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北京时间21点53分50秒,听众朋友,2014盛世迎春曲艺专场演出的所有节目就为您呈现到这里了,主持人成亚代表导播洪伟(音) ,感谢您的收听和参与,也提前再次恭祝大家新春愉快!更多音视频内容请登陆央广网和央广手机台。也欢迎您继续锁定中国之声收听接下来的央广夜新闻。 [ 2014-01-26 21:53 ]

[央广网]《马年说马》。[ 2014-01-26 21:50 ]

[主持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刘兰芳的评书说演,声音洪亮,神完气足,干练中透着豪迈,因为她早年习唱过大鼓书,嗓音受到过良好训练,所以对音乐的感悟也被自然而然带到了评书的说演当中。在本期节目的最后,请大家再欣赏刘老师带来的一个评书小段,这不马年快到了嘛,所以说这个小段就是专门为马年写的新小段叫做马年说马,也借此,提前恭祝所有的听众朋友新春快乐,也在这里给您拜个早年!一起来欣赏评书小段马年说马。[ 2014-01-26 21:49 ]

[央广网]《康熙买马》。[ 2014-01-26 21:39 ]

[主持人]非常的不简单呀,一定要用牙齿咬住灯架,不知道刚刚听众朋友在听的过程当中有没有听出来,其实表演者杨菲你会听到有一种咬牙切齿的感觉,因为她的牙齿要这样很努力的咬着灯架是不能离开的。欣赏完梅花大鼓、含灯大鼓之后,我们继续来说另外一个曲艺种类。有听众朋友我看也在问了,说到最后了,怎么还没有说到评书呢?的确是这样,说曲艺怎么能不说评书呢?很多喜欢听广播的听众也是因为喜欢听评书这样一种曲艺种类而喜欢上了听广播,评书,又称说书、讲书,广东粤语等地区俗称讲古,古代称为说话,评书是在宋代开始流行起来的。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著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份。在清末民初时,评书的表演为一人坐于桌后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装一定要穿长衫;到了20世纪中叶,多不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说演,服装也比较不固定。就更加随意一些。说到评书,就必须提到一个人的名字,就是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老师。刘兰芳老师的代表作有很多,但是最著名的应该就是1979年开始,在一百多家家电台播出的她播讲的长篇评书《岳飞传》,当时岳飞传可谓是轰动全国,影响海内外。后来刘兰芳老师又编写播出了《杨家将》《红楼梦》等等30多部评书。今天节目当中请大家欣赏的是刘兰芳老师带来的一个评书小段叫做《康熙买马》 。这是一个古代的传说故事,刘兰芳老师会在评书小段中借此故事告诉大家一个道理,那就是“诚信为本、和谐更重要”。咱们一起来听听看。[ 2014-01-26 21:37 ]

[央广网]《十字西厢》。[ 2014-01-26 21:35 ]

[主持人]非常好听的一曲梅花大鼓,二泉映月。表演者杨菲是北京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也是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说到梅花大鼓其实它在发展当中,先后形成两大流派:金派与卢派,金派创始人为金万昌曾与刘宝全、王佩臣被天津观众誉为"鼓界三绝"。卢派的创始人卢成科,根据第一个弟子花四宝嗓音高亮、音色纯美的特点,开辟了梅花大鼓的高腔音域,形成了悲、媚、脆这样的一种演唱风格,也称卢派或者是花派。杨菲就是把花派梅花大鼓带到北京来的优秀青年演员。接下来我们要欣赏到的是杨菲带来的含灯大鼓,什么是含灯大鼓呢?这含灯大鼓它是梅花大鼓当中以展示独特技巧的这样一种形式。曲调和梅花大鼓完全相同,差别就在于演员在演唱的时候,口中要含着一个灯架。这个灯架横长大概有一尺,上面点着数支蜡烛,下边缀着彩色的流苏,演唱者用牙齿咬住灯架,这样来演唱。这种演唱方式,一方面增加了说唱的难度,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杂耍"的技艺色彩,可视可听,悦人耳目。因为我们广播的局限没有办法给大家呈现,但是我们可以来听一听,口中有物的时候演唱确实很难,而且必须还要做到字字真切、句句清晰。其实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之后,很少有人进行这样的表演了。进入八十年代,北京市曲艺团又把这一形式搬演于舞台上了。接下来我们就来听听十字西厢含灯大鼓,是由杨菲带来的。[ 2014-01-26 21:33 ]

[央广网]《二泉映月》。[ 2014-01-26 21:25 ]

[主持人]听完京韵大鼓,接下来我们要欣赏到的是梅花大鼓,梅花大鼓的"出身"和京韵大鼓"出身"不同。京韵大鼓往前追根是来自农村的"怯大鼓"、"木板书";而梅花大鼓的来源恰是来自京城子弟八角鼓票房,是"全堂八角鼓"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演唱形式。一个梅花大鼓演员,必须具备"唱功",还要有"打功"打鼓的功夫,表演动作无所谓多少。它的可听处在于这个曲种音乐性强,三弦的定位度是同度不高不低,指法和声音都好发挥。在唱段中有较大的"上下三翻、过门和鼓套子",听起来也是非常的过瘾。这些都是梅花大鼓的魅力。接下来要欣赏的是梅花大鼓《二泉映月》。作曲:赵学义 、韩宝利。要说起来,梅花大鼓《二泉映月》是赵学义和韩宝利 两位老师对梅花大鼓创新的一个成功作品。要一起欣赏北京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杨菲带来的梅花大鼓,二泉映月咱们一起来欣赏。[ 2014-01-26 21:23 ]

[央广网]《草船借箭》。[ 2014-01-26 21:14 ]

[主持人]非常精彩的一段快板快书。北京时间21点11分,这里是正在直播的中国大舞台,刚刚前面在上个时段的最后我们欣赏大了一段京韵大鼓,接下来要欣赏的还是京韵大鼓,作品是《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很多人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也表现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神机妙算。接下来带来京韵大鼓的是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北京歌剧舞剧院副院长。种玉杰,师从京韵大鼓名家良小楼,他艺术功底深厚,掌握了大量的京韵大鼓传统曲目,并且还在不断地上演新作品。80年初期,年方20的他就已在京津的一些大型曲艺演出上露面了,之后也是逐渐的崭露头角。2010年的时候他成功地将已在舞台消失了60年的刘派京韵大鼓名段二本《宁武关》又叫做《别母乱箭》搬上了舞台。种玉杰也是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在业内被称作中国第一男京韵"之美称的种玉杰带来的他的代表作京韵大鼓《草船借箭》。[ 2014-01-26 21:11 ]

[央广网]《武松赶会》。[ 2014-01-26 21:04 ]

[主持人]中国大舞台,带您漫步艺术的世界。北京时间21点02分,晚上好,听众朋友,欢迎继续回到正在直播的中国大舞台,我是主持人成亚。今晚的《中国大舞台》我们将邀您一同欣赏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4新春文艺联播《盛世迎春》的曲艺专场演出。这里名家云集、老中青同台、评书、单弦,京韵大鼓,北京琴书,等多种曲艺种类汇聚一堂!今天晚上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欢迎大家跟随中国大舞台一起感受中国曲艺艺术的魅力,也是希望通过这台演出,提前恭祝听众朋友们新春愉快!欢迎听众朋友在收听节目的过程当中随时参与互动。说一说收听节目的感受,您可以登陆中国之声新浪和腾讯的实名微博留言。我们会关注您的每一条留言。这一时段首先请您欣赏的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表演形式--快板。说起快板,它主要有三大流派,分别是王凤山王派,高凤山高派,李润杰李派,即将登场带来快板《武松赶会》的李少杰老师就是李派创始人李润杰先生的公子。今天的这一段《武松赶会》也很有意思,它是山东快书和快板嫁接的作品,讲述 武松除暴安良、拔刀相助的故事。怎么用一个作品兼容两种曲艺形式,我们一起来欣赏李少杰、张杰带来的《武松赶会》。[ 2014-01-26 21:02 ]

[主持人]北京时间20点52分55秒,这里是正在直播的中国大舞台,稍候马上是广告时间,广告之后欢迎您继续锁定中国之声收听我们的节目,一会再见。[ 2014-01-26 20:52 ]

[央广网] 《重整河山待后生》。[ 2014-01-26 20:50 ]

[主持人]听完河南坠子,接下来请您欣赏的是京韵大鼓。说到京韵大鼓,这个曲种大家并不陌生。京韵大鼓,又叫"京音大鼓",广泛流行于河北省和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也是我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同时也是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京韵大鼓我们知道主要有刘白张三大流派,后来又增添了广播艺术团的少白派和骆派。接下来带来演出的冯欣蕊,她是天津市曲艺团青年队京韵大鼓演员,她就曾经受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亲点,所以说也是深具骆派的风范。首先欣赏到的是她带来的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 2014-01-26 20:49 ]

[央广网]《偷石榴》。[ 2014-01-26 20:40 ]

[主持人]非常有东北特色的一个曲艺种类,二人转,不知道此刻听着节目有没有人在电波另一端也扭起了大秧歌。其实我们今天播出的2014新春曲艺专场演出是我们中央台文化工程送给全国听众的一份节日礼物,我们也知道每逢年节的时候,全国各地的演出异彩纷呈。在河南及周边地区,流行一种曲艺表演形式,叫河南坠子,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的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也称坠胡。下面有请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广播艺术团曲艺说唱演员温淑萍为大家带来曲目《偷石榴》。咱们一起来听一听:[ 2014-01-26 20:39 ]

[央广网]《小拜年》。[ 2014-01-26 20:36 ]

[主持人]北京时间20点34分,欢迎继续回到节目中。晚上好,听众朋友,这里是正在直播的中国大舞台,我是主持人成亚。今晚的《中国大舞台》我们将邀您一同欣赏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4新春文艺联播《盛世迎春》的曲艺专场演出。刘兰芳、袁阔成、马增慧、冯新蕊,等名家云集、老中青同台、评书、单弦,京韵大鼓,北京琴书,等多种曲艺种类汇聚一堂!今天晚上,欢迎喜欢曲艺的朋友跟随中国大舞台一起感受中国曲艺艺术的魅力,我们也是希望通过这台演出,提前恭祝听众朋友们新春愉快!欢迎您在收听节目的过程当中随时参与互动。说一说收听节目的感受,您可以登陆中国之声新浪和腾讯的实名微博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关注您的每一条留言。这一时段,首先请您欣赏的是东北地区,一道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的特色年饭,这个时候肯定有人已经猜出来了,没错,就是二人转。说到二人转可能很多人会固定思维的认为是一个人,一定是两个人的演出,其实它这个二人转还可以一树多枝,一类唱腔,有多种演出形式,大体可分为"单"、"双"、"群"、"戏"四类。更加通俗的来说就是跟相声的单口、对口还有群口差不多。咱们话不多说,赶紧把时间留给行当里的人。我们有请到的是优秀二人转演员姚军、王玲,为大家带来的是二人转《小拜年》,主要描述了过完新年的第一天去老丈人家拜年的情景。咱们一起来欣赏。[ 2014-01-26 20:34 ]

[主持人]看到微博平台有一位朋友说评弹团的《雷雨》是一部经典,盛小云的繁漪有独特的见解和演绎,评弹魅力无限。作为一个北方的90后,也能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喜欢南方的曲艺。好,北京时间20点29分,时间的关系这段评弹我们只能欣赏到这里,那稍候是半点的福彩时间,福彩之后欢迎您继续回到正在直播的中国大舞台。稍候再见。[ 2014-01-26 20:29 ]

[主持人]看到微博平台有一位朋友说评弹团的《雷雨》是一部经典,盛小云的繁漪有独特的见解和演绎,评弹魅力无限。作为一个北方的90后,也能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喜欢南方的曲艺。好,北京时间20点29分,时间的关系这段评弹我们只能欣赏到这里,那稍候是半点的福彩时间,福彩之后欢迎您继续回到正在直播的中国大舞台。稍候再见。[ 2014-01-26 20:29 ]

[主持人]看到微博平台有一位朋友说评弹团的《雷雨》是一部经典,盛小云的繁漪有独特的见解和演绎,评弹魅力无限。作为一个北方的90后,也能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喜欢南方的曲艺。好,北京时间20点29分,时间的关系这段评弹我们只能欣赏到这里,那稍候是半点的福彩时间,福彩之后欢迎您继续回到正在直播的中国大舞台。稍候再见。[ 2014-01-26 20:29 ]

[央广网]《雷雨》。[ 2014-01-26 20:19 ]

[主持人]在欣赏完北方曲种之后,接下来我们要欣赏到的是具有南方曲艺特点的一段苏州评弹。在欣赏之前我们来分享一条听众的留言,他说听着刚刚的节目不由得想起了我们的小时候,那个时候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大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从外地来一个说书的那全村人就像过节一样奔走相告。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年纪小,个子又不高,就爬到树上或者是到房顶上去听评书,现在想起来当时的景象还是历历在目。接下来我们就继续来欣赏这台晚会的精彩的节目,一起欣赏到的是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盛小云,苏州评弹团演员吴伟东带来的苏州评弹,《雷雨》的片段--留萍。我们一起来欣赏。[ 2014-01-26 20:18 ]

[央广网]《武松打虎》。[ 2014-01-26 20:11 ]

[主持人]原来烟袋斜街、什刹海、积水潭就是这么来,至于信不信您得去问一问天上的老神仙。非常有意思的一段什刹海的传说。岔曲之后,为您带来的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山东快书传统名段《武松打虎》。说到山东快书是起源于山东 临清、济宁、菏泽、兖州一带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流传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山东快书《武松打虎》这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山东快书传统名段,塑造了深受观众喜爱、富有山东人性格特点的"武二郎"形象。今天带来表演的是高洪胜老师,高洪胜老师是山东快书艺术大师高元钧之子。他是国家一级演员,也是高派山东快书传人。我们一起来欣赏山东快书《武松打虎》。[ 2014-01-26 20:10 ]

[央广网]《什刹海的传说》。[ 2014-01-26 20:04 ]

[主持人]今天的“2014新春曲艺专场演出”是我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化发展工程送给全国听众的一份节日礼物。这一时段,我们首先来欣赏的是岔曲,所谓岔曲,是指单弦演员在演唱正式曲目之前加演的小段,相当于相声中的垫话部分。今儿我们要欣赏的是《什刹海的传说》。说到什刹海是一个旅游胜地,这个旅游胜地有一个传说故事,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尤其是古都北京有很多传闻逸事。听起来有些神话色彩,非常有意思。咱们一起来听单弦演员、艺术家 张蕴华老师带来的《什刹海的传说》。[ 2014-01-26 20:01 ]

[主持人]北京时间20点01分,晚上好,听众朋友,欢迎继续回到正在直播的中国大舞台,我是主持人成亚。今晚的《中国大舞台》我们将邀您一同欣赏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4新春文艺联播《盛世迎春》的曲艺专场演出。刘兰芳、袁阔成、马增慧、冯新蕊,等名家云集、老中青三代同台、评书、单弦,京韵大鼓,北京琴书,等多种曲艺种类汇聚一堂!今天晚上,欢迎大家跟随中国大舞台一起感受中国曲艺艺术的魅力,也是希望通过这台演出,提前恭祝听众朋友们新春愉快!欢迎听众朋友在收听节目的过程当中随时参与互动。说一说收听节目的感受,您可以登陆中国之声新浪和腾讯的实名微博留言。我们会关注您的每一条留言。中国广播网也在同步图文直播,欢迎关注。[ 2014-01-26 20:01 ]

[主持人]马老的祝福也送给收音机前的每一位听众朋友。北京时间19点59分40秒,这里是正在直播的中国大舞台,今晚的《中国大舞台》我们邀您一同欣赏的是2014新春文艺联播《盛世迎春》的曲艺专场。一段广告之后,欢迎您稍候继续回到节目当中。[ 2014-01-26 19:56 ]

[主持人]好,谢谢。[ 2014-01-26 19:56 ]

[袁阔成]得说两句过年了,万马奔腾,祝各位马年快乐,马到成功,马年吉祥,全家幸福,发福生财。[ 2014-01-26 19:56 ]

[主持人]好的,太棒了,在现场也来了咱们这么多同事,您今天想跟同事们说点什么?[ 2014-01-26 19:56 ]

[袁阔成]不客气地点说我呆的这个地方不太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呀,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你说你光这么样唱的没有我们说的好听,真是这么回事。以我们这多少大播音家,那可不得了呀,我说夏青同志,铁晴(音)同志这些都是我很不错的朋友,没事在一块跟他们谈话都是享受,说出话来真带劲,音乐跳跃感,就是那么甜。那还不算,而且经字经白那是一个方面,就是字音不倒,字正腔圆,播音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考证的那就得是我台。[ 2014-01-26 19:56 ]

[主持人]有很多过去老的作品为什么他能在不同的媒体反复的再现,就是因为经过了千锤百炼。[ 2014-01-26 19:56 ]

[主持人]五年半呀,五年半的工夫流传到现在还是经典呀。[ 2014-01-26 19:56 ]

[袁阔成]好的,这个书难得在古书今说上,这个不是我自己的本事怎么样,是经过咱们台和一些名家指点,人家说这个三国就不能像其他的小说那么讲,因为胡适先生对三国小说有客观的评价,我觉得评价的非常到位,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说这个三国任何一部小说在中国也没像《三国演义》影响这么大,家喻户晓,几乎人人皆知,而且还有不少的俏皮话。(竹良扇子原讲扇扇,张飞认真大眼瞪着小窟窿),您看这个是刘备摔孩子要买人心如何如何这么好多。所以这个书很吃功力,这个说实在的,有些个鲜为人知的听众朋友们也不知道,我住的这招待所里边,我这个房间一共是3平米,所以就这条件,怎么办呢?我到地铁去备课,夹着本书籍去买个票坐着,后来引起了地铁的工作人员怀疑,说这位也不上车总在这儿坐着看书怎么回事呢?所以有时候不好了,打树底下,台前后左右找个地方背一背。确实后来我就台里讲,我说咱们就出半部吧,录到群英会算了,因为什么呢?后面不好录了,后来刘备走了下坡路,逐渐的衰败下去,五虎将也完了,录着也没劲了。后来领导同志还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了我,说是你必须全始全终,把这书都得说完,我说这说完了后面还会有人听吗?肯定有人听。因为什么?三方归一统,中国人民喜欢,欢迎大团结、大统一。所以你必须要给交代清楚,所以我就咬着牙发着狠就说了,一共录了五年半。[ 2014-01-26 19:56 ]

[主持人]《三国演义》那会儿是红极一时轰动全国,直到去年的时候还有很多电台在播袁先生的这部作品。您给我们回顾一下,《三国演义》那部作品您是什么时候录的?播出以后您收到的那种反馈和效果给我们现场的很多朋友说说。[ 2014-01-26 19:55 ]

[主持人]哇,掌声,谢谢袁老师。真的是那么多人喜欢咱们中央台的评书,原来是袁老师开辟的这个栏目。[ 2014-01-26 19:55 ]

[袁阔成]中央台想着我呀,因为今天好像说话有点什么似的,还不是狂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新书本人开辟。[ 2014-01-26 19:54 ]

[主持人]84年,那是怎么就调入中央台的呢?[ 2014-01-26 19:54 ]

[主持人]1岁。[ 2014-01-26 19:54 ]

[主持人]您几岁了?[ 2014-01-26 19:54 ]

[袁阔成]84年。[ 2014-01-26 19:52 ]

[主持人]袁老师,您还记得您是什么时候来中央台的吗?[ 2014-01-26 19:52 ]

[主持人]非常精采的北京琴书《礼尚往来》,在微博平台我看到有一位网友说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也有人提到了一个人的名字说还有袁阔成老师。是的,在这一台曲艺晚会上,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袁阔成老师也来到了现场。袁阔成老师出身评书世家,是和刘兰芳、单田芳、田连元被大家合称"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也是享誉海内外的评书艺术大师。袁先生在继承传统评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他的语言是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漂、俏、快、脆"这样的几大特点。内容新、风格新、语言也新。当然了,袁老今年已经85岁高龄了,那天在现场他并没有现场来一段,但是跟大家也是交流了很多。说起来,袁先生跟中央台还特别的有缘分,因为他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员工,是我们的老前辈、老同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那天现场,主持人对袁老的采访。[ 2014-01-26 19:52 ]

[央广网]《礼尚往来》。[ 2014-01-26 19:47 ]

[主持人]太棒了,这一段西河大鼓绕口令玲珑塔,在西河大鼓之后,要欣赏的是中国北方曲艺曲种--北京琴书。说到北京琴书它是形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大鼓曲种之一。现在也已经列入到了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琴书是源于河北廊坊以及北京郊区的五音大鼓,又叫单琴大鼓、扬琴大鼓。这形式是一人站着唱,以左手敲击铁片,右手执着鼓楗击扁鼓,伴奏乐器是扬琴和四胡。它是"说似唱、唱似说",突出表现的是北京土言土语,板式有快、慢、架、散,极大丰富了表演和演唱的效果,也是深受大家的喜爱。说到北京琴书的著名的代表,有我们熟悉的北京琴书泰斗--关学曾、翟青山还有北京琴书著名演员魏文华、当然还有接下来为我们带来精彩表演的北京琴书演员王树才。王树才是北京非物质文化口头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北京琴书泰斗关学曾先生的关门弟子。他从小酷爱民族艺术,18岁考入三河市青年艺术团,跟随民间艺术家现任廊坊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崔继昌先生就学习了相声、小品、双簧、歌曲等等各门表演艺术。后来2000年一次偶然机会看了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贺岁片《有话好好说》被其中插曲深深的吸引,后来多方打听才知道这段插曲是由琴书泰斗关学曾先生用北京琴书的形式演唱的,后来经过著名作家浩然老师指点,几经周折,王树才终于找到了关学曾先生,从此,正式开始跟随曾先生学唱北京琴书,关老口传心授、一字一句、一板一眼、毫无保留把北京琴书传授给了王树才。接下来王树才带来的是作品《礼尚往来》。这个作品讲述了一个故事,曾有一个年轻的公子进京赶考,因找不到路,后遇到一名老者问路,但是年轻的公子态度不好、非常没有礼貌,这老人家就想方设法、拐弯抹角告知了这个年轻公子,最后这个年轻公子恍然大悟。咱们一起来欣赏![ 2014-01-26 19:44 ]

[央广网]《西河大鼓》。[ 2014-01-26 19:37 ]

[主持人]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六了,距离春节越来越近了,所以说在此刻听起来这首迎春曲,也是更让人感受到了过年的气氛。欣赏完单弦迎春曲之后,咱们听到的是西河大鼓,说到西河大鼓是北方较为典范的鼓书暨鼓曲形式,普遍流行于河北境内并流传周边河南、山东、北京、天津和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在流传过程当中其实曾有过"大鼓书"、"梅花调"、"西河调"、"河间大鼓"和"弦子鼓"等等这样的名称,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被定名为"西河大鼓",一直沿用到今天。接下来带来的西河大鼓是刘慧琴 中国广播艺术团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说唱艺术中心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她带来的西河大鼓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玲珑塔绕口令。一起来欣赏。[ 2014-01-26 19:36 ]

[央广网] 《迎春曲》。[ 2014-01-26 19:34 ]

[主持人]首先这场演出当中,因为精彩纷呈,我们先来欣赏的是中国广播说唱团著名单弦演员马增慧老师带来的单弦。说到单弦,原为八角鼓中的一种演唱形式,是以一人操三弦自弹自唱而得名。如果追溯起来的话是从清乾隆、嘉庆年间开始兴起。我们要欣赏到的著名北方单弦艺术家马增慧老师表演的《迎春曲》。马增慧老师既是造诣颇深的单弦演唱名家,又善于演唱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还曾尝试用普通话演唱评弹,她是一位深受观众喜爱的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曲艺名家,好,我们一起来欣赏马增慧带来的《迎春曲》。[ 2014-01-26 19:30 ]

[主持人]北京时间19点30分,电波另一端的各位听众、 央广网的朋友们,晚上好!欢迎在周日的这个时间来到中国之声《中国大舞台》,我是成亚。很高兴和您相会在这样的夜晚,接下来两个半小时,我将带您一起共赴艺术的盛宴。今晚的《中国大舞台》我们将邀您一同欣赏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4新春文艺联播《盛世迎春》的曲艺专场。在之前的两周,我们已经欣赏了相声专场和戏曲专场,今天的曲艺专场也是精彩纷呈。刘兰芳、袁阔成、马增慧、冯新蕊,等名家云集、老中青同台、评书、单弦,京韵大鼓,北京琴书,等等多种曲艺种类汇聚一堂!今天晚上,欢迎大家跟随中国大舞台一起感受中国曲艺艺术的魅力。我们也是希望通过这台演出,提前恭祝听众朋友们新春愉快!欢迎听众朋友在收听节目的过程当中随时参与互动。说一说您收听节目的感受,您可以登陆中国之声新浪和腾讯的实名微博留言。我们会关注您的每一条留言。 [ 2014-01-26 19:30 ]

[央广网]预告:1月26日 19:30分将图文直播《中国大舞台》。[ 2014-01-26 1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