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中国大舞台》下周即将为您呈现《天涯共此时—全球华人中秋京剧演唱会》,欢迎您准时收听,主持人李其轩,代表导播刘红伟,录音师初熙、林阳感谢您的收听。
[ 2012-09-30 21:58 ]

[李鸣宇]我们青年相声演员也不会让前辈们失望的,我们会不断地继承,不断地相信,今后的相声越来越好。
[ 2012-09-30 21:58 ]

[主持人]鸣宇一句话。
[ 2012-09-30 21:57 ]

[王大胜]是这样,这次看了这个保利剧院的《越来越好》相声晚会,很有感慨,这十年来时间,广播艺术团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他们抓创作,培养新人,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我祝愿中国广播艺术团能够越来越好,祝愿我们的相声越来越好。
[ 2012-09-30 21:56 ]

[主持人]听众朋友,今天两个半小时的《中国大舞台》节目马上就要和您说再见了,我们也非常感谢中国广播艺术团为大家带来这场《越来越好》相声小品新作专场晚会,也非常感谢王大胜老师和李鸣宇陪我们共同度过这个欢乐的中秋之夜,同时祝收音机前的您双节愉快,最后的时间请两位嘉宾和大家来分享一下自己内心的感受吧,王老师您先。
[ 2012-09-30 21:55 ]

[主持人]不过这两条路似乎对我们普通的观众来说,我们都能很好的去接受。好,那我们还剩一个段子的时间,给大家来分享一个冯巩老师的作品吧,虽然他有个新作品,我们暂时还不能和大家分享,但是听听他之前的作品相信您也会特别过瘾,接下来这个是一个小品,冯巩、牛莉、宋佳、刘金山的《还钱》我们来重温一下经典。
[ 2012-09-30 21:54 ]

[王大胜]所以实际上相声的发展态势是两条路并进的。
[ 2012-09-30 21:53 ]

[主持人]刚才我们也提到像小剧场这样的,现在这个市场也是越来越火了。
[ 2012-09-30 21:53 ]

[王大胜]后来又有一个《五官争功》,这也是一个多人的,反映出一个人物之间的一个性格冲突的这么一个段子,这是走向电视的,冯巩的这个路子基本上是沿着这个路子,但这个路子实际上却是一个创新的路子,是一个贴近时代的,符合视觉化的一个传播态势的路子,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就是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回归剧场。[ 2012-09-30 21:51 ]

[主持人]对,印象非常深刻。[ 2012-09-30 21:51 ]

[王大胜]其实是这样,相声的发展,二十来年,发展有两个走向是比较明显的,一个走向实际上就是和电视、传媒的一种贴近,你比如说1984年的时候,马季推了一个《一个推销员》就是宇宙牌香烟。[ 2012-09-30 21:49 ]

[主持人]说的我真是岌岌可危呀,其实我们从冯巩老师这些年参加春晚的时候,他的一些表演也能够特别明显感受到一点,他特别注重戏剧冲突,你看这么多年他跟很多演员或者是主持人都有合作来进行表演,像朱军、周涛、牛莉他们都搭档过,王老师冯巩的这种对相声的转变我们从中看出一种什么样的发展态势呢?
[ 2012-09-30 21:48 ]

[李鸣宇]其实在过去的相声演员当中我们一直说相声演员能耐大,说学逗唱什么都会,其实带现代化的说学逗唱当中是有发展的,冯巩老师就想把相声大专班和本科班的这几届学员培养成为不但能说相声,而且搬上道具演小品,拿起麦克风就能做主持的那种,这样才能把最新、最潮、最时尚、最与时俱进的东西更加多地融入到相声当中来。[ 2012-09-30 21:46 ]

[主持人]刚才给您送上的是小品的段子,来自贾玲、潘斌龙、王彬为您送上的《一条短信》,其实从贾玲的这种表演状态当中,我们就看到了,在这个相声的发展当中,发展过程中,这种表演的方式越来越多的融入进来,而且刚才鸣宇也提到很多他们的师兄、师妹、师弟都是从叫戏剧学院相声创作表演大专班毕业的,是不是说这个相声演员以后可以有这样一种比较全新的,按照这种培养模式去走了,不是传统的一带一的方式了。
[ 2012-09-30 21:45 ]

[主持人]好的,我们接下来给大家要听的这场晚会当中贾玲和潘斌龙、王彬他们合作的一个小品段子,名字叫《一条短信》。听听这一条短信都带来什么样好玩的故事呢?
[ 2012-09-30 21:44 ]

[王大胜]酷口相声,我概括的理解,它实际上是在表演上还是戏剧化的,但是它的这个戏剧化不是那种舞台戏剧化话剧的,它的表演有一些细节,它是写意的,我觉得这是酷口相声的一个特点之一。[ 2012-09-30 21:43 ]

[主持人]既然这样,我们说到贾玲了,刚才也有听众朋友说我就喜欢酷口相声,贾玲这个自称酷口相声,酷口相声是一个什么样的特点,王老师?
[ 2012-09-30 21:42 ]

[李鸣宇]贾玲是,第一届跟王彤是一个班的。
[ 2012-09-30 21:42 ]

[主持人]鸣宇也是这个班毕业的,还有大家非常熟悉的贾玲、白凯南也是吧。[ 2012-09-30 21:41 ]

[李鸣宇]他是我们第一届的学长。[ 2012-09-30 21:41 ]

[主持人]刚才其实我们听段子当中,像第一个相声王彤也是。[ 2012-09-30 21:40 ]

[李鸣宇]他创办的,在中戏办了两届,现在在电影学院招收第三届了。[ 2012-09-30 21:40 ]

[主持人]正好你说到了这个相声大专班,也给大家来提一提,这是冯巩老师作为指导老师来办的。[ 2012-09-30 21:39 ]

[李鸣宇]不简单,但是冯巩老师对我们相声大专班包括现在的本科班培训的时候就要求身态形表结合说学逗唱。[ 2012-09-30 21:38 ]

[主持人]难吗?[ 2012-09-30 21:38 ]

[李鸣宇]我觉得这更加与时俱进了,从听觉艺术变成了视觉艺术,抖包袱不再靠嘴,是重语言而不轻表演。[ 2012-09-30 21:37 ]

[主持人]这些加入表演元素的相声和原来你们站着不动说的相声你觉得有什么区别呢?
[ 2012-09-30 21:36 ]

[李鸣宇]对,都有,相声剧、化妆相声等等情景化都有。<br />[ 2012-09-30 21:36 ]

[主持人]其实在刚才这个时段,我们简要的聊了一下在相声现在的发展过程当中,逐渐加入了一些表演元素,例如说鸣宇,你们鸣乐汇也是自己做了一些相声剧是吧?
[ 2012-09-30 21:34 ]

[王大胜]这个相声实际上它的表演方式和戏剧确实是有点区别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戏剧的表演那是进入角色的,相声的表演它是跳进跳出的,有时候是演员的自身形象出现,有时候是模拟人物形象,但是这种区别实际上是技法上的,有一些灵魂性的东西,精髓的、精神上的东西是一致的,喜剧小品也好,相声也好,它都是大众的喜剧艺术,是符合民间的,中国民族的,中国人欣赏趣味的一种艺术形式。[ 2012-09-30 21:32 ]

[主持人]那您看这些年,相声好像逐渐加入了一些表演的元素,这个都有什么类型呢?给大家介绍介绍。[ 2012-09-30 21:31 ]

[王大胜]是,他们俩都是相声演员,而且在1988年中央电视台搞过一次相声邀请赛,巩汉林还获了一等奖,当时1988年前后,全国的女相声演员还不多,金珠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有五位比较出名的相声演员,当时被喻为是五朵金花,金珠就是其中之一。
[ 2012-09-30 21:30 ]

[主持人]既然说到这儿,我们就给大家来听一听这一段《爱情长跑》,来自巩汉林、金珠。[ 2012-09-30 21:29 ]

[王大胜]他们段子里头原来有夫妻之间这样一个小品,最近这一次他们搬出来上演的这个段子《爱情长跑》也是有好多网络的元素。
[ 2012-09-30 21:28 ]

[主持人]小品很多。
[ 2012-09-30 21:27 ]

[王大胜]这样的段子还是不少,特别是段子里头加一些网络语言的这种元素还是很多的,相对来说,巩汉林他们的小品吧也算是小品。
[ 2012-09-30 21:26 ]

[主持人]要尊重人家的版权,王大胜老师您再给我们推荐推荐,就是现在这几年的相声作品当中,还有哪些相声演员他们的这个作品和网络结合是比较紧密的。
[ 2012-09-30 21:25 ]

[李鸣宇]在现在的很多相声作品里确实用了大量的网络素材,我们过去都说,相声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实现在网络生活也渐渐地成为生活的主流部分了,已经不只是年轻人了,上一些年纪的人也在上网,也在关心网络,可能泡在网络上的时间没有年轻人这么多,但是我们也把网络变成生活的一部分,网络上发掘的一些好包袱我们可以把它升华进行提炼,进行修改,进行艺术的包装,变成相声的一部分,比如网上一些好的话题就可以变成相声的素材,改编成一段相声,但是我们还是非常尊重网上的原作者,包括我之前那段《完美座驾》也是网上的一个作者做的,我们联系到了这个作者征得同意之后然后进行修改,给人一部分稿费之后形成了我们中央台录像的那个《完美座驾》。[ 2012-09-30 21:22 ]

[主持人]搭档是人脑记。我再来说说看到一位微博上的朋友问鸣宇说,你们说的笑话现在网上都有,你怎么回复他的说法呢?[ 2012-09-30 21:21 ]

[李鸣宇]会,这个是相声演员的职业病,有的人拿本记,高科技一点拿微信自己录音录下来,还有的就告诉搭档,这个别忘了今天晚上加活里,哪块哪块今晚就用上。[ 2012-09-30 21:20 ]

[主持人]刚才您听到的这个段子节选是《会说不会说》,来自付强和赵炎,真的是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听马季和赵炎老师的相声,现在再听到赵炎老师捧新人,真的觉得特别的亲切。其实我刚才听这个段子当中有很多跟我们的生活是特别贴近,像里面说这个保姆要聊个微信啦,还说到飞机晚点了,选秀节目等等,想问鸣宇平时我们会不会拿个小本,生活当中听到什么好玩,遇到什么新鲜事都会记一下啊。
[ 2012-09-30 21:18 ]

[主持人]说到这儿我们就给大家来听一段老带新的段子,是付强和赵炎合说的《会说不会说》。
[ 2012-09-30 21:17 ]

[李鸣宇]非常多,就包括一开始侯宝林大师建立相声改进小组,带起来一批像马季先生这样的艺术家,还有马季先生带领着姜昆老师、冯巩老师等等第三代中国广播艺术团的艺术家们,包括现在我们的老师冯巩先生也在带着我,现在在舞台上活跃的也很多,包括付强老师现在让赵炎老师量活,也是老带新的一种体现。[ 2012-09-30 21:14 ]

[主持人]那么,其实在这个说唱团当中,应该也有这种以老带新的方式吧,李鸣宇?[ 2012-09-30 21:14 ]

[主持人]现在我们新一代像李鸣宇这样的也都逐渐的崛起,这代表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2012-09-30 21:12 ]

[王大胜]是,广播艺术团成立到现在已经50多年了,你刚才说的那句话非常好,就是现在的这台《越来越好》晚会是几十年发展的结晶,它是继承的,比如从侯宝林到马季到姜昆到冯巩,这三代艺术家当中有一个贯穿的就是创新,与时俱进。
[ 2012-09-30 21:10 ]

[主持人]那么中国广播艺术团有今天这样的成绩,可以说也是一代一代的艺术家继承和传承下来的,想问问王老师,因为对艺术团的整个发展历程您还是比较了解的,现在这样一种状况是如何继承和传承下来的呢?
[ 2012-09-30 21:08 ]

[冯巩]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我们广播艺术团还是继承60年的光荣传统。比如说,第一部军歌《解放军进行曲》是广播艺术团49年4月份演奏的;《东方红》和《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是广播艺术团唱的;第一个相声改进小组,是以侯宝林大师为统领的一批相声人的创新;中国民族音乐的交响性,是1952年彭修文大师奠定的;另外,还有一个挺逗的,中国第一部电视剧,57年《一口菜饼子》是广播电视乐团。在文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继承这些好的传统,要创新,创新才是最好的继承。[ 2012-09-30 21:06 ]

[主持人]刚才我们听了很多新作品,也回顾了一些很经典的老段子,可以说中国广播说唱团《越来越好》晚会既是说唱团几十年发展的结晶,也是当今相声发展创新的缩影,继承就是创新的基础,既然说到了中国广播艺术团,还有我们的说唱团,那么不得不提一提我们的冯团,冯团是如何看待先进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时代,是如何去创新和继承的呢?我们来听听他怎么说。
[ 2012-09-30 21:04 ]

[主持人]刚才您听到的相声段子是《霸王赞》付强、方清平他们当年在小剧场的时候说的。[ 2012-09-30 20:55 ]

[主持人]好的,我们接下来要给大家听的这个相声叫《霸王赞》,来自付强、方清平。
[ 2012-09-30 20:54 ]

[王大胜]其实这样,像方清平这样的演员,大家都感觉他好像是脱颖而出那样,实际上不是,他是经过了小剧场的磨砺,包括刚才的李伟健、武宾,包括下面要出场的付强,都是在小剧场里头经过了长期磨砺的。
[ 2012-09-30 20:53 ]

[主持人]听众朋友刚才您听到的这段相声《品位哥》是李伟建、武宾合说的,那么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中国大舞台》节目,本期为您送上的是中国广播说唱团《越来越好》相声小品新作专场晚会,节目当中也有两位嘉宾,央广文艺之声艺术指导、中国相声榜节目主编王大胜老师和中国广播说唱团新锐演员鸣乐汇和先锋相声的创始人李鸣宇。想问一下王老师,接下来要给大家推荐的这个相声,是一个老段子了,就是不是这个新品作品晚会当中的作品,但是您为什么要给大家推荐这样一个段子呢?[ 2012-09-30 20:50 ]

[主持人]在我们说唱团的这个团员当中,有很多都是经过小剧场的长期磨砺才达到现在这种艺术水平的,例如说我们接下来要给大家听的这个段子是李伟建、武宾带来的一个叫做《品位哥》的段子,先给大家来听,稍候我们再和大家具体来聊一聊。[ 2012-09-30 20:38 ]

[王大胜]确实,我刚才听方清平的这个相声,我就有一个感慨,就在80年代初期开始到90年代后期,这十几年时间,接近20年,相声处于一种低迷的状态,那么怎么样去恢复的,实际上就是从90年代后期,相声回归小剧场之后,才兴起的,那么当时李金斗、姜昆、常贵田在1996年的时候就发起相声回归小剧场,又在后来开办了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促使推动了相声的发展和繁荣。
[ 2012-09-30 20:37 ]

[主持人]说到相声,最近几年我们身边的相声市场也是逐渐热闹起来,比方说小剧场的演出越来越多,像老字号的老舍茶馆,比较火的德云社,嘻哈包袱铺还有咱们鸣宇的鸣乐汇,说到这个小剧场,先问王老师吧,我们这个相声的发展跟小剧场是不是离不开的?[ 2012-09-30 20:34 ]

[主持人]好的。[ 2012-09-30 20:32 ]

[李鸣宇]这个考虑主要跟观众能近一些,让观众参与到作品当中,因为单口相声演员在台上没一个灵活的或者捧哏的可以去调侃,所以去互动,就尽量挖掘观众喜欢参与的个性。[ 2012-09-30 20:30 ]

[主持人]这个是怎么考量的,怎么考虑要加互动?[ 2012-09-30 20:29 ]

[李鸣宇]对。[ 2012-09-30 20:28 ]

[主持人]鸣宇,在你的这个脱口秀当中,是有一些互动的。
[ 2012-09-30 20:27 ]

[王大胜]海派清口实际上它所依托的文化,实际上是海派的滑稽戏,方清平的单口相声实际上所依托的当然是相声,是这样的。[ 2012-09-30 20:26 ]

[主持人]刚才您听到的这段相声是来自方清平的《我的烦恼》,方清平是个冷面小生,他不笑却让我们大家在下面笑的前仰后合,让人想到马三立老先生,其实我也联想到最近还有一个比较火的艺术形式,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想请教一下王大胜老师这种单口相声和海派清口他们是一样的吗?还是有区别,属于不同的派别?
[ 2012-09-30 20:23 ]

[主持人]那我们现在给大家听一段方清平老师的单口相声《我的烦恼》。[ 2012-09-30 20:22 ]

[李鸣宇]方清平老师。[ 2012-09-30 20:22 ]

[主持人]噢,说到这里刚才鸣宇其实在他的段子里也提到,说他们有一个光头的,说单口相声说的特好的。
    [ 2012-09-30 20:21 ]

[王大胜]我觉得脱口秀相声实际上是相声发展的一种生态变异,我觉得是这样,因为马季先生生前接受过我们的采访,他就提到相声可能将来的发展趋势就是脱口秀。
[ 2012-09-30 20:19 ]

[主持人]王老师您怎么看现在把单口相声往脱口秀的方向来发展?[ 2012-09-30 20:18 ]

[李鸣宇]是,其实这个作品融合了一些脱口秀的元素在里面,但是它本质上还是一段单口相声,因为脱口秀是根据实事来调侃包袱,我这还是以包袱为主加一些实事。[ 2012-09-30 20:17 ]

[主持人]刚刚给大家听到的就是李鸣宇《成功自有道》的段子,刚才我也注意到报幕的时候不是说相声,也不是说单口相声,报的是脱口秀。
[ 2012-09-30 20:15 ]

[李鸣宇]稍微崴了一下脚没大事。[ 2012-09-30 20:15 ]

[主持人]我得抓紧时间问问鸣宇,这冯老师从10楼跳下来现在怎么样了?[ 2012-09-30 20:12 ]

[主持人]先锋相声到底是个什么感觉?还有刚才我们李鸣宇说的这个新作品《成功自有道》,这包袱抖的那么频繁,到底是什么状况呢?我们先来先听为快吧![ 2012-09-30 20:10 ]

[李鸣宇]先锋相声其实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观念,是在继承传统相声前提下创新,符合现代的综艺舞台和现代的娱乐手段。
[ 2012-09-30 20:09 ]

[主持人]你刚才说到先锋相声,先锋相声是一个什么概念啊?[ 2012-09-30 20:08 ]

[李鸣宇]这段相声跟我们之前上综艺舞台的先锋相声还是不太一样的,之前比如川粤的都是以创意和视觉来吸引观众眼球,这个就完全只是一个人一张嘴,但是这个打的是包袱的密集度,平均十几秒钟一个包袱。[ 2012-09-30 20:05 ]

[主持人]给大家介绍介绍你这个相声怎么回事,怎么创作的。[ 2012-09-30 20:05 ]

[李鸣宇]我带来的一段是单口相声《成功自有道》。[ 2012-09-30 20:04 ]

[主持人]来问问鸣宇,这一次晚会是新作品晚会,你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新作品呢?[ 2012-09-30 20:00 ]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型文艺专栏节目《中国大舞台》,我是主持人李其轩,欢乐中秋夜我们为您特别呈现的是中国广播艺术团《越来越好》相声小品新作专场晚会,在今天节目当中您喜欢哪些作品,喜欢听谁的相声,又要在中秋之夜送出哪些祝福呢?都可以发送到我们互动平台上来,习惯用手机的朋友可以编辑您想要说的话发送到10669500168,每条信息的资费是5毛钱,不含通讯费;习惯刷微博的朋友,可以找到"中国之声"在新浪或者腾讯的官方实名微博给我们留言。刚才我看到微博上“910深达”说如果咱们节目能把录像也在中国广播网的音视频直播窗口上播放出来就更好了,您说对了,我们中国广播网现在正在对今天的《中国大舞台》进行音视频同步直播,欢迎您收听、收看。[ 2012-09-30 19:53 ]

[主持人]刚才给您听到这段相声是《百吹图》,来自马季和赵炎,我看微博上有一位叫“卢玉腾”的朋友说经典相声好久都没听了,特过瘾,那么今天2个半小时的节目一定让你听得更过瘾。
[ 2012-09-30 19:51 ]

[主持人]说到这儿我们就给大家来一个老段子,让大家听听过瘾,《百吹图》来自马季、赵炎。[ 2012-09-30 19:47 ]

[王大胜]子母哏就是像子母扣那样,你有一句我有一句,你出一句我出一句,你有来言我有去语,这样一种争辩,比方说对一个上联对一个下联这样的,现在的相声里也有,马季的《百吹图》就是跟赵炎你吹牛我也吹牛,就是这样一种子母哏。[ 2012-09-30 19:46 ]

[主持人]子母哏?[ 2012-09-30 19:45 ]

[王大胜]这是一种传统的对口相声当中的一种表演方式,子母哏。[ 2012-09-30 19:44 ]

[主持人]刚才我们听的是相声《该淘汰谁》的节选片断,我听随风和王彤两位相声演员好象一捧一逗,听不太清谁是捧谁是逗,这是一种新的方式吗?王老师。[ 2012-09-30 19:41 ]

[主持人]好的,我们今天晚上现在嘉宾已登场演员已到位,精彩马上送出。[ 2012-09-30 19:34 ]

[王大胜]你好,其轩好,鸣宇好,听众朋友们节日好!很高兴能够在《中国大舞台》当中一起来听相声,聊相声,一起度过欢乐的、祥和的中秋之夜。[ 2012-09-30 19:37 ]

[主持人]瞧瞧带着味就来了。我们第二位嘉宾虽说不是专业的相声演员,但是已经为咱们听众朋友们编排了20年的相声节目了,可以说,他对相声那是如数家珍啊!有请:央广文艺之声艺术指导、《中国相声榜》节目主编王大胜,王老师![ 2012-09-30 19:34 ]

[李鸣宇]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中国广播艺术团的青年相声演员,我也是北京鸣乐汇先锋相声的老板兼老板娘李鸣宇。[ 2012-09-30 19:34 ]

[主持人]该出场了两位!首先第一位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个帅小伙儿。我说,您得用特殊的、带有个人风格的方式出场吧?来,话筒交给你。[ 2012-09-30 19:33 ]

[主持人]相声小品新作专场,一定很期待吧?在今天两个半小时的节目时间里,我保证至少给您送上十个段子,让您听过瘾了!不仅如此,我还邀请了两位特别来宾,和咱们一起聊聊“相声圈儿的那些事儿”。[ 2012-09-30 19:33 ]

[主持人]而今晚,“一轮明月照窗前”,又怎能辜负了这大好时光。小长假的第一个夜晚,十五的月亮难得十五圆的中秋之夜。团圆也好,思乡也罢,就让电波为您送去美好的祝愿吧!在这个特殊的夜晚,《中国大舞台》要送您一个与众不同的“欢乐中秋夜”。是什么呢?先听为快。[ 2012-09-30 19:32 ]

[主持人]每周日晚上的19点30分到22点,我们都将为您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您可以跟随电波闭上双眼陶醉在美妙的歌声里,也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跟我们飞到话剧的舞台上感受剧情的起伏跌宕,更可以全家一起围坐在收音机旁听相声、话家常……总之,每周一次的文化大餐,都为您精心准备了品质精良、名家荟萃的优秀文艺作品,相信总有一款适合您![ 2012-09-30 19:31 ]

[主持人]秋夜微凉,华灯初上,感谢您此时此刻依然守候在电波旁,聆听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中国大舞台》节目。我是本期节目的主持人李其轩。[ 2012-09-30 19:30 ]

[中国广播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化发展工程重要内容,大型文艺专栏节目《中国大舞台》9月30日亮相中国之声,播出中国广播艺术团《越来越好》相声小品新作品专场晚会,中广网19:30将进行图文音视频直播,欢迎关注![ 2012-09-30 1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