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维亚]谢谢您,谢谢观众朋友们。 [ 2017-04-09 21:00 ]

[主持人]其实要跟我们的听众,很有我们一些手机客户端的网友们要说的是,其实《大汉苏武》这样一部歌剧它不仅是可听性很强,同时它也是一个全系列一个视听的一个声音,因为在现场的整个舞台布景和一些调度,以及背景的展示,实际上你在听觉和视觉上可以达到双重享受的,真的他的整个艺术魅力如何形容呢?身临其境,亲临现场是最能够完整体现的。但今天也是很容幸邀请到郝维亚教授,作客我们的节目跟大家分享了那么多,讲了那么多,也是在我们稍候8:30以后,会给大家较为完整的播放我们这部原创歌剧《大汉苏武》当中的精选唱段。最后也是感谢郝维亚教授作客今天的《中国大舞台》。 [ 2017-04-09 21:00 ]

[郝维亚]2013年《大汉苏武》完了以后就进入象征的调整和修改,因为一个歌剧他太庞大了,动用的人又大,修改和调整期也比较漫长,我同时也特别感谢这几年国家艺术基金给了他很多的资助,使得我们能在这几年当中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它。这个是一直在持续的过程,一直持续到去年2016年,参加这个中国艺术节的大奖这一次就算彻底完成了,我最近在准备乐谱的出版工作。2014年我是给上海周晓林跟(周英)写了一江春水,主演是(廖昌永)然后有(黄英)、有(李秀英、还有周小灵、董丰)还有另外几个很好的演员。完了以后去年11月8号,我、然后导演(艺立明)编剧(冯博明)老师,我们一起给这个重庆歌剧院做了一部叫《心怡公主之千手观音》有一些宗教意味的题材讲观音的故事。忍辱负重,最后成佛。这个戏,我一般是两年才能弄一个,所以我今年是一个剧本的准备期,今年就写一些乐队作品,准备2018年拿出一个更好的题材能够奉献给观众。[ 2017-04-09 20:59 ]

[主持人]也可以显示出就是您在整个音乐创作上,有很多的一些新奇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的想法。那么在接下来像这部《大汉苏武》,等于说这是为家乡创作的一部作品。在接下来,您其他的还有哪一些近期很快会和我们观众见面的一些作品吗? [ 2017-04-09 20:58 ]

[郝维亚]当时想到这个了。 [ 2017-04-09 20:58 ]

[主持人]当然这个在通常一些音乐会的演奏席上是很少见到。 [ 2017-04-09 20:57 ]

[郝维亚]不是很难,咱俩也可以。[ 2017-04-09 20:57 ]

[主持人]而且这样组织指挥着这个乐队的乐手,一边演奏,一边用口技。 [ 2017-04-09 20:57 ]

[郝维亚]还可以吧。 [ 2017-04-09 20:57 ]

[主持人]现在达到了非常出奇意料的效果。[ 2017-04-09 20:56 ]

[郝维亚]因为这个地方舞台很好看,从当时有个大连,这个掉度从上面掉下来,一片冰雪的世界全部是白的,然后鼓风机吹着这些东西,老在抖。再加上风和一些冷光的配合,让人就挺冷的。[ 2017-04-09 20:56 ]

[主持人]现场的听众的反应的是怎样的? [ 2017-04-09 20:56 ]

[郝维亚]是这样,就是除了民族元素您刚才说到的戏曲的秦腔以外,我其实在首演的时候还动用了第一埙演奏家,这是一位,还有一位琵琶演奏家,还有一个是当地称之为(影響)而就接近于板胡这样有三个,但是这个团队很大,慢慢就删删删,但就这个第一埙,这个胡家之声就一直就留下来了,因为一个陕西也是埙的大省,也是埙的故乡。所以这个包括埙经常会中间演奏苏武的古曲的老主题,这是一个。另外一个您刚才听到的风声就是他那个环境有严酷,我又没有风声我当时就灵机一想,来请乐池里的所有这6、70个乐队队员,但是给我做点口技,但是很配合,边拉着琴,边敲着打击乐。当然除了这个管乐,他占着嘴呢,都帮我做一个槛墙,做一个这些东西。所以那个声音您听到的风声是乐队队员口技做出来的。 [ 2017-04-09 20:55 ]

[主持人]在寒风凛冽的旷野当中,苏武持着一个已经“节毛落尽”的光秃秃的旌节在那里吟唱着他对家乡的一种思念,这个当中我不知道听众朋友有没有注意到,一开始有埙的声音,还有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风中的声音,是现场拟音器吗? [ 2017-04-09 20:55 ]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将共同欣赏到的是苏武当中的一个《咏叹调》,一起来欣赏。 [ 2017-04-09 20:55 ]

[郝维亚]真是回头看很多事情又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大汉苏武》是2013年8月18号首演,我记得就是2013年8月17号前一天国家出台了一个什么文件,那个文件的意思就说是要鼓励更多的创作而不要去搞很多的晚会,这种快餐性的文化,紧接着这几年又提出什么讲中国故事等等这些东西,也就是说在国家层面上意识到这些问题了,可能《大汉苏武》或者歌剧这门样式,尤其我刚才提到了2008年国家大剧院建立成功以后他的所有的推动歌剧的力量不可小觑,他也做很多的普及,引进外国的很多制作,整体提上去。也就是说这里有很多的偶然因素但是也有很多必然因素,中国GDP的增长,因为整个世界无论如果我们非分这种非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这种而言,由于歌剧就是他们的本土文化,所以他们更多做这种传承继续发展,但是非他们这些文化,比如说我们以东亚而言,日本和韩国走在我们前面,我在那读书就访问的时候,大量的日本、韩国的学生在那学声乐,因为尤其是韩国(郑明熏)在那吗,很多日本和韩国的学生在学音乐的各个方面。但是为什么?因为他们会的经济比我们更好,他们更多人能去,但是这几年据说中国人已经到处都是了,所以这几年青年一代,尤其80后的演唱家,你像这里的周晓琳和薛浩银,还有很多很优秀的,他们好多都从国外回来,然后中国的变化和进步再加上创作者们不断的有机会创作,因为歌剧的创作者而言,他也需要有一个自身成熟的机会,无论是我们知道大家熟悉的什么威尔第包括普契尼什么,他们的前几部歌剧都不是很好。但是都是顺应时代或者那个时代又给了他们后续创作的机会,然后他们就抓住了,当然他们也很努力。所以说作曲家、编剧我们都需要这样一个成熟的机会,大家共同成长。 [ 2017-04-09 20:54 ]

[主持人]那刚才您也谈到了,歌剧在中国其实他的普及程度还没有那么广泛,因为毕竟他是来源于西方的音乐艺术,但是他们这个音乐样式其实这么多年发展下来很成熟,同时也很专业,这部歌剧现在在中国的发展水平您怎么看? [ 2017-04-09 20:54 ]

[郝维亚]那没有,我在学校的主要课程是教作曲,我的普及工作都是在校外的,因为我们学校是一个专业的音乐的院校,他不承担这个任务。 [ 2017-04-09 20:54 ]

[主持人]您现在音乐学院有没有这样一个团队和您一起来做这样一个事情? [ 2017-04-09 20:53 ]

[郝维亚]还可以,因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完全是不累的,我想这个想法首先是2006、2007年的时候我在意大利学习,当时你想他们有很多的所谓大牌的演唱家、指挥家他们每到周六周日都上电台或者是公开的讲座,普及歌剧的知识,然后带动年轻人,所以我觉得普及工作真的是好像是很重要,尤其在歌剧现在在中国发展还远远不够,所以做很多普及工作,我自己也从观众那里反馈到很多他们很多真实的感受,所以我觉得与我的写作而言与歌剧的发展而言还是能做一些事情的。当然另外一方面,我觉得就是所谓做研究,因为歌剧也是比较复杂的艺术样式,在中国他的专业院校的研究都不够,以我个人而例,学校里我当年做学生的时候,对于歌剧也就是知道那一点点,然后也是学习,然后才能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所以这些方面都需要大量人的投入和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我想最少十年或者要一代人以上,我们的歌剧整体的创作状况,观众状况,甚至我还是希望市场会越来越好。 [ 2017-04-09 20:53 ]

[主持人]说到刚才您接到这个话题,您也提到了中国的戏曲和西方歌剧的不同,您现在其实在音乐学院,除了歌剧音乐的研究教学创作同时其实您也参与了很多关于歌剧音乐的一些普及活动,就在您繁忙工作之余还抽出这么多时间参与这样一项活动,想问一下您累吗? [ 2017-04-09 20:52 ]

[郝维亚]一个比较有威严的声音,他毕竟也是个君王,他站在他的族群和站在他的利益上来说,他要维护他的子民。 [ 2017-04-09 20:52 ]

[主持人]男低音一出现,熟悉歌剧的朋友都知道,这一般都是反面角色,在这当中是单于的一个演唱,他的演唱者是彭康亮。 [ 2017-04-09 20:48 ]

[主持人]接下来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歌剧《大汉苏武》第二幕当中的两个唱段,接下来是单于演唱的唱段,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 [ 2017-04-09 20:46 ]

[郝维亚]尤其是语言,因为我们的中文的语言和西方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中方语言是单音节,西方多音节,多音节就会造成对重音的调整,方式和我们很不一样,刚才我们知道有韵白还有普通的白话,京剧里叫京白,他所有对这种语言的强调和字词的强调,他不但反映戏剧性,他一定要让你听的清清楚楚,感受那个人物的变化,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去借鉴和学习的。 [ 2017-04-09 20:45 ]

[主持人]哪怕整个创作的手段和方法包括角度都是要完全结合中国本土化的这个。 [ 2017-04-09 20:45 ]

[郝维亚]我可以给您说两点,第一个他们开始排练的时候,就是大家全部坐在那就说,根本也不唱,就说到唱段就跳过去了,然后也没有乐队,乐队只有一个打击乐主要的板鼓在那,他也不拿鼓,就拿嘴,那边在接过去,就在小破屋里头大家抽着烟这帮人就这么叨咕,极生动,你会觉得每一个人物都那么活灵活现而且充满了感染力,我天,我说这不要音乐就行了,但是他也不是话剧,因为他将来还会有表演,同时他还是是带着韵白吗。他们称之为下地排练,进入排练厅以后动起来了,动起来以后经常为了向戏剧演员展示他的工夫他的技术,这个地方音乐再加上个几小节,那个地方音乐不要了,这个鼓上速度在一点,他一切处于动态,而且音乐就变的仅仅是众多表现手段的一个,所以我就想起当年是王国维先生说的吧,中国的戏曲以歌舞来演绎故事,也就是说他舞台的生动性,他所有的舞台的表演、音乐、台词、服装、道具就舞台上所有元素都处于动态平衡当中。她跟歌剧很不一样,歌剧是一个完全以音乐为核心,所以你去看歌剧的节目单,广告第一挂出来的都是作曲家。他们是太动态了,但是那种在动态中的平衡和找那个兴奋点是非常非常让我有这个感受到而且及其感人,所以我就想到了,说老实话我觉得所谓中国歌剧要去吸取的可能是这些有可能有想法的表达方式,并不是说直接你用一个掉调子,用一个什么曲子你唱了一下那就算中国歌剧了吧,可能要更多的从更深入的角度,可以找到他戏曲里令人感动和光彩的那一部分。 [ 2017-04-09 20:44 ]

[主持人]为什么称之为奇妙? [ 2017-04-09 20:44 ]

[郝维亚]首先我觉得任何的创作你要尊重你创作的艺术样式和本身,所以我觉得你既然是歌剧,就像歌剧的样子,歌剧简而言之用音乐讲述戏剧,你要把你所有的音乐戏剧化,和戏剧相联系,电影你就好好拍镜头,用画面来讲故事,所以我想先是一定要强调这个,每个艺术家是要尊重他本身的表达方式。要像戏曲一样,戏曲就有他的程度化、虚拟化这样的方式,你不能强求他,像歌剧那样做,那么歌剧也不会像戏曲一样去做。但是对于创作者而言,我想现在的民族化和本土化提了很多,这样的提法除了文化的自信以外,我觉得的更多的是一个创作者自身的自信和一种文化自觉的寻找,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可以看电影,电影完全从西方传来,话剧也是从西方传来,但是你说你天天哈姆雷特,不是他不好,那么中国人的思考和中国人的形象在哪里?我们作为创作者我们都是中国人,我肯定要为我的这个时代,和我所感受到中国对我的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一样歌剧我借用西方艺术样式,无论他本身就是讲述中国故事的内容,但是我得让中国观众听的最少一个是不别扭,关键能被他感染。说到这我其实想跟您分享一个我的经历。2016年的1月、2月吧,利用寒假这两个月,我在陕西省戏曲研究员和他们合作给他们配戏,完成了一个秦腔的全本戏叫做《诗圣杜甫》,这是我一次非常奇妙的经历,就对于戏曲的学习。 [ 2017-04-09 20:44 ]

[主持人]欢迎回来,这里是每周日晚为您播出的《中国大舞台》,我是子文。我们荣幸地邀请到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歌剧《大汉苏武》的作曲 郝维亚先生今晚做客直播间。刚才我们就《大汉苏武》聊了一些话题,其实这部歌剧如果从这个形式上来说,他可以说是中西艺术融合,有西方政客剧的范式,同时又我承载了整个中国歌剧的内容,用西方的形式讲了一个中国故事,那么其实这也是最近这些年来很多中国作曲家在尝试的事情,就是让歌剧民族化、本土化,就是如果从大的方针来讲,就是如何更好的来讲述中国的故事,其实这样一种用西方的方式讲中国故事也是为了我们不仅要让当下的中国年轻人更加听的懂这些历史故事,也是为了让更好的世界进行沟通,在这个创作过程中,尤其在这部歌剧创作当中,我想知道一下您受到国外的听众和观众他们给您的反馈是怎样的。[ 2017-04-09 20:43 ]

[主持人]感谢郝维亚教授,刚才就这些话题做的分享。这里是《中国大舞台》广告之后继续我们的节目。 [ 2017-04-09 20:40 ]

[郝维亚]他们做了一些音乐会版,然后我们也做了一些普及,歌剧现在也是比较灵活的样式,这个不但是在中国了,在全世界都是这样的,一部新戏我们只原创新戏,或者是一个新的制作,比如像什么《蝴蝶夫人》这一个新的歌剧的制作,《蝴蝶夫人》是一个1904年的戏了,但他如果做一个新的版本,他都会做很多的普及,因为我们承认歌剧的辉煌一般歌剧史认为,就是1924年随着普契尼的去世,歌剧的辉煌已经基本上结束了,那么进入更多的表演状态以后,观众的流失在中外都是有的,那么由于新形式比如说电影、比如说流行音乐、比如说音乐剧,比如说现在欣赏形式的如此多样化,我们不能苛求观众们光来听我们歌剧,所以都要做很多普及和推广工作。 [ 2017-04-09 20:40 ]

[主持人]但其实我也注意到,为了能够让歌剧更多的贴近受众,尤其像咱们《大汉苏武》这部分歌剧,他其实除了这次文化大奖整个完整的舞台版,还有一些更加情形的版本还会进入到其他不同场合进行演出是吗? [ 2017-04-09 20:39 ]

[郝维亚]首先之刚才这些溢美之词我真是不敢当,因为不是说我谦虚的问题,歌剧在中国没有多少年,所以我们的院团、我们的创作尤为可惜的是我们的观众群,大家对于歌剧的了解欣赏还远远不够,我为次真的插您一句话,2009年我和著名的作家编剧(刘横)先生合作山村女教师,首演那七场我们天天在一起听,剧院的各个角落聊,他当时说了一句,他说现在你们这个歌剧很像我们十年前的电影,电影院都改了,但是就那么几个导演就那么几部分戏还参差不齐,所以你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剧目的积累,整体创作船队的提高,同时还有观众去开始大家习惯于看中国电影,给中国电影买票鼓掌,所以我觉得这些东西我们的路还很漫长。 [ 2017-04-09 20:38 ]

[主持人]我看到有一些评论认为《大汉苏武》这部歌剧在舞台上是复活了一个丰满伟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苏武,实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会合交融,中国歌剧和世界艺术的对话沟通,是一次比较有特殊意义的创新和探索,其实您这些年在整个的歌剧界也是非常活跃的歌剧创作者,您对于中国歌剧的创作尤其是民族歌剧您是怎样看待的? [ 2017-04-09 20:38 ]

[郝维亚]是有一些,比如说她刚才上场的时候还带了一些花腔,后面就没了。但是我觉得因为能理解就是所有的观众对于美好的音乐或者是好人好事对于弱者都是抱以同情,但是我必须要说这部戏我们称之为抬头肉,也就是以主人公角色命名的戏,苏武,就像卡门、托斯卡一样,毫无疑问苏武是一个最终的角色,苏武估计出场率要在80%以上,那么他也是从一个中年,他出发的是一个中年人,然后中年一直演下来十九年回家,他不但整体的形象要变,胡子什么这些体态都要变,他手持的(佛节),从开始很完整到最后就光秃秃拿个杆就回去了,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我需要给他的音乐写的更为复杂和更多的变化,所以这两位男高音尤其是薛浩银也完成的相当好。 [ 2017-04-09 20:37 ]

[主持人]但是在这部剧当中其实索任娜她扮演的这个角色年龄跨度很好,从一个牧羊的少女结识苏武进入到了中年,这个其实对于女高音整个色彩和创作当中其实你也做了很多的一些笔墨和设计。 [ 2017-04-09 20:37 ]

[郝维亚]身高,个人的人,十个指头伸出来都不一样,然后除了女高音我们一般戏剧、花腔、抒情还有影片的片子也有,这和我们了戏曲也很像,我们即便是女生的行当里头,“旦”花旦、彩旦、清一、老旦、刀马旦、很多了,他都会分很细,这是一个成熟戏剧能做到的事情。
[ 2017-04-09 20:36 ]

[主持人]对,跟她当时聊的时候她也谈到了其实女高音训练方法一致,如果真的按照西方德国的声乐体系分的话,他会分的很细很细,就是每个人的声音特点、生理结构是不一样,他的嗓音特点也不一样。 [ 2017-04-09 20:35 ]

[郝维亚]刚才说的那个一江春水她也演了。[ 2017-04-09 20:35 ]

[主持人]我记得曾经跟黄英老师在谈谈她的。 [ 2017-04-09 20:34 ]

[郝维亚]因为所有的戏剧的写作,如果你对演员足够熟悉,这也是我们中国戏剧上的常用的方式,给梅老板写戏,给谁谁谁写戏,他会非常适合这个演员,把演员的工夫能够发挥出来,这也是创作的时候如果你是事先你能知道你跟谁合作,因为大家知道女高音训练的原则可能都一样,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长处,你可以把他更好的那一部分发挥出来,也很好玩。 [ 2017-04-09 20:34 ]

[主持人]这也是充分展现了高音的特点。 [ 2017-04-09 20:34 ]

[郝维亚]这是现场观众的掌声,周晓琳音乐很好,同时她还有一个很好的技术,我们称之为高弱,就是在高音区弱下来,因为我跟她很熟,所以那个降B那个音是她非常好的音。 [ 2017-04-09 20:33 ]

[主持人]大家现在听到的背景音乐就是索任娜也就是周晓琳扮演的索任娜在第二幕的一个独唱的片段,我们来欣赏一下。 [ 2017-04-09 20:28 ]

[郝维亚]首先我说所有的歌唱家我都非常的感谢,他们都非常优秀,当然了周晓琳,一个是2009年的山村,实际上在这之后,《大汉苏武》演完以后2014年我在给上海(周小燕)歌剧中心写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她也边沿一个重要的女性合作,那部戏等于我们俩合作了三部戏了,很优秀,他也确实是80后中国女高音一个重要的指标性的代表人物,反正合作多次对我来说她总是能够很准确的把我的音乐能够唱出来,另外一些像这次《大汉苏武》扮演的B组的薛浩银也是非常活跃的80后的男高音,非常棒,还有男低音彭康亮老师,然后男中音张海庆,还有他们团的一些年轻演员,因为格局艺术这点和所有的表演艺术都相似。就是创作者是要努力的完成,但是没有一个优秀的而且是一个了,一个就跟演唱的团队了,这些演员们在舞台上你个人的想法和愿望是无法传递给观众的,都是很好的演员。 [ 2017-04-09 20:26 ]

[主持人]这次在剧中扮演索任娜这个角色的,A组的演员是咱们国家大剧院的青年歌唱演员周晓琳,她在您的很多部歌剧当中也是担任过角色,比如说《山村女教师》当中的杨彩虹,跟这位歌唱家的合作能谈谈您的一些经历? [ 2017-04-09 20:25 ]

[郝维亚]我想您印象深刻包括观众也印象深刻吗?就是这是一个艺术本身的他的质感,也就是万绿当中一点红,那个红就会很明确,这部戏毫无疑问是一个男人戏。也就是苏武排第一号,然后他的反方势力单于男低音排第二号,然后还有一个李陵男中音,在中间因为他投降或者再见到苏武又自杀等等,以他们三人为核心的,争论一个什么是忠诚,什么是背叛,因为两人选择不同最后境遇不同。那么作为歌剧的完整样式,我觉得倒不说我怎么样,作为歌剧完整样式他是因为声部需要平衡,老听男人唱歌再怎么样他两个小时一会大家就烦了,所以我们需要女高音的色彩,这是其一;其二但是我们尽量控制住女高音,另外一个还要说道的就是,在舞台上,在苏武是否回家、苏武十九年能够坚持下来与否我们要想到他毕竟在当地还有一个家,也许那个家是贫穷的甚至环境是艰苦的,但是有一个所谓爱他的,包括他们还有孩子,所以让他们十九年能够坚持下来,要不然一个人在十九年苦寒之地是不可想象的。 [ 2017-04-09 20:24 ]

[主持人]但是在这么多男性角色中,索任娜这个角色最后还是立起来,在舞台上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很多的唱段也令人过耳不忘,您在创造这个角色当中又怎样的一些当时的想法和您创作之后获得的一些体会? [ 2017-04-09 20:24 ]

[郝维亚]虽然就提了很简单的一笔,当然中国的历史女性不会有很多的被提到的可能性。我适当的给了她一些,但是还是不多。 [ 2017-04-09 20:24 ]

[主持人]可以说在这样一个现代舞加秦腔元素的融合,在这部原创歌剧当中用全新的形式展现了一个传唱千年的历史故事,其实在这个历史故事当中应该说就像我们刚才回顾这段苏武牧羊的史诗一样,绝大部分都是男性角色,但是在我们这部歌剧当中在还原了牧羊女索任娜的形象时候,其实您可以参考的文献并不多,恐怕汉族当中只有一笔描写过。 [ 2017-04-09 20:23 ]

[郝维亚]首先这位演唱家叫李志祥是陕西戏剧研究院的非常优秀的演员,铜锤花脸,这也是戏言和陕西很有代表的,不但是秦腔而是秦腔中尤其具有典型符号的,所谓后吼秦腔和花脸,陕西话说(方言)就是这种声音。我们当时也是说肯定要寻找到不仅仅是,对于创作者而言,不仅仅是我为陕西写我就要用陕西的元素,他更大范围内是一种作曲家要有自己独特的或者是很有意思的角度进入,所以我们在想歌剧是有一个戏曲,但是如何能以一个更加吸引人的,有趣味的,这样一个新鲜的开始呢?我就想到了秦腔,当时我还给把找了身份,因为我需要把他身份要能够跟他说清楚,想是一个什么苏武墓的守灵人等等等等,最后当然我们在广播上看不到,舞台上他实际上还是一个双簧,还有一个舞蹈演员他们二人同时在节奏当中表演,你一会儿能看见秦腔演员,一会儿能看到舞蹈演员,双簧互相在错,还是挺有意思的。由于这种声音和这种艺术样式的这种特殊性,所以一头一尾演员他就干这个事,他总共上场时间,比如说150分钟歌剧,他可能只有3分钟,但是他这三分钟是很夺目的,很令人过耳不忘的。 [ 2017-04-09 20:23 ]

[主持人:]这段秦腔我当时在听音响和我在看这个咱们演出视频的时候,我的感受是,忽然间让我想到了藏戏当中的说书人,那样一个演出形式的一种角色,但是他又和这个书生不一样,在咱们整部的大汉的格局当中,他又是一个代入个人情感的一个角色,他在整个剧开头起到一个开篇讲述的过程,因为在最后结尾他又是一个回述和提升,相当于民间的说书人在讲述的苏武的故事。当时这样一个形象您是如何想到把他跟戏剧契入的如此深? [ 2017-04-09 20:22 ]

[主持人]对,因为毕竟在汉书当中只有人物生平的概况,并没有当时具体人物的一些处境下的独白或者对白,因此这些只能靠我们后期的艺术创作去加工,同时虽然这是一部历史剧,我们也不能太用文言的方式来表达,更要用一些和音乐贴合,而且在舞台戏剧上,符合现代观众接受方式语言表达方式,去传达一些意义和情感,其实在这部剧当中您刚才说到您是陕西人,在陕西创作一个当地人物的歌剧元素的作品,肯定得少不了当地一些戏曲的元素,曲艺的元素,在当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开头戏曲部分和最后结尾,尾声的部分用到的秦腔的部分,我们现在听一下。[ 2017-04-09 20:01 ]

[郝维亚]这个刚才演唱的是苏武是陕西的男高音米东风,索任娜是周晓琳,单于是彭康亮男低音还有一个卫律叫何振。刚才那个歌一说到剧本我就在想,无论我,无论任何只要参与这种戏剧音乐写作的作曲家对于剧本是非常非常看中的,刚才还少说一个问题,就是歌词问题。中国的歌剧因为深受我们中国文学的影响,包括人对于美好的歌词和文字的向往,有些人甚至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当然这个词可能并不是仅仅说我们就天天研究于诗歌了,他指中国人的这种审美,尤其在文字上的审美。但是在戏剧当中有一个问题,如果到处都是一些美好的词汇和一些(复兴)他势必会影响到所谓戏剧的进行和一些有力量和真实的表达,因为你要美好的词汇等于软化了或者遮盖了这种戏剧的迹象,所以在词上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我都会和编剧去讨论、去修改,然后不断的讨论最后才能定稿下来,所以你会看到歌剧我现在已经检出了这些《咏叹调》他的所有的这些唱的这些开始,这些我要用漫长的岁月消弥他的傲气,你像这些都是带着一些当时人物的性格和当时戏剧进行的事件,才会让这个音乐进行得更加有力和往前走。 [ 2017-04-09 19:59 ]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歌剧苏武第二幕当中的索任娜、苏武单于和卫律四重唱的片段。[ 2017-04-09 19:52 ]

[郝维亚]关于歌剧创作一上来就是剧本,剧本创作几乎要成功的话,这个歌剧就成功一半了,所以在剧本开始的时候,大家群策群力,除了编剧、导演很多人都在提供一些很好的意见。剧本的创作在歌剧里头和其他的戏剧,比如说话剧、影视甚至戏曲也会有相同之处。但是也有很多不同之处,首先我觉得任何编剧都要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你写一个剧,你要回答你为什么写这个剧,你要回答这个。当初他们拿来第一稿剧本让我看,我说我不太满足一个问题,为什么苏武19年还要回来?我们知道虽然历史的大概情况就是他去十九年被匈奴扣留,但是最终回来,但是这其中还是很波折的,比如说他被扣留的原因是,他已经和当时匈奴的单于已经达到协议了,就是双方休兵不打仗了,但是他手下有员副将叫张胜又篡夺着单于他妈,这里头有些事,因此而谈判破裂。所以他被扣留。被扣留他自杀但是未成功,然后单于就把他扣下来,扣下了以后又传出消息和谣言,当时汉武帝还是认为他是投降了,所以把苏武的儿子好像是杀掉了,老婆改嫁了,妈就活活气死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把他都忘了,忘了以后又过了很多年,又换了一个新皇帝,然后双方又谈,因为我们知道在于汉初的时候,中国当时大陆地区面临的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于北方的匈奴。那么又谈,打打谈谈,说好咱再不打了,不打说我们这还有你们一人呢,叫苏武,那个时候才想起来,想起来才把他接回去,接回去我们知道苏武在那十九年和当地一个叫索任娜的女子,根据汉书的记载结婚,结婚后还有一个孩子叫苏通国,他自己先回来,过了几年又把苏通国接回来,然后他的这个索任娜这个姑娘就死在当地了。所以这是一个因为历史他有的时候就概述了个人得很多的、很真实的、很感人的事件,你就淹没在历史的洪流里头了,所以我就问编剧,为什么苏武十九年以后还要回来?然后编剧当时的回答就是爱国啊?想家啊,我说这我承认,但是好像这个感染现在的观众、说服现在的观众是不是还有一些不足吧?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所以我想然后就复活了一个人物,就是中间的李陵,包括李陵的自杀等等这些,所以我想任何戏剧的创作第一个就是创作者都要面临一个问题,你要很诚实的和有说服力的去把这个剧中的思想表达出来。第二点歌剧创作的剧本,他还有一个问题有很大关系,就是要符合音乐的样式,什么叫符合音乐的样式,比如说在剧中他要十九年,这十九年你不能光靠字幕吧,过去几年,你要让观众在心理上有一种他在那受苦受难那种漫长的等待感觉。所以说中间我要插两手纯粹的合唱,让戏剧停顿下来,让大家等待感受那个时间的过程,同时你要去编,什么时候独唱,什么时候是男高音,女高音各种要编这种所有的为音乐、为歌唱、为歌剧服务的戏剧样式,最终才能成功。 [ 2017-04-09 19:50 ]

[主持人]所以创作是很卖力的,那这部《大汉苏武》展现民族细节的是歌剧史诗了,而且这个中间的很多人物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同时这部歌剧我也注意到,可以称做是陕西歌剧的大汉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之前也都是描写另外两位历史人物,那么当时在筹备这样一部格局的时候,还有哪些情景您印象非常深刻的吗? [ 2017-04-09 19:50 ]

[郝维亚]上次来是应邀来歌剧普及讲座,当时人挺多,我也没记住您,今天有幸见到,谢谢您,谢谢大家!歌剧是西方艺术样式,到了中国以后时间并不是很长,我们创作的量和质还都不够,但是这几年尤其是2008年大剧院建设成功以后,歌剧整体的无论是市场创作,包括观众群都有很大的好转。我是在2012年的时候接到陕西歌剧舞剧院的邀请,必须得插一句,我也是陕西人,所以说给家乡写作心情之激动,包括誓言一定要写好。[ 2017-04-09 19:43 ]

[主持人]跟郝维亚教授,这回是第一次的这么近距离的接受,在节目当中。上一次跟您见面是在我们电台的一次学术讲座当中,您当时给我们讲的是意大利歌剧,另外讲到西方歌剧和西方语言,讲到的是音乐和民族语言的关系,当时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这次创作这样一部民族歌剧,其实在运用过程当中中,您也是把很多的民族音乐,融入到西方形式的舞台表演当中去。[ 2017-04-09 19:43 ]

[郝维亚]主持人好,观众听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2017-04-09 19:40 ]

[主持人]听众朋友,以及各位通过央广网和央广音频客户端收听节目的网友,大家晚上好!这里是每周日晚为您直播的《中国大舞台》栏目,我是主持人子文。今晚为您安排播出的是: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参演剧目、第十五届文华大奖获奖剧目、原创歌剧《大汉苏武》。在宋代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中有这样一句“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苏武节”这三个字,正是出自《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苏建·(子)苏武〉。指的是汉朝的苏武出使匈奴时所持的符节。苏武牧羊的故事相信很多朋友都非常的熟悉,我们可以简单的再回顾一下这个故事。也是一个历史的史实。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苏武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结果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今贝加尔湖,一说甘肃民勤 ),扬言要公羊生羊羔方可释放他回国这明显就是刁难和迫害。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到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后人就以“苏武节”用作忠臣的典故。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欣赏这部原创歌剧,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歌剧《大汉苏武》的作曲郝维亚先生今晚做客直播间。欢迎郝教授。[ 2017-04-09 1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