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名家诵读|四季—夏之韵(四)

2017-06-13 15:35:00来源:央广网
 

  第一部分:古诗

  《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明 陈继儒 朗诵者:苏扬

  桐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蟪蛄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第二部分:古诗赏析

  李山:《初夏夜饮归》是说夏天从外边回来,经过一片梧桐树的花,朦胧的。“棹歌归去”就是一边驾着船一边唱着歌,这个也是中国古代文学里面写这个船的时候经常有棹就有歌,这属于棹歌。“归去”,就是回家。蟪蛄,蟪蛄是什么?就是北方,俗称“拉拉蛄”,这个也是夏天的虫子,一出现蟪蛄了,明显的夏天特征。“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因为他是在船上,所以看到的是旁边的光景,是曲曲折折的有柳树的这种河岸,有河湾,有矮矮的茅屋,这个光景应该是江南这样特有的光景。

  “笑指吾庐何处是?”我们走了半天,看到的是夏天的光景,尤其是茅屋矮,他写的就是乡间生活,他写的是一种很平易的、最接近自然的一种东西。我住在哪儿,“一池荷叶小桥横”,很典雅。远方有河塘的,有荷叶的,另外还有一个小桥横着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家。“灯火纸窗修竹里”,晚上嘛,看到灯火了吗,纸窗映着篝火红红的。“读书声”,这点明了自己的身份。我就寄居在这样一个世界当中读书朗朗,耕读传家,这在夏天读这样的诗,可以让人心静、心凉一点,所以它还是蛮有感染力的。

  第三部分:名篇诵读

  夏感 作者:梁衡 朗诵者:黎江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编辑: 王肖军
关键词: 名家诵读;夏

名家诵读|四季—夏之韵(四)

自古以来,很多诗人作家,写下了不少有关夏天的诗句,歌颂夏天的美好和浪漫。从今天起,中国乡村之声推出特别节目《名家诵读—四季—夏之韵》,我们邀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黎江、苏扬,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和大家一起赏析与夏天有关的文学经典,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