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因为时间有限,我们的访谈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在结束之前,我们还是要点一下今天的主题,就是古典音乐到底如何来欣赏,古典音乐对我们的生活真的很重要了,其实在节目之前,王健老师在音乐当中有一段话其实是摆脱我分享给各位听众朋友,他说可能听不听古典音乐,人生看起来并不会有什么不同,但是听古典音乐的人就好像和大山大海一样,一起长大的孩子,音乐像大海,会给你振奋人心的力量,音乐也会像大山会给你宽厚绵延的抚慰,这些力量和抚慰将陪伴你的一生,我想音乐是这样一份礼物,希望通过今天晚上的节目,各位听众朋友也能够享受到这份礼物。[ 2016-09-25 21:00 ]

[王纪宴]到现在为止,偶尔法国在演一回戏,是让人感受一下音乐到底在戏的上下文里面是一种什么感觉,关心点不在戏上,这个也很好玩。[ 2016-09-25 20:59 ]

[主持人]音乐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经典。[ 2016-09-25 20:58 ]

[王纪宴]仅从戏剧上来说,一般说易卜生这个戏,有特别强的社会批判意义,但到了音乐当中,不得不承认,尤其是像晨曲这样的作品,远离了作品冲突,让人觉得那是一个很明媚的,很透明的世界。[ 2016-09-25 20:57 ]

[主持人]刚才王老师提到,培尔金特组曲,培尔金特组曲是挪威的著名作曲家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诗句所写的配乐,诗句取材自挪威的民间故事,易卜生借培尔金特这个典型的市侩的形象,揭示了资产阶级利己主义者的口是心非,怯懦又残忍的面貌。其实这个故事还挺有意思的,王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培尔金特。[ 2016-09-25 20:56 ]

[王纪宴]当然。首先听的是格里格著名的培尔金特组曲当中的晨曲,除了晨曲之外,有安妮特拉之舞。其他曲子,作为开场的伯恩斯坦的老实人序曲,也有翻译成坎迪德序曲的,那从头到尾就是一种很欢快的,带有现代性的舞蹈。那下半场还有一些曲子比如布朗姆斯著名的匈牙利舞曲。[ 2016-09-25 20:55 ]

[主持人]当天晚上的这场演出主题叫舞动欧洲,是不是跟一些舞曲居多,曲目安排有关呢?[ 2016-09-25 20:54 ]

[王纪宴]北京交响乐团是北京市所属的最优秀的交响乐团。有一年,我曾经有幸作为北京交响乐团的宣传策划总监去了伦敦,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期间,那次的事情足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作为上一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的乐团,和当时那一届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的乐团,两个地方乐团组合在一块,演了一场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曲,非常有象征意义,也非常感人。不管是从行政意义上,还是从团的名字上,都更能代表北京,北京交响乐团一直是北京文化的一张名片。 [ 2016-09-25 20:53 ]

[主持人]欧洲地图,用音乐来打造欧洲地图。很多人觉得漫步经典音乐会,经典就一定要是国际知名的乐团,其实在中国也有一些非常优秀的乐团,国家大剧院也把他们结合在漫步经典的音乐会当中,这个意义也是非凡的。王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北京交响乐团。[ 2016-09-25 20:52 ]

[王纪宴]哈雷管弦乐团的两场曲目是很用心的,有逻辑的,有铺垫的,包括刚才谈到的《温莎的风流娘们》。跟这个相比,北京交响乐团的这场音乐会,可以称之为音乐版的欧洲一日游。曲目安排就像坐飞机在空中,这个地方看看,那个地方看看,有一种鸟瞰的,蜻蜓点水式的方式。作为一个轻松的,在各个国家之间领略音乐风光,这样也很好,最好的意义上的拼盘。 [ 2016-09-25 20:51 ]

[主持人]其实除了英国曼彻斯特、哈雷管弦乐团带来的音乐会之外,漫步经典还有一场中国乐团带来的非常精彩的音乐会,那就是北京交响乐团带来的音乐会,这场音乐会有非常多的狂欢节曲目,这个调性跟现在听到的这场音乐会貌似不太一样,比较激昂,比较欢快。 [ 2016-09-25 20:50 ]

[王纪宴]你说太对。想象漫步音乐会或逍遥音乐会可能是这么个创意,鼓励你可以拿苞米花,可以在里面溜达,可以不穿正式的衣服,但真停下来的时候,听得清就会发现,跟街头小调还是有区别的。[ 2016-09-25 20:50 ]

[主持人]可能需要一个抽丝拨捡的过程,你找到核心点,把它拎出来,然后你的心就能够感受到演奏家传递的那份情感。 [ 2016-09-25 20:48 ]

[王纪宴]英国的音乐非常有意思。在听贝多芬、莫扎特、海顿、舒伯特的音乐时,好多都是经过前三个乐章的种种纠结之后,到了第四个乐章要凯旋,要胜利,要有肯定的答案,但英国人到第四乐章的时候仍然快不起来,就是他有太多牵挂、太多思索、太多负担。 [ 2016-09-25 20:47 ]

[主持人]尽管是稍显,激昂第四乐章还是能够听得出那种悲伤的情绪非常浓。[ 2016-09-25 20:46 ]

[王纪宴]四个乐章都特别好。您提到推荐,在咱们节目中,包括在一些活动上,听快速乐章那种比较有力的音乐更能打动人,因为很缓慢的乐章确实需要坐下来,安静时才能从一个很长的线条中听出它的起伏和情感来,可能今天听第四乐章更好一些。 [ 2016-09-25 20:45 ]

[主持人]这部作品有四个乐章,王老师您特别想推荐的,就是在短时间内我们可以欣赏到的是哪一部乐章? [ 2016-09-25 20:43 ]

[王纪宴]技术都非常精湛。我们夸赞一个演奏家时,总喜欢把他说成无出其右者。从他所擅长的那点来说,别人肯定是不能出其右的。不同演奏家的价值就在这,王健能带来的更多是一种东方式的鸣响和内省式的因素,那也是杜普蕾等西方演奏家他们所没有的,这是王健独特的价值,独特的魅力,独特的艺术性所在。[ 2016-09-25 20:42 ]

[主持人]对,王健老师和杜普蕾有一些相似点,他俩都是少年成名,都是天才大提琴家。[ 2016-09-25 20:40 ]

[王纪宴]王健先生作为我国的演奏家,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国际乐坛演奏。但每次跟王健先生聊天或者听他演奏的时候,就感觉到他毕竟植根于深厚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对于人生、社会的理解,跟西方有一种非常好的结合。 [ 2016-09-25 20:40 ]

[主持人]很多人说他的版本确实无出其右,如何摆脱杜普蕾的影响,拉出自己的特色,是之后每一位再拉起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的演奏家的目标。如何评价王健的版本? [ 2016-09-25 20:40 ]

[王纪宴]确实是。[ 2016-09-25 20:39 ]

[主持人]其实听一个演奏家演奏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他手上的弓弦,感受到他的一些生活经历、生活状态。 [ 2016-09-25 20:39 ]

[王纪宴]说的太好了。因为他作为一个对这个作品有深入研究和精湛表现的演奏家,天才演奏家,说的话非常深沉。但我们仍然会发现,演奏这样的作品再激动也要控制,演奏家始终不能让音乐的表现失控。这一点,如果我们听王健先生的演奏也是这样。我个人认为,王建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把这个作品演奏的同样和杜普蕾一样精湛的巨匠大师之一。 [ 2016-09-25 20:39 ]

[主持人]很多人了解这部作品是通过杜普蕾,杜普蕾曾经这样形容这部作品:因为这部作品太深沉,有着无尽的悲哀。每当演奏到慢板乐章时,感觉自己的心被撕成了碎片,这首曲子就好像是凝结的泪珠一样。 [ 2016-09-25 20:38 ]

[王纪宴]只要是一提到杜普蕾,可能大家都熟悉那部电影,同时也就都熟悉这部作品,杜普蕾对这个作品的演奏是非常有名的。[ 2016-09-25 20:38 ]

[主持人]说到这部作品,有一部电影叫《他比烟花寂寞》,讲的是英国天才大提琴家杜普蕾传奇的一生。 [ 2016-09-25 20:37 ]

[王纪宴]它里面确实有很强的英国性,可以称之为英国的民族性格,那种很深沉的,不像意大利人那么灵活的、阳光灿烂的,也不像德国人那么条理性的一种很独特的民族性格。可以说,在艾尔佳(音)这位英国最伟大、最受欢迎的作曲家之一,在作品中体现非常强烈。所以,有人把艾尔佳(音)称为是英国的贝多芬,也说明他在英国人中享有极高的威望。 [ 2016-09-25 20:37 ]

[主持人]其实这个录音播放的不长,只有一分钟,但已经能够感觉到这首作品的调性,悲伤。 [ 2016-09-25 20:36 ]

[王纪宴]对,您刚才的形容词非常好,它是很深沉的。[ 2016-09-25 20:36 ]

[主持人]这部作品是艾尔佳(音)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一首充满深秋的凄凉景象的作品,也是艾尔佳(音)晚年的传世之作。[ 2016-09-25 20:35 ]

[主持人]另外一种不同的风格。其实在当天晚上的演出当中除了有曼彻斯特管弦乐团之外,还有一位重量级的大提琴家加盟,他为大家合奏带来的曲目就是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我们通过一段音乐走近他。 [ 2016-09-25 20:33 ]

[王纪宴]对,因为在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再请别的团,这几个团已经够多的了。哈雷乐团作为第一个团,能介入到逍遥音乐会,证明它的实力、魅力、独特声音,以及演奏曲目上,可能分伦敦几个团是不同的风格。[ 2016-09-25 20:33 ]

[主持人]在这样一个高手如云的音乐会,能够作为首先一支非本地的乐团登场,说明哈雷乐团的实力有目共睹。[ 2016-09-25 20:32 ]

[王纪宴]你说的太对了。伦敦逍遥音乐会创建以后,主要的演奏团体就是伦敦乐团。伦敦乐团是世界上顶尖水平,而且乐团最多。我曾经很多次在国家大剧院讲座上跟大家们掰扯,梳理伦敦几个乐团的名字。伦敦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皇家爱乐乐团、BBC交响乐团,再加上皇家歌剧院自己还有一个乐团,所以当年我去伦敦的时候,问在伦敦生活的我国钢琴家傅聪先生,就是傅雷先生的儿子,伦敦这些乐团您觉得哪个更好。他说实力来讲,当然还是伦敦交响乐团更好一些,后来证明傅先生说的非常对。因为伦敦交响乐团在2008年的时候,被权威的留声机杂志评为世界上十个最好的乐团之一。[ 2016-09-25 20:32 ]

[主持人]听说是第一支非伦敦的乐团参加了逍遥音乐会。 [ 2016-09-25 20:31 ]

[王纪宴]哈雷乐团对于好多听唱片不多的音乐会听众来说,还不是特别熟悉。它虽然并不是伦敦的五大乐团之一,而在的英国另一座城市曼彻斯特。但在唱片上,有些作品是独占鳌头的。比如德国第八交响曲,好多年的企鹅唱片指南,一直是曼彻斯特的哈雷乐团演奏的。这个团也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历史,它是英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乐团之一,一直保持着连续性,同时它也是和伦敦的逍遥音乐会有特殊关系。[ 2016-09-25 20:30 ]

[主持人]在刚才的半个小时里,我们聊一首作品是英国曼彻斯特哈雷管弦乐团带来的《温莎的风流娘们》,请王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一下英国的哈雷乐团。 [ 2016-09-25 20:27 ]

[主持人]听众朋友,今天晚上中国大舞台带您共赴精制而浪漫的欧洲音乐之旅,我们将为您带来的是2016年漫步经典音乐会,现在作客我们直播间的知名的乐评人王纪宴老师,稍适休息,一段报时过后,节目继续。 [ 2016-09-25 20:26 ]

[王纪宴]望给大家一个建议。启功先生说他小时念私塾,他虽然不是说私塾是一点比现代教育更高级的方式,但他说有一点可以借鉴的,就是先读后解。你得先知道那个课文,等大了慢慢悟起里边的道理。音乐也这样,先把它记住再说。 [ 2016-09-25 20:26 ]

[主持人]古典音乐不管怎么说,究其根本它就是一种声音,其实不必要把它想的多么的高深,它是和读书看电影一样可以轻松愉悦的来享受的一种方式。 [ 2016-09-25 20:26 ]

[王纪宴]办法特别简单。我做过一些讲座,始终探讨怎么能通过一次讲座,让大家对古典音乐至少找到一个入口。10年的那次讲座我做了一个试验,曲子虽然才六七分钟,让讲座的听众朋友们集中在开头的旋律上,奏了两遍之后往上升一个调,换一个声部,就这么一遍一遍的放,放了好几个版本,结果有位阿姨在微博上写,我今天下午听了国家大剧院,听了王纪宴老师的讲座之后,回家路上耳边都在萦回这个旋律。从这位阿姨的话中,我发现那天的目的达到了。也就是说,我们可能太多人喜欢把古典音乐谈的很悬,很深,但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东西,这一点是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想通的,就是音乐首先是声音。我们得注意到或者熟悉,甚至记住到底有哪些动静,这些就只能靠听,看书都没用,看谱也没用,最伟大的读谱的那些指挥家,最后对音乐的满足也需要通过演奏和实际演出来满足。[ 2016-09-25 20:25 ]

[主持人]其实从一开始说的是古典音乐该如何来欣赏。王老师就以这首曲子为例,您觉得不太懂音乐或者没有音乐常识的人,该如何欣赏这首曲目?[ 2016-09-25 20:22 ]

[王纪宴]我觉得您的准备工作做的极详细,一想2010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年了,那年我特地做了一个您刚才提到的讲座,我觉得除了舒曼、肖邦这些伟大的作曲家之外,我们不应该忽略像奥托·尼柯莱这样的作曲家。因为我很荣幸在读研究生的时候,买过一盘卡莱昂指挥的磁带,那盘磁带我听了无数遍,其中让我今生难忘的,而且永远百听不厌的或者千听不厌的,就是这首《温莎的风流娘们》序曲。注意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朋友会发现,维也纳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在2010年,也就是您刚才提到的那一年,还有在维也纳乐创建的纪念年代,都会演奏这个曲子,卡洛斯·克莱伯1992年回国,法国指挥家杜布莱特在2010年也指挥过这个曲子,都指挥的非常好。 [ 2016-09-25 20:20 ]

[主持人]刚才王老师说到,这部作品的创建者,就是奥托·尼柯莱,其实之前王老师做过一个讲座,那年是2010年,当时好像是舒曼等等著名的音乐家的诞辰200周年,王老师说其实还有一些非常著名的音乐家不是那么出名,但是也不该被遗忘,那一年也恰好也是奥托·尼柯莱诞辰200周年。 [ 2016-09-25 20:16 ]

[主持人]因为时间有限,我们的访谈马上就要结束了。在结束之前,我们还是要点一下今天的主题,就是古典音乐到底如何来欣赏。古典音乐对我们的生活真的很重要,在节目之前,王健老师在音乐中有一段话分享给各位听众朋友,他说可能听不听古典音乐,人生看起来并不会有什么不同,但是听古典音乐的人就好像和大山大海一起长大的孩子,音乐像大海,会给你振奋人心的力量,音乐也会像大山,会给你宽厚绵延的抚慰,这些力量和抚慰将陪伴你的一生,我想音乐是这样一份礼物,希望通过今天晚上的节目,各位听众朋友也能够享受到这份礼物。[ 2016-09-25 20:15 ]

[王纪宴]太对了,这次哈雷管弦乐团做的非常好,他们和国家大剧院商量曲目时,充分考虑到了各种纪念意义。咱们今天听到的这场音乐会,第二天晚上还有一场,完全是另外一套曲目,下半场演了带朗诵的亨利武士的片断。一方面演里面的音乐,凡是道白的时候,两位非常棒的来自英国的演员用英文来朗诵台词,可以说是正儿八经的对莎士比亚的纪念。前一天,我认为已经通过这首序曲来做附笔了,来做铺垫,因为这个作品是奥托?尼柯莱,也就是维也纳乐团的创建者改编的,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剧作《温莎的风流娘们》,《福尔斯塔夫》改编自这两部剧作的一部歌曲。[ 2016-09-25 20:09 ]

[主持人]其实这首曲目,英国的曼彻斯特哈雷管弦乐团选择它,是不是也跟来自莎翁的故乡有关?因为今年是莎翁诞辰400周年。[ 2016-09-25 20:05 ]

[王纪宴]你说的太对了,要不那么呼唤可能显得音乐来的太容易了。
[ 2016-09-25 20:05 ]

[主持人]其实在这种等待当中,也是呼唤着这样一种美好艺术的出现,这个等待也是有价值的。 [ 2016-09-25 20:05 ]

[王纪宴]这已经是指挥埃尔德爵士等了大概有两三分钟之后,才得到这么安静的程度,毕竟虽然听众素质正在迅速提高,但迟到的人还是有一些。一到逍遥音乐会感觉还更多一点,我相信在售票方面可能限制要松一些,比如有些孩子还可以听。那天指挥先生就站在台上,用英国人特有的很优雅很绅士的风度,等着观众安静下来,等着他们找着座位,最后才开始。这个曲子可能是开头最轻的之一,不安静是听不着的。主题是从低音开始,但这个主题又非常重要,如果一开头没听到的话,后来一遍一遍在别的调上往上升腾,往上翻,那个美妙就会损失一些。所以指挥等着,一些完美主义者们在这种场合会对晚来的人很愤怒,但事实上晚开一会儿也没什么。有时候突然觉得,乐团指挥和台下听众为了让现场安静下来,心灵上还更近了。[ 2016-09-25 20:02 ]

[主持人]开始的低音部分和大提琴部分是非常低沉的。 [ 2016-09-25 20:01 ]

[王纪宴]对,逍遥音乐会即使随便,轻松,也得付出点轻松的代价,所谓轻松,现场就不是特别安静。 [ 2016-09-25 20:01 ]

[主持人]王老师,这首作品在演奏的时候是不是还有一些花絮。我看您之前的一篇乐评中说道,指挥在上场之前可能因为漫步经典的特质比较逍遥,所以等待良久才开始。[ 2016-09-25 20:01 ]

[王纪宴]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平易近人的古典音乐这句子有问题,好像古典音乐必然就不平易近人。事实上,我甚至觉得没有太多作品是不平易近人的。比如今年在漫步经典的五场音乐会当中,大部分曲子包括由四个乐章组成的完全交响曲,还有协奏曲,都非常平易近人。这其中姑且不论还有一些从篇幅上,从音乐语言上一听能听进去的,比如哈雷乐团演的《温莎的风流娘们》戏曲。我记得我有一次去大剧院讲座的时候,听众都笑起来了,不熟悉莎士比亚的人觉得怎么起这么个名,一说老娘们这都是对女性的歧视,是女权主义者们痛恨的一种称呼,但当年朱生豪先生把莎士比亚的《温莎的快乐的夫人》这个剧翻译成汉语时,用了这个好玩的翻译法。《温莎的风流娘们》非常好,那个戏曲从一开始就像春风拂面,不需要费力去琢磨它表现的什么,它表现的东西就在它亲切的旋律里待着呢。[ 2016-09-25 20:00 ]

[主持人]其实每年的漫步经典选取的大都是平易近人的古典音乐精华,“没有艰深晦涩,只有平易近人的古典音乐”王老师怎么理解?[ 2016-09-25 19:59 ]

[王纪宴]对,全球都知道这个音乐盛事。所以我觉得,国家大剧院的漫步经典,尤其从今年来看,由于非常好的策划,由于参演团体的精湛水准,已经有非常大的影响。 [ 2016-09-25 19:59 ]

[主持人]传播力和关注度都非常高。 [ 2016-09-25 19:58 ]

[王纪宴]会的,现在虽然演出场次并不多,但是一个音乐盛事的知名度,包括影响力并不完全和场次成正比。您刚才提到的柏林的森林音乐节,森林音乐会,原文叫森林舞台,它就演了一场,但事实上每年的这一场足以通过DVD,通过上万名听众感受到它的影响力。 [ 2016-09-25 19:58 ]

[主持人]古典音乐不仅没有没落,反而一直还在发扬,一直在增强自己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伦敦有 “逍遥音乐节”,柏林也有 “森林音乐节”。王老师您预测国家大剧院的 “漫步经典”,也会成为一个享誉全球的经典吗? [ 2016-09-25 19:58 ]

[王纪宴]至少能说明在东、西方相隔万里的两个国度,对古典音乐的热情其实都在增高。 [ 2016-09-25 19:58 ]

[主持人]这时间的巧合还挺有象征意义的。 [ 2016-09-25 19:57 ]

[王纪宴]第八次。第一届,我就非常荣幸参与到音乐会前期的一些撰稿,一些讲解活动中。我当时主要是把这个创意当成是借鉴伦敦的一个模仿性活动,但我发现,其实从第一届开始,国家大剧院的借鉴只是借鉴,已经有了中国特色。或者说,国家大剧院特色做的很好,并没有伦敦那么多的场次,伦敦开始都是70场左右。有一个巧合非常说明问题,就是正好在国家大剧院创建漫步经典那一年,也就是2009年,伦敦漫步音乐会或逍遥音乐会有史以来第一次突破100场,就所有音乐会加在一块,那一年过了100场。[ 2016-09-25 19:57 ]

[主持人]王老师是第几次接触到“漫步经典”音乐会? [ 2016-09-25 19:56 ]

[主持人]用盛装出席、不必正襟危坐,这样逍遥的古典音乐盛宴,我们也有,自2009年至今,国家大剧院“漫步经典”音乐会已历8届,每年夏天,它都会让古典音乐以轻松愉悦的演出形式,点燃每一个爱乐者的热情。 [ 2016-09-25 19:56 ]

[王纪宴]当时找的就是这么个意思,但现在想想不可思议的是,那时候那是室内,好几千人聚集在一个大厅里,虽然地方很大,如果有很多绅士在里边抽雪茄,还是会有味的。所以,这一百多年发生了很多变化,现在肯定是不能抽了。主要是给大家传递一个思想:古典音乐可以这么听的。 [ 2016-09-25 19:56 ]

[主持人]感觉很像现在比较流行的摇滚音乐节、草原音乐节等欣赏方式。 [ 2016-09-25 19:55 ]

[王纪宴]还有一个可以放松的,估计您都想象不到。除了这两样还能抽烟。现在没有了,现在不让吃喝了,也不让走来走去,也得坐着听。[ 2016-09-25 19:53 ]

[主持人]边吃东西边看古典音乐的音乐会。 [ 2016-09-25 19:52 ]

[王纪宴]伦敦的这个著名的音乐会,很早就通过各种评论,通过谈别的事的一些文献,到我们中文世界里来,一直有两种翻译,一种是逍遥音乐会或者逍遥音乐节,一种是漫步音乐会。国家大剧院自从2009年有了漫步经典音乐会之后,把这两种翻译稍微柔和了一下,至少是在文字体现上更偏向了漫步,其实逍遥也很好,我们会想到庄子的逍遥游,可以比较轻松的来对待音乐。1895年,当音乐会最早在伦敦创建的时候,也确实是这个意思,那会儿在音乐会的演出中心,就是海德公园南边,有一个圆形,红色,巨大的音乐厅叫皇家艾尔伯特大厅,能容纳五六千人。在那里面,1895年第一次举办漫步音乐会或逍遥音乐会的时候,人可以走来走去,因为正厅里面没有座位,把座位都拿掉,而且居然能吃喝。[ 2016-09-25 19:50 ]

[主持人]很多人就问这个为什么叫逍遥音乐节?它的这个欣赏音乐的方式还确实跟这两个字挺相关的。 [ 2016-09-25 19:47 ]

[王纪宴]1895年创建于伦敦的,英文翻译过来就是指闲逛,到处漫步,走来走去。[ 2016-09-25 19:46 ]

[主持人]其实听王老师描述古典音乐可以看得出来,王老师对于这种音乐门类的喜爱之情,包括您的描述,其实就像吸盘一样,吸引听众走进艺术殿堂。这次由国家大剧院推出的2016漫步经典音乐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其实要介绍 “漫步经典”系列音乐会,就不得不说到它的前辈,另一场享誉全球的著名音乐节——伦敦“逍遥音乐会”。先请王老师介绍一下这个。[ 2016-09-25 19:45 ]

[王纪宴]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能难住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很难回答。我觉得,听什么样的音乐,不能把它分为高级和低级,这里面带有一种歧视。好多听古典音乐的朋友不能说清高,至少他很自我欣赏,他能听这样的艺术,所以他就瞧不上那些听摇滚的,听爵士的,听流行歌曲的。但事实上,我觉得艺术都是平等的。为什么听古典音乐?肯定是跟个人气质,跟个人的一些生活经历有关。比如我的邻居中有拉小提琴的或者弹钢琴的或者有爱听交响乐的,他们可能从很小的时候,脑子就有这样的声音,那再听到的时候,就会万分亲切。古典音乐中蕴含了更多理性艺术,它更有条理。那么大一个交响乐团,有条不紊的演奏一首40分钟的作品,这里面的理性力量比一首流行歌曲更大一些。可能我们习惯了台上的指挥家咬牙切齿、拿着指挥棒像指挥千军万马一样的那种姿态,实际上你接触越多,比如看一些指挥家访谈录,或者有机会自己登台指挥一下,你就发现理性的力量即使不大于感情,也不会少于感情。因为你只要自己一被热情所牵引,一没了章法,指挥棒下的那些演奏员就更乱了。所以,我觉得古典音乐是在理性和感性之间,代表了人类能够达到的一个最好的平衡。同时,它里面有更多壮丽的东西。比如,贝多芬第九欢乐颂到了高潮的时候,合唱团和大乐团一块在唱“兄弟们,我们一起来拥抱这个世界”时,你会感到热血沸腾的,感到有一股震撼的力量。这样的力量流行音乐虽然也有,但表达的不像古典音乐那么淋漓尽致,那么宏大。[ 2016-09-25 19:42 ]

[主持人]王老师说的特别形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古典音乐没有那么难的话,那我们在生活当中还要听它的作用在哪,为什么我一定要听古典音乐,我有这么多选择,可以听流行音乐、可以听各种摇滚乐等等这些,等等的这些音乐门类我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古典音乐,它能够带给我一种什么样心情的体验,是我在其他音乐方式当中享受不到的? [ 2016-09-25 19:40 ]

[王纪宴]而且我觉得好多人可能把古典音乐当成是一种咬牙切齿的表达,一种很极致的情感。比如一想到贝多芬,就觉得那时候握紧了拳头和生命搏斗,扼住命运的咽喉,可能这样的思想是很抬升古典音乐的哲理内涵,觉得好像听古典音乐不是为了放松的,是为了获得一种很高深的道理,一种鼓舞人生的上进力量,这都是很好的,没有问题。但一旦过分了之后,夸大了音乐的那种离我们远的东西,而忽视了里面亲切的东西。其实贝多芬是很亲切的人,他好多曲子,尤其是他的慢乐章中,那是对精神最好的抚慰,甚至可以称之为最好的放松。可能好多朋友不同意这一点,实际上我们在精神痛苦的时候,音乐不止是用那种咣咣咣咣来鼓舞我们,而是用一种像慈父、像兄长,像最好朋友的那种关爱来抚慰我们。[ 2016-09-25 19:36 ]

[主持人]有些人可能觉得古典音乐是一门学问,很不简单。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音乐也需要凭借直觉去欣赏的,音乐当中也会传递一些情感,是你在生活当中也能够感受到的。世界上的艺术门类有千千万万,但音乐貌似是能够直达人心中情感最贴切的一种介质,这个方面来说,和平古典音乐的欣赏就不是那么难,是不是王老师? [ 2016-09-25 19:35 ]

[王纪宴]对,或者说听的多了以后也会举一反三,其实我个人越来越觉得古典音乐是非常自然的精神食粮的一部分,就像我们每天吃的家常便饭一样。[ 2016-09-25 19:35 ]

[主持人]更贴合您的生活喜好和生活方式。 [ 2016-09-25 19:35 ]

[王纪宴]对,就不敢再靠近了。实际上我个人听音乐的数量、时间越多,我就越坚信这都是偏见,可以说误解。其实我们听古典音乐的难度,走进它的难度,听懂它的难度,对任何一个感受力正常的健康人来说,比流行音乐,比民歌,比最简单的那些音乐并不更高。因为我个人从大学时候就开始集中听古典音乐,接受流行音乐反而不太多。你要让我记住流行音乐的旋律,包括它的那种唱法,对我来说反而更难,因为只是一个习惯问题。但古典音乐对我来说,尤其是我更熟悉的作曲家贝多芬、舒伯特、布朗姆斯、马勒,有时候我都能预感到下面要出什么样的旋律。这也没什么玄妙的,只是由于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或者更学术一点,就是音乐语汇不同。[ 2016-09-25 19:34 ]

[主持人]有一些特别的精深的音乐知识,包括一些门派、包括一些乐器,包括音乐会的历史等等,很多人想起这个就头大。 [ 2016-09-25 19:34 ]

[王纪宴]被问及这个问题的频率是极高的。几天前在一个培训班学习的时候,有位年轻的朋友还问我这个问题,我能看出来他认为古典音乐很高雅、很美好,他很向往这个世界,这个领域,但又确实觉得这个领域是不好进去的,好像门槛非常高,很高深,甚至可以说高深莫测。 [ 2016-09-25 19:33 ]

[主持人]在许多人眼中,古典音乐总是严肃高深,甚至有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架势,因此望而却步。但是另一方面又觉得那是高雅的、美好的。想要接近它,又不知如何欣赏?王老师,很多人会问您这样一个问题——古典音乐真的很难嘛? [ 2016-09-25 19:32 ]

[主持人]今天我们欧洲音乐的之旅,也将随着这四个字开启,那就是:漫步经典。 [ 2016-09-25 19:32 ]

[主持人]今天我们欧洲音乐的之旅,也将随着这四个字开启,那就是:漫步经典。[ 2016-09-25 19:32 ]

[主持人]欢迎各位登录中国之声新浪和腾讯的实名微博,与我们互动留言。一起共赴一场浪漫而精致的欧洲音乐之旅。当然,一场难忘的旅行,一定需要一位好的向导。所以今晚,我们也请来了《大舞台》的老朋友、知名乐评人王纪宴老师。欢迎王老师。[ 2016-09-25 19:31 ]

[主持人]今天我们为您选播的是其中的两场音乐会。分别是 “漫步欧洲”英国曼彻斯特哈雷管弦乐团音乐会和“舞动欧洲”北京交响乐团音乐会。[ 2016-09-25 19:31 ]

[主持人]由国家大剧院推出的“漫步经典”音乐会,每年都会邀请各地的著名乐团、知名音乐家为观众奉献抒情轻松的经典音乐。今年漫步经典音乐会推出“漫步欧洲”的主题策划,用音乐打造欧洲地图。[ 2016-09-25 19:31 ]

[主持人]此刻是北京时间晚上7点XX分,各位听众朋友晚上好,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大舞台》,我是颖婧,周日的晚上我们再次相会了。[ 2016-09-25 19: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