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蓉]那还是希望观众能够多支持吧。谢谢![ 2016-03-20 21:04 ]

[主持人]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到此为止了,还是希望二位艺术之路长青,爱情生活继续甜甜美美、穿越时间的变迁,也希望王蓉蓉老师将来还早着呢,至少唱到80岁。[ 2016-03-20 21:03 ]

[王蓉蓉]也不是,我们两个是同学,他本身在中国戏曲学院当教授,他是一个唱老生的演员。那么他一直在学校当老师他教课,后来我们两个人是第一届研究生班的同班同学,在这个圈里大家彼此都熟悉,然后这个在一块这么多年嘛,后来最后我们就是很自然的就走到了一起。可以说我们俩同台演了很多的戏,因为他是唱老生的,他的师傅是我老师的儿子。等于我们两个之间,我跟张君秋老师的儿子张学津,张学津原来就是我北京剧院的老生演员,我那个时候跟张学津同台演了很多戏,然后我的先生杜鹏又拜张学津老师为师,他们又是师徒关系,我跟张学津是大哥的关系。 [ 2016-03-20 21:03 ]

[主持人]真棒。刚才您不经意间又提到了您的先生杜先生,我们今天既然说到了这是跟爱情有关的《西厢记》。所以说我最后问您一个八卦的问题吧,您先生是因为看了您在舞台上的演出才喜欢上您的吗?[ 2016-03-20 21:02 ]

[王蓉蓉]非常的紧张,所以今年4月份拍电影,还有就是我今年有一个文化部基金的项目,就是20场全国巡演,这是我跟我的先生杜鹏一块,我们两个人一块这个申请下来了,北京正在帮助我们申请,我们把这个项目已经申请下来了,从这个23号,这个月23号首场在郑州,22号我们就开新闻发布会,然后23号就开始演了,20场今年把它全部演完。 [ 2016-03-20 21:02 ]

[主持人]就觉得时间不够用?[ 2016-03-20 21:01 ]

[王蓉蓉]现在是这样,我这两年,按照我的年龄来看,我是正在抓紧时间多做事,只能是这样,因为舞台戏,跟我们这种年龄,每个人的年龄是生理自然情况,谁也躲避不了,谁也左右不了。按照我现在这个年龄段其实我已经都不应该上台了,但是就因为我前些年演的多,所以那么我还现在状态还是很好,保持还不错,所以我现在还能够演。至于说能够演到什么时候这个就是得根据我的身体情况来看,所以我这两年就是抓紧时间可能我会就是尽量的多拍一些电影,比如说4月的下旬,可能我就要再拍一部这已经是第五部了,我是想能够尽量的把我原来演的一些张派的,张老师的这些戏我能够用电影的形式把它保留下来,保留资料这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要做的事就是我要带我那些徒弟,有的在外地,我要到那帮他们拍戏,有的到外地到我这儿我给他们说戏,这也一大块的时间去做的。另外还有一个我现在因为我在北京京剧院一团,现在团里进了很多年轻人,已经从我这个年轻段现在又一波年轻的了,已经两波年轻的了,我下边已经两波年轻的,我要把他们带,一波一波的从艺术上要把他带成熟,逐渐的成熟,尽快的成熟,所以我觉得要做的事太多了,另外还有就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作为我来讲,还有一份社会的责任,每年要开两会,还有其他的基金会方方面面的事情。剧协方面的这个,文联这些事情都要做。 [ 2016-03-20 21:00 ]

[主持人]大家都想讲求一个消费升级,大家都在追求精神上的这种享受,我觉得真的是这样的,很多人在追求某种贵族感,大家知道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所谓精神上的贵族,绝对不是着急麻慌的,绝对不是好像你的时间被切得很碎很碎,你好像有无数件事等着你去做,一脑门子官司,你一定要有一个闲暇或者是慢下来,很从容的态度去面对你的生活,能够完完整整的听完一出戏说明你的心态已经很从容了,从这开始,你在想,有没有可能喜欢上,或者说你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精神上的贵族,特别理解这个王蓉蓉老师给我们讲的这些。作为您来说,我听说几天之后马上开始全国的巡演了,又是一个非常非常密集的一个工作的一种状态,所以我也想替您的戏迷问您一下就是作为您个人来讲,您是愿意唱到什么时候呢?[ 2016-03-20 20:59 ]

[王蓉蓉]所以我觉得还是到底多去看戏,其实每一出戏,当然现在有很多人就是说怕看不懂,一个是节奏慢,还有一个感觉就是怕唱词看不懂,其实没有必要有这样的顾虑,现在一个是我们所有的演出都打出字幕,不但是唱词打字幕,然后念白都打字幕,完全可以同步看,我们到出国在国外演出都打出英文,完全看得懂,我们出去演出你在台上哭,他也照样哭,你在台上乐,他也能够乐,因为我们完全能看得懂,这是一个。另外还有一个通过看京剧吧,就像你刚才说的方方面面的这种知识,它是很丰富,很丰富的,通过一出戏完全都能够看得到,对一个年轻的小孩来看,对他的影响是影响终生的。另外我还提醒大家一个什么呢?开始初步看京剧,你不要有这种概念,他怎么那么慢,你越想它慢你越坐不住,你首先我要告诉你应该是先能够坐得住,你才能坐这儿看京剧,如果你坐不住,你是看不了京剧的,我觉得应该他踏下心来看京剧,你就不觉得它慢,然后你才能看得出来这里面的味道,看着里边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才能看得出来。如果说就是快餐的话,那绝对不是京剧。 [ 2016-03-20 20:59 ]

[主持人]但我觉得真的刚才您说的贵州老师的经历,她也是给了自己一个机会,在电视上稍微看了一下看进去了,你就会发现京剧其实是如此的美,如此的值得研磨。但实际上现在大家都知道,全国都在国学热,国学很多时候大家听到的都是所谓的国学大师的信口雌黄,但是最简单的入门,大家还倒不如把我们的戏曲文化好好研究一下,一通百通,很多东西都是在这里头,然后你会从戏曲、唱词,里面的那些文字,一些唱腔、扮相还有就是人和人之间打交道的一种礼节,各个方面他都是一个当时那个时代的横断面,你把它吃透了以后,对于国学的了解可能就太明白了。[ 2016-03-20 20:58 ]

[王蓉蓉]其实我觉得这个打破还真不是从我这开始的,其实我的老师张君秋老师他的徒弟有200多个,他那徒弟也是,国内国外的、岁数大的、岁数小的全有,他那个年代他就开始这么做了。迷我的那些粉丝可以说有的真的都超过20年,感情都是特别的接近,比如《西厢记》这出戏,一个贵州的小学语文老师,比我也年轻,她就在电视上偶尔看了张派的《西厢记》,然后呢就一下子就是爱上了,爱上这个戏,包括对我人的无名崇拜,从贵州,那时候还没有动车,30多个小时到北京来,带着儿子,儿子也发烧了就为了看一场戏,然后第二天再坐回去就这样。所以我觉得我有的时候在台上演出确实是想到的是现在可以说不容我自己再多想,就觉得我在台上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要对观众负责任,要对他们负责任,否则我就对不起他们。 [ 2016-03-20 20:53 ]

[主持人]我觉得您做了一个跟崔莺莺差不多的事情,崔莺莺也是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但是呢您这属于就是做了一件也是把过去的这个落实的收徒的传统有一些打破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去近距离欣赏到顶尖的艺术家这种艺术和点拨。[ 2016-03-20 20:53 ]

[王蓉蓉]是这样,因为我觉得京剧艺术,我们搞专业实际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是让人民广大的观众看的。有很多在近些年就是一方面是我们的行内,行业内的一些青年演员包括戏校的一些年轻的学生喜欢张派艺术,那么希望能够跟我学,拜我为师,但是我在近些年的全国各地的演出过程当中,包括海内外一些,国外的一些,作为他们有很多,他们也是非常喜欢张派艺术的,酷爱张派艺术。我觉得你本身演戏就是给人看的,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他们直接想学,这是好事,本身他们代表着他们的一群人。他们要是说跟我学到一些东西,我能够亲自把这些京剧这些东西能够传授给他们,他们再去传播,我觉得对京剧艺术的传播,对张派艺术的传播,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所以我破例可以说很多有一些我们国内的有比我年纪大的,纯粹是搞业余的,然后特别渴望,见着我很激动,所以我就破例的把这样的也收了,然后还有就是我在海外美国那儿,在美国生活的华人,见我激动的都直抖,然后王老师我听你录音都20年了就这样跟我表达,然后希望能够拜我为师。而且你想在国外也是,很不容易,凑条件他也要演,也要唱,唱张派戏,演张派戏。所以我就觉得我也被被他们的这种执着的精神所打动,所以我也是想不管是业余的也好,还是业内的也好,我觉得传播京剧艺术是我们共同的事情,所以靠我一个人力量总是小,我觉得靠大家这个力量就大了。 [ 2016-03-20 20:50 ]

[主持人]而且王蓉蓉老师除了自己写建议,而且很多时候也身体力行也在做这样的事情。可能有听众朋友会觉得为什么你们两个聊这么长时间,因为要知道这个蓉蓉老师,待到8点半她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我们后面有大量的时间和大家分享《西厢记》的选段,所以大家稍安毋躁,难得蓉蓉老师来一趟,我们就跟她多聊两句。我听说您现在已经开始在做一件事情和您的前辈就不太一样了,因为前辈收徒他是有一个他自己的标准,好像脑子里已经有一个非常严格的杠杠在那里了,但是我听说您还收比您岁数大的徒弟,大十几岁的徒弟都收,而且不是这个专业的徒弟也收,这个做法是在这个为推广京剧艺术融化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倒是一个非常好的典范。 [ 2016-03-20 20:49 ]

[王蓉蓉]我今年提了一个建议,写了一个建议案,呼吁号召我们京剧团尤其是我们这些大城市的这些条件好的一些京剧院团,呼吁大家能到基层去,能够多下到基层去演出的,我觉得这个事情我们应该尽量争取多做,因为现在我们国家扶持政策特别多,在这方面的投入都有。我想应该是互相多创造条件,国家帮我们,我们自己再付出一部分,双方面凑条件然后把高质量的戏要送到我们的人民当中,我觉得这一点还是应该做的,应该是响应我们习主席的号召,因为文艺座谈会我也参加了,当时习主席在会上文艺艺术,尤其是我们民族的这种传统应该到人民中去,要为人民服务,我觉得这一点是永恒的,所以我们这些现在的艺术院团尤其是北京、上海这些大的院团相对来讲这些京剧状况要比一些小的剧团要好的多,我觉得我们应该有这方面的能力把我们高质量的戏,一定要质量、高水平、够水、够艺术、够质量的戏,然后能够整个的送戏下乡,能够在一二线城市,包括我们现在农村,到现在一些县城去,我觉得这些工作是我们应该做的。一个是给大家看好戏,还有一个借这样的机会也能够传播推广我们的传统艺术、京剧艺术,这个是我们绝对应该做的,所以我就写了这方面的建议案。[ 2016-03-20 20:47 ]

[主持人]真的是很辛苦的,蓉蓉老师是好几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刚刚履完职,就来做客到我们节目当中。实际上一个是作为张派艺术的非遗传承人,一个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又等于说是京剧界的代表,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您的很多的提案或者是建议也好,都是跟这个京剧有关系的是吗?[ 2016-03-20 20:46 ]

[王蓉蓉]在艺术上来讲,他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我也是在中国戏剧学院唱的第一出戏的时候,唱《二进宫》,然后他那个时候带我们的学校,已经调入中国戏剧学院到教授了,当艺术顾问。然后他那个时候看我演出以后,他就觉得我的自然条件很好,所以说他那个时候他在台底下看,他就说这孩子有戏范,这孩子有范。我们当时不懂,他后来见到我就说,看到我第二天又到学校来,就是昨天演《二进宫》那是哪个孩子啊,我就站出来了,他说这孩子有戏范,就说我这个个头,这个身高够,然后反应条件好,然后我整个人的感觉是一个大青衣那种气质,还有形体感觉,那个时候就是身高。他就在这方面非常严格,他是有标准的,但是我觉得就是说刚才你说的过去那个时候,什么什么还3年后来就没有了,张老师我们接触以后,毕业工作以后就是师徒,我跟她经常接触,这方面完全是现代的师徒的关系了。 [ 2016-03-20 20:44 ]

[主持人]我记得当时刘秀荣老师跟我们讲,过去的师徒关系很玄妙,首先师傅得看上这个徒弟,你必须发现这是一个苗子值得培养,然后这个有一个漫长的考察期,甚至在你出师之后还得比如说唱3年的戏所有的收入都得归师傅什么的,但是他讲的是那个旧社会的时候,那您和张君秋的师徒缘是怎么结上的呢?就是他有没有按照这种标准来要求您?[ 2016-03-20 20:44 ]

[王蓉蓉]受伤是很严重的,当然没有骨折。但是我的现在就是腿两个膝盖因为要走一些蹲着的那些技巧,要走。但是要练所以练得过多,因为我年龄大了,所以练起来就吃力,所以腿非常不好。然后包括我现在演出的时候,在我舞台上我们全团的演员都知道我,跪在那儿以后,我起来的时候谁在我旁边救我一把,这样我才能站起来,帮我一下,就是很腿不好,颈椎也不好,都是练功练的。 [ 2016-03-20 20:43 ]

[主持人]那时候有没有受过很严重的伤? [ 2016-03-20 20:42 ]

[王蓉蓉]那么我的声音条件好,那么我是以这个来考进中国戏曲学院的,就是以唱文戏为主,但是京剧言演员你尽管唱问文戏,实际上你的这个形体训练还是需要的,是必备不可少的。 否则的话你做不到完整的一个人物的表现,因为它是首演是全身这种的整个的是需要你的舞台调度,需要你的舞台表现的,所以必须要练基本功。我在这个问题上,在学校4年大学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因为4年练起来你这个基本功是练不出来的,只能练最基本的,然后后来我到工作单位以后,真的10年、20年在不断的努力,那么一直到了1996年的时候,就是我上研究生班,我是第一届的研究生班的学员,在这3年当中,可以说下大气力来补这方面的课,然后再训练,请老师来帮助我重点解决这些问题,直到那个时候,我1999年毕业以后,然后才把这方面的课基本上把它补齐了。 [ 2016-03-20 20:40 ]

[王蓉蓉]我搞这一行,最终能搞上这一行,工作到这一行的工作,我觉得跟我们所有的行业了人有很大的区别,无论是前辈,前面的艺术家们,包括我后边的,比我年龄小的,比我年龄大的,整个行业里面来讲,像我这种情况是可以说是没有了。太特殊了,只有我一例,因为我是16岁才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这个应该我们这个行业应该是在10岁左右,因为它要从小练基本功,要从头到脚的这种训练,要练童子功。那么我是由于种种原因,我16岁才考进中国戏曲学院的,那个时候我个子已经长成了,人已经长成了,成熟了,在基本功形体这方面是一个极其的挑战,当时我的声音条件好,嗓音条件好。 [ 2016-03-20 20:39 ]

[主持人]这个太有意思了,我记得您上我们节目之前,我曾经专访过这个国家京剧院的刘秀荣老师,她80多岁了,然后她和您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首先是交流起来如沐春风,其次就有一种感觉就是非常的得体,而且非常有一种怎么说呢?我们说做人的一种质感,而这种质感我当时是这么想的,感觉和我们现在经常在社会当中去交往不同层面的人完全是不一样的一种状态,所以我特别想问您一下,因为我知道您的入行的过程和这个刘秀荣老师还不太一样,和他们更早一代的这批演员还不太一样,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016-03-20 20:38 ]

[王蓉蓉]对,现在可以说,因为我本身来讲是酷爱这一行,酷爱京剧才考这个戏校,才做的这个工作,所以对于我来讲是一件我比大家都幸运的事情,因为有很多人一生的爱好,但是不能去搞这方面的工作,我就跟大家不一样,我起码我酷爱这个行业,我做了这个工作,我本身就非常幸福,非常幸运。在演出的每一出戏当中,我可以说在这30年当中有由青年演员开始从戏校毕业然后走向工作岗位,然后开始工作演了很多的戏,那么在这个演出的过程,每一场的演出过程当中,我在舞台上可以说我首先是自我陶醉,这个得自我享受,尤其是我演出的过程当中比如说我今天演出的过程当中,底下的观众给我叫好,给我鼓掌,在台底下给我鼓励,那个时候我觉得特别的欣慰,在每一场演出结束以后,我这一路上回家都非常兴奋,我就觉得,我今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这场演出,然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这实际上对我就是最大最大的一种慰藉,无论这一出戏有多么的辛苦,其实这出下来非常非常的辛苦,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的时候也没觉得那么的累,但是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那演一出戏下来是非常非常辛苦,因为我们在台上的一些大段的唱腔是需要兜着底气来完成的,所以我觉得很辛苦,但是就觉得观众给我鼓励了,观众今天台底下观众非常的满意,对我演出的戏他们满意了,我就觉得特别的高兴,所以就不觉得那么的累了。 [ 2016-03-20 20:37 ]

[主持人]即便到现在您在台上还会是一种很享受的这种状态吗?[ 2016-03-20 20:37 ]

[王蓉蓉]我觉得两方面,一方面就是你平时要注意你身体的保护,当然我们这一行演出最怕的就是感冒,身体不要生病,这是一个。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个行业要讲究你的基本功,你小时候要身训,形体方面的训练,练功,唱也一样也有基本功,嗓音的技术技巧这些你都要掌握,然后在平时的演出过程当中就是要加强训练,那么在前些年,我可以说前30年可以说演出很多很多,这2年就是稍微减少了一些,但是实际上也没减少的太多,就是演的很多,我主要是觉得这个经常要面对观众,经常要踩台毯,这是我们这个行业做这个工作是需要的。 [ 2016-03-20 20:36 ]

[主持人]蓉蓉老师跟我说了一个非常让我惊悚的数字,就是您一直到现在还保持着每年演出将近100场这样的场次,平均每3天就演一场。怎么样保持如此旺盛的一种演出的精力呢?[ 2016-03-20 20:35 ]

[王蓉蓉]教弟选段这场戏很简单,因为他是这戏的开场,第一场戏一拉开幕主要就是表现他是这么一个家庭当中,在家里边然后有一个叫欢郎,他等于教欢郎读书,他就叫教弟,就是起了这么个名字,其实是这出戏的开头,因为他在家里边,然后他就觉得然后从这场就开始他要出去到大雄宝殿去玩一玩,就是老憋在家里边,然后说能不能到大雄宝殿去玩,别老在家里边,所以老夫人就同意了,完了就同意他,他就出去了,出门以后就到了大雄宝殿红娘就陪着他,红娘提议的让我们带上小姐到大雄宝殿红娘就陪着他去转,在大雄宝殿里面见到了张生。[ 2016-03-20 20:33 ]

[主持人]太好了,我现在终于理解为什么有的时候您坐我在面前,尤其在聊到这部剧,这个戏里的爱国的时候,您像一个少女,因为可以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就是一个人把30年的这种热情投注在舞台当中,30年的热情去揣摩一部跟爱情有关的戏曲,我觉得这个过程真的是很美好的,就是你虽然说演了那么多年,演了那么多遍,但是依然能够从这个剧本身获得一些给养,所以再回馈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所以我好像问一下您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到底怎么样,因为您听说先生也是这个京剧行的,我们先听它一段好不好,这段是《西厢记》的教弟选段,还是请王蓉蓉老师给我们讲一下,这段大概给我们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 2016-03-20 20:32 ]

[王蓉蓉]对,因为我是张派的非遗传承人,那么这几年当中我在从2014年到2016年这2年的时间我已经拍了4部电影。去年我是把《西厢记》拍了,然后去年的就是去年的年底拍的,然后去年上半年我是把这个《赵氏孤儿》拍出来了,这也是张派戏,然后前年下半年我是拍了也是张老师的代表戏《望江亭》拍摄完了,然后前年的上半年我拍了一个也是张老师非常有特色的一个代表戏《状元媒》,那么《状元媒》这个电影去年在这个各大影院,北京都已经上映了,都已经放映过了。 [ 2016-03-20 20:26 ]

[主持人]您做这么一个数字电影,可能也是作用张派艺术的传承人,所要做的一件非常具体的事情。[ 2016-03-20 20:25 ]

[王蓉蓉]你得要把她演出来,要让观众感觉你像这个人物,演员28岁、38岁、48岁还要演《西厢记》,要把这个人物的内心的感觉表达准确。这个戏我在去年我是自己筹资,已经把它拍成数字电影,已经拍完了,那么在拍摄电影的过程当中,因为电影镜头面前跟舞台又不一样了,舞台我离观众远,观众看我并不是那么仔细。我把它搬上银幕,银幕的镜头对于我这个年龄的演员来讲,演一个18岁、20岁那是非常有难度的,从表演,从化妆还是解决的比较好。通过拍电影更要求我把这个人物要演的准确,哪怕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形体、一个反应,你必须要准确,如果你不准确那个镜头会给你放大,那你就会露馅。[ 2016-03-20 20:21 ]

[王蓉蓉]另外还有一方面就是对这出戏本身在艺术上,比如说唱腔方面怎么优美,怎么学老师的技术技巧,怎么学通过唱把人物的喜怒哀乐把它表现出来,唱出来,让观众能够接受。然后它美的地方在哪,我能够体现的在什么地方,我觉得很多地方就是从这些方面,我们京剧的这种唱腔的艺术规律里面的东西来理解很多的东西。所以它是全方位的,因为我们在舞台上演戏,要唱、念、做、表,这出戏完全包括身段动作,不管你是多大年龄段的演员,你要把崔莺莺这个人物演出来,当年也就20岁左右。[ 2016-03-20 20:16 ]

[王蓉蓉]因为我演这个戏从一开始学这个戏到现在演这个戏,已经经历过将近30年了。那我30年前就开始演这个戏,学这个戏,然后学唱段,后来变成了有机会演大戏、完整的大戏,这样一步一步从开始学唱段就是唱词,对全剧并不大关心。那后来通过它的唱词,后来再逐步逐步演完整的戏以后,这个过程中逐步对这个戏增加了理解、认识,那么这方面的理解认识一方面是剧情人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2016-03-20 20:13 ]

[主持人]老师一提起《西厢记》的爱情,我感觉我面前坐着的是一位少女。所以我特别想问一下就是您在最早接触这部剧的时候,可能就会像我在节目一开始的时候,解读的很多人都会把这个《西厢记》就变化成一个好像对抗封建礼教这么一个故事,但实际上它远远不只这些,它有太多太多的美的因子在里头,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去研判的一些东西在里面,所以那您是不是对于这部剧的理解也会有这样的一个过程。[ 2016-03-20 20:11 ]

[王蓉蓉]对,其实来讲,就是说像崔莺莺跟张生这个故事来讲,实际上在过去的那个年代他们已经是很先进的了,已经是突破礼教了。其实当时那个时候,咱们封建的年代里头那个时候的男女之间,真的就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那真是说在洞房花烛夜掀盖头的那一刻他才两人才能见到面,崔莺莺跟张生在那个年代里头就是已经突破了,已经是冲破传统了,所以他俩是自己相见,自己相爱的,已经不是通过媒妁之言了。 [ 2016-03-20 20:09 ]

[主持人]对,但是我觉得其实尤其现在的年轻人,很多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好像现代获得爱情很容易,因为各种各样的社交软件,照片就在上头了。大家一看就知道,各种这个美图秀秀,PS过的这种非常漂亮的照片,大家一看,看对眼了就可以互相聊上两句。过去琴音也好,诗文也好,这实际上是有门槛的,就说知音这种东西它是非常讲求意境,讲求在精神层面上的门当户对的。这种是通过某种气味、意韵在彼此相互吸引,在慢慢慢慢的在把自己的真实的这种情感在表达出来,这个过程本身就很美。[ 2016-03-20 20:07 ]

[王蓉蓉]《西厢记》这出戏主要就是写张生跟崔莺莺两个人,他们两个之间的爱情是隔着一堵墙在那,传递两人互相听着琴音,然后再表达。张生是用琴音来表达对这个崔莺莺的追求、凤求凰。但是这种琴音不能用语言直接表达出来,所以它还得隔这一堵墙,莺莺在墙这边,他在墙那边。然后听到张生用琴音来表达,只有崔莺莺自己能听得出来这琴音是什么意思。这种表达的方式完全跟现代人不一样,这是我们过去就是说几千年来我们的中华民族文化,这是历史,所以这跟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欣赏这种戏来讲,我觉得作为我们现在的年轻的观众,尤其是现代的年轻人来讲,欣赏这出戏的时候,这个角度要把它弄明白,千万不能用现在年轻人的这种爱情的追求方式来欣赏,我们传统戏的这种方式。[ 2016-03-20 20:03 ]

[王蓉蓉]对,我们觉得我们国家的这个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我们的文化底蕴5千年的文化历史,优秀的传统剧目几百年传承到现在,它有很多是跟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所不一样的。就是拿表达爱情的这种方式来说,可以说它是完全两回事,你像现代人刚才说了微信约会,见面直接就见面了,聊的很投入,那么很短的时间大家就在一起,那么过去像崔莺莺跟张生那个年代,那费多大的劲呀,你想男女授受不亲。男女之间见面的时候是隔墙相会,都不能面对面的直接去看,两人不能直接面对面去见目光的相遇。这些地方都是在过去咱们传统封建时候、礼教之下男女的爱情表达方式。[ 2016-03-20 20:00 ]

[主持人]是,您看为什么我会说,想去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先去听听他们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其实可以某种程度上反映中国人传统的一种爱情观,但是这种传统又在突破某种传统。比如说这个才子佳人这样的一个历史,就是从这个剧基本上开始做实的,就我们开始去怀念一些这个对于美好爱情的一种表述的方式,你看刚才说的莺莺和张生之间的那个词句的来往,哪像现在说这个微信直接发约不约,过去的那种爱情表达之含蓄之美,我觉得现代人应该多多从他们身上学习学习。[ 2016-03-20 19:55 ]

[王蓉蓉]我作为张派的非遗的传承人,张派的剧目我演的比较多,场次也演的比较多,像这样一出戏我也演了快近百场了,所以我对这出戏又特别的喜欢.刚才你说的介绍的那么多我都很赞成,因为这出戏这个诗情画意演起来,在舞台上有很多它是保留原著的一些唱词,这些东西我觉得它都是有保留的,还有就是我经常在清唱演出会当中演出的碧云天、黄花地这些都是非常美的诗情画意的,这出戏我还是非常喜欢演的。[ 2016-03-20 19:52 ]

[王蓉蓉]我因为演这出戏,可以说因为这是一出我的老师\张金秋老师的一出代表剧。很有代表性的艺术代表性,那么这个戏,张老师演过一些场次,但是演的不是很多,因为后来他年纪太大了,因为演的崔莺莺跟这个人物她本身是很年轻,所以那么年纪太大了,那么从形象上肯定就不够贴合了,所以后来张老师就由于年龄的原因不演了。可是对于我来讲,我在近些年当中是演的比较多的,这出戏我也很喜欢,因为它里面的唱腔非常有代表性的,能够代表张老师这个张派的特色。[ 2016-03-20 19:51 ]

[主持人]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让大家对于这个故事产生属于某种属于他们自己的连接,有一种亲切的感觉。那么这部戏对您来说它意味着什么呢?[ 2016-03-20 19:49 ]

[主持人]好的,今天跟大家送上的这个曲目在我们的中国大舞台当中,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京剧版的《西厢记》,大家都知道《西厢记》有两出,一出是《红娘》是由荀慧生编演,以红娘作为主角,到《拷红》就停止了。而由张君秋先生改编演出的以崔莺莺作为主角的,就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带来的《西厢记》。好了,我们今天非常高兴的请到这部《西厢记》的主演,我该怎样介绍您呢,您的头衔真的很多王蓉蓉老师,她是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获得者。是北京京剧院一团的团长,可以说是演出的作品无数,而同时也用很多传奇的经历。那我们今天就邀请到王蓉蓉做客我们的节目,首先来跟我们一块来分享一下这部经典的剧目,那同时也给讲述一下这部剧台前幕后许许多多的故事,叫您蓉蓉老师,蓉蓉老师您好。[ 2016-03-20 19:46 ]

[主持人]我们为什么说《西厢记》是美的,很简单。我给大家看一下崔莺莺和张生对的这个诗句。张生曰: 月色溶溶夜, 花阴寂寂春。如何临浩珀, 不见月中人。而莺莺对的是:兰闺久寂寞, 无计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 应怜长叹人。还有很多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说法,比如说甜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全都是出自《西厢记》的唱词,这种美,我觉得已经不用我们去赘述了,而且从整个京剧表演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能够感觉的到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东西,是我们曾经错过的,曾经误读了或者我们太不重视了。[ 2016-03-20 19:43 ]

[主持人]我还记得我高中翻看语文课本的时候,直接就跳过了《西厢记》的节选内容,因为我实在是对反封建的大业不感兴趣。但是最近看完《西厢记》之后才察觉之前的教材节选完全是误人子弟,阶级观的解读方法把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破坏殆尽,这样达到的最后结果就是所有的人都会厌恶我们的传统文化。毕竟,阶级关系的解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但是唯有美,才是永恒。[ 2016-03-20 19:41 ]

[主持人] 《西厢记》,中国古典爱情文学作品的巅峰。大家完全不用怀疑它的价值,中国自古评论文学成就都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西厢记》作为元曲的杰出代表曾经被人评为“天下夺魁”的经典之作,所以《西厢记》的艺术性和文学性就不用再质疑了。不过值得我们默哀的是,《西厢记》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这么高的地位,但是被编选入教材当做一部旨在反封建的爱情故事的确值得我们为之落泪。[ 2016-03-20 19:36 ]

[主持人]听众朋友,晚上好!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大型文艺专栏节目《中国大舞台》,我是主持人杨昶。
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可以有各种方式,但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去听很多在这个国家流传甚广的故事,尤其是爱情故事。而说到我们国家这样的爱情故事数不胜数,可有一个故事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西厢记。[ 2016-03-20 19: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