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感谢各位听众守候收听今天的中国之声《中国大舞台》,还记得我在节目开始说的那句话吗?苦难如果不能回避,那么就让它在岁月中成为我们的财富吧。[ 2013-04-28 21:59 ]

[主持人]下面我们来欣赏第四乐章——天使之翼。[ 2013-04-28 21:39 ]

[关峡]第四乐章叫天使之翼,这个天使是更高层次上的,打通中西意向的一个载体,就是鸽子树。鸽子树是羌族地区自然生长的叫活化石,在羌族汶川映秀这一带,鸽子树是非常非常密集的,它是亿万年前这个状态,现在还是这个状态,是一个自然的树木。西方圣经里有记载它是给人类带来希望的一个动物,衔来橄榄枝,不是后来变成战争当中橄榄枝就是和平,它还不是,它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希望,生命的希望,因此在这个地方羌族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漫山遍野的鸽子树是打通中西方意向的一个很重要的载体,便于让西方人也能接受我们一些内心的一些感受和理念,因此我第四乐章起的名字叫天使之翼。[ 2013-04-28 21:39 ]

[主持人]最后再把他从四川请回来?[ 2013-04-28 21:38 ]

[关峡]就是羌笛的演奏家。[ 2013-04-28 21:38 ]

[主持人]这个当中羌笛的演奏是咱们四川的?[ 2013-04-28 21:38 ]

[关峡]这么一个居住状态,但是恰恰这次汶川大地震震的就是高山密林,因此他们伤害最严重。羌笛的演奏,搜集当时羌族的音乐进行了这方面的工作,我感觉到羌族历史上文字上有记载,但是从真正音乐的角度来说很多人还没有直接听到过。我觉得应该在安魂曲里面有所体现,因此才有现在第四乐章,羌笛和管风琴的一段对话。[ 2013-04-28 21:37 ]

[主持人]避世?[ 2013-04-28 21:36 ]

[关峡]映秀,当时汶川大地震最核心的灾区就是羌族的自然居住区。羌族这个民族非常传奇,他们的祖先骁勇善战,出了很多名将,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民族逐步的就是山有多高它往高处去爬,密林有多深,他往密林的深处去走,想找一处安静,少为外界打扰的。[ 2013-04-28 21:35 ]

[主持人]我看您这次在《大地安魂曲》当中引用了不少羌族的这些音乐特色,为什么要引用这些因素?[ 2013-04-28 21:35 ]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要为大家奉献的是第四乐章叫做天使之翼。天使之翼可能是在这部《大地安魂曲》当中一个最有民族特色一个乐章了,里面会用到四川非常有名的羌笛,还有管风琴,乐队重唱、合唱、颂歌、辉煌的光板,还有羌笛的即兴独奏,管风琴的对奏,元素非常丰富。舒展的羌族音乐元素和羌笛悠扬的旋律会带给我们很多浪漫的色彩。在第四乐章当中女高音声部主要是赞美鸽子树,鸽子树是羌族独特的一种树,羌族是个古老而传奇的民族,也给我们一种更加广阔的时空感和历史感。虽然灾难是发生在一瞬间的,但是对于整个民族来讲,从历史到现实,从东方到西方,从发生灾难到日后一步步重建家园,这是所有的民族我们每一个现代人要共同完成的感恩的颂歌和审美意识。[ 2013-04-28 21:34 ]

[关峡]四川人天性欢乐,但是也丝毫不能掩盖他们心灵的摧残,我觉得他们精神的修复是在恢复重建之后。三年之后又跟他们交流了一次,那个时候一个崭新的跨越,全部都建起来之后,他们才属于正常的心理状态。[ 2013-04-28 21:32 ]

[主持人]四川人性格有一些特色,一方面遭遇的这种灾难都是很悲惨的,另一方面四川人天生就是很乐观的,很豁达的,在您作品当中有没有对四川人性格的体现?[ 2013-04-28 21:31 ]

[主持人]是不是感觉和前面听到的一二乐章还是有很大的一个不同?大爱无疆,爱的世界,就在你我的心里。看看微博上大家的观点,来自于"JA丽"这位听众就说,第一乐章感觉冥想中有一种宁静的力量,仿佛静止了或者是逆流了时间的流淌。当我们听到第三乐章的时候,这位听众叫做"奉行旨意"说有一种深入内心灵魂被剖析的感觉,精神享受着安息,的确是个好曲子。"皮特尔先生"说大地无情,生命是脆弱的,而刚才的第三乐章大爱无疆让我能够相信人间的互爱可以抵抗自然的无情,也可以相信生命的关爱能够让彼此强大。今天我们共同来欣赏这部《大地安魂曲》,万众一心也祈祷雅安为爱为生者助力,众志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愿逝者安息,爱其实是送往天国最好的安魂曲了。[ 2013-04-28 21:31 ]

[主持人]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三乐章——大爱无疆。[ 2013-04-28 21:12 ]

[关峡]第三乐章叫大爱无疆。在突发性的事情面前,我们中华民族有一个非常好的品质,就是大家就放下所有的功利的东西尽心尽力的去帮助别人,甚至把生命留给别人,然后自己死亡。在那个特定环境当中迸发出来的这些大爱,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第三乐章通过两个角色的人物,特定性的人物,女高音和男中音的感怀地震来表述他们的一种心声,最后获得精神的一种升华。[ 2013-04-28 21:10 ]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将会共同欣赏第三乐章,叫做大爱无疆,里面会有很大一部分的女高音独唱和合唱,女高音的部分主要是由幺红来演唱。幺红是中央歌剧院首席女高音,非常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第三乐章大爱无疆当中所用到的乐曲的形式和我们听到的一二乐章可能不同,因为这当中乐队和声乐的固定旋律音型为主形成的三部曲,前半部分的音乐我们会听到一种很有动感,快感的乐章,有器乐进行的矛盾性的一些铺垫,还有合唱和乐队的卡农,现代演唱一些作曲的技法,自我反省的歌唱,甚至人性当中的丑恶、虚伪膨胀的欲望、贪婪都会在这个当中有所体现。然而其中表现的那种同舟共济的,充满了真情大爱的感人的细节。我们又能听到浪漫写意的童谣,所以会有特别强烈的民族风格,这个童谣当中我们听到的那种独唱的女高音,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幺红给大家奉献的那个版本,可能会更加有一种张弛的力量。第三乐章的歌词其实特别的简单,有点像是一个孩子在唱的童音,太阳轻轻的拨开了浮云,把所有的生命深情轻吻,大地承受着仰望的爱抚,托起历经苦难的灵魂,沐浴着阳光圣洁的洗礼,天地间回荡着一个声音,爱吧,相爱吧,阳光暖啊,风儿就会变的暖,暖风吹,醉的小河弯弯,河水流啊,染的山河青青,青山高啊,托的花儿笑了,花儿笑了呀,心就会变的温暖,心暖了呀,爱就会充满人间。[ 2013-04-28 21:09 ]

[主持人]一场默默流泪又没有掌声的音乐会,但是带给我们的却不是一种伤感,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力量,"老老树林昏昏鸦"在我们的微博上留言说,感人的《大地安魂曲》第一乐章,我听过两个版本无声乐版和有声乐版,其实我更忘不了的是合唱版的第一乐章。"三图雅猫"这位听众说《大地安魂曲》我听到了除了爱、博大、抚慰之外,更多的是灵和肉的升华,灵和自然的融入,宁静致远,千里迢迢,万里浩浩,给人以心里的暗示和思考。[ 2013-04-28 21:08 ]

[关峡]对,一场没有掌声的音乐会,实际上那天很多人情绪都受到感染。虽然他们没有去过灾区,也都非常的难过,那个阶段其实所有中国人都是很难过的阶段,首演现场很多人都是流眼泪。[ 2013-04-28 21:07 ]

[主持人]一场没有掌声的音乐会?[ 2013-04-28 21:07 ]

[关峡]那天大部分人都落泪了,当时首演的时候,按照国际惯例,一个是起立、默哀,第二个是本场音乐会大家就不要鼓掌了。[ 2013-04-28 21:06 ]

[主持人]他们有一些什么样的评价?[ 2013-04-28 21:06 ]

[关峡]对,就是灾区的一些,当然是结识的一些朋友。[ 2013-04-28 21:05 ]

[主持人]首演那天听说还请了一些四川的群众过来看?[ 2013-04-28 21:05 ]

[关峡]对。[ 2013-04-28 21:04 ]

[主持人]在09年5月12号那天是首演?[ 2013-04-28 21:04 ]

[主持人]刚才我们通过节目欣赏了这部《大地安魂曲》的前两个乐章,第一乐章:仰望星空,第二乐章:天风地火。这部乐曲的首演是在2009年的5月12号,也就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时候。一般在剧院当中演奏音乐会,演奏大型的交响曲,乐章和乐章之间是可以有掌声的,而当四个乐章全部演奏结束之后,观众一般要以掌声来表达对于创作者的尊敬和谢意,但是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也就是2009年5月12号首演的时候,我们第一次听到了一个没有掌声的音乐会,这可能也是国家大剧院有史以来第一场没有掌声的音乐会。[ 2013-04-28 21:03 ]

[主持人]这部乐曲原本是为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由国家大剧院和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联合制作的。说到音乐对于心理的治愈是非常有效的,在专业心理干预当中,音乐是非常有效的治疗药物,特别是对于在经历灾难当中一些没有形成语言能力的孩子,传统的心理干预可能起不到作用,听音乐或许是最好的慰藉。可能有些人会有些误解,觉得欢快的曲子比较容易抚慰心灵,长时间听一些忧伤的乐曲对心理恢复没有帮助。但实际上我们看到在一本很专业的人民音乐留声机杂志当中,为汶川大地震推荐的曲目排名前十位的都是安魂曲,可以起到减压、释放以及抚慰心灵、化解哀伤的作用。[ 2013-04-28 21:02 ]

[主持人]欢迎您继续收听中国之声《中国大舞台》我是蒋术,今天我们为大家共同奉献的是来自于关峡先生的这部作品《大地安魂曲》,这部作品是中国的第一部安魂曲,同时也是一场歌颂四川汶川以及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音乐会。在4月28号,芦山地震刚刚过去一个星期,以及5月12号汶川地震5周年纪念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希望这一部乐曲能够给大家带去温暖和力量,也希望各位听众在欣赏乐曲的同时把您的感受通过评论微博的方式告诉我们,在中国之声官方微博找到我们的预告贴发表您的评论。[ 2013-04-28 21:00 ]

[主持人]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二乐章。[ 2013-04-28 20:40 ]

[关峡]第二乐章是一种警示,名字叫天风地火。它是一种警示,就是说如果我们和自然不能和谐相处,大自然对你的报复是难以接受的。地球近一百年来的改变,应该说超过了近前面一千年的改变。作为音乐家,我们是无可奈何的,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扭转这个局面,但是我们要经常的发问一下,提醒一下我们是不是在这方面做的太过了?这个是我们想在乐章里体现出来的。[ 2013-04-28 20:35 ]

[主持人]第一乐章仰望星空就已经进行了反思,这可能是我们在安魂曲当中所听到的不同于以往的一种新的曲式。第二乐章天风地火:天上的风在呼啸,地下的火在燃烧,天际间腾起烈焰狂飙,天上的乌云在翻卷,地上的岩浆在咆哮,谁在天风地火中煎熬。地在动,山在摇,悬崖倾,路断桥,巨石飞,水倒流,堤岸决,浪滔滔。电闪雷鸣,风狂雨暴,江河喷涌,山哭海啸,田野扭曲,城镇倾倒,日月昏明,黑暗笼罩。天上的风停歇了,地下的火熄灭了,天上的云散开了,地下的岩浆凝固了,天地间是死一般的寂寥,只有烟尘在暮色中绕燎。谁在恐惧中无助的哭泣,谁在生死间沉浮呼叫,谁在烈日中苦苦的挣扎,谁在黑夜里默默的祈祷。抖落尘埃,走出苦难,在天风与地火之间抚平创伤,挺起脊梁,在废墟上重筑家园,感恩的生命啊,扬起你智慧的帆,在光和暗的边缘,在黑和白之间,沿着那条优美的曲线让寻觅的船驶向港湾。[ 2013-04-28 20:33 ]

[主持人]这里是正在为您直播的中国之声《中国大舞台》,今天为您奉献的是为纪念汶川地震以及舟曲泥石流创作的《大地安魂曲》,这部《大地安魂曲》是由作曲家关峡作曲,词作家刘麟和宋小明共同创作。今天我们听到的这个版本是由李心草指挥,在5月11号国家大剧院,还会上演由法国著名指挥家普拉松全新诠释的《大地安魂曲》。[ 2013-04-28 20:32 ]

[主持人]刚才在第一乐章仰望星空的歌词其实特别的简单,也很直白,仰望星空、星光灿灿照耀苍穹,那是永恒慈爱的目光,是天使圣洁的眼睛,多么崇高、多么纯净,多么博大、多么深情,抚慰着沉睡的大地把希望和憧憬洒入人间的幻梦,仰望星空,群星为何泪眼朦胧,那是银河悲悯的浪花,是天堂里巷的街灯,多么深邃,多么忧伤,多么温和,多么宽容,矗立在茫茫的天宇,用无言的关怀去温暖每一颗心灵。敬畏蓝天吧,敬畏星空,用虔诚点燃良知,感悟生命,把短暂的生命汇入天地永恒,敬畏蓝天吧,敬畏星空,颤栗的心在星空下抖动,让苦难和坎坷磨砺漫漫人生。微博上听众"茶客儿"说,我们总是自豪我们是人类,我们有文明,但是我也更自豪,我们是人类我们有爱,大爱无疆总能用爱去唤醒每一颗心。"似胖不胖"也有同样的感受,他说仰望星空我们不仅能听到星空的社会,更能听到社会关怀的声音,因为中国有大爱为雅安加油!"南奇当春"这位听众说短的是人生,长的是磨难,伤痛终究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音乐可以疗伤,更可以让人相信有美、有未来。仰望星空也许让我们听到的是一种安静的感觉,在稍候第二乐章天风地火当中我们也许能听到地动山摇、巨石飞、水倒流的震撼感。[ 2013-04-28 20:28 ]

[主持人]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个《大地安魂曲》是有声乐合唱的版本,《大地安魂曲》分为声乐版和无声乐版,无声乐版曾经在北美进行过26场巡演,这26场巡演当中其他的曲目有过一些改变,但是《大地安魂曲》第一乐章无声乐版,在26站当中没有做过任何的改变。一位听众"五角星"说,《大地安魂曲》我听过四个乐章完整的,它让我觉得是一种现在流行语叫做温暖治愈系,这首曲子26场都没有换过。"西风射大雕"听众说,名字起的非常的美,说这当中我听到了夜莺在追随黑夜,鹤唳在追随风声,但是所有相随的都是一种火苗,我听到了一种相逢的感觉,这种相逢可能伴随着漫长的告别,但是总觉得那个火苗是燃烧的,仰望星空的时候会倘然若失,但是星空也会洒落一些像茉莉一般的清白,这个安魂曲让我觉得带着梦的怀抱,大地其实不仅仅是狰狞的,它也是深情的,叠成山峦以江河的感觉冲洗岁月,忽然觉得人类某些时候的无望只不过就是石缝当中的一株野草而已。[ 2013-04-28 20:26 ]

[主持人]正在为您直播的中国之声《中国大舞台》,周日的晚上我们在此相会,刚才为您奉献的是《大地安魂曲》第一乐章--仰望星空。带给您怎样的感受呢?希望您通过中国之声在腾讯或新浪的微博找到中国之声该节目的预告帖,通过评论告诉我们,我们将会关注您的每一条留言。[ 2013-04-28 20:25 ]

[主持人]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一乐章——仰望星空。[ 2013-04-28 20:05 ]

[关峡]这里面除了抚慰、力量和希望外还有一些反思。第一乐章题目标的叫仰望星空,其实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主要的功能就是要对人的这种行为,甚至是一些思想进行一些反思,我们如何和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如何和谐相处,这个问题是很古老的一个命题,但是由于我们这些年经济发展的太快了,急功近利的事情在各个行业做的太多了,道德领域缺失也是太多了,在救灾和重建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些让人不是特别满意的一些事情,所以我们要经常仰望星空,反思我们自己做的这些事情。[ 2013-04-28 20:03 ]

[主持人]其实有的时候也在想,中国也是一个苦难的民族,您的安魂曲您觉得从音乐的形式上来讲想带给听众什么?是抚慰是力量还是希望?更多的是想带点什么?[ 2013-04-28 20:01 ]

[主持人]这里正在为您直播的是中国之声《中国大舞台》,今天为您奉献的是由作曲家关峡,词作家刘麟和宋小明共同为大家奉献的《大地安魂曲》,在《大地安魂曲》的第一乐章当中我们会听到乐队和声乐的冥想曲,第一乐章叫做仰望星空,您可以想象有悠远深邃星空笼罩大地,俯瞰着苦难的人间,深沉的音乐带给您崇高、肃穆、纯净而广袤,铺展开一种悲悯的情怀,苦年中的人们仰望星空面对璀璨的星辰浩如银河,既能感觉到生命的短暂和人类的渺小,也能产生对大自然由衷的敬畏,第一乐章当中弦乐和竖琴以音响朦胧引子开始,紧接着主题以弦乐充满感情的长线条旋律就会描绘的使人们在仰望星空寻求人生答案的一个场面。[ 2013-04-28 20:00 ]

[主持人]微博上一些朋友也发表了他们自己的感受,"大哥料的"说我还没有听到这个曲子,其实回想起那一瞬,我已经哭了。如果说曾经我们听到的《大地安魂曲》在不断的表达对于灾难和逝者的痛心,那么现在我们重新再听这一曲目,在一次次灾难成长当中我们可能会听到对于生命的感恩,对于人间大爱的礼赞,对于美好未来的描绘,就好象我们会看到,5年之后的汶川已经变的欣欣向荣,变的焕然一新。我们也就有理由去相信,在不久之后的雅安芦山也会如此,境遇尽管不同,但心境是一样的,音乐潜在的语汇也是一样的,这可能就是艺术带给我们的神奇和灵性所在。在整点之后我们将会为大家奉献这部《大地安魂曲》的第一乐章:仰望星空。[ 2013-04-28 19:58 ]

[主持人]2008年的5月12号,在中国人的心中可能是一个永远无法忘却的日子,而今天,我们更多关注的焦点是在四川雅安和芦山,救援还在继续,我们心里的伤痛也在持续的平和、抚慰和重新站起来。中国可能是一个非常苦难的一片土地,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多灾的民族,但同时我们又是非常坚强和乐观的民族,尤其是四川。尽管曾经有生灵涂炭有山河同悲,尽管在今天我们回顾那一瞬间的震撼还是会盈满泪水隐隐疼痛,但是我想在每一场天灾当中留给我们的从来不只是哭泣和恶梦,一定会赋予我们更多激动人心珍贵的记忆,比如在哀痛当中震区黑板上那一行粉笔字多难兴邦,燃起过多少人的希望和决心?比如在抢险救灾中一句不抛弃、不放弃支撑过多少人的坚持的信念。我们曾经一起同心高呼过汶川挺住,中国加油!舟曲挺住,中国加油!庐山挺住,中国加油!在每一次灾难当中是向世界展现无与伦比的中国力量,所以在昨天刚刚过去的四川省哀悼日,也是在汶川地震即将5周年的时候,我们以怎样回望的姿态去面对一段尚且新鲜的历史,去面对那些不幸远去的逝者?可能镌刻的历史不能够再更改了,飘远的生命也没有办法再复苏,但是思念和怀想却好像我们在音乐里听到那些盛开的花朵一样会永远安抚那些逝去的心灵,所以今天《中国大舞台》为大家推出这样一份充满着温暖、力量和思考的交响乐作品,告慰逝者、点燃希望!如果我们不能够选择回避苦难,那不如就让它在岁月当中成为我们的一笔财富吧。[ 2013-04-28 19:54 ]

[主持人]为大家简要介绍这四个乐章,稍候关峡先生还会亲自来为大家做逐一的解读。这四个乐章主要是分为仰望星空、天风地火、大爱无疆和天使之翼。其实这部作品在2009年的5月12号,也就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时候已经在国家大剧院做了首演。首演的效果怎么样?各有各不同的评判,我刚刚看到了黄绮珊,没错,就是在《我是歌手》当中被大家了解到的那一位女歌手黄绮珊,她在当天晚上看完之后在博客当中这样写,音乐刚刚响起我的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流,无限的痛让心里的爱是那么急切,愿安慰他们赐予他们安静、平安和喜乐。[ 2013-04-28 19:52 ]

[关峡]当时制定的创作计划,创作演出就是一年,希望一周年的时候这个作品能够面世。但实际上,人回来之后心境没转过来,最大的感受是不爱说话,一些东西老是在脑子里,我觉得这个时候创作不是一个最佳的时机,审美是应该有距离感的,是需要沉淀的,因此这个作品是09年两会之后才开始做的。在这之前就是一直在思考,到底这个安魂曲它的结构和它负载的一些特定的功能怎么来进行重新的一些诠释。第二是在西方的安魂曲里面所重要的几个音乐的作用是不能丢掉的,是要继承下来的,因为人类在面临生死他的感受都是一样的,比如说恐惧感,比如缅怀的这种情感,这些都是在安魂曲里面通用人的情感反应。我们也要按照中国的文化传统进行一些深层次的移植和嫁接,必须在创作的最基础阶段进行融合,否则的话也会出问题。其实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真正写作用了44天,10天一个月章,4个乐章。[ 2013-04-28 19:50 ]

[主持人]回来创作的时候是觉得很快大笔一挥而就的,还是有很多很痛苦的、很纠结?[ 2013-04-28 19:50 ]

[主持人]我们即将听到的这个《大地安魂曲》的四个乐章不是那种喘不过气的感觉,是激情、向上、阳光,充满希望、力量和哲学反思的。中国几乎没有一部大型交响乐的安魂曲,《大地安魂曲》可以说是第一部,所以关峡创作的时候为了充分的表达情感,传达思考,要冲破很多原有的创作技巧的一些束缚,达到一些自由的创作境界,创作完这部作品他自己也觉得释然了,欣慰了。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在今天、在稍候我们为大家奉献的这四个乐章的《大地安魂曲》当中也能同样既带给您爱的深度,也带给您一种释然和欣慰。[ 2013-04-28 19:46 ]

[主持人]这首《大地安魂曲》对于关峡来讲创作的过程极其艰难甚至缓慢。其实说到关峡应该是听众非常熟悉的作曲家了,他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创作过《围城》《我爱我家》这些非常熟悉电视剧的音乐作品,包括后来我们看到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这部电视剧的作品也是来自于关峡。关峡非常擅长于这种恢宏的创作,对于关峡来讲,完成《大地安魂曲》可以说是松了一口气。在采访关峡时觉得他其实是个特别开朗、率真,一手插在兜里,一手在抽烟,叼着一根烟,侃侃而谈,但是说到《大地安魂曲》他的表情非常的严肃,他说这是我作曲生涯里写的最沉重一部作品,从地震灾区回来之后很长的时间都不敢触碰这部作品,他投入了全部的感情、思考,虽然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也发现了很多合适的音乐素材,发现了羌笛迷人的音色,也会让他欣喜,可是他说思考的深度,包括爱的深度总让他觉得让他喘不过气来。[ 2013-04-28 19:45 ]

[关峡]从灾区的角度来说我们感受到特别的震惊,这些受灾的民众,他们很茫然。其实每天他们没有更多的去想,几年之后会怎么样,他们只是一直在追忆着过去就是他所失去的这些,亲人、孩子包括他的家庭财产。在这种氛围之下,我们采风体验小组大家彼此都是无语的,因为我们从没见到过这个样子,有些景象甚至终身难忘。我们觉得如果表现这样的东西,可能直接描写那种心理也不会有太好的文艺作品,当时和词作家刘麟我们就决定还是要用安魂曲的这种佛事,首先先超越一个时空,然后让这种作用能够有长久的起到抚慰心灵。借鉴西方的安魂曲方式,创作出来一个大型的音乐作品,这样的话能够让真正热爱音乐的这些受过灾的或者受过生离死别的这种人,能够从音乐方面能够获得精神上支撑。[ 2013-04-28 19:44 ]

[关峡]文化部组织我们13个词曲作家深入灾区,在08年的5月21号出发。在灾区,看到的景象让人感觉到非常震惊。我们都知道四川是个山川俊美,地貌美好的地方。自然风光、人文风光和震后最惨烈的这些景象是同时映入人的眼帘的,不是像我们想的,其实真正走到灾区之后你会发现更大范围是没被破坏的,而遭受破坏的这些,就是人居住的地方。[ 2013-04-28 19:43 ]

[关峡]汶川大地震是5月12号。08年5月12号,当时从中央领导到中宣部文化部领导有一种让文艺家要率先走入、深入灾区去体验生活,去得到一些直接的感受,希望能够创作出来一些抗震救灾的能够鼓舞人,重建家园精神,进行心理方面干预的这方面的一些设想。[ 2013-04-28 19:42 ]

[主持人]您当时是怎么会想到用安魂曲这样的形式,是因为结合了汶川地震这个题材所以才用这种形式?[ 2013-04-28 19:41 ]

[关峡]在世界范围当中,有将近十部安魂曲对人类音乐文化、精神文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中国还没有这种音乐题材出现。这个是源于我们中国文化最传统语言的一些核心,就是从孔子学说里面叫子不语怪力乱神,实际上他对意识形态的形而上进行了一个很严格的界定,就是说凡是夫子就不要较这个真了,怪力乱神这种就不要去探讨深究,我们更重要的是现实生活,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等。这种文化传统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我们现在对安魂曲从创作到人的心理需求层面上来说,也是必须要走出一条自己的探索之路。[ 2013-04-28 19:40 ]

[关峡]古典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直接作用于人的心里。人在面临生死时,有一种心理诉求。安魂曲这种形式在西方就逐步的随着社会的变幻走出了教堂,走进了音乐会,它最大的标志是首先从文学文本由圣经拉丁文的文本,像莫扎特的安魂曲,像威尔第的安魂曲等等,这些逐步的走出了意大利拉丁语的范畴,后来产生了法文安魂曲像,影响比较大的,像德意志安魂曲巴尔姆斯,引进了一些现代的文本,不仅仅是从语言文本上进行改变,包括还引进了一些现代的诗歌,就是当代诗歌。再往后像布里顿的战争安魂曲,又进行了一些,不仅仅是诗歌了,它关照的是现实题材就是现代人在面临生死的抉择和对生死的感悟。[ 2013-04-28 19:39 ]

[关峡]安魂曲是西方宗教仪式里产生的曲式。在西方,基督教人文传统非常厚重,西方对于人的灵魂,对于人的现实生活这两方面有他们自己的一套文化传统。安魂曲它最重要的功能是纪念逝去的很有影响的人物,一方面对于现实人的心灵起到一个很抚慰、慰藉,平衡人的心理。[ 2013-04-28 19:38 ]

[主持人]我想您能不能首先给咱们听众普及一下,安魂曲是一种怎样的形式?[ 2013-04-28 19:36 ]

[主持人]现在的安魂曲往往会伴随着灾难或者战争的诞生,因此安魂曲在题材文字的形式和戏曲戏剧性方面都会超越了宗教的范畴,而且会有大型的管弦乐来伴奏,比如说布里顿所作的《战争安魂曲》。中国的安魂曲似乎还很少,甚至没有听到过,那么这一次国家交响乐团为什么要采用安魂曲的形式呢?我也采访了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团长关峡先生。[ 2013-04-28 19:35 ]

[主持人]在西方的音乐当中,安魂曲是个普遍出现的形式,拉索、帕莱斯特里纳、维多利亚等都写过很多的安魂曲,1605年当维多利亚担任马德里德斯卡尔扎雷亚修道院管风琴师、唱诗班指挥的时候,他创作了一部原先被命名为《悼亡仪式》的安魂曲,庄严的乐曲令人肃然起敬,也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安魂曲作品。随后巴赫、海顿、莫扎特都有很多非常著名的安魂曲,比如我们曾经听过莫扎特非常著名的K626号安魂曲。[ 2013-04-28 19:34 ]

[主持人]安魂曲又被称作追思曲,慰灵曲,曾经因为一些宗教形式出现在罗马,为了悼念死者的祭奠仪式当中,去掉了弥撒曲中欢快的曲目,更多的带给大家追思和抚慰的情绪,所以我们往往会在安魂曲唱词当中看到他们的开头第一句请赐予他们永恒的安息。[ 2013-04-28 19:34 ]

[主持人]这部乐曲原本是为了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而制作的,国交首席常任指挥李心草执棒。著名作曲家关峡和词作家刘麟、宋小明历经一年多呕心沥血完成的《大地安魂曲》。可能对于很多听众来讲还是一个有些陌生的形式,因为在中国史上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安魂曲这样的大型曲。[ 2013-04-28 19:33 ]

[主持人]记得在震后的第二天,我们采访了一位震后的非常有名的心理专家,问他在这种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心理抚慰是最好的呢?是劝他坚强,还是应该让他放声大哭呢?当时心理专家给我们的一个建议是,其实在刚刚震后过去的72小时当中,或许并不是心理介入的一个最好的时期,而当救援逐渐变成了一种平静的生活的时候,当我们终于可以沉下心来去咀嚼那种痛苦的时候,可能正是我们需要去寻找力量的时候。心理专家给我们的建议是,音乐是一种最好的抚慰方式。所以在今天的中国大舞台当中,我们将会特意为大家来奉献的一部大型交响合唱作品《大地安魂曲》,来自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2013-04-28 19:32 ]

[主持人]在上个星期日的19点30分,我们的《中国大舞台》没有正常播出,这是《中国大舞台》这个节目自从开播以来到现在唯一的一期停播,因为在上周六,4月20日的8点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所以我们当时所有的目光,所有的焦点,所有的关注都在芦山、雅安在受灾群众的身上。[ 2013-04-28 19:33 ]

[主持人]以往我们在《中国大舞台》当中为大家所奉献的大部分乐曲是欢快的,是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在周末的晚上带来轻松和愉悦的,而今天的《中国大舞台》也许会给您一些不一样的体验。[ 2013-04-28 19:31 ]

[主持人]传承经典文化,荟萃艺术精品,欢迎您收听《中国大舞台》,我是主持人蒋术。[ 2013-04-28 19: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