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欣赏]?《和平颂》[ 2014-12-14 21:43 ]
[主持人]这里是正在为您直播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大舞台》节目,我是主持人子文。今天晚上我们在前一半小时为您完整呈现的是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和平颂》,以此作品以音乐的形式来祭奠在南京大屠杀死难的同胞,以及在侵华日军侵略战争当中死难的所有中国同胞。那么现在是北京时间21点44分,在节目临近尾声的时候,让我们再次响起和平颂的音乐,一起以音乐的方面呼唤和平。
[ 2014-12-14 21:43 ]
[片段欣赏]《高原舞狂》[ 2014-12-14 21:40 ]
[主持人]我们一起来赵季平先生的一首新作《高原舞狂》。[ 2014-12-14 21:36 ]
[赵季平]明年好像是5月6号,国家交响乐团国交要演我的作品音乐会,你们听过的这两首,一共四首,第一首叫《钟秉长安》,第二就是《秦川抒怀》,第三首是《梦幻汤瓶》,梦幻,汤瓶就是头顶顶的瓶子。第四就叫《高原舞狂》你们听过。很热情的那个,那个很热情,一共四首就是丝绸之路音乐瞬间。音乐会小品,音乐会小品知己知己实际上应该是四首新作品。然后再明年5月6号。这就是四首,完了以后是第二琵琶协奏曲,下半场是我写的,也是新的《幽兰操》,这个也是中国文人精神,然后是交响合唱《将进酒》,李白的《将进酒》。最后一个是我的第一交响乐的第三乐章叫奔向辉煌》[ 2014-12-14 21:35 ]
[主持人]这里是每周日为您播出的《中国大舞台》节目,我是主持人子文。在今天晚上的前一个半小时,我们的节目为您完整呈现了由作曲家赵季平创造的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和平颂》,在现在这个时段,我们和您共同回顾了赵季平先生在影视作品、民族音乐和古风作品上的各种创作的精品。而在采访当中,赵季平先生也和我们谈到了他在明年举办的一场专场音乐会的筹备情况。[ 2014-12-14 21:34 ]
[片段欣赏]《唐多令·何处何成愁》[ 2014-12-14 21:32 ]
[主持人]刚才您到的是由赵季平先生作曲的把李白的诗改编的《静夜思》,这首歌曲选自于赵季平先生与张佳宁一起合作的这张专辑《唐风古韵》。其实,作为音协主席,刚才在采访当中他也提到了,自己始终觉得应该用音乐的方式,来更多的传承和弘扬传统的优秀文化。那么同样在日前演出的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也有一首宋词,是由赵季平先生作曲的,那就是吴文英的《唐多令·何处何成愁》,演唱迪里拜尔。[ 2014-12-14 21:32 ]
[片段欣赏]?《静夜思》[ 2014-12-14 21:28 ]
[主持人]下面我们一起来听由赵季平作曲,张宁佳演唱,唐朝诗人李白所做的《静夜思》。[ 2014-12-14 21:28 ]
[赵季平]这是《诗经》的开篇,是中华民族最早反应劳动人民男女的爱情的这么一个,我名字是起的《唐风古韵》,实际上意思就是,我们必须不能忘记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我用最朴实的音乐语言去描述当时的,中国古人他的文化的内涵。你像我第一首是《静夜思》,十首唐诗加了三首古风的东西,最后是《关雎》,而且现在音乐学院很多学生都在唱,这就是我要达到的目的,让我们传统文学文化不能断,实际上我在一直思考这些问题,我早在三年前就开始写这些东西。然后用交响乐队唱,就他们老多人听的时候,嘈杂中间突然流下来的清泉让人心里面能够静下来让人能思考了,实际上这组唐诗和诗经是我前段时间思考的东西,也是我作为中国音协主席主张要向我们传统优秀文化顶礼膜拜要弘扬。[ 2014-12-14 21:28 ]
[主持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014-12-14 21:27 ]
[赵季平]这个做得是非常好,实际上我也是主张,最早他们来找我写的是宋词中间的《唐多令·惜别》,就是那个吴文英写的那个,宋代的一个词家。后来我又写了一组唐诗,最后压轴是《关雎》,是《诗经》开篇。[ 2014-12-14 21:26 ]
[赵季平]除了让自己的作品具有中国风格具有中国精神同时作为音乐家,赵季平也是非常注重用音乐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2014-12-14 21:26 ]
[赵季平]新作品在中段可能还要调整一下我听完以后,前面都没有,在中段可能有一些新的加入进入,一些新的音符,可能又更丰富,听起来更就是传递的信息量会更大,因为一个艺术作品我听了以后,我突然发觉还要调整。
[ 2014-12-14 21:26 ]
[主持人]而作为音乐家,赵季平先生对自己的作品也是不停的精益求精。[ 2014-12-14 21:25 ]
[赵季平]你如果没有对民间音乐有深入的了解你不可能写,你不懂我在戏曲团体等于在戏团子待了21年,大学一毕业就栽到那里头去了,待了21年就研究这些东西,所以你才有可能去理解他,才能写出来这些东西。他那个碰铃它是一个特制的东西,好像它必须用这个。它是在陕西叫碗碗腔,那就是碗碗腔,敲的就是碗。它是一个结构形式一种脉动,很有特色,你不注意就完了,但是你注意了以后,把它用到交响乐中间以后,它作为一个打击乐器,它又具有根,民族的根,它用到了现代的演绎过程中间,别有一番风味。[ 2014-12-14 21:25 ]
[主持人]刚才大家听到的是赵季平先生创作的音乐小品《秦川抒怀》。这部作品在今年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大型交响音乐会上演奏过,在那场"美丽中国梦"的主题交响音乐会上,这部作品也是作为开篇作品第一个演奏。而说到这部作品,赵季平先生说他在创作当中,运用到了陕西独特的碗碗腔,而这个碗碗腔也正是自己在毕业之后二十多年在剧团、在民间不停的学习和挖掘过程当中获取的灵感。[ 2014-12-14 21:24 ]
[片段欣赏]《秦川抒怀》[ 2014-12-14 21:16 ]
[主持人]让自己的产品充满中国精神,这不仅是他的理念,不仅是他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他个人创作的准则。也正因为此,才有了丰富浓郁陕西音乐小品《秦川抒怀》。[ 2014-12-14 21:16 ]
[赵季平]我到音乐学院以后,首先我们的作曲系、我们的声乐系必须唱中国民歌。到民间去,到田间地头去采风去,去老老实实向民间音乐顶礼膜拜。只有像我们的人民创造出来的这些民族音乐去学习,才可能有出息。因为我们教育的学生,首先是为我们服务的,是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服务的。习近平讲,我们的中央就是为老百姓所想,就是我们所想的。那音乐学院的学生到那以后,我就是叫他们下去,另外我还办了陕北民歌班,让民族音乐不能断,要让更多的这些不能是土生土长老是这样,既然叫他们到了学校,还要叫他们到了学校保持他们原来的风貌、开阔新的眼界,让他们增加更多音乐知识。让他们演唱的风格不能变,不能进了学校以后变美声了,那完了。我就告诉他们说,你们现在有金饭碗拿着,可不敢扔了金饭碗去拾别人的牙灰。所以在民族民间这一块我是极端的强调,我说我们必须要有民族自信,民族音乐的高度自信,我们才可能成为有出息的中国音乐家。外国的技术要学,不是关着门,但是学这些技术是为我服务,我服务我写出来的东西,和我们要演唱的,是中国精神。习总书记在座谈会深第四个问题,开宗名意就是中国精神实际上我们这些人一直在饯行这些中央提倡。[ 2014-12-14 21:16 ]
[主持人]而说到自己的创作,赵季平先生说,他对于中国音乐工作者的一个告诫就是,必须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向民族音乐顶礼膜拜。[ 2014-12-14 21:15 ]
[片段欣赏]?《红高粱》[ 2014-12-14 21:14 ]
[赵季平]我学了你的技术但是变成我的东西了,然后用中国的母语去运用,它才有生命力,现在好多就是生吞活剥,拿来主义,拿来以后,比如外国人啥拿来以后,就以为是你多好了一样,拿出来以后,最后没人买你帐。按外国思维来弄,越弄越没人听。听又听不懂,越难听越在那瞎弄。技术学来要画,画成。你比如说你知道现代音乐中间有音块,有那种先锋派的东西。实际上我在1988年的《红高粱》中间就用音块了,你看巩俐、姜文高粱地野合,你像中国大鼓那种组合,那种乐队写法是一种音块式写法的,是先锋派写法,这种写法冲击力非常强,三十六只唢呐在前面吹的是加度的和声,背后是四个声,从最低音到最高音排了一个音块,才形成了一种那种用人性的一种呐喊。
[ 2014-12-14 21:13 ]
[主持人]您现在听到的是赵季平先生为影视作品创作的另外一首歌曲《秦颂》。在收听我们节目过程当中,我们的微信好友"天行健"发来感想,他说:"赵季平先生的《和平颂》出发点非常好,立意高远,描述了民族所经历的沉重灾难以及救苦救难的过程、奋起反抗的英雄史记,呼唤和平,远离战争。"在采访中,赵季平先生说,他之所以想到用民族音乐的方式来创作这样一部表达和平意愿的作品,也是秉持着他一直以来的创作理念,就是一定要用中国的母语来表达、来创作,发出中国人的声音。[ 2014-12-14 21:12 ]
[片段欣赏]?《大宅门》[ 2014-12-14 21:10 ]
[主持人]在收听我们节目过程当中,我们的听众也是通过中国之声和《中国大舞台》的微博发来了感受,微博好友"爱老虎油"说:"与其铭记,不如近取。"微博好友"及行远"说:"音乐的形式祭奠,震撼心灵。"微博好友"青春爱音乐"说:"《和平颂》颂和平,通过交响音乐会的形式铭记过去,记住革命先烈是抱着)并作出期盼和平的梦想与侵略者抗争并做出牺牲和贡献的。"12月12号,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和平颂》在南京保利大剧院上演,南京的观众在演出之后,也通过自己的微博和博客发表了感想。这位南京的朋友叫"鸽子不应该被放"他说:"听着交响乐悲壮的诉说历史,心里真的很难受,也很愤怒。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对无辜百姓的残忍杀害令人发指,所以现在中国人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微博好友"方琼"说:"在保利剧院倾听了赵季平先生为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创作的交响乐《和平颂》,离开的时候,伴随着南京全程拉响的警报和警笛的致哀声,我耳边隐约又响起了音乐会中那由哼鸣到天使般纯洁童声的茉莉花主题。"钟声、乐声、人声交织在一起,绘成了恢弘壮丽的震撼,仿佛是从内心发出的对人类的爱,警示以史为鉴,也呼唤着世界永久的和平。就像赵季平先生说的,他创作《和平颂》,内心也是怀着一股呼唤和平的理念。而他近些年创作的一些影视题材作品也是和民族历史紧紧结合在一起,同样内心也是更加呼唤世界和平、民族自强。我们来听他创作的电影插曲《大宅门》。[ 2014-12-14 21:09 ]
[赵季平]他得磨一磨得动动脑筋,不可能一蹴而就。
[ 2014-12-14 21:09 ]
[主持人]剧本至少像您一样磨五年。
[ 2014-12-14 21:08 ]
[赵季平]比较难,这要是变化声画同步的这个导演可能要高超一些。[ 2014-12-14 21:08 ]
[主持人]您觉得在新的媒体环境时代,很多要求视觉化和视频化,您的这部音乐作品让它视觉化呈现的话,恐怕不是什么人都能轻易驾驭得了的。
[ 2014-12-14 21:08 ]
[赵季平]这个跟作品的配乐有一个关系,《和平颂》跟影视的距离比较大,他是纯交响乐作品他的艺术含量和承载量和影视的东西还是不太一样,您可能应该注意一下就是,我从2000年以后,我的重点已经转向了重大音乐作品题材了,影视东西,写的相对有选择了,你像零零年的时候我就选了一个大宅门后来还写了一个青衣还写了一个乔家大院还有一个大秦帝国,那个很棒,电影二十世纪新时期写了一个凯歌的《梅兰芳》、红梅的《孔子》、冯小刚的《1942》,都是大题材,我选的是一般集中精力写纯音乐作品了,好的题材,有内涵的东西,再去写。所以呢,《和平颂》他虽然是5个乐章不同的侧面反应内涵不一样,他的写法还应该是纯音乐作品的构思,跟影视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 2014-12-14 21:08 ]
[主持人]熟悉作曲家赵季平的朋友都知道,他本人有一个特别大的创作量就是关于影视作品音乐的,从《黄土地》、《红高粱》到《大宅门》、《好汉歌》,从世界交响《和平颂》,可以说赵季平先生的创作既有高雅,也有民俗;既有通俗,又是跨国界的。他也有很多重的身份,而作为一名曾经有大量影视作品的作曲家,我就问赵季平,您是否考虑过,将《和平颂》这部交响乐视觉化,或者由一部电影来表述它更加具像化和丰富的内涵。赵老师告诉我说,恐怕很难,很难有这样的导演,能够驾驭如此庞大的题材。[ 2014-12-14 21:06 ]
[赵季平]这个颂自从问世以后,在国内、香港、包括新加坡包括日本都演过。还挺有意思。在日本也演了,就是日本的反战人士组成的乐团,专门要演《和平颂》。我觉得它是很有人类值的和世界影响力的这种作品。所以它演出了以后,迅速被关注和被传播。你像我说的是明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70周年了,70周年就有一些中俄友好人士听了那场演出之后,就觉得非常震撼,他们就提出来能不能到俄罗斯去,就很主动的联系。香港也提出来能不能在明年的9月份在香港。我觉得这个它就有很大的针对性了,看明年。
[ 2014-12-14 21:04 ]
[主持人]这里是《中国大舞台》,我是主持人子文。今天晚上我们为您完整呈现的是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和平颂》,以音乐的方式祭奠南京大屠杀的死难同胞。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半小时,《中国大舞台》节目为您完整呈现了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和平颂》的五个乐章。而说到这部作品,作曲家赵季平说,这部作品在演出之后,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演出邀约。
[ 2014-12-14 21:02 ]
[主持人]这里是《中国大舞台》,我是主持人子文。今天晚上我们为您完整呈现的是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和平颂》,以音乐的方式祭奠南京大屠杀的死难同胞。[ 2014-12-14 21:02 ]
[主持人]各位听众,刚才《中国大舞台》节目为您完整呈现的是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和平颂》,以此作品来祭奠南京大屠杀所有死难的同胞。我们中国之声和《中国大舞台》的微博节目互动正在进行当中,您可以把您收听乐曲的感想发送上来,与所有的听众进行共享,广告之后继续《中国大舞台》。[ 2014-12-14 20:52 ]
[片段欣赏]《和平颂》[ 2014-12-14 20:43 ]
[主持人]随着鼓点的落下,《和平颂》毫无间歇地第五乐章——《和平颂》。钟声敲响,江风浩荡,茉莉花开,彩云飞扬。大江点燃安魂的红烛,晴空放飞希望的白鸽。??[ 2014-12-14 20:43 ]
[片段欣赏]《江怒》[ 2014-12-14 20:34 ]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将听到的是《和平颂》的第四乐章《江怒》,正义之水从八方汇合,掀起反抗的巨澜,永远警醒着全人类的记忆。[ 2014-12-14 20:34 ]
[主持人]各位听众中国大舞台节目正在央广网同步进行音频的直播,欢迎大家收听,也可以请大家登录中国之声在新浪和腾讯的实名微博参与我们节目互动,您也可以添加中国之声为您的微信好友语言留言或者是文字留言。在我们中国之声微博留言上,有很多听众留下了他们今天收听节目、收听音乐的感想。微博好友"吴芝芝不是乌之之"说:"音乐激发爱国情感是一种特别好的形式。"刘易斯汉密尔敦"说:"从音乐中感到伤痛,也感受到我们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性格。最后的《和平颂》乐章是很美好的,我觉得生在和平年代是多么的珍贵,一定要呼唤和平。"我们的老听众"礁石浪花"说:"民族交响乐《和平颂》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流淌着华夏儿女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恋,凝聚着古老南京的历史风韵和丝丝缕缕的思绪,寄托了人们对《金陵大江》的深厚情感,也是对和平的呼唤,对幸福的渴望。同样,也体现了作曲家赵季平先生的高尚品质和创作才华。[ 2014-12-14 20:26 ]
[赵季平]第四个乐章是规模最大的一个乐章,那就反应了中华民族群起抵御敌人侵略、日寇侵略。这么一个总的一个精神在第四乐章体现了。到第五个乐章,一开始给人感觉是晴朗的天空,白鸽在放飞,茉莉花的主题实际上在这个乐章才真正出现了一次。好像是在大家在烈士纪念碑前,有一个小女孩突然哼起来这个,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我是用了弱音器,民乐队用弱音器还是很少见的。一开始是两把二胡,最后变成四把,最后变成八把,最后二胡、中胡都进来了,都在唱一个旋律,是一个齐唱式的。低音最后进来有一个衬底的低音。然后大家就说,还是在显示了我们一代一代这些中华儿女对和平的期望,最后形成了一个你注意,他出来以前是低音鼓的,然后转大鼓。[ 2014-12-14 20:24 ]
[主持人]而谈到和平颂的第四乐章,赵季平说这是整个乐章当中规模最宏大的部分。[ 2014-12-14 20:23 ]
[赵季平]对我一直手写,因为手写感觉好,我一直坚持手写,他的工作量很大,一个一个写,先写钢琴谱,钢琴谱写完了以后写乐队,都需要一个一个音符往上点,不是你随随便便就出来的东西,那光打个字不是的。你像有些地方,在写配器、写乐队的时候,晚上睡觉梦中间都是这些东西,投入必须高度投入。别无旁鹜,认真思考。就那个大的阶段,就全部扑到这里面了。[ 2014-12-14 20:23 ]
[主持人]各位听众,这里是每周日晚为您播出的《中国大舞台》节目,我是主持人子文。在创作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和平颂》的过程中,赵季平先生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因为这部作品的每一个音符都是他亲手一个一个音符写出来的。[ 2014-12-14 20:22 ]
[片段欣赏]《江怨》[ 2014-12-14 20:17 ]
[赵季平]三乐章我刚才已经给你讲了,固定音,请大家注意,"怦怦",像一种沉重的步伐,我们这个民族到了二战,受到的太多的灾难,所以叫江怨,从内心上从那种步伐中间,这个民族,真是不容易。所以才有了你去理解我们的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起来,用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些东西在内涵中间都有这些东西,在诉说近一个世纪的苦难,我们用那种沉重的低音和他的这种浓郁的和声结构的这种东西,来描写中华民族这个苦难,叫《江怒》。一开始大家注意,那种爆发式的一种反抗,爆发式的,很戏剧性的音乐结构。就这种感觉,就那么呼喊性,连续的,然后用副歌写法,就是复调式的一条线两条线三条线四条线不断地汇集壮大。为什么要用副歌段写法也就是抗日力量不断的加强,形成了一种势不可当的这种洪流。[ 2014-12-14 20:15 ]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听《和平颂》第三乐章《江怨》,扬子江母亲散乱的白发,血染的花瓣,遍野的哀鸿,诉说着人间的惨剧。[ 2014-12-14 20:14 ]
[赵季平]从体验生活到最后写出来将近5年,因为这个东西前期准备是费很多力量怎么表现,怎么个角度,一开始问为什么长江,这都是通过了思考。为什么用五年这么长时间?思考。那么如何去写它,在美学上在技术上的准备都是需要的,因为贯穿的是茉莉花的东西,我们注意每个乐章都有他的因素在里面,所以这些就是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实际上我写的时候中国这个文化艺术这方面也飞速发展挺热闹,方方面面都挺热闹,但是我觉得真正要写作品还是要静下心来,去掉浮躁。认真去思考,去搞创造。所以他是需要时间的,不是一蹴而就,所以我也说,要不断的演。[ 2014-12-14 20:13 ]
[主持人]刚才你听到的是《和平颂》第二乐章《江泪》,在乐曲当中我们听到了1937年12月13日那样一个血淋淋的印记,40多个昼夜的烧杀淫掠,30多万生灵涂炭,江水呜咽,涛声哭泣。作曲家赵季平说,《和平颂》这部作品他从准备到创作整整耗费了五年的功力。
[ 2014-12-14 20:12 ]
[片段欣赏]《江泪》[ 2014-12-14 20:05 ]
[赵季平]第二个乐章我刚才已经给你讲了,一开始阴风凛凛,寒风在吹着、呼号着,当然我写的是低音在蠕动中间出现那种弦乐营造出来像音框那样的,这种写法不是传统写法是很新的写法,营造了一种不和谐的,但是像刮着阴风一样的那种感觉,在这个过程中间,出现了一个小动机的,小动机出现完了,突然闯入了,第一次做的时候,有意识加的那种两个铁块撞击的声音,装甲车那种感觉就日寇的那种装甲那种往前推进的感觉,日寇入侵,烧杀抢掠这种描写。然后在这种状态中间,嘎然而止。出现了这种喘息的声音。就是人的内心的颤抖,然后出现了二胡的独奏部分。独奏部分它有一个主线但是上面还有一个对称的一个对位旋律,浮雕式对位的东西,他实际上是多层次的来反应了这些难民在这苦难中间受到的都是苦难,各有各的苦那种感觉。因为他泪有往脸上流的,有往心里流的。有流的是泪,有流的是血。[ 2014-12-14 20:03 ]
[主持人]今晚的节目当中我们在前半部分将会为大家完整呈现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和平颂》的演出实况。那么接下来这段时间,我们将跟随作曲家赵季平一个一个乐章地来欣赏。接下来我们要欣赏到的是第二乐章,我们先来听赵季平先生的讲述。[ 2014-12-14 20:02 ]
[主持人]各位听众,这里是每周日晚为您播出的《中国大舞台》节目,我是主持人子文。今晚为您安排播出的是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原创的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和平颂》,祭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侵华日军侵略中国战争期间的死难同胞们。本次音乐会由中央民族乐团合唱团、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担任合唱,中央民族乐团、南京民族乐团、西安音乐学院担任演奏。[ 2014-12-14 20:01 ]
[赵季平]濮存昕知道是我写的作品,要在这个特定的日子他就给联系方就是这个基金会联系方,就说这是一件非常意义非凡的事情,我一分钱不要,我义务演出。我请韩美林先生写这三个字,他也是义务要写,这个令我很感动,后来我见韩美林,高兴的很,他说你看见吗?我说你那个字,在音乐会中间挂着,我们节目单就用这个字。他说那原字呢,我说原字好像在基金会上,他说到时候我再给您写一幅,都是性情中人,而且很巧,因为我跟濮存昕早就认识,而且就好像很投缘。就有那种见了以后就成了很好的朋友,结果他们联系濮存昕,赵老师说,这个活动意义非凡,我决定参加,这次南京还去,演出12月12号这就是音乐背后还是很感人,我很感动小濮,小濮在我们演艺界是德艺双馨的,一个楷模式的人物。他在这么一个问题上,他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中华民族对自己艺术的一种尊重。令我肃然起敬,韩美林老先生一样他有一颗童心,他和一般别的艺术家不太一样,他有一颗童心他那种热情,比年轻人不在于下。你看他写《和平颂》写的多好,他是充满了感情写的这三个字,原来写的没这好,加上的,一定要加。实际上是这几个艺术家大家聚在一起为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来呼喊,我觉得这一行业都是有责任心、有担当意识的。[ 2014-12-14 20:00 ]
[主持人]在采访中我问赵季平先生,为什么这场音乐会的主持人是著名的演员濮存昕,为什么《和平颂》三个字邀请到的美术家韩美林先生题字。赵季平说,因为大家都是性情中人,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份责任。[ 2014-12-14 19:58 ]
[主持人]也就是说大家在参观完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之后,在最后的环节就会听到《和平颂》的音乐。实际上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太傻了,所以老被别人算计,老被别人欺负我们现在强大了,强大了又不高兴,这样那样的指责我们是和平崛起就像习主席走访了很多国家,他的主旨演讲是,我们是要和平的,我们这个民族的本性就是互换和平,就是善良的,所以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最后,展现的是和平颂,作曲家就要有这样的职责,不要钻钱眼干啥的,南京方面就说你需要多少钱,我说我不要,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应该尽的责任,实际上这种精神是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我们那时候受到的教育,爱国。首先是爱国,爱自己的国家,你要写出对这个自己的民族互换的东西,所以你才能静得下心不受那么多诱惑,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在那思考。[ 2014-12-14 19:57 ]
[赵季平]但是我初版的总谱给南京大屠杀送了一本。[ 2014-12-14 19:55 ]
[主持人]把总谱留在那。[ 2014-12-14 19:55 ]
[赵季平]我想这首作品从我的初衷来讲,就是作为一个音乐家、一个作曲家,应该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爱心,去为我们的遇难同胞写一首能够流转于世的交响乐。这个交响乐它没有局限性,因为这些遇难的这些同胞他们还是要互换和平的。首场演出的时候有数十个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到了音乐会现场,这个意义非凡。所以才有了就是今年的12月9号,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他们要给我搬一个纪念奖就为这个作品,而且大屠杀纪念馆最后的时候,音频上有这个作品两岸三地在人民大会堂在六十周年时候,演出盛况的录像,还有总谱也在那。原来是把手稿放在那,我想手稿放在那意义不大,应该留存到音乐学院博物馆里面,图书馆去好。[ 2014-12-14 19:54 ]
[主持人]而谈起《和平颂》的创造初衷,著名创作家赵季平认为,他责无旁贷。[ 2014-12-14 19:52 ]
[赵季平]我的总谱的第一面是献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是给这些遇难同胞写的。因为二战方面的题材音乐作品,在欧洲的这些作曲家中间比较多。那么我们在这方面的用交响乐形式,更重要是用民俗乐队交响乐的形式,反映这一段历史和反映中华民族心声的东西有缺失。所以我在本世纪初,他们提出来请我写,我就觉得是义不容辞,义不容辞。就是冲着遇难同胞这个主题,那么这个惨案就发生在南京,就在长江边。于是我们在采风的过程中我是多次去研究,我记得非常清楚,我们是在我还有南京民乐团的团长,还有他们南京省话剧的文艺处的处长,还有一个南京的一个文化学者,还有一个就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现在还是我们,我们在一起。反映这段历史,离不开这段历史,这段历史最有代表性,金陵,于是就突然有了抓住"江"的部分。第一乐章就叫《金陵大江》,《金陵大江》反应的是就是洗礼、背叛和容忍,他们是善良的,这块土地是美丽的、富足的,在这块土壤上,他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2014-12-14 19:50 ]
[主持人]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和平颂》的第一乐章《金陵大江》。第一乐章以大气、舒展的旋律将听众置身于万里浩荡的扬子江边,金陵2500年的历史文化古都的氛围当中。那么作为作曲家赵季平为什么会选择"江"为印象来表现这部交响音乐作品呢?赵季平说,南京这座城市诞生在江边,而当年那段悲惨的历史也发生在江边。[ 2014-12-14 19:49 ]
[片段欣赏]《金陵大江》[ 2014-12-14 19:42 ]
[主持人]伴随着观众热情的掌声,著名指挥家叶聪先生上台。刚才主持人濮存昕先生介绍了《和平颂》这部交响音乐作品共分为五个乐章:《金陵大江》、《江泪》、《江怨》、《江怒》、《和平颂》。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听第一乐章,《金陵大江》。[ 2014-12-14 19:42 ]
[主持人]今天晚上中国大舞台为您播出的版本是今年9月3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的版本。大型民族交响音乐《和平颂》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赵季平先生作曲,新加坡华乐团音乐总监、美国印地安纳州南湾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叶聪先生指挥。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获得者濮存昕先生主持。
[ 2014-12-14 19:41 ]
[主持人]晚上好听众朋友,感谢您准时守候在电波旁,聆听每周日晚为您播出的《中国大舞台》节目,我是今天节目主持人子文。今年的12月13日,是我国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昨天,全国各地举行了国家公祭日的祭奠活动,深切哀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杀戮的死难同胞。饱经沧桑、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更加热爱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因此在国家公祭日前夜,首部以《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为背景,以反对战争、歌颂和平为主题的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和平颂》在南京保利大剧院隆重上演。今晚中国大舞台为您安排播出的就是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原创的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和平颂》。[ 2014-12-14 19: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