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天真的非常高兴,能够在彭家鹏彭指和刘长远刘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分享了盛世中国--中央民族交响乐团庆十一音乐会。中国民族交响乐60年,历尽坎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的道路,民族交响乐既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既充满挑战,更充满机会。希望中国民族交响乐,随着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一并的振兴与强盛,更希望二位嘉宾继续为广大听众不断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感谢二位嘉宾,也代表本期节目监制王莹,编辑导播初广汇感谢您两个半小时的陪伴,下期节目再会。
[ 2013-11-24 21:47 ]

[中国广播网]乐曲《妈港》[ 2013-11-24 21:32 ]

[主持人]带着这样的解读,我们一起来分享《妈港》。
[ 2013-11-24 21:32 ]

[刘长远]这首曲子分个五个段落,第一个段落是孩子的梦想,第二个段落是男女生的离别时刻一种告别的一种想法。第三段是女高音。第四段就是纯乐队的,描写海上的风暴。然后第五段的音乐就是男主人公,妈港嘛,又称作妈祖,妈祖女神他们的相逢,大概是这个意思。后三段音乐是连续演奏的。
[ 2013-11-24 21:31 ]

[主持人]没有办法自己介绍吗?我们的刘长远就是《妈港》的曲作者。[ 2013-11-24 21:31 ]

[刘长远]<span style="line-height: 22px; font-size: 12pt;">《妈港》是第三首作品,女高音是颜含彦,男高音是特别棒的谢天,与民族管弦乐一块共同的演绎。在这里面民族管弦乐队不光是作为一个伴奏,它作为一个主要的角色,所以在这个音乐当中给它留出来很大的空间。</span>
<div><span style="line-height: 22px; font-size: 12pt;"><br />
</span></div>[ 2013-11-24 21:30 ]

[主持人]在《莲岛》和《镜海》之后,接下来的这个作品叫做《妈港》,而这个作品一定要请刘长远老师好好地为我们介绍一下。[ 2013-11-24 21:29 ]

[中国广播网]乐曲《镜海》[ 2013-11-24 21:14 ]

[刘长远]《镜海》是由作曲家李滨扬来创作的,由男中音高鹏歌唱家与民族管乐队共同演绎,写镜中的历史和哲理,写海与人心灵的对应,可以以海为镜可以反观人生。[ 2013-11-24 21:14 ]

[主持人]前面介绍到了《澳门之歌》民族管弦乐与声乐套曲,一共分为三个部分,他选择了澳门的三个古称,分别是莲岛、镜海和妈港,这三个名称又各有寓意,他们分别是从风土、地理和人文等多个角度来高度精炼表达一个立体的澳门。接下来我们要分享的曲目就是《镜海》,同样还是请刘长远老师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曲目。
[ 2013-11-24 21:13 ]

[中国广播网]乐曲《莲岛》[ 2013-11-24 21:02 ]

[主持人]我们就一起来分享《莲岛》这首曲目。[ 2013-11-24 21:02 ]

[刘长远]《澳门之歌》是声乐套曲民族管弦乐和美声的一个完美的结合,这个也是一个创新,这个点子主要是总监彭家鹏构想的,这个也为我们将来开启用民族管弦乐来交响美声的歌剧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这个作品是由澳门中乐团委约的作品,也感谢澳门文化局对民族管弦乐的发展委约作品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这个作品完成于2013年,他分三个段落由三个作曲家来完成,具体三个段落是这样,第一个段落叫莲岛这个是由作曲家郝维亚完成的,女高音孙媛媛演唱,由咏叹莲花而起,以莲花为象征来借物抒情,赞美纯洁与美好。 [ 2013-11-24 21:01 ]

[主持人]听众朋友,欢迎继续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文艺专栏《中国大舞台》,我是杨昶。今天作客我们直播间的嘉宾一位是中国广播艺术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中国歌曲舞剧院音乐总监、国家一级指挥彭家鹏老师,另外一位是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刘长远老师。他们带领我们共同来欣赏“盛世中国”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庆十一音乐会,那么接下来为大家送出的是一个民族管弦乐与声乐套曲,叫做《澳门之歌》。有请二位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刘老师。
    [ 2013-11-24 21:00 ]

[中国广播网]乐曲《陌上花开》[ 2013-11-24 20:40 ]

[主持人]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听到这个节点,这边看到一个网友,他说没想到还沉浸在上一个曲目,没想到二胡也能这样震撼人心,就像刘老师一直对我们强调的民族的才是的世界的,一定要写中国人自己的曲子,支持中国民族音乐。我是刘长远老师的学生,我觉得很骄傲。您的学生正在听广播。然后我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湖北站的记者也是凑在一起听我们的节目,看来这个还是有很多很多的朋友是愿意通过我们的节目来了解民族音乐的。就借给刚才彭指的介绍我们来分享笛子和乐队的协奏曲,由戴亚老师演奏的《陌上花开》分享。[ 2013-11-24 20:40 ]

[彭家鹏]对,他换了很大的笛子,然后还有高音的笛子。[ 2013-11-24 20:39 ]

[主持人]而且其实大家还可以注意到,就是戴亚老师前后换了把笛子。[ 2013-11-24 20:39 ]

[彭家鹏]这个作品也很有意思它的诞生非常有意思,因为是在两三年前有一个非常棒的笛子大师,至少是我非常崇拜的非常喜爱的戴亚先生,他的协奏曲专场音乐会,因为他当时我记得应该是用了四首协奏曲,其中有一首叫哈维尔先生,哈维尔是专业学院的作曲老师,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作曲老师之一。他在写这个曲子的时候,其实是他第一次在写笛子的协奏曲,他民乐的作品写的不多,我知道他在写这个作品之前写过一个作品叫《传奇》,之后就没有看到再写过任何的民乐作品了。哈维尔也是受戴亚之邀,也是以这种友情创作吧,应该是属于这样的。当时也是他的一个尝试,哈维尔他也是一个非常诗一般的,他的音乐里面就是充满了诗一般的气息,你看他的标题就起的非常好。当满街开满了鲜花的时候我们来唱歌吧,陌上花开。所以我觉得这个寓意,本身这个标题一出来就会很吸引你。那么而且用笛子这种很悠扬的开始,它这个曲子整个其实就是一个单乐章的结构,就是部分乐章之间没有了,就是一个乐章到底。但是在这个单乐章的过程当中,它就用了两大主要的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笛子的悠长忧郁和述说性的东西。第二部分主要是有节奏、动机性的一种展开,用一种很快速的主题的动机来发展下去,那么中间它又插入了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华彩乐段,展现笛子的技巧和笛子和乐队之间的一种最大述说。这首曲子旋律非常美,很多听众不是说喜欢听好听的吗?我觉得这首曲子应该很好听。[ 2013-11-24 20:38 ]

[主持人]刘长远老师说到的这一点就让我想起我当时看王潮歌接受一个访谈他就说,就是我们不要再以为我们自己是文化大国了,的确我们的文化是非常悠久、非常的厚重的,但是和我们目前的这种状况来讲,文化大国的这种状况来讲可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不在于我们的文化本身不好,而在于我们有没有真正的去接受融会贯通或者说包括后续的文化创新的能力等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广播民族交响乐团需要去更多的一些原创的一些曲目,需要有这样的一些探索和追求。那接下来我们要分享到的作品叫做《陌上花开》,这是一个笛子和乐队的作品,还是请彭指来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 2013-11-24 20:37 ]

[刘长远]因为这个毕竟是一个高雅艺术,高雅艺术对于作曲家而言的话,任务是很艰巨的。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你要知道我们的文化是由元素高雅的艺术来组成的,就像俄国人他到中国来看一个芭蕾舞天鹅湖他会说这是我们的文化,我们俄国人的文化。所以我们中国人要想建立我们大国的文化自信,我们更要熟悉我们自己的文化语言,其实我们在听西洋交响乐或者西洋歌剧、西洋舞剧的时候我们也是同样的困惑,所以我作为作曲家来讲经常会有一些听众来问我他说你写没写过一首歌什么的,就是说他们对于听众来讲,把歌曲和这种高雅艺术的创作混为一谈了。所以我们应该有责任去告诉听众,我们是在创造中国音乐的文化。[ 2013-11-24 20:36 ]

[主持人]实际上我们知道,因为我当时还看到这样一个例子,现在很多人会愿意给孩子花一千块钱上一堂课去学东西、学音乐,但是他不会花100块钱去听一场音乐会,这就是我们说的要多听、多去接触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感知的可能性。在这里也想问一下二位,我们都知道二位其实对于推动民族交响乐的发展也算是不遗余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以二位为例,分别来说一下都遇到过什么样的问题让自己觉得非常怎么说,没有办法去一笑置之的这样一种状态。[ 2013-11-24 20:35 ]

[彭家鹏]这个是音乐的魅力,它的可塑性实在太大了。[ 2013-11-24 20:34 ]

[主持人]怎么说呢,其实就是一种音乐的主题它虽然说可能每一个作曲家在写一段作曲的时候,会有自己心目当中的主题,当然这个主题是开放性的,每一个在听的时候是不同的理解,是完全允许的。[ 2013-11-24 20:34 ]

[彭家鹏]其实我觉得尤其是新作品,第一次在听的时候不要期待,一定要记住它的旋律,并且一定要好听,如果只是这样的理解的话,可能对作曲家的要求就太简单一点。我觉得作曲家在某种意义上讲他是一个作家,他是一个哲学家。所以音乐是用耳朵来读文字,我觉它里面包含的内容实在太多了。当然我们今天这个话题不好展开去说,所以无论如何,你勇敢的听下去吧。你怎么样去想,其实我觉得网友说的也有他的道理,其实音乐就是世界的。在我们数千年的神话的这样一种背景下,作曲家用了他的一种创作手法,他认为那个时候中国的一种创作手法或者说那种旋律的那种概念我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 2013-11-24 20:33 ]

[主持人]欢迎继续收听中国大舞台,我是杨昶,我们今天为大家送出的是盛世中国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庆十一音乐会,今天晚上也非常有幸地请到了两位重量级的嘉宾作客直播间,一位是中国广播艺术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中国歌曲舞剧院音乐总监、国家一级指挥彭家鹏老师,另外一位是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长远老师。实际上我们刚刚分享到的那首叫做二胡与乐队合奏的作品《太阳祭》,看到了我们这位听众朋友叫“山里的妖精”,他说这个曲目好难理解。刚才我在和彭指和刘老师一起在分享这个曲目的过程中这是我第二次听,然后我就可以听出这个曲目当中有一些非常动人的细节。这可能也是作为一个欣赏的过程吧,同时也是经过积累你可能对于这个美的感知能够更加缩短一些是这样的吗?[ 2013-11-24 20:32 ]

[主持人]刚刚大家欣赏到的就是二胡与乐队,一个叫做《太阳祭》的作品,看到了在微博当中“清凉一族”他说,彭家鹏的细腻独特的音乐处理,于红梅堪称经典的诠释,再加上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浓郁醇香的演奏下爆发出震人心魄的力量。您是把在脑子里浮现出来的最精彩的形容词都用上了吗?好的,听众朋友,我们这里正在进行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国大舞台的直播,今天为大家送出的是“盛世中国”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庆十一音乐会。精彩不断,千万不要走开。[ 2013-11-24 20:27 ]

[中国广播网]乐曲《太阳祭》[ 2013-11-24 20:07 ]

[主持人]带着彭指的介绍我们一起来分享这部作品《太阳祭》。[ 2013-11-24 20:07 ]

[彭家鹏]这个作品是由张朝,张朝也是一位青年的作曲家,他也写过很优秀的作品,我也是第一次指挥他的多品,《太阳祭》其实我在两年以前就希望在和于红梅在澳门的一个很重要的音乐会当中合作,后来由于时间的档期的问题,没有,所以这次我们在大剧院就想把这次遗憾补上。《太阳祭》这个作品张朝先生是受上海民族乐团的委约创作的,在这我也想提一下上海民族乐团在委约作品方面真的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很多的好的作品,这点我们也是非常的感谢。那么在这首作品里面,其实我也是第一次接触《太阳祭》,它创作的主要是根据中国的神话,我们都知道《山海经》里面,主要作品是以夸父追日这样一个传奇故事为主要背景,它分为五个部分,通过灾难、祭祀、告别、追求和尾声这五个部分,诉扬了一种纯洁、深沉的爱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对光明的不懈追求。其实整个作品里面通过二胡这种细腻委婉同时又叫柔里带刚的这种两根弦能够表现出这种让你荡气回肠又让你荡然落泪的这样一种感觉。所以我觉得通过这个作品大家可以体会一下这部作品的魅力。[ 2013-11-24 20:06 ]

[主持人]真是听完以后茅塞顿开,我们今天在节目当中请到的是中国广播艺术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中国歌剧舞剧院的音乐总监、国家一级指挥彭家鹏老师和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刘长远老师,那么也欢迎大家在我们节目进行的过程当中,通过腾讯和新浪中国之声的官方微博和中国大舞台的互动帖与我们分享您听到这些曲目的感受,并且和两位老师进行直接的交流,我们会关注您的每一条流言。看微博当中的“浮萍520”还沉浸到刚才《奔腾》的乐曲声当中,他说我听的恩荡气回肠、热血沸腾,好,三个好,感叹号。“琴瑟轻音悬悠悠”他说曲子一开始比较平静,描绘辽阔的草原,当曲子开始加快,打击乐在渐强,令人仿佛看到了万马千军在草原上冲杀,最后又是在强乐当中戛然而止,听着畅快淋漓。那么不管大家听的感觉对还是不对,我相信通过我们这期节目您至少开启了了解中国民族交响乐的一扇大门。有这样的一个音乐门类等着您去了解、去聆听,如果您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那就再好也不过了。好,话不多说拿作品来说话,接下来我们要分享到的是《太阳祭》二胡与乐队这样的一个作品,二胡独奏是非常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于红梅老师,这个也是请二位来给我们引导一下,看看我们应该怎么去听,尤其是二胡独奏的部分。[ 2013-11-24 20:05 ]

[刘长远]这个我已经思考了很多年,首先我们不能抛弃听众,就是完全不顾听众的想法,然后写我们自己所构想的音乐是不行的。另一个角度讲,我们不能取悦于听众,如果我们仅仅取悦于听众的话,因为我们的水准就会降低了。所以作曲家最准确的说,应该是听众的引路人,他就是一方面让听众能够听懂,另外一方面他又吸引着听众去想要知道他们听众所不了解的一些东西,这才是作曲家的责任。[ 2013-11-24 20:04 ]

[主持人]感谢彭指非常热情洋溢的解读。刚才既然说到了作曲,刘长远老师一定是有发言权的。在听这台演出的时候我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就是有一些音乐可能是因为我听过或者我比较熟悉,再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作曲家他会有一种取悦听众的一种想法,就是他写的旋律我们说一个旋律性很强的作品,那就是这个旋律一出来我听了前一段我可能哼出后面的两个小节来,这就是可能比较容易取悦人的这样一种方式。但是我听我们这台音乐会我真的不知道后面旋律走向应该是往哪去,后来想了一下其实也对,如果你都能哼出来的话还要作曲家干什么?所以就是要不要去取悦听众呢?[ 2013-11-24 20:04 ]

[彭家鹏]其实我想说的就是无论是民族的乐器也好、西洋的乐器也好,作为我们中国人,我觉得应该有自己的作曲家,更多地去演出当代作曲家更好的推广他们的作品。还有也不希望就是说中国民族管乐的发展,只是限制于一定要去跟西洋音乐去比,如果在这种比的话,我觉得已经偏离了,所以我觉得就是这个乐团已经实实在在存在了,而且现在各个地方都有这样的乐团,但是我们缺的是什么?就是作品。我觉得缺什么样的作品?就是缺能够跟国际接轨的作品,就是我们为民族管乐写的作品,作曲家的写作技法、他的文化背景和他的艺术风格以及演奏本身的水准是否可以达到现在世界当代一流乐团的水准,如果达不到我们这个差距就更大了。非常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音乐家非常优秀,我们的作曲家也非常优秀,他们的作曲技法从他的作品里面,通过这么多年的推广和演出他们的作品,尤其是在欧洲,在当代同辈人当中去比较的话,他们的作曲技术这一块,和他们在音乐里面的哲学思想一点不低于当代的欧洲的作曲家的水平。所以我觉得像这样的作品我们应该多写一点,然后多推广一下。我相信好的作品无论你是国乐的、民乐的、中乐的还是西乐的,我觉得好的东西应该全世界分享,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应该把自己的那块土地美丽的东西好的东宣传出去。因为欧洲人不知道我们有民族乐团,他们不知道,而我们给他们展示的可能就是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室内乐,就是几件乐器甚至一个独奏。所以把民乐大的概念,具体化到一个非常随意的一个民族小乐队或者几把二胡、一个琵琶一个扬琴或者什么,我觉得这种概念不对,我觉得应该可以展示我们庞大的民族管乐队和西洋的管乐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演奏当代作曲家非常棒的作品。从听我们的作品当中更好的了解中国的文化、中国的音乐和中国当代的一种精神,我觉得这是非常震撼。[ 2013-11-24 20:03 ]

[主持人]第二节迅速地就进入了,我们现在正在为您直播中国大舞台为您送出盛世中国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庆十一音乐会,刚才和彭家鹏老师也是聊到了关于中国民族交响乐是应该怎么样归类,大家应该带着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说了一半没有说完,请您继续。[ 2013-11-24 20:03 ]

[主持人]没关系,时间关系我们这一节先聊到这里,听众朋友,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文艺专栏节目《中国大舞台》,我们今天为大家送出的是“盛世中国”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庆十一音乐会,非常的精彩,今天我们也请到两位重量级嘉宾作客直播间,中国广播艺术团的音乐总监、首席指挥彭家鹏老师,稍候我们继续。[ 2013-11-24 20:02 ]

[彭家鹏]这个怎么说呢,我觉得不要绝对化,因为民族音乐会走上民族交响乐它是一路慢慢在探索中在往前发展。我觉得随着时代的变迁,它现在跟时代也接轨,包括我们今天晚上听这场音乐会的节目,就是现在当代作曲家的一种精神,他对现代中国这样一种领悟的情况下,他们所受的教育和他们的对于当代中国音乐的发展的一种感悟写出来的一个东西。因为是美乐作品,因为当时受到澳门的地域特色的一些要求,因为毕竟是为澳门而写的《澳门之歌》,所以可能在题材上包括音乐风格上可能也会有一定的偏重。但是我觉得从创作手法上因为我们也是经常会听很多不同风格的音乐会。[ 2013-11-24 20:01 ]

[主持人]所以今天两位非常难得在这里,要跟二位多探讨这样的话题,就是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是现在不是有这个新世纪音乐等等这样的一些东西,可能很多人会买到一张民族交响乐的作品就把它归到这样一个音乐门类当中了,二位是怎么看这样的一种归类的?咱们的民族交响乐算不算新世纪音乐?[ 2013-11-24 20:01 ]

[刘长远]因为我们应该说民族的复兴文化的复兴主要是考虑到经济,如果在十几年前、二十年前我们的经济还达不到这一步,将来世界会把目光关注到,因为中国的经济现在越来越强大,经济永远是决定了上层建筑。所以它的文化也会要崛起。其实西方的管弦乐也是从散落在民间,几百年形成的现在的规模。[ 2013-11-24 20:00 ]

[主持人]其实刚才在节目一开始您也提到了,就是几十年很多优秀音乐家的努力,我们有很多优秀的民族交响乐作品。但是一掰指头一算才发现哇那都是70年代以前的东西了。所以这样的一个现象您觉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我们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块缺失呢?[ 2013-11-24 20:00 ]

[刘长远]对,因为最主要的是民族管弦乐它的精品并不多,不像西洋管弦乐已经有很多大师了。[ 2013-11-24 19:59 ]

[主持人]所以这也是吸引您从事民族交响乐的这样一个契机所在是吗?希望把这个味道让更多人体会到。
[ 2013-11-24 19:59 ]

[刘长远]我是应该说是西洋出身,我从小学的小提琴,然后我也写过交响乐,为西洋管弦乐写过4部交响乐,但是我觉得让我比较一下西方的管弦乐和和中国的民族管弦乐我有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就是西洋的民族管弦乐它是混凝土的结构,它是这种雄伟浩大这种,而中国的民族管弦乐给我的感觉更是一个土木结构,它有味道,它更有内涵。[ 2013-11-24 19:58 ]

[主持人]熟悉彭指的听众朋友可能都会知道,在2000年以来彭指是连续十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执棒中国新年音乐会,他在现场的累积观众就已经超过1万多人了,这真的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可以说是为了推进中国民族交响乐的发展不遗余力了。那刘老师您呢?[ 2013-11-24 19:57 ]

[彭家鹏]对,其实就是学西洋的,因为我们其实在中国很多的作曲和指挥这个专业从小都是受的西洋的教育,因为你必须学,这是我们的基础,我当时一毕业就在广播交响乐团。我当时在这边任常任指挥的时候也还在上研究生,所以一直在这边。后来出国游学很多年,回来以后才有一个偶然的机会转到民族管乐团,我觉得自己是中国人,我们有自己的乐团,我觉得我相信如果西方也有他们的民族乐团的话,我相信很多的指挥也会去指挥的,这很正常。[ 2013-11-24 19:56 ]

[主持人]其实说起来二位也是之所以有这样一台音乐会,二位又介入的如此之深,是因为二位本身既了解西洋音乐同时也了解民族音乐,二位是怎么样的一个顺序?因为我知道彭指的资料我看过,其实您出身应该算是西洋音乐。[ 2013-11-24 19:55 ]

[彭家鹏]主要还是从一场音乐会整个布局考虑,还有就是说一般的音乐会上第一首曲子一般都会安排的序曲比较多一点,而且序曲多半以欢快比较激昂的音乐比较多。当然,有一些音乐会也会安排一些比较安静点的,但是比较少。我觉得这首曲子又是一个,当时也是在澳门中乐团写的时候也是作为开场,所以这次我们下半场不是演了《澳门之歌》嘛,我就想把它拆开了还是放在这个上面,等于这场音乐会我觉得就非常丰富了。当然我想在这特别强调一点,不管是民族管弦乐的这样一种编制还是西洋的,其实表现的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地域的特色,不一定就是说我们的民族交响乐就不能表现很多不同国度文化的东西,我觉得这个是没有矛盾的。包括刚才长远也给大家介绍了民族管乐的发源最初的那种想法和它的编制的结构,其实在我们参照西洋音乐的西洋管弦乐的编制的同时,最大的一点和它有很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有一个声部是它不具备的就是弹拨乐,这个弹拨乐是太有魅力了,它的色彩极其地丰富,一个乐阶可能就是一个人物性格的表现,但是我们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就是我们没有铜管,当然我们不会去把唢呐去给小号,在小号的东西我们就拿来写给唢呐,没有必要。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不同的地方,所以千万要把民族管弦乐和西洋管弦乐对比,它们两个是完全不同性质的。[ 2013-11-24 19:54 ]

[主持人]的确在整个听的过程当中会发现这是四个声部非常融会贯通的这样一个作品,可以说是产生了一些化学反应。也许大家可能并不非常了解民族交响乐,但是听这样的一个作品的话你会感到振奋,会知道这样的一种洒脱、豁达等等一些情感在里面。我看了很多彭指的资料,比如说当代奥地利最具权威的音乐评论家对彭指的指挥有这样的一句评论,说他生机盎然、热情洋溢、手部动作快而线条优美,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其实我记得我在现场看您指挥这第一个作品《奔腾》的时候,您的长发最后全都纠结在了一起。所以说把这样的一首作品安排在整个所有的篇目的第一个篇章,是有一个让自己热身起来的这样一个状态吗?还是说希望乐队也能通过这个作品能够迅速进入状态?
[ 2013-11-24 19:53 ]

[彭家鹏]当然不排除,本身音乐就是一个无国度的融合,它的主体结构其实还是中国的,但是它表现的精神是完全中国人的,我觉得这就够了。说到刚才的问题,就是为什么用中胡?就是这个问题,因为它能够拉出马头琴的丰韵过来,所以我觉得大更能接近地域特色一点,当然我们的中胡的领奏杨柳也拉的非常好,他这次我也非常满意。
[ 2013-11-24 19:52 ]

[主持人]不排斥西洋乐器。[ 2013-11-24 19:51 ]

[彭家鹏]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胡的音色更接近于表现这个地域特色一些,因为我们都知道大提琴和西洋的低音大提琴就是贝司,它们都是西洋乐器。当然我们为什么还用西洋乐器呢?有很多人也是不明白,包括看到这个样子不像西洋乐器不会在民族乐队出现。其实在彭修文大师在世的时候就一直在改革,我们广播民族乐团发明了很多像马头琴一样的很大的那种大提琴,后来发现最终它的样子越来越民族化了,可是它的声音越来越糟糕了。它到目前为止,我觉得低音是我们的一个弱项,所以后来我们就发现我们到底是为了一种声音,音乐是寻求一种声音还是视觉,那当然是声音了。况且民族管乐它的概念也不完全都是纯粹的民族乐器的概念,而且它也不完全概念都是一定要是中国的乐器。
[ 2013-11-24 19:51 ]

[主持人]真的听的是荡气回肠,而且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历史当中,只要大家稍微有所研究就会知道,像以弓弦、弹拨、吹管、打击四个声部组成中国现代民族乐队的一个编制就是当年彭修文老师提出来的,而且也是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创的。所以刚才彭指也提到了一点就是在中胡的使用当中,它为什么最终会选择了中胡来作为非常重要的一个声部在这部作品当中?
[ 2013-11-24 19:50 ]

[中国广播网]乐曲《奔腾》[ 2013-11-24 19:45 ]

[主持人]果然经过彭指的介绍,大家心里就会产生某种期待感。实际上我们在节目当中,也曾经为大家送上过齐宝力高大师,马头琴大师为大家带来的马头琴齐奏《万马奔腾》。当然了,作为一个全新创作的民族曲乐作品,民族交响作品《奔腾》,我们能不能从这个作品当中得到万马奔腾相同的感受,一同来分享。[ 2013-11-24 19:45 ]

[彭家鹏]这首作品是由青年作曲家,现在还在读博士学位的谢鹏,我对他的了解也是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为别人写的音乐会当中的一首曲子我就注意到他。在今年3月份我们有一个民族风格的地域性特色的,我知道在下半场有一首曲子是他的老师写的,是马头琴和民族管乐队的。当时我就想到我们需要一首序曲,因为真正的民族管乐的序曲怎么说呢,适合音乐会演奏的或者说适合我希望的我的音乐会演奏的不是特别多,所以这也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压力。那么我又不希望写一首,因为我的最压轴曲子已经很大了,所以我想有一个很安静,有一种草原风格的东西,这样就跟谢鹏交流了一下,我说你有没有兴趣来写这个作品。其实当时我想让他改,直接改一首现成的内蒙的像马头琴的这样一个作品,叫《万马奔腾》就可以了。后来他觉得他发挥的空间太小,只是一种改编也体现不出他自己的一种想法。我说那么我们就干脆重新写一首,就写一首与这个草原有关系的,所以后来《奔腾》这个词实际上产生了。我就希望它能够给我们带来一种草原的感觉,把我们从音乐会的一开始就拉到一个不同地域的此色,所以是在序曲里面非常少有的,一开场就是用慢板开始,而且我们都是马头琴的声音,我们在民族管乐队里面我们是没有马头琴这个乐器的编制的。这个时候最接近它的我们当时有一点到底是用大提琴还是用中胡,他当时是倾向于大提琴,我就倾向于中胡,所以最后为什么用中胡,当然我说服了他,他后来也接受了,最后我们就有一大段中胡的Solo,就是就是独奏、领奏,就把我们带到草原之后就是一泻千里的就是万马奔腾的那种场面。它是一个单乐章的这样一个序曲,题材就是单乐章题材的这样一个序曲,应该是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接受的。[ 2013-11-24 19:44 ]

[主持人]那么也欢迎听众朋友在节目进行的过程当中,通过我们发布在腾讯和新浪官方微博中国之声或者是中国大舞台的互动帖和我们分享您收听这些曲目的感受,和今天作客直播间的两位老师彭家鹏老师、刘长远老师进行直接的交流,我们会关注您的每一条流言。以前我们做中国大舞台节目的时候,只要碰上音乐作品总是会先为大家播放,然后再来跟大家解读,今天我们变换一下方式,通过先由两位嘉宾带着我们去听、去感受、去分享,大家带着这样的一种先知先觉的味道来进行我们今天的音乐分享。所以首先我们要为大家送出的是这场音乐会当中的第一个作品名字叫做《奔腾》,《奔腾》请二位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要从中听到一些什么?
[ 2013-11-24 19:43 ]

[刘长远]代表当代听众的思想和他们的一些心声的东西。[ 2013-11-24 19:42 ]

[主持人]尤其是要符合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对于这个艺术和文化产品消费的需求,享受的需求。[ 2013-11-24 19:42 ]

[刘长远]是这样,因为这个乐队也是参考那个欧洲的西洋交响乐队来做的,高音、低音、中音的乐曲我们都在逐步的完善,民族管弦乐这个概念应该准确的说也是一个来源于各个民族的乐器的融合,所以这个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这个民族管弦乐之所以能够诞生在我们中国,是因为我们有前任的这些大师们他们形成,包括彭修文和他的同事在不断的努力完善。那么我们更需要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作品,这个我们可以参考人家西洋管弦乐他们之所以能够留到今天,因为他们有不同时代的作品,而我们在这方面,还有一些欠缺,所以中间有很多空档。你刚才提到的那些作品大部分都是在70年代,之后还应该有更好、更新的交响。 [ 2013-11-24 19:41 ]

[主持人]的确是这样的,而且我们也知道,实际上我们很多人对于民族交响乐的理解稍微有些偏颇,可能大家就会想到比如说《瑶族舞曲》、《彩云追月》这样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但是今天作客我们直播间的还有刘长远老师,刘老师是作曲家,而且在这部音乐作品当中有您的作品,所以您是怎么看待因为我们都知道瑶族的舞曲,瑶族的它可能根据传统的一些音乐来进行一些改编,包括像《步步高》、《喜洋洋》广东民乐等等等等,但是如果是从一个纯创作的一个崭新的民族音乐作品,那它的民族性该怎么体现出来呢?[ 2013-11-24 19:40 ]

[彭家鹏]其实不敢说做了多少的努力,应该说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代表国家一流水准的标志性乐团,当然我们也还有很多其他的一流的乐团。那么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由于它的发展的历史和它的宗旨,尤其在我们前一代大师彭修文先生和老一辈的音乐家共同的努力之下,我觉得尤其是之前一直在为广播服务,经常为广播电台录制很多的东西,所以在音乐要求上就特别的细腻,当然彭修文大师也是按照他的当时作为这个乐团的音乐总监,有很多他的理念在逐步地一点点往交响去发展、探索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我记得他也改编了很多移植了大量的西方的交响乐,这种移植其实就是一种对乐团的训练、探索。探索中国民族乐器或者是民族管乐的这样一种发展,这条路是否走的下去。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我觉得他的探索给我们今天带来了很多的更大的一种希望和空间,其实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在探索,还在往前发展,因为它毕竟是一个只有50多年的历史这样一个年轻的乐团。
[ 2013-11-24 19:39 ]

[主持人]其实说起来我们都知道中国民族交响乐从无到有,经历60年这的探索创新,而且他们也展现了民族乐器的个性,开拓了民族乐器的表演方式,并且提升了民族乐器的艺术性,可以说对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做出非常独具特色的历史贡献。二位嘉宾无疑是这个过程当中的推手。尤其是像彭指是在中国广播民族交响乐团当中的,您和这个团本身就有着不解之缘,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在推进民族交响乐发展的过程当中,您和我们整个团体都做出了哪些的努力呢?给我们介绍一下。
[ 2013-11-24 19:38 ]

[刘长远]主持人你好,听众你好。[ 2013-11-24 19:37 ]

[主持人]这个标签我绝对不会忘记。给大家形容一下我面前的彭老师,一头飘逸的灰白色长发,像是从武侠片当中走出来的。我们待会儿希望听到的彭老师的精彩点评。还有定另外一位嘉宾是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刘长远老师。刘老师,您好。[ 2013-11-24 19:36 ]

[彭家鹏]您好,我是彭家鹏,在这里要补充一下,我同时也是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音乐总监,因为今天晚上是我们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音乐会,所以我想我今天的身份要转变一下。[ 2013-11-24 19:35 ]

[主持人]彭老师,您好。[ 2013-11-24 19:34 ]

[主持人]十一前,我去国家大剧院欣赏了一场民族交响音乐会,“盛世中国”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庆十一音乐会,去之前我以为会听到很多熟悉的曲目,比如《步步高》、《彩云追月》、《春江花月夜》等等,未曾想我听到的是一场纯原创,全部由新作品构成的音乐会。它的魅力不在于复调,不在于违背大多数人的欣赏习惯,充满新异,这其中有些作品根本不在乎音乐的对称与均衡,我能体会到大多数作品的隽永厚重,也能感受演奏家们的高超技艺,但是不怕听众朋友笑话,套用一句新式成语,这台音乐会听得我“不明觉厉”,对于这场音乐会我的确有很多方面没有完全听懂,因此必须经由高人指点。所以首先,我们请出今晚的嘉宾担任盛世中国音乐会指挥的中国广播艺术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中国歌剧舞剧院音乐总监,国家一级指挥彭家鹏老师,另一位嘉宾是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刘长远老师。[ 2013-11-24 19:33 ]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正在收听的是中国之声大型文艺专栏节目《中国大舞台》,我是主持人杨昶。中国民族交响乐,是通过民族乐器展现优秀民族乐曲与民族文化的高雅艺术。我们的节目也多次同大家分享过一些精彩的民族交响乐演出。[ 2013-11-24 19:31 ]

[中国广播网]今晚19:30,《中国大舞台》将邀您一同欣赏由中央民族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为您带来的《盛世中国》——中央民族交响乐团庆十一音乐会。敬请期待![ 2013-11-24 1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