载装置研制工作负责人沈家栋老师谈起了装置制作的过程,现下,大赛的成功举办终于可以让他们一直紧绷的弦放松了,他有感而发:“同济浙院虽然是一所新兴的独立学院,虽然此前未曾申办过省级学科竞赛,但是,学校很拼,教师也很努力,这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就是一个最好的见证和考验。我想,从这次成功举办之后,在承办学科竞赛而且是A类学科竞赛的高校目录里,我们就不再是‘0’了,二是‘1’了,有起步点了,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1’。”(通讯员:曹嘉燕/文 陶博勇/图)
编辑: 魏炜

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小结构不负"重"望

土木结构大赛,是土木工程学科最高水平的学科竞赛,被誉为土木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