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乡土乡情

青海大通的花儿

2014-01-13 10:54  来源:央广网  说两句  分享到:

  “老爷山上的刺玫花,刺玫花把人的手扎;

  人前头见了甭说话,大眼睛一闪了回答!

  老爷山上的刺玫花,扎哩嘛扎是折两把,

  只要尕阿姐说句话,死哩嘛活哩在一搭!”

  ……

  说起花儿,我们就会想起大通县,想起出土于大通上孙家寨的舞蹈彩盆。那舞蹈盆上五人一组手拉着手的古人,不就是得了大通灵山秀水的启迪踏歌而舞的吗!他们边舞边歌,那嘴里哼唱着一种旋律,这旋律来自天籁,这天籁之声一定是传到了今天,融入了这高亢悠扬的花儿之中;说起大通,我们就会想起那察罕河边五彩缤纷的杜鹃花。那察罕河清凌凌的流水撞击在崖石上翻开的洁白的浪花迎着这五彩的杜鹃,仿佛是花儿灵动的魂!这就是天籁的大通,这就花儿的大通!

  在这片高天厚土上,说起“花儿”,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汉,还是风华正茂的小伙子都会唱上两句。青海省花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宋宝元:

  “比如去临夏,临夏的花儿就和我们青海的花儿不一样,临夏的花儿就和陕北的口音接近。”

  宋宝元说,“花儿”约有300年的历史,据说是由元曲演变而来,花儿的曲调被称为“令”,有上百种之多。花儿的旋律高亢豪放,悠扬婉转。歌词即兴改编,语言朴实,比喻运用自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花儿以爱情为主线,广泛地展现着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多侧面地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展现着广阔厚重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情风俗。

  大通“花儿”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西王母是青海高原的女首领,有一天,她用绣花针挑了两座大山往西走,准备放在她的瑶池旁边。当走到苏木莲河边时,遇见一位放羊的老汉,老汉惊讶地说:“姑娘,你用这么细的铁棍担山,不怕它折了吗?”谁知话一出口,绣花针就折了,两座山落在了地上,就变成了今天大通县的老爷山和娘娘山。老爷山原本叫元朔山,由于山上的关帝庙修得最高大,里面供奉着代表财神的关公老爷,于是,这座山就成了关帝老爷的山,成了人们心中的老爷山。每年农历“六月六”,在大通县老爷山上都要举行大型民歌演唱活动——老爷山花儿会。在花儿会上,各个民族的人都聚集在一起,诉说心事、表达情感,用花儿释放着自己的心灵。青海省花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宋宝元:

  “以前“六月六”到了以后,在老爷山的背后人山人海,哪怕我就不吃不喝,老爷山的花儿是一定要听去的。”

  在宋宝元的心目中,花儿就像流经在他体内的血液一样,让他难以割舍。少年时代背着干粮参加老爷山“六月六”花儿会的经历已成为他记忆中最美好的回味。据宋宝元介绍,老爷山“花儿”会以演唱“河湟花儿”为主,演唱者有汉、回、土、藏等各族群众。“河湟花儿”内容主要以歌咏爱情生活为主,也涉及宗教、民俗、生产劳动、历史故事、新人新事等类型。“河湟花儿”形式以七字四句为主,一、三句押韵,二、四句押韵。语言生动、形象、优美、鲜明,多用赋、比、兴等修辞手法,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花儿”调令十分丰富,有近百种曲调。老爷山“花儿”令最具特色的调令主要有“大通令”,“东峡令”,“老爷山令”等。

  据当地人说,老爷山的历史有多长,“花儿”的历史就有多久,更有人形象地把老爷山歌会比喻成“大观园”,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花儿”表演,“花儿”比赛多达十几场。

  老爷山花儿会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特有的花儿韵味,成为青海地区最负盛名的花儿会。每年农历六月的大通,是花儿的海洋,在山上,青年男女们高唱花儿,放纵情怀。来自各地的花儿艺人和花儿爱好者的歌声,如时而温柔时而湍急的河水,流过老爷山的树荫,飘过明长城遗址的山巅,随着北川河的河水流进群众的心坎。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夏恩博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