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听众朋友,这里是正在直播的《中国大舞台》。我们今天节目的访谈部分内容就要接近尾声了,再次感谢今晚做客直播间的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团长、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的音乐指导:黄小曼老师,也欢迎黄老师常来我们大舞台做客,继续和听众朋友们一起聆听音乐,分享感受。在稍后的节目中,《中国大舞台》将会为大家完整呈现:“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的全部内容,也欢迎大家继续锁定“中国之声”。听众朋友,稍后见。[ 2016-10-23 20:32 ]

[主持人]谢谢黄老师,那么接下来要给大家带来的是,我个人看完演出以后比较欣赏的一首歌谣式唱段叫《三月桃花心中开》。这段作品一上来先是一段“笛声”,充满了民族特色。随后有女高音歌唱家的演唱,有合唱队员的合唱,非常精彩。尤其是其中一句反复吟唱的歌词:“前路再远莫忘记,一点初心为谁开”可以说是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所讲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有高度的契合。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三月桃花心中开》[ 2016-10-23 20:31 ]

[黄小曼]因为太多了。尤其是我觉得我们的合唱团,当然我是合唱团的团长,这些孩子们从我2009年底招他们进来,平均年龄在23岁,到现在他们正好是最好的年华,从体力、艺术的积累加上50多部歌剧对他们经验的积累,他们见了很多大师级的导演、指挥,跟很多世界上最有名的歌剧专家在一起工作,所以他们成长的非常的快,而且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人物,这个作为一个就是说一个小角色,但是你如果能看到这个我们正在这一次要排4K的电影,如果这个版要出来的话,你会看到每一个人在人物里头这种感觉是非常非常让人信得过的,所以这是观众所有都非常喜欢的之一。[ 2016-10-23 20:30 ]

[主持人]黄老师您觉得整部作品演绎下来,什么地方给您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016-10-23 20:30 ]

[黄小曼]作为一部歌剧,他的排练、开始,我们只一本谱子,但是这本谱子从音乐开始排练的,这时候演员没有加上动作,那么他们渐渐的把音乐练好了,能背下来了,才能进到排练场去,他们进到排练场导演排戏的时候,所有的道具,所有的舞台的装置着一些模拟的东西在排练场已经呈现了,给演员创作一个环境,就是真正上舞台的时候的感觉。然后再进入到坐唱,就是跟乐队指挥,在这个地方我一定要提一下,就是说这一次歌剧的指挥是(吕佳)他是我们中国的华人,只是在世界上华人指挥当中歌剧的指挥佼佼者,非常非常棒的一个歌剧指挥,一个格局指挥,他的应变能力要非常强,就像一个二传手一样,给他来的球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他一定要还回观众一个最好的呈现,这是指挥的这个环节。那么从指挥再走到我们真正进到舞台合成的时候,这时候所有的景已经装置到位,灯光慢慢的调,所有的舞台的转,合等等等等,都已经开始动作了。所有的舞台动作,他们要经过多次的这个排练,才有可能让演员上台,上台演员真正进到这里排练,所以整个一个歌剧的排练过程是好几个月非常非常的艰苦,而且这一次这部歌剧还有一点还应该跟所有的观众讲一下,就是他共同存在了两种唱法,一种是民族唱法,一种是美声的唱法,所以他的表现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曲调都是中国的曲调,所以他是我们中国最好的歌剧。[ 2016-10-23 20:29 ]

[主持人]听众朋友,我们刚才为您播放的是歌剧《长征》史诗片断当中的一段,由阎维文和王喆演唱的《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那么一部歌剧的完美呈现,离不开每个环节的精彩演绎,更离不开他们之间密切的配合,那么我在现场观看歌剧的过程当中,也是特别观察了舞台上下的每个地方,从指挥、乐团、演员到合唱成员,还有包括像灯光、道具等等。他们的演绎可以说是精彩纷呈,配合的十分默契。就像是一部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那么黄老师您能不能跟我们听众朋友讲一讲。整部歌剧有这么多的分工,他们之间怎么做到这种天衣无缝的配合的呢?[ 2016-10-23 20:29 ]

[主持人]听完黄老师的介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阎维文老师的歌剧《长征》片段《我不知该说些什么》。[ 2016-10-23 20:25 ]

[黄小曼]首先对于一个年龄来说,就是一个挑战,他歌剧演员是一个大体量活动这样一个职业,他在台上又要唱还要演,还要配合他的所有的角色,大家在一起共同创作,这个对于一个歌剧演员来说是非常非常难的,那么我觉得阎维文老师他克服了他在这方面的所有的困难,每天把谱子就搁在枕头边上,早上起来,从头到尾唱一遍,每天如此,这样只有在熟的情况下,他才有可能解放自己,那么就是进一步进到排练场,进入排练场以后,作为田沁鑫导演给他的调度,就是我们说的,你从那儿走到那儿,你跟谁配合等等等等这些,他都要记住,他要把这些都完成的情况下,还要照顾到一个庞大的管弦乐队跟他的合作,他所有的小音符,所有该休息的地方,所以该进来的东西,一刻都不能含糊,所以作为一个歌剧演员,他不是说只有一根筋去唱,他要有留下很多的这个空间去给他的对手,去给他伴奏的人,去给他整个舞台的这种呈现,所以这个要求是非常高的,作为阎维文老师,他能应了这个战,而且做的这么优秀,大家都非常佩服他。[ 2016-10-23 20:25 ]

[主持人]刚才黄老师也提到了,像这个咱们的主演、主唱阎维文老师,说到阎维文,我想听众朋友肯定已经非常熟悉了。刚才黄老师也介绍过,作为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演唱过的曲目大家都耳熟能详。那么我们在节目在前期的采访过程当中也了解到,这是阎维文第一次登上歌剧的舞台,阎维文的自己也说,他从艺46年,第一次演歌剧,可以说是老兵新传一切都从头开始。那么黄老师您觉得像歌唱家演唱歌曲,像他平时演唱歌曲和现在要演唱歌剧这个什么不同呢?为什么阎维文会觉得他是一个老兵新传的角色呢?[ 2016-10-23 20:24 ]

[黄小曼]咱们的这个这一次的主要演员彭政委大家都是最喜欢的一个,就是军旅歌唱家了阎维文,他可以说是克服了年龄上的障碍,他甚至一开始在跟我做音乐作业的时候,他都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他觉得他的年龄已经不容许他再去挑战这样一个重的角色。但是我当时就动员他,我说人做事、天时地利人和,我觉得您三样都占了,您是一个军人,而且可以说对部队有很深的感情,在这方面,如果在音乐方面,你能战胜自己,因为一本歌剧唱下来对于一个歌剧演员来说不是独唱一个歌,唱一首歌自己从头唱到尾,是要跟很多对手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有没有,唱了没唱,这个对他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但是阎维文老师真是不负重望,他所有的都推了三个月,就老老实实的干这一件事。所以从第一轮的演出,观众们非常非常的喜爱他,觉得塑造了一个彭政委的一个英雄形象。另外这次有两组彭政委的演唱是美声唱法的演员,都是新演员,可以说是首先形象就非常的帅气,然后唱的这个功底也可以说是在这个舞台上,把他们给营养起来了,非常好。一个是王凯,一个是王冲,这都是新的男高音歌唱家。然后是曾团长,是一个男中音的角色,是由中央歌剧院的王海涛,还有就是驻院演员刘嵩虎和王鹤翔三个人在不同的场次里头演出,平伢子大家非常喜爱的王宏伟,都非常熟。他在因为个子小,在这里一个演一个平伢子,那么小个一个小红军,加上我们的大剧院的演员梁羽丰,他们俩演平伢子,洪医生是王喆,现在叫火箭军,他们叫文工团,然后李欣桐是大剧院的驻院演员。万霞是龚爽,也是我们非常年轻的一个优秀的歌唱家,还有王一凤。军团长关致京,那是大剧院的驻院演员。陈然也是大剧院的演员。李文化、张龙和李扬,刘平权、黄训国和吕元杰可以说这一次每一个演员的这种投入,使得这个戏好听又好看。[ 2016-10-23 20:18 ]

[主持人]虽然没有我们经历过《长征》,但是经过这样一部歌剧,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以及元素,马上就把你抓回了那个年代。那黄老师,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比较有名的主要演员。[ 2016-10-23 20:18 ]

[黄小曼]非常有意思这里头有独唱,咏叹调,咏叹调是什么,是发自内心在说自己心情这样一个叙述的这么一个段落,还有就是重唱,比如说彭政委和洪医生告别的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样一个二重唱,二重唱就会有你的感情,我的感情互相交织,最后达到一个高潮。然后开幕的时候,还有一个就是好多平伢子、李文华,甚至是(崔大仆)等等等等所有这些人他们要来参加红军,像一个重唱一样,你一句,又像个对唱一样,又有重唱的旋律,使得整个现场的观众觉得特别的轻松,又特别的贴切,跟当时的朴实的农民有人唱是,我身上穿按着长衫,有人唱我脚板光光没有穿鞋,有人唱的是我肚里没有粮,所以这种一句就把一个人物塑造出来的这种感觉,使这个重唱非常的活跃。这是重唱,然后就是女声,纯女声的合唱,达到一种纯度,因为女生的声音很柔,然后纯男生刚才我们已经听到了一开场练兵时候那种感觉,那种气势,那么真正在他们湘江之战那种,完全用生命铺出来这样一个战场上,那种感觉男生的那种阳刚,所以就是说男生合唱,然后混声合唱,就是男女声在一起,使整个的这个音乐达到一个高潮,所以在现场120人的合唱队,加上乐队的那种共鸣,使观众得到的这种震撼,真是你听完了以后,很长时间你都平静不下来,你会为红军的这种精神,他们的这种艰苦的这种奋斗的感觉,和每一个演员塑造的这个结果观众都接受了。[ 2016-10-23 20:14 ]

[主持人]那么刚才我浏览了一下咱们栏目官方微博和微信中听众朋友们的留言。有的听众朋友问说,刚才我们欣赏了《长征》这部歌剧作品的两个片断,更多的是运用音响和合唱的形式来呈现的,那么这部作品还有没有其他的表现形式,比如说有没有主要演员,在这里请黄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 2016-10-23 20:14 ]

[黄小曼]从一开始一开幕当时序曲奏完了,在序曲里头把整个全剧的音乐动机做了一个总结,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歌剧序曲的写法。在西洋歌剧里头,比如《茶花女》比如《卡门》,都会把这个戏里头的音乐动机用在序曲里,所以印老师是完全非常传统的这样写,恰恰就这种传统的写法,让观众接受程度,好多我们剧院里头的一些搞行政工作的人跟我说,说黄老师我们一看红军的长征的这个序曲,就像看大片一样,心里头特别心潮澎湃,因为面前一个地图,一直红军的路线在慢慢往前走,音乐在往前推进。等到序曲结束了,三月桃花开一唱,完全是江西的老百姓那种平和的那种朴实的、和平的这种苏区生活。所以给大家带到苏区的感觉里头,那时候还没有要撤退,还没有战略转移呢。等到真正到了遵义,三月桃花开再一次唱的时候,是在写标语比赛,男女兵一起写标语比赛,然后由万霞唱出了这一段三月桃花开,全体的合唱使整个的音乐推到一个高潮。等到最后三月桃花开再一次出现的时候,是我们的洪医生已经就义了,彭政委两年以后才知道,他拿着洪医生的信,心里头在颤抖,这时候再次想起的时候,慢慢的彭政委的身影坚定了他继续在走到革命的道路上去。[ 2016-10-23 20:12 ]

[主持人]刚才咱们聊了聊音乐风格还有音乐元素,包括您刚才也提到各种形式的,像有独唱,然后合唱、对唱等等。您给我们简单说一说各种音乐形式怎么来结合在一起的?[ 2016-10-23 20:11 ]

[黄小曼]其实在这个戏里头最大的优势就是地域,长征走的每一个地方都有他的音乐明显的符号。因为比如说在江西,是什么样的一种音乐形象。然后慢慢走到了遵义,完全用遵义的这种方言来演唱,整个的一场跟老百姓演唱都是用方言的感觉,所以你会有一种好像你就到了贵州似的,然后你真正又到了西藏,就是四川的藏区,在过雪山之前的那种弦子,就是藏族音乐非常特有的一种感觉,又有一种很新颖的感觉。然后再往前走就是在会师的时候真正唱出西北的那种豪放和这种热烈,所以实际上在这里头,有最细致的比如说三月桃花开这样一个非常有江西老家的那种感觉的音乐。非常抒情,甚至在合唱里头,在红军一定会得胜利这样一个(一幕)的合唱里头,会有“哎、呀、勒”这样的一个曲调,让人一听就是江西的。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的,就是说所有的人甚至连小孩都会明白这个是江西当时的一个音乐动机,所以在歌剧当中所说的音乐动机就表明了一个什么,就是一个人的名字一样,比如说印老师在这里头会有红军的主题,会有彭政委的主题,会有曾团长的主题,洪医生的主题,还有平伢子的主题等等等等。就是他的每一个主题一出现,跟这个人物就紧紧的贴切在一起。[ 2016-10-23 20:08 ]

[主持人]那么说到这里我们也想跟黄老师来聊聊,一部历史题材的歌剧作品,既要准确、新颖地重现革命先辈们崇高的理想和情怀,同时又要创新发展使老、中、青三代观众都能接受并欢迎,这个难度可想而知。那么我们是用什么样的音乐风格、音乐形式来呈现作品并打动观众的呢?[ 2016-10-23 20:08 ]

[主持人]那么接下来,我们继续在黄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国家大剧院,共同欣赏这部精彩纷呈的史诗歌剧,通过歌剧的艺术魅力重温这段难忘历史的苦难与辉煌。在上一个时段,我们共同了解了中国史诗歌剧《长征》的背景概况。通过黄老师的介绍,相信很多听众朋友已经对这部歌剧作品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知道,这部歌剧作品是围绕80多年前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展开的,很多老年、中年朋友可能对这段历史有天然的亲近感和认同度。而难能可贵的是,很多青年朋友在看了这部作品以后也是感慨万千,深受感动。[ 2016-10-23 20:05 ]

[黄小曼]您好。[ 2016-10-23 20:05 ]

[主持人]北京时间20点01分,欢迎您继续回到正在直播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大舞台》,我是舒欣。每个周日的19点30分到22点,我们都会和您准时相约,和大家一起共赴艺术的盛宴。今晚的《中国大舞台》节目为您带来的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国家大剧院力邀印青、邹静之、田沁鑫等国内一流艺术家组成主创团队,重磅推出中国史诗歌剧《长征》。整部歌剧的策划早在2012年初就开始酝酿,创作共历时四年多时间。该剧以现实主义手法忠实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苦过程,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为理想与信仰而奋斗牺牲的崇高信念,并以此缅怀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部歌剧在今年7月1号—6号曾在国家大剧院连续上演了6场,反响强烈、好评如潮。那昨天,也就是10月22号,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这部展现红军万里征程的作品再度亮相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正式开启了第二轮演出。那么今天做客我们直播间,和我们共同欣赏这部史诗歌剧的嘉宾是: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团长、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音乐指导:黄小曼女士。[ 2016-10-23 20:04 ]

[主持人]好,听完黄老师的介绍。接下来,我们来共同欣赏歌剧《长征》的精彩片段《神圣的自由谁敢来侵犯》,这是歌剧第一幕《瑞金》中的一首红军男声合唱。它通过铿锵有力的旋律、进行曲式的节奏,通过力度强弱对比以及调性的变化,唱出了红军战士保卫红色根据地、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坚定决心。这段虽然不长,但是此曲的音乐动机贯穿了全剧,成为红军群体的音乐形象。我们一同来欣赏。 ——《神圣的自由谁敢来侵犯》——[ 2016-10-23 19:59 ]

[黄小曼]印青老师是一个很有成就的军旅的音乐的作曲家,他的各个作品我就不用多介绍了。他的那种民族的旋律的这种,就是让你觉得沁入到你心肺的这种旋律化,可以说是在他的心里流淌出来的,他甚至在写这部歌剧的时候,好多段落都是一边流着泪一边写的,那么一个人他只有写作的时候,感动自己他才能感动观众。包括平伢子那一段要牺牲之前掉进沼泽之前的那一段咏叹调,10多分钟他也是写完了以后自己趴在钢琴上哭了将近3、40分钟。他不能就是自己的感情收不回来,完全跟着平伢子的那种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一个小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名字的一个红军战士,最后牺牲。所以实际上音乐作品的这种起伏,我觉得只有在现场去看了的观众,你会跟着他们,跟他们一起走。[ 2016-10-23 19:59 ]

[主持人]其他艺术形式是没法代替的。我们知道歌剧是一门西方舞台的表演艺术,而我们这部作品的主题是“长征”,更倾向于民族艺术的表达。那么咱们在创作和呈现过程中是如何将二者结合统一的?[ 2016-10-23 19:58 ]

[黄小曼]歌剧它实际上它是可以不像交响乐你坐到那不许动,乐章之间不能鼓掌,也不能动。为了不打破他整个乐章之间的这种连贯,在歌剧里头,你可能就可以随时去宣泄你的感情和台上的演员产生一种交流。他唱得好,你就可以鼓掌,所以这个可能我觉得是所有看歌剧的人觉得看完了以后心里头被宣泄出了那种感情的畅快是不能替代的。[ 2016-10-23 19:58 ]

[主持人]黄老师,您觉得从普通观众的角度出发,歌剧这种艺术形式都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欣赏呢?[ 2016-10-23 19:57 ]

[黄小曼]对,所以在这方面,我可以说就是歌剧长征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重要歌剧创作的一个范例。[ 2016-10-23 19:57 ]

[主持人]然后再结合我们中国自己的故事。[ 2016-10-23 19:56 ]

[黄小曼]对,所以说中国的歌剧的发展走到了21世纪了,我们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我们要不要动用最强的阵容,最好的表现形式来把我们的《长征》体现出来。当然以前的电影,以前的话剧,以前的长征组歌,以前的各类作品都可以说记录了长征最真实的,也是让人们最感动的那些部分。那么作为歌剧来做这件事情,应该是非常得心应手的,这个也就是国家大剧院的院长陈平院长在整个大剧院成立到后来,在第50部歌剧的时候,他这样做了,为什么?因为这时候我们积累了很多创作新的一个歌剧的这样一个经验,也学会了西洋人,就是他们真正国外的那些歌剧院,怎么来制作一部歌剧,两方面的经验,交在一起。[ 2016-10-23 19:56 ]

[主持人]更丰富多彩,更舒服。[ 2016-10-23 19:55 ]

[黄小曼]这么说中国歌剧的起源是在从延安的白毛女开始,那个时候白毛女起到了非常积极的这个帮助我们的革命拓展自己的根据地,这样的一个功能。甚至到了就是说在演出的当场,战士就会拿起枪对准黄世仁就要把他杀了,就气到这种程度,就是一种阶级仇吧。所以其实在那个时候,歌剧已经起到了他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歌剧这个剧种,它最大的可能他可以用最大的声音去唱出他内心的痛苦、快乐、爱情、忧伤都可以表现。所以从观众在现场的这种感觉,声音的这种真实性,你会感到到比一般的音乐作品听起来过瘾。[ 2016-10-23 19:55 ]

[主持人]但是格局这种艺术形式,在咱们国家之前还不是很常见是吧?[ 2016-10-23 19:54 ]

[黄小曼]因为歌剧这个剧种它的音乐表现形式是非常多样化的。他有大型的一个管弦乐队在乐池里头,互相产生交响性,然后还有一个大型的合唱团,120人,互相声部也产生交响性。那么还有主次要演员的这种互相的这种对话、重唱、咏叹调等等等等,又互相产生,就是台前还有幕后合唱,还有乐池里的合唱,所以这种音乐表现形式的这种多样化,使得观众的耳朵听起来是非常的丰富的,这个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歌剧是有故事的,而中国的观众最喜欢听故事,有了故事的剧情发展再加上音乐形式的推进,可以说真是让人们从更多的立体的这种感觉去感受一个长征的全貌。[ 2016-10-23 19:53 ]

[主持人]刚才为您播放的是《长征》这部歌剧作品的“序曲”。我们知道,关于“长征”题材,在我国文艺史上已经产生过像小说、话剧、电影、电视剧、大型歌舞以及《长征组歌》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大量经典作品。因此,重新创作歌剧这种艺术形式的《长征》作品,压力和困难可想而知。 
那么想问问黄老师,这次我们为什么没有选择传统的合唱演出或者歌舞表演的艺术形式,而是选择了歌剧的形式来呈现呢?[ 2016-10-23 19:52 ]

[主持人]最普及,最贴近人心。谢谢黄老师,说了这么多,相信很多听众朋友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欣赏这部史诗歌剧作品了,那么下面我们就首先来欣赏《长征》这部歌剧作品的“序曲”。开启我们今天节目的第一站,一起来欣赏。[ 2016-10-23 19:51 ]

[黄小曼]陈平院长在给作曲家和剧作家讲要写这部作品的时候,首先提到了,就是让观众喜爱,如果我们写的作品观众都不爱看,你把它束之高阁,再有技巧一点用都没有,所以首先作为大剧院的一个制作方,提出的这样的一个要求,那么作为剧作家和作曲家,都去想到的什么,就是怎么能让观众接受,让观众喜爱,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因为一个音乐作曲没有老百姓的喜爱,它靠什么流传下去。现在人们比较流行一种说法,就是包装,什么什么就是包装,但是我看包装出来的东西,往往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就消失了,没有了。只有那些真正在人民大众心里头扎根了音乐作品才会流传下来。[ 2016-10-23 19:51 ]

[主持人]那咱们在当初,就是咱们印青老师还没有创作出作品之前,对他有没有一个什么样的预想,或者说希望他把这个作品做出什么样子来?[ 2016-10-23 19:50 ]

[黄小曼]因为作为印青老师他是在部队那么多年的一个可以说是老战士了,他当然是现在是将军,但是作为他来说,对部队的这个感情的是很深的。还有就是说陈平院长和我们都不了解的,和后来他写成了我才知道的就是他是新四军的后代,他的父亲曾经在上海他们家是一个大家族,非常有钱。可是他的父亲丢下了这些优越的生活。毅然决然参加革命,失踪了。他的奶奶为了儿子,离去了,找不到了,甚至哭瞎了眼睛。就是说,他的那种坚定的那个对革命理想的这种追求,使得他走到了新四军里去,最后他就成了一个应该原来说是在一个优越的一个环境里生长的,应该是个少爷了,他成为了一个坚强的新四军的战士,完全脱胎换骨。这些,我觉得对于作曲家印青老师来说,那都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他参加革命以后,真正参军了以后,他的一系列作品也是跟部队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2016-10-23 19:50 ]

[主持人]是印青老师。[ 2016-10-23 19:49 ]

[黄小曼]最深的困难就是选定作曲家。[ 2016-10-23 19:49 ]

[主持人]那么这样一篇红篇剧制的作品啊,在创作过程当中呢,肯定会遇到一些方方面面的困难,黄老师您能不能回忆一下,给您印象最深的困难都有哪些呢?[ 2016-10-23 19:47 ]

[黄小曼]其实作为创作,尤其是在最开始的那个火花,对于创作的人来说,对于真正在创作剧本的邹静之先生来说,我觉得他是动了他自己的感情,他是唯一一个陈平院长跟他说,我想写一部这样的格局,叫《长征》,你愿意不愿意?他欣然同意,从这一点来说,实际上他是50年代出生的人,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是跟着祖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个优秀的诗人也是剧作家,他对红军有很深的感情,而且对理想有很深的解读。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的院长选对了人,这一点使得这部格局非常非常的就是说可以说是顺畅的,但是作为一个作家,他真正在写的时候,他是不是动了感情,这个就可能是每一个人的不同。他会跟着这些人物去哭、去笑、去为他们的那些苦难然后让观众能了解,然后又要给作曲家提供一个平台,我可以说这么个小故事。就是因为我是这个系的音乐指导,陈平院长让我比较早就介入到这个工作里来,作为邹静之先生,他写完了一个剧本大纲以后,他会先跟我商量,因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在格局的呈现上,怎么能从早期就合乎歌剧的创作规律。所以在这方面,我就会给他提一些意见,有时候我们是稿件的往来,有时候是面对面的交流,有时候会有一些碰撞甚至有一些争论,但是最后呈现出来的这个剧本,我看到的时候,他说你给我好好提提意见,看看有什么,我再发出去。我看到这个剧本的时候,我拿到了我就放不下了,而且甚至一边看我就想到了音乐的呈现,我会跟着这个剧本流泪。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这个剧本首先就能感动了我,我想他一定能感动作曲家,我非常细致的把它的每一个故事都给他捋顺了以后,写成这个地方的音乐形式,应该是男声合唱,下一个地方的音乐形式应该是女生合唱,再下边可能是混声合唱,再下面还有咏叹调,还有重唱。等等等等和乐队的表现。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的这种真正是靠近格局专业的创作的这样一个道路,使得歌剧《长征》走得很顺。[ 2016-10-23 19:46 ]

[主持人]在整个创作过程当中,刚才我们也谈到了,历时4年4个月,这个过程特别的漫长。从编剧到作曲,这背后有什么特别感人的故事,您能给我们讲讲吗?[ 2016-10-23 19:46 ]

[黄小曼]我认为作为这样的一个题材的歌剧,当然现在我们已经定名为是史诗的歌剧,那么我们它就要从历史的角度,让观众了解我们的整个红军是如何艰难的走过这两万五千里,所以从这方面,要经过大量的一些史料的查阅,甚至去体验,然后才能写出这样动人心魄的剧本。有了剧本,才会给作曲家提供一个更好的创作音乐的平台。那么这方面的这种慎重和这个可以说是非常隆重吧,请了这么多有名的艺术家,有分量的艺术家来做,首先就表明了国家大剧院,我们的陈平院长对这个题材的重视和提前到四年前在做这件事情,就是说作为一个国家级的一个大剧院,它应该是有导向的。[ 2016-10-23 19:45 ]

[主持人]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在黄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走进国家大剧院,共同欣赏这部精彩纷呈的史诗歌剧,通过歌剧的艺术魅力重温这段难忘历史的苦难与辉煌。在节目进行中,欢迎大家随时参与我们节目的互动。您可以登录"中国之声"的实名微博发表您的观点,也可以添加"中国之声"为微信好友参与语音互动。此外央广网也正在进行同步的图文直播,欢迎您随时关注。
节目开始,我们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长征》这部史诗歌剧的创作过程。歌剧《长征》策划于2012年2月,它的主创班底业界一流,编剧邹静之搜集并阅读了大量的长征史料,将剧本中的每一字句精雕细琢,对主要角色像彭政委、曾团长、平伢子等人物进行了深入而细腻的刻画,剧本创作历时2年半时间。同时,国家大剧院诚邀著名军旅作曲家印青为本剧谱曲,他在创作中汲取了江西、贵州、陕北以及西藏等民间音乐特色,力求真实且生动地再现红军长征途中的伟大行走。全剧经历了数次磨合和推敲,于今年5月正式完成,全部创作周期历时共4年4个月,是迄今为止国家大剧院筹备时间最长的一部歌剧。
说到这儿,我们想先跟黄老师聊聊,据我所知《长征》这部歌剧是国家大剧院建院以来推出的第50部歌剧,相比起之前推出的作品,它的创作周期如此之长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 2016-10-23 19:44 ]

[黄小曼]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2016-10-23 19:43 ]

[主持人]《长征》全剧共六幕九场,登场人物30余个,合唱队规模上百人,是国家大剧院迄今演出规模最大的一部原创歌剧作品。全剧一气呵成表现了红军从瑞金出发,历经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夺取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会师会宁等重要历史事件,体现了革命先烈们为革命理想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那么今天做客我们直播间,和我们共同欣赏这部史诗歌剧的嘉宾是: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团长、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音乐指导:黄小曼女士。黄老师您好![ 2016-10-23 19:43 ]

[主持人]这部歌剧在今年7月1号-6号曾在国家大剧院连续上演了6场,反响强烈、好评如潮。昨天,也就是10月22号,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这部展现红军万里征程的作品再度亮相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正式开启第二轮演出。[ 2016-10-23 19:42 ]

[主持人]80年前,也就是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上,红军战士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国家大剧院力邀印青、邹静之、田沁鑫等国内一流艺术家组成主创团队,重磅推出中国史诗歌剧《长征》。整部歌剧的策划早在2012年初就开始酝酿,创作共历时四年多时间。该剧以现实主义手法忠实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苦过程,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为理想与信仰而奋斗牺牲的崇高信念,并以此缅怀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2016-10-23 19:42 ]

[主持人]北京时间19点31分,各位听众朋友以及央广网的网友们,大家晚上好。这里是正在为您直播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大舞台》,我是主持人舒欣。很高兴能在这个美丽的周日夜晚和您准时相约,在接下来的两个半小时里,我将和大家一起共赴艺术的盛宴。今晚的《中国大舞台》节目为您带来的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 [ 2016-10-23 1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