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听众,北京时间21:51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继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交响场景演唱会《血肉筑长城》到这里就为您全部播送完了,感谢您收听今天的《中国大舞台》节目,更多的音视频内容,欢迎大家登陆央广网和央广手机台,节目的最后呢,节目主持撰稿子文,代表导播初广惠、王旭、张叶林感谢各位的收听和各位网友的收听及参与也再次感谢总政歌舞团的青年作曲家赵麟先生作客中央台的直播间,稍候将由我的同事杨洋为您带来中国之声的央广夜新闻,欢迎大家锁定频率,继续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接下来的节目。 [ 2015-08-23 22:48 ]
[主持人]在我们的这个微博上,我们也有很多的听众朋友发来他们收听节目的一些感受,我们的这位老朋友叫做(礁石浪花),他说的中华民族的骨气、血气、豪气,在日本侵略者的铁皮肆意践踏之下,在残垣断壁、生灵涂炭的土地之上,在民族最危难的时刻,凝聚、爆发,汇成了势不可当滚滚抗日的洪流,赢得人们战争的伟大胜利。他专门提到,演唱会当中的《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的《保卫黄河》,还有《地道战》等等歌曲。是荡气回肠,震撼人心,也确实是这样,我们今天晚上给大家呈现了24首,很多人都会唱的这些经典的歌曲,我们不仅是要重新温习这样的旋律,更是要重新牢记那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 2015-08-23 22:48 ]
[赵麟]不客气,希望大家喜欢这场音乐会。 [ 2015-08-23 22:47 ]
[主持人]好的,真的是属于,我们通过今天晚上通过这24首歌曲,也算是穿越了时空,再次回顾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经历的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就像《燃烧的记忆》那首歌当中所唱到的那样,就是“往事永远不要忘记”,因为先辈的血液还流淌在每一个人的身上。而义勇军的号角也永远在风中吹响,在这里也再次感谢,总政歌舞团的青年作曲家赵麟,作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直播间和大家分享了《血肉筑长城》这场大型交响场景演唱会,幕后的故事,也伴随我们一起,听完了整场的演唱会,也谢谢赵麟再次作客中国大舞台。 [ 2015-08-23 22:47 ]
[赵麟]对,同时体现在这里。 [ 2015-08-23 22:47 ]
[主持人]敬畏感? [ 2015-08-23 22:46 ]
[赵麟]给我带来的感受,当时我们这场音乐会,除了在我们中国剧院演以外,在国家大剧院也演了四五场吧,好像是,在演出的时候,尤其是最后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到《义勇军进行曲》,这两首歌,可以说是把整个的现场都推向高潮,尤其是当大家,前面这么多首歌的铺垫,然后当大家一起起立唱国歌时候,那种自豪感,还有那种对这个民族的这种由衷的这种敬畏感。 [ 2015-08-23 22:46 ]
[主持人]这次整个大型交响场景演唱会《血肉筑长城》是演出结束了,这首进行曲,我们现在听的录音版本,是只有现场的演员的声音,我想问一下赵麟在现场的观众,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和给你带来的感受? [ 2015-08-23 22:45 ]
[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15-08-23 22:45 ]
[主持人]一起来完成这样一首音乐作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锐意进取,奋力拼搏,争做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努力奋斗。请全体起立,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2015-08-23 22:45 ]
[赵麟]国歌,这个是指挥转过身来,全体起立来唱这个歌。所有的演员、观众。[ 2015-08-23 22:44 ]
[主持人]然后我们整个这场的大型交响场景演唱会,在完成了四个乐章之后,最后的尾声是进入了《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我们的国歌。 [ 2015-08-23 22:43 ]
[赵麟]对,这个也是那个时代,就是专门给这个在起风头吧,应该说那个二十九路军的战士们写的歌,所以说,一个作曲家,他对时代,对这个时代和自己的这种情怀很重要,在你创作作品的时候,它的这种情怀是非常重要的。 [ 2015-08-23 22:42 ]
[赵麟]对,这个也是那个时代,就是专门给这个在起风头吧,应该说那个二十九路军的战士们写的歌,所以说,一个作曲家,他对时代,对这个时代和自己的这种情怀很重要,在你创作作品的时候,它的这种情怀是非常重要的。 [ 2015-08-23 22:40 ]
[主持人]对,因为这首歌特别的,它的力量感和它的那种,情绪那种宣泄感非常强烈。而且它的这个歌词描述感和画面感非常的强烈,前方有什么,后方有什么。 [ 2015-08-23 22:40 ]
[赵麟]《大刀进行曲》那是这种我觉得是这种中国的骨子里头这种,我发现你特别喜欢这首歌。 [ 2015-08-23 22:39 ]
[主持人]那像《大刀进行曲》那种呢? [ 2015-08-23 22:39 ]
[赵麟]是,因为进行曲式的作品,它的还是确实是需要,这种人们能够进行曲边走边唱,其实是边走边唱,你不用太多的这种技巧,顺嘴就能跟着一块儿唱出来。这就是进行曲最大的特点,那么在更高的要求,怎么样能在这些作品里边,体现作曲家本身的特色,你比如说咱们进行曲来说,你说卫国战争的他们那个神圣的战争,那个它就是三拍子的进行曲,一般大家都是两拍子、四拍子,因为走路是右左一二、一二这样走。但是它是另外一种方式,它是三拍子节奏,但是它的这种稳重感,它有这种感觉,我们军歌的是一种,我觉得是热血感。 [ 2015-08-23 22:38 ]
[主持人]而且也确实他的这个,我们回顾一下今天晚上的播的很多的这些抗战的经典歌曲,好多都是进行曲式的,刚才在外面,我们有一位小同事还说,这个进行曲这个歌曲,我觉得特别琅琅上口,特别好记。这是进行曲式的歌曲它独特的一种风格和特色吗? [ 2015-08-23 22:38 ]
[赵麟]解放军的军威。都这里边,都在这首歌里面,就这几个向前向前就能够感受得到。[ 2015-08-23 22:37 ]
[主持人]对,如果在现场听咱们总政的合唱团唱这首歌的话,你能感觉到什么叫做排山倒海的气势。就是八路军咱们一往无前的那种,解放军的军威。 [ 2015-08-23 22:36 ]
[赵麟]对,这种梳理,而且这种梳理的效果特别好。因为我们这首歌,曾经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演过,就是当就是向前,一收,底下已经沸腾了。 [ 2015-08-23 22:36 ]
[主持人]尤其是三个向前这种宏大的号召,把歌就直接推到了顶点,这恐怕是一般的合唱团演唱这首歌很少敢用这样的形式。 [ 2015-08-23 22:36 ]
[赵麟]对,但是它的这里面的结构,现在就是经过了再次的这个修订,它结构很有意思,它整个的起伏,非常有意思做的,包括一开始的筒管的号角声,这个就是也很考验乐队的水平。 [ 2015-08-23 22:35 ]
[主持人]一分五十多秒。 [ 2015-08-23 22:35 ]
[赵麟]对。就是你别看它歌很短,就是这个我估计,本身这歌没有那么多长。 [ 2015-08-23 22:34 ]
[主持人]有点像朗诵吟诗一样。 [ 2015-08-23 22:34 ]
[赵麟]它也不叫笑。其实不是笑声,这种豪迈的男低音的这种力量。包括这个变慢,然后一点点加快,这种力量。[ 2015-08-23 22:33 ]
[主持人]这个笑声是? [ 2015-08-23 22:33 ]
[赵麟]对,这个版本是,总政歌舞团的版本。因为这是我们的老团长专门编配修订的,第一次出现是在今年的晚会上 。大家可以注意,开始的这个向前向前向前,就这几次向前向前向前,就已经把这首歌推到了最高点。然后下面的从进入了歌曲以后,它的有一些地方,把它夸张出来,有一些地方抻慢了。包括有一些地方,它的这种声部之间的关系,它都做了重新的一种梳理。包括这个地方,女生在听。[ 2015-08-23 22:30 ]
[主持人]放这首歌,大家可能一开始听歌名觉得这歌经常听到,但听完之后,大家会觉得,这样的唱法很少听到。 [ 2015-08-23 22:30 ]
[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015-08-23 22:29 ]
[主持人]就前面我们在回顾了历史,在回顾了《燃烧的记忆》,在壮行口号之后,要在军歌的召唤之下,整齐的出发是这样的一种场景。好,接下来一起来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015-08-23 22:29 ]
[赵麟]这首歌放在最后,因为当时还确实我们讨论过,是否把这个歌放在《八路军军歌》,《新四军军歌》然后再到《人民解放军军歌》,这样的安排,然后再出两首新歌。但是后来发现,还是真正的还是应该是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作为整个的这是一个传承的脉络最终的络点,还是这首歌。 [ 2015-08-23 22:28 ]
[主持人]在我们这场大型交响场景演唱会的第四乐章的最后,呈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作词是公木,作曲郑律成,编配修订张骞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八路军进行曲》,这首曲子,很有名,因为大家如果经常看八一电影制片厂电影的时候,都记得有个片头,那个片头,用的就是《八路军进行曲》,这首歌也也是诞生于烽火时代,1939年的冬天。也被算是被誉为一个雄壮有力的一个片头曲。比较有意思的事就是,这首歌曲的曲作者和他的如今这次重新的一个编配。二位都是朝鲜族的音乐家,做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一个作品,这首作品我们放在整个的演出的最后,它的整个的一个位置的编排,是有除了以往的我们这个总政的所有演出都会以军歌作为结束之外,它在整个艺术节奏上和演出结构,它有怎样一个作用? [ 2015-08-23 22:25 ]
[赵麒]这首歌其实主要就是对现代士兵的这种气质,以及的这种要求,“四有”军人的要求,做的这首歌。这首歌从气质上,从感觉上都是很明亮,很有力,听着很有战斗力的一首歌。 [ 2015-08-23 22:24 ]
[歌曲]《壮行》[ 2015-08-23 22:24 ]
[主持人]好,一起来听这首《壮行》。 [ 2015-08-23 22:23 ]
[赵麟]对,我们等于是一次再现,战士的再现。包括我们的合唱队,我们总政歌舞团本身合唱队和战士的合唱队一起在舞台上再现。 [ 2015-08-23 22:23 ]
[主持人]在充满忧患意识的这种召唤之后,我们就过渡到了阎维文老师演唱的这首《壮行》是由印青作曲的这首歌曲,这首歌曲也是表现了广大官兵争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豪情满怀走在强军路上,担起使命,针打拾贝,磨砺精兵,用血肉建起新长城的那种决心和意志。在整个舞台上,好像除了阎维文老师在节目演唱背后战士们,也是穿着迷彩服重新再出现了。 [ 2015-08-23 22:20 ]
[赵麒]对对对,这个其实就是从,这个你像红高粱、风,冬天的风,还有这种黑色的土地,全部都是那个地方那个地域。 [ 2015-08-23 22:18 ]
[主持人]随时准备战斗。这首歌当中,我也注意到,他用的有一些很有特色的异像,比如说红色的高粱、风、土地,这是在和之前的我们整个抗争爆发的东北抗联历史在做一个回应是吗? [ 2015-08-23 22:18 ]
[赵麒]对,这个其实,当时在做这个歌之前,我们总部领导也反复提到,忧患意识,就是作为现代军人忧患意识,永远时刻,我们都要有这种忧患意识,对国家一个军人这种使命,就是要随时准备战斗。[ 2015-08-23 22:17 ]
[主持人]铭记历史,奋发图强,随时准备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奉献牺牲,这首歌曲其实是对抗战历史的一个回顾加深刻的思考。 [ 2015-08-23 22:17 ]
[赵麟]对对对,这个是有一种娓娓道来。一开始是一种态度,合唱是一种态度,那么雷佳就是一种娓娓道来的这种带着大家来回想过去的日子是怎么样的,然后带领大家一步一步,然后到现在我们应该怎么样。[ 2015-08-23 22:16 ]
[主持人]对,而且这首先歌就像您刚才说的,一个歌剧片段式的这个创作方法,这感觉就有一点玄虚。如果把她的雷佳的演唱,其实换成歌词的这个朗诵,都完全是可以的。
[ 2015-08-23 22:15 ]
[赵麟]一个华彩式的咏叹调了。那个其实这首作品,从本身的这个这种音乐性来说,我也是按着这种歌剧的一个片段去写的,因为一般来说,你像这种以大合唱式这种开始,然后引入了女生的独唱。最后又以大合唱和女生独唱一起来结束,这种结构上也是,单独的歌曲是比较少做这种节奏的,而且从合唱来说,合唱前面承担了总共三大段的这种歌词,那么这三大段,其实就是可以说一个是点名了整个的歌的这个来意,就是说记忆在燃烧,告诉我们,岁月并不遥远,曾经国破家亡,忧患在心中,使命在肩上,军人的血脉在膨胀,这个其实告诉我们现在的军人,这是对70年的历史的一个回顾,以及我们对民族的尊敬,对前辈的尊敬感,都在这首歌里。 [ 2015-08-23 22:13 ]
[主持人]刚才您听到的是由赵大鸣作词,我身边的这位赵麟作曲,为大家演唱的《燃烧的记忆》这首歌曲可以说是咱们这场大型交响场景演唱会当中的一个,按交响乐的话应该算是这个咏叹调了吧。 [ 2015-08-23 22:12 ]
[歌曲]《燃烧的记忆》[ 2015-08-23 22:12 ]
[主持人]接下来就是一首新创作的歌曲,也是由您本人作曲,赵大鸣作词,雷佳演唱的《燃烧的记忆》,我们先一起来听一下这首歌。[ 2015-08-23 22:11 ]
[赵麟]到了第四乐章,可以说是整个音乐会的,我们说起承转合,合的部分了,就是说开宗明义就是说我们今天,现代的军人要怎么做,首先一点,从两首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歌的选择,可以说是传承,就是对过去的前一辈的这种士兵的这种传承,然后还有就是现在的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军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这么一种我们的现在的态度。 [ 2015-08-23 22:10 ]
[主持人]第四乐章是以两首军歌开头,接下来过渡到两首新创作的作品,这样的编排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安排? [ 2015-08-23 22:08 ]
[歌曲]《新四军军歌》[ 2015-08-23 22:09 ]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将听到的是由陈毅等作词,由何士德作曲,杨帆编配的合唱《新四军军歌》。 [ 2015-08-23 22:08 ]
[赵麟]真没有,这个确实是巧合。 但是这也是充分说明了一个事,就是在我军这种音乐的历史上,像这些前辈的作用真是不可磨灭的。[ 2015-08-23 22:07 ]
[主持人]刚才您听到的是由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的《八路军军歌》,我不知道这样的编排是一种的巧合吗?我们在第三乐章结尾的时候听到的《延安颂》是郑律成作曲的,然后现在在第四乐章开头听到《八路据军歌》也是郑律成作曲的。问一下这个赵麟,在咱们这个编排的时候,有刻意要把一个作曲家的作品在各种时期和乐章当中做一个穿插和过渡吗? [ 2015-08-23 22:06 ]
[歌曲]《八路军军歌》[ 2015-08-23 22:05 ]
[导读]历史的一幕幕,永远寅恪在我们心中,抗日先辈的热血,依然在我们的身上流淌,我们新一代革命军人要肩负起党和人民的时代重托,切实履行强军兴军的神圣使命,用血肉筑起新的钢铁长城,绝不允许任何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横行,永远保卫泱泱华夏,万世安康。这是我们的庄严承诺,这是我们的铁血担当。 [ 2015-08-23 22:04 ]
[主持人]这是我们第三乐章圣地之光的最后一首的歌曲《延安颂》。在这首歌曲之后,我们的这场演唱就进行到了第四乐章铁血担当,这个乐章是以经典的军歌为脉络,以唱响抗战歌激发强军志为利益的。从抗战的军歌一直延续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是一个激昂和充满战斗精神的乐章,我们一起先来听《八路军军歌》。 [ 2015-08-23 22:04 ]
[赵麟]大家可以听到,王宏伟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他的特色,尤其是在最后那个高音,很有爆发力,很有意思然后包括前面的一些个别的引对的处理,也很有不同。 [ 2015-08-23 22:03 ]
[歌曲]《延安颂》[ 2015-08-23 22:02 ]
[主持人]我们先来听一下。 [ 2015-08-23 22:02 ]
[赵麟]但是王宏伟更多的是民族声乐,那么所以说他在唱这首歌曲的话,有他一个独到的处理方式。 [ 2015-08-23 22:01 ]
[主持人]但是王宏伟是民族唱法。 [ 2015-08-23 22:00 ]
[赵麟]《延安颂》这首歌曲可以说是一首美声的声律歌曲。[ 2015-08-23 21:59 ]
[主持人]对,确实就是那句话吧,音乐源自于生活。就连我们这个抗日军政大学的校歌里面那个八个字的歌词,严肃紧张,团结活泼。也是源于这是毛泽东当时在抗大讲课的时候,给出的八个字,接下来日我们在这个第三乐章,胜利之光当中是以王宏伟独唱的《延安颂》,来作为结尾。 [ 2015-08-23 21:59 ]
[赵麟]对,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这种历史故事。 [ 2015-08-23 21:58 ]
[主持人]可以说,我们这台晚会,当演唱会吧,当中的每一首歌曲其实都能讲一段很长的故事。 [ 2015-08-23 21:58 ]
[录音]1935年秋天,中央红军转战2500里到达陕北,党中央随后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时候陕北主力红军只有一万多人,毛泽东却高瞻远瞩地看到,将来进行抗日战争需要大批的干部,因此决定创办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6月,学校在瓦窑堡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在典礼上说,我们创办红大,是为了迎接民族战争的到来,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1937年初,红大前往延安,更名为抗日军政大学。全面抗争爆发之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把延安看成民族的希望,当时先后有4万知识青年奔赴延安,还有一些家属,也随之前往,这些人中间很大一部分,进出抗大崛起,此外还有许多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也到抗大学习,在延安的总校,一时便有几千学员,抗大条件艰苦,一切都是白手起家,就是学员宿舍,也靠自己动手建造,那就是挖窑洞,有人说挖窑洞是上抗大的第一课。毛泽东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他制定的办学方针,那就是三句话,八个字,三句话就是“鉴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激动的战略战术。”八个字就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他还经常来抗大做讲演,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就是他所讲的题目之一,他还讲过辩证法唯物论,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也经常到抗大讲课,人称抗大的教员。那真是那一代中国水平最高的理论教育,抗大的学习不仅有马克思主义基础课,还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运工作,游击战术等课程,军事课的重点是教学员如何打游击,抗大学制很短,一般不到一年就上前线,为使教育能够适应抗战需要,1939年7月,抗大还迁到敌后办学,1943年3月由于敌后环境过于恶劣。抗大总校面对日军扫荡,为保存力量,返回陕北,不过在晋东南、晋察冀、山东、淮北、苏北、晋绥、淮南、苏州,鄂豫皖等抗日根据地,还建立了12所分校,学员一边学习一边打仗,真正是在战争中间学习战争,抗战当中有这样一所独特的大学,人称是抗大,抗大,越抗越大,它的发展,正是中国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间壮大的一个缩影,它培养出十余万英才,担负了民族革命,也就是驱逐日本侵略者的任务,同时又担负了民主革命,也就是建设新中国的任务。 [ 2015-08-23 21:56 ]
[主持人]而且是很危险的一个前线,就是在我们第三乐章这个圣地之光当中,刚才是有居民生产的一个场景,大家劳作生产将荒山南泥湾变成了这个江南一般的绿洲。 塞上好江南,这是很美的场景。但是在学校当中,这种学习,是一种热火朝天的青春的一种昂扬,但是到前方战斗,确实是战火的纷飞。这段历史,在我们中国之声一个专栏,胜利回响当中,国防大学教授徐焰专门讲过抗大的历史,也讲到过抗日军政大学的这首校歌,我们来听一下当时的一段录音剪辑。[ 2015-08-23 21:41 ]
[赵麟]对,舞台上呈现也是。从抗日军政大学是修改学习的场景,那么《到敌人后方去》这个是所有的学员,就是舞台上的学员,打的背包,准备去敌人后方。其实对我们来说,《到敌人后方去》其实对他们来说是到前线去,因为这个后方是他们的前线。 [ 2015-08-23 21:41 ]
[主持人]欢迎继续收听《中国大舞台》,我是主持人子文,今天作客直播间的嘉宾,是总政歌舞团的青年作曲家赵麟,也是我们大舞台的老朋友,在我们九点之前的广告之前,我们是听到了抗日军政大学的校歌和《到敌人后方去》这两首歌,这两首歌是在我们第三乐章当中专门展现了窑洞大学,抗日军政大学的学员们学习和毕业之后,列队出发到抗争前线进行抗日斗争的一个场景,整个在歌曲演唱的时候背景也是这样一个表演是吧? [ 2015-08-23 21:40 ]
[主持人]各位听众,这里是在正在为您的直播的《中国大舞台》今晚为您呈现的是大型交响场景演唱会《血肉筑长城》,我们的节目还在为您直播,欢迎大家锁定频率,继续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大舞台》节目,也欢迎大家在收听节目的过程当中,到我们的微博、微信留言,发表您的收听感受。[ 2015-08-23 21:40 ]
[歌曲]《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到敌人后方去》[ 2015-08-23 21:39 ]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听到的是抗争军政大学的校歌,抗日军政大学又称为“窑洞大学”,是延安抗战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军事院校,培养了很多咱们抗战一线的指挥员,接下来一起来听这首歌曲。 [ 2015-08-23 21:38 ]
[赵麟]等于是我们以说从舞台从灯光到服装到舞美,所有的部门都在围绕着一个主题,都在围绕着一件事情在去做。 [ 2015-08-23 21:37 ]
[主持人]就是切入到我们这个晚会的这个主题内容上。交响的场景演唱上。 [ 2015-08-23 21:37 ]
[赵麟]对,其实这次的整场。整场我们对独唱演员的要求,也都是充分地展现,一个是充分展现他们自己的特色,再一个在歌曲的这种再创作上,更加的戏剧化,更加有舞台表演的这种个性化。[ 2015-08-23 21:36 ]
[主持人]在演唱方式上,我也注意到,因为最后一首《南泥湾》是王丽达,王丽达曾经也是作客我们《大舞台》。他平时也是唱很多的一些民歌,但我发现他这次在晚会录音,听的更多的有一些带有歌剧化的,比较戏剧化的演唱方法。 [ 2015-08-23 21:34 ]
[赵麟]这也是有一个,我们在选择歌曲的时候,也有一个从结构上面有选择,就是这是一个快慢快,可以说从结构上是一个ABA,ABA,A是A撇是另外一个A,那么包括配器,我们用了两支明乐,另一只是竹笛。因为竹笛一般来说《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之前肯定是有竹笛。有一个竹笛的音色出现,那么中间,这个大生产的时候,我们出现了板胡,板胡也是那个地域的乐器特色之一。那么再回来,又是竹笛引出了这个《南泥湾》。在配器上,我们也有这么一个构思。 [ 2015-08-23 21:33 ]
[主持人]刚才这三首歌大家仔细听的话,会感觉到节奏上有一个变化,前面是《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广板,到《居民大生产》开始节奏加快。慢慢又舒缓下来。 [ 2015-08-23 21:33 ]
[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军民大生产》《南泥湾》[ 2015-08-23 21:32 ]
[导读]沿岸是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的驻地,在这里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为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宝塔山下,沿河水边,有多少抗战勇士秣马厉兵,从这里奔赴战场,有多少优秀的共产党员,带着民族解放的崇高使命,从这里出发,深入敌后,点亮抗战星火。延安我们心中的圣地,你永远放射着璀璨的光芒。 [ 2015-08-23 21:31 ]
[主持人]所以在第三乐章一开头就连放了三首有非常浓郁特色的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居民大生产》还有就是《南泥湾》,我们一起来欣赏。 [ 2015-08-23 21:31 ]
[赵麟]对,那么包括舞台的展现,陕北的剪纸、宝塔山等等等等,就是人们一想到那个地方,就有这个圣地之光的感觉。 [ 2015-08-23 21:30 ]
[主持人]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 2015-08-23 21:30 ]
[赵麟]那本身第三乐章就是一般来说,都是一种可以说是快板乐章,然后更加有这种风俗性,也可以有风格性,那么我们把这个篇章叫做明亮而充满希望的乐章,一个本身就是说延安这个地区,这种地区的这种风格性,陕北民歌,大家都能一说陕北民歌,大家都有感觉都有感受。 [ 2015-08-23 21:29 ]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欣赏到的是《血肉筑长城》,大型交响场景演唱会的第三乐章圣地之光,这个乐章表现的是革命圣地延安战斗和生活的场景,在节目单解释说是一个明亮而充满希望的一个乐章,在咱们整个交响乐的编排当中,第三乐章它是一个怎样的作用? [ 2015-08-23 21:29 ]
[歌曲]《大平原》[ 2015-08-23 21:28 ]
[赵麟]杨九红是我们团队一个独唱演员,这个《大平原》这首作品呢,其实是当时的一个电影叫《烈火金刚》,当时可以说非常有票房的一个电影,而且都是集中了当时很多的大腕演员,演的各种角色,那么这首歌就是她的当时的主题曲,它展现了当时的平原这种抗日英雄的这种英雄情节。 [ 2015-08-23 21:27 ]
[主持人]各位好,这里是中国大舞台我是主持人子文,今天作客直播间和我们一起收听节目并分享幕后故事的嘉宾是总政歌舞团的青年作曲家也是我的老朋友赵麟,在我们的中国之声官方微博上,我们有一位听众朋友,发来了他收听节目的感受。“新疆老曹操”说,很多歌曲很有新意,有些歌曲编排听后让人很激动,乐队的演奏也非常地激昂。他还说我是一名音乐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曾经给学生播放过《黄河大合唱》。那时候学生们很激动,他们最熟悉的就是,我刚才播诵第二乐章中的《保卫黄河》他说真没有想到,通过电波收听到这么多的经典的歌曲。听完之后,我觉得我都有种想不由自主鼓掌的冲动了,大家现在听到的是《烈火金刚》当中的插入《大平原》演唱者是我们的歌唱家杨九红。[ 2015-08-23 21:25 ]
[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2015-08-23 21:25 ]
[歌曲]《主席的话儿记心上》[ 2015-08-23 21:24 ]
[主持人]对,人才嘛。[ 2015-08-23 21:23 ]
[赵麟]这也是符合我们现代化部队的这种建设的一个要求。[ 2015-08-23 21:23 ]
[主持人]对,咱们新时代的,咱们现在征兵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对于战士的这个文化素养,整个各方面要求很高。 [ 2015-08-23 21:22 ]
[赵麟]一遍跟乐队一遍过,我也很惊讶,可以从一定上说明,从现在的战士在文艺素养上,在他们从这种各方面的文化素养上,他们已经有也一定的(文化素养),大家都是有很高的水平了。 [ 2015-08-23 21:21 ]
[主持人]战士们一遍过? [ 2015-08-23 21:21 ]
[赵麟]因为他毕竟不是专业的,那么就是说跟乐队的配合,一直在担心,会不会他们练的怎么样,合起来会怎么样,结果一合,人家一遍过。[ 2015-08-23 21:20 ]
[主持人]和乐队的配合。 [ 2015-08-23 21:20 ]
[赵麟]对,因为战士一出场,他的这种气质,和他们的这种朴素的种情感,直接传达给观众,因为其实战士他刚开始我们在设计的时候。 [ 2015-08-23 21:19 ]
[主持人]这个节目据说是晚会现场最有亮点和掌声的一个节目。 [ 2015-08-23 21:18 ]
[歌曲]《地雷战》[ 2015-08-23 21:18 ]
[歌曲]《地道战》[ 2015-08-23 21:18 ]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听到的由我们六团的战士们,他们一起来演唱的四首歌曲连唱《人们战争是无敌的力量》,分别是《地道战》、《地雷战》、《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谈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 2015-08-23 21:17 ]
[赵麟]对,因为我们从作品来说,它的这个二度的这种应承关系,也是它的一个最开始的这个运用的素材。嫂子就是它本身这个二度,那么他在后边的这种男生,当男生唱的时候,女生有一个,这种二度的所谓的不协和的这种律同关系这种可以说是一个背景,然后再加上高音的一个背景,这种感觉非常像在山谷里回荡的声音。 [ 2015-08-23 21:16 ]
[主持人]一首无伴奏的合唱《嫂子颂》,但中间我们加入了女生声部的一些和声,这些和声更多的感觉像是这个山谷中的一种回声。 [ 2015-08-23 21:16 ]
[歌曲]《嫂子颂》[ 2015-08-23 21:15 ]
[主持人]它展现的是由抗联战士组成的抗联密营的群体雕像。 [ 2015-08-23 21:14 ]
[赵麟]这首歌可以仔细听,但是无伴奏合唱非常难唱。 [ 2015-08-23 21:13 ]
[主持人]《游击队之歌》这首歌的歌曲作者是咱们国家著名的音乐家贺绿汀先生,前面刚才那首《嘉陵江上》也是他作曲的作品,《游击队之歌》以往的合唱团的表演,他是在最后结尾的是弱收,表现游击队就是消失在这个密林山从之中,神出鬼没打游击战,但这个最后这次一个强收,其实表现的是一个抗战的一个厮杀的场面。在接下来,我们将听到的是,第二乐章的一首无伴奏合唱《嫂子颂》这首歌曲选自抗战体裁电视剧《赵尚志》当中的插曲。 [ 2015-08-23 21:12 ]
[歌曲]《游击队之歌》[ 2015-08-23 21:11 ]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将听到的是“8·13”事变之后,记者随上海文化救亡一队北上做抗日宣传所作出的一首歌曲,也是当时要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的《游击队之歌》。 [ 2015-08-23 21:10 ]
[赵麟]对,它是一个群像。每个人的形象不同,每个人的站姿和每个人的这种状态都不一样,很有意思。 [ 2015-08-23 21:08 ]
[主持人]一种拼杀,而且这这首歌曲,在现场演绎的时候,也是90位战士,人手拿一把刀,表现出了一个大刀队的一个战士群像的标志。[ 2015-08-23 21:08 ]
[赵麟]对,我们这个独唱演员孙学祥,这个为了这个“杀”字,练了很长时间,一直在练怎么去喊出,唱出更有气势的“杀”字。[ 2015-08-23 21:07 ]
[主持人]原谱上也有,但是过去我们听歌的时候,从来很少有合唱团能这样一种演绎。 [ 2015-08-23 21:06 ]
[赵麟]对,原谱上也是有这个“杀”字。 [ 2015-08-23 21:05 ]
[主持人]最后这个“杀”,这个是属于我真的,我当时在听音响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这么一种歌曲的处理方式。[ 2015-08-23 21:04 ]
[歌曲]《大刀进行曲》[ 2015-08-23 21:02 ]
[主持人]非常有震撼力,这个震撼力,我们在稍后,在第二乐章第一首《保卫黄河》气势起来之后,其实第二首歌更有特色,第二首歌是《大刀进行曲》,以往我们在平时听到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进行曲式的感受,但是这首歌曲,它最早的一个副标题,是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这首歌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之后,作曲家专门为这个大刀队的抗日为国英勇精神感动,震撼之后,所写出的这么一首歌,年仅23岁的麦新,写这么一首歌,而且在当年七月份完成,八月份在上海浦东大厦,作者是亲自指挥,演出之后,现场是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抗日的口号声,差点是,用现在的一句俗话说,这个口号声可以掀番房顶了,我们这次在现场演出的时候,对《大刀进行曲》这种演绎方式也是用了一种非常震撼和解恨的方式,一起来听。[ 2015-08-23 21:00 ]
[赵麟]这都是义和团的战士参与演唱。而且非常有震撼力。 [ 2015-08-23 21:00 ]
[主持人]《谈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铁道游击队的插曲。 [ 2015-08-23 20:59 ]
[赵麟]还有这四首歌,还有一个那个。[ 2015-08-23 20:59 ]
[主持人]一个是《地道战》、《地雷战》、《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 2015-08-23 20:58 ]
[赵麟]那么就是战士和人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那么我们这次也是想到了部队的战士,用他们这种朴素的这种特质和这种风格来表现,然后包括我们的总部首长对这个想法也很支持,所以我们这次,特别地用到了这个团的战士来帮我们演绎第二乐章,那么第二乐章的曲目包括你像后边的三首歌是一个连唱,它们叫《人们战争是无敌的力量》。 [ 2015-08-23 20:57 ]
[主持人]八路军就是扛枪的老百姓。 [ 2015-08-23 20:56 ]
[赵麟]对,第二乐章其实整个来说,是我们从特点上来说,他是这种以这种雕像群,与这种雕塑式,从舞台表现形式,舞台上你会看到,每个乐章,每一首歌,它都有一个浮雕式的一种人物造型在那儿,而且是人摆出来的,而且这种东西,每每我看到舞台上的这种,就会想到很多的比如像人民英雄纪念碑上这种浮雕,还有很多比如说抗日的那个馆,就是第二乐章其实整个,可以说更大意义上来讲,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的砥柱,那么在这上面,就是跟毛主席的这个人民战争的这种思想,这是他的持久战。那么持续战里面提到就是人民战争,然后所有的人民战争,那么我们为什么这次当提到人民战争的时候,就想到了战士,因为其实在陕北,就是流行那个还有一首歌就是怎么说,八路军是扛枪的老百姓。[ 2015-08-23 20:54 ]
[主持人]那咱们第二乐章更多是展现了抗日的英雄的一个群像,是吧?我看很多的这个兵团当中很多都是合唱为主。 [ 2015-08-23 20:50 ]
[赵麟]对于他的这个轮唱非常有意思,而且对声部之间的这种平衡和他之间,而且大家可以听,总政歌舞团版《保卫黄河》,比别的团都要快,我们有这个能力,有这个速度,能达到这个速度。 [ 2015-08-23 20:50 ]
[主持人]《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当中非常有特色也是大家应该说传承率最高的一首合唱歌曲。只要但凡是涉及到这类主题的演唱会或者是合唱比赛,很多的歌手或者是参赛队都会选之这首歌曲,他的演唱方式很有趣。 [ 2015-08-23 20:49 ]
[歌曲]《保卫黄河》[ 2015-08-23 20:49 ]
[导读]<div class=TRS_Editor><p>从白山黑水的抗连密营,到反扫荡的冀中大平原,从沟壑纵横的崇山峻岭,到绵延无际的青纱帐,抗日的烽火燃遍了华夏大地,14年血染奉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夺取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是抗日的先锋,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和广大民众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p></div>[ 2015-08-23 20:33 ]
[主持人]好,我们一起进入第二乐章《抗日先锋》。[ 2015-08-23 20:32 ]
[赵麟]对,这也是他们对民族,对国家,对所有的他们的这种表达,作为一个艺术家,对民族命运,对国家命运的一种表达。[ 2015-08-23 20:32 ]
[主持人]不朽的这个词,可以表现出像冼星海这样咱们在抗战历史上有一批这样优秀的青年词作者和作曲家,为咱们民族抗战,歌曲做了大量的贡献。[ 2015-08-23 20:31 ]
[赵麟]可以说冼星海是对抗日战争时期,写了很多的,不朽的经典作曲以及优秀作品。[ 2015-08-23 20:31 ]
[主持人]到人们战争的海洋里了。就是《保卫黄河》要出场了。而且在这个作曲家的选择上有很有意思,一乐章的结束的这首歌曲,《太行山上》作者是冼星海,二乐章抗日先锋的第一首歌曲《保卫黄河》。作曲家也是冼星海。[ 2015-08-23 20:30 ]
[赵麟]对,它是一个开放式的结束,从和声上来说。它是一个开放式和声结束,那么,刚好,就是说到这首《太行山上》可以说是一乐章和二乐章之间承上启下的一个作品。在我们安排上,是这么一种关系,从《太行山上》开始,就进入了二乐章的这个全民战争,人们战争的这个海洋里了。[ 2015-08-23 20:29 ]
[主持人]赵麟,就是如果说《救亡进行曲》里鼓励全民族起来抗战的话,《在太行山上》就充分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种抗日武装力量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决心和意志,是在全民抗战当中,爆发出最强,尤其是这首歌在最后的和声处理上,也是这样一种表现。[ 2015-08-23 20:28 ]
[歌曲]《在太行山上》[ 2015-08-23 20:28 ]
[歌曲]《救亡进行曲》[ 2015-08-23 20:27 ]
[主持人]这里是《中国大舞台》我是主持人子文,接下来您将听到的是大型交响场景演唱会《血肉筑长城》第一乐章当中的《救亡进行曲》和《太行山上》。《救亡进行曲》这首歌曲呢,是当时鼓励全民族一起来抗战的经典歌曲,也是通过这首歌曲将第一乐章推向了高潮,一起来听。[ 2015-08-23 20:27 ]
[歌曲]《毕业歌》[ 2015-08-23 20:27 ]
[主持人]一起来欣赏。[ 2015-08-23 20:26 ]
[赵麟]因为当时我们是很想还原一种情景,因为这种情景是还原,就是想还原那个时代的电影情景,所以包括这首的配器也是,一开始毕业歌的配器也是很单一的,一个小的一个短笛和一个小型鼓,就是这种感觉,就很像过去的老的电影的分析手法,然后演出一个像学生一样的演唱演员。[ 2015-08-23 20:26 ]
[主持人]刚才我们听到,这两首歌,在这两首歌曲之后,就是我们进入到了《毕业歌》。《救亡进行曲》和《太行山上》这三首歌曲。在第一乐章所有的歌唱演员当中,我注意到,《毕业歌》选取的并不是这个专业的美声歌剧演员,民族歌唱演员,而是用的咱们通俗的,一位唱通俗的歌手(白雪),所演唱的《毕业歌》。这样的一个安排很有意思,在音色上有种变化,更有意思,感觉就是听出来她的那种角色感非常强烈,一个大学毕业生在高兴当中号召大家,就是天下兴旺,匹夫有责,同学们要团结起来,参与到抗战救亡当中去。就是天下兴旺匹夫有责,同学们要团结起来,参与到抗战救亡当中去。[ 2015-08-23 20:25 ]
[赵麟]这也是我们对歌曲的整个结构上的安排,那么从第一首《送花江上》。大家可以听到,这个张英席和张妮他们两个这种演绎,包括配曲的这种编曲的这种演绎,主要是一种很悲伤,悲怆的情感。到了第二首歌曲《长城谣》,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思念,对自己失去的这种家乡,失去的这种家园的这种被迫流浪的一种思念,所以其实这种思念表达思念的这种情怀,可能女中音更合适一些,那么保证我们听到刚才这首作品《嘉陵江上》,这首作品可以说是,我个人来说,非常喜欢的一首作品。因为他这首作品的旋律,非常歌剧化,因为它在后半部分,能听到它的这种咏叹式的这种,包括有一些宣泄式的这种旋律。旋律做法,旋律写法,这在一般的这种单独的歌曲里边,很少有这样的做法,所以说,这个歌曲包括这次我们的重新的一种配器,因为过去的《嘉陵江上》,更多的是思念的情怀,那么在我们这次的重新演绎,是把它的这种“我要回去,我不是只是在徘徊,我要回去”,包括这个一开始的这种状态,那一天,一般来说,那一天,是悬念在后边,是一个通顶,那么这次是完全戏剧性的,那一天,然后所有的这种完全用这种状态来表现的它的这种回家的强烈愿望。[ 2015-08-23 20:21 ]
[主持人]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我们刚才听得两首歌,一个是《长城谣》,一个是《嘉陵江上》。长城谣这首歌,熟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原歌是很高的是女高音的这个演唱版本,但在咱们这次大型交响场景演唱会当中,用的却是女中音,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安排?[ 2015-08-23 20:19 ]
[]张妮是解放军艺术学院的。[ 2015-08-23 20:18 ]
[]<div class=TRS_Editor><p>这里是正在直播的《中国大舞台》节目,也欢迎各位朋友,还有各位收听我们节目的网友们,可以把您在收听节目当中的一些感受以及对于歌曲的感受和您与歌曲之间的一些小故事,发送到我们的微博和微信当中,可以登陆Cnr《中国大舞台》的官方微博或者是中国之声的官方微博,到我们节目互动的专题的微博上言,或者到我们的微信当中,文字留言,我们会看到您的留言并及时地回复和读出,我们看到这位听众朋友叫“月儿依恋星光”,他说,张英席用心所演唱的《松花江上》把山河破碎,敌后入侵的悲怆之情,演绎地非常完美,刚才和张英席一起演唱的,另外一名女高音,是咱们总政歌舞团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妮。</p></div>[ 2015-08-23 20:14 ]
[]长城谣《嘉陵江上》[ 2015-08-23 20:11 ]
[主持人]就是所有的歌曲演唱都是带有人物感的。接下来我们将听到的是第一乐章《麸曲山河》当中的长城谣《嘉陵江上》。[ 2015-08-23 20:11 ]
[赵麟]那我们先从第一乐章说,第一乐章其实我们主要突出了一个歌剧性的编排方式,如果大家仔细听的话,包括后几首,将要放的这几首歌曲,我们都是重新编排的。那么这也是按照我们的想法,就是说让它更加有戏剧性,这种歌剧性的戏剧性。包括现在可以听的《嘉陵江上》这首歌,也是这样,就是跟过去的那种感受、感觉,它的编排方式是不一样的,一会儿可以咱们再聊这个。那么这种包括我们刚才听到的序曲,序曲是整个以国歌的这个动机因素开始的,然后其实这个也是我们这台晚会,一直精心编排的,就是说在每一个乐章之间,包括在每一个可能性的,有连接的地方,都是以国歌的这种动机因素来进行连接的,一直到最后,我们是以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进行结尾。那么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结构安排。那么这个整个的第一乐章的这种歌剧性,它的舞台表现也是这样,我们有合唱有独唱,但是所有合唱演员的站位和独唱演员之间他们都是有关系的,而且每一个独唱演员的这种,他都有非常大的人物感,而不是说只是唱完整一首歌,每一个服装演员,包括从服装到表演,都是有这种人物的感觉,这是我们第一乐章的特点。[ 2015-08-23 20:06 ]
[主持人]第一乐章《不屈山河》那是整个的抗战爆发时期那些歌曲,有刚才大家听到的《松花江上》。稍候我们会播出的像长城谣《嘉陵江上》以及《桃花劫》当中的插曲《毕业歌》还有救亡进行曲的《太行山上》。到第二乐章就是抗日先锋,中间有很多大家非常熟悉的,也是非常过瘾的一些抗日歌曲,比如说《黄河大合唱》当中的《黄河》,还有《大刀进行曲》到第二乐章,它的编排是怎样的一种想法?[ 2015-08-23 20:06 ]
[赵麟]对对对,这个是当时的一个,我们从时间脉络上来说,可以说中国人民这种抗日历史可以说是从1931年“9·18”就开始了。所以我们的第一首歌就是《松花江上》。这是跟“9·18”,这首歌一唱出来,肯定是跟“9·18”有直接的关系。现在就在唱的“9·18”。那么从总政歌舞团来说,我们一直在保持,一直这是我们的这种方向就是上得了殿堂,下得了部队边防。一直是这样的。所以就是说,从这场音乐会上,我们也是从艺术性、从音乐性,我们非常注重这个东西,怎么样把它做得更有艺术性,更有观赏性。[ 2015-08-23 20:05 ]
[主持人]同时这样一种表演形式,也让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些歌曲当时的创作背景。[ 2015-08-23 20:04 ]
[赵麟]首先来说,《血肉筑长城》这个,整个这台交响,我们叫大型交响场景演唱会,那么咱们先解释这个标题。首先交响性,就是说,它有一个什么,我可以跟大家聊聊关于交响性,什么是交响性,交响它是过去的器乐一种体裁。它是管弦乐演奏的多乐章的大型套曲。那么这个一般来说是四个乐章,它每个乐章都有自己的一个功能。主要还是它是一种综合体,那么我们现在就是套用这个交响这种综合性的这种综合题,运用到了我们这次演唱会上,用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各种各样我们能够和这个这场晚会,能够贴切的形式,共同来完成这一场晚会。那么还有一个就是场景,因为这次90%的歌,这台晚会90%的歌都是耳熟能详的歌曲,怎么样能让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让观众能看到,舞台上的这种生动的表现,以及让大家能更多地感受它的观赏性,这也是我们动了一番脑筋。[ 2015-08-23 20:02 ]
[主持人]这里是正在直播的中国大舞台,我是主持人子文,作客直播间的嘉宾是总政歌舞团的青年作曲家赵麟。我们刚才听到的是《血肉筑长城》的序曲和第一乐章的第一首歌《松花江上》。在这里想问一下赵麟,咱们这次的整个的交响场景演唱会,是选用了抗战时期非常景点的那些历史歌曲,而且整个的一个歌曲的编排,我注意到是以整个抗战历史,为时间轴脉络进行的。当时为什么会想到这样的一种创排方式,又为什么想到以《血肉筑长城》这句国歌的歌词作为演出的主题?[ 2015-08-23 20:00 ]
[主持人]您正在收听的是大型交响场景演唱会《血肉铸长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大舞台》正在直播。[ 2015-08-23 19:50 ]
[导读]义勇军的号角穿越时光,抗战的歌声再次回响,70年前祖国大好河山惨遭日寇践踏,亿万万同胞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国难当头,中国儿女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夺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洗刷了民族耻辱。历史,永远不能忘记,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唱响抗战歌,激发中国心,民族魂,强军志。听吧,那悲怆的旋律,唱响着多少国恨、家仇那激昂的音符,彰显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钢铁意志。[ 2015-08-23 19:49 ]
[歌曲]《松花江上》[ 2015-08-23 19:48 ]
[主持人]这台演唱会采用现场交响乐队伴奏与合唱、独唱、领唱、重唱相结合,战士演唱与舞台场景表演相结合的舞台形式。由“不屈山河”“抗日先锋”“圣地之光”“铁血担当”4个乐章和序曲、尾声《义勇军进行曲》构成,以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典历史歌曲为主,选取部分表现抗战题材的优秀歌曲,同时新创作2首歌曲。整台节目由主持人进行串联。今晚做客直播间陪伴大家收听节目并分享幕后故事的嘉宾是总政歌舞团青年作曲家赵麟。[ 2015-08-23 19:45 ]
[主持人]8月23号周日晚19点30分到22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大舞台》为您播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交响场景演唱会《血肉筑长城》。敬请收听![ 2015-08-23 19:43 ]
[歌曲]《保卫黄河》[ 2015-08-23 19:58 ]
[歌曲]“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2015-08-23 19:58 ]
[歌曲]在歌声中回望抗战历史。 在场景中再现民族记忆。[ 2015-08-23 19:56 ]
[主持人]亲爱的听众朋友和各位通过网络或手机收听节目的网友,大家晚上好。这里是每周日晚播出的《中国大舞台》节目。我是主持人子文。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大舞台栏目从本周起安排播出相关节目。今晚您将收听到的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办的大型交响场景演唱会《血肉筑长城》。[ 2015-08-23 19: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