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乡村专题 > 2016乡村调查 > 调查报告

央广网

绿水青山好家园(上篇)

2016-10-10 20:49: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10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农村人居环境,事关百姓的安康,承载着亿万农民的希望。到2020年,我国人居环境要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的目标,还要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我们离这样的目标还有多远?美丽村庄该怎么建?系列报道《筑梦小康--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调查》,今天来看第三集:《绿水青山好家园》(上篇)。

  安徽省来安县施官镇西武村是典型的丘陵地貌。一里多长的砂石路,直接通向村民董德新的家。相比以往的土路,如今再也不会下雨天一脚泥了。虽然比不上城里,但是董德新感觉很满足。

  董德新:现在我们农村的环境得到了改善,空气总的感觉比城市要好,还有就是比较清静。

  董德新家的房子是三十多年前盖的,砖瓦结构,如今依然坚固。前后两栋,中间小院里栽满了绿树,别有洞天。不过,董德新满意并不代表他的儿孙们也满意。

  董德新:我的外孙女说,‘外公,你能不能把厕所改成我们那样冲的?’。她还是不习惯我们农村的厕所。我说,首先要有水塔,要有下水道,要有一整套设备。

  旱厕,并不是农村的标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发起“厕所革命”,截止到2015年,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率达到了75%。可是,高普及率并不代表着高使用率。

  同样是在来安县,靠发展乡村旅游致富的杨郢乡,旱厕与水冲式厕所就同时存在。今年70多岁的石玉英老人,三年前,儿子花20多万元建起了楼房,用上了水冲厕所。后来,儿子外出打工,老人就把水冲式厕所封了起来,依旧使用旱厕。她说,新式厕所不习惯。

  石玉英:厕所在外边,上面有卫生间,小孩都在外打工,我们都在底下住,没在上面住,用不着它。

  改厕容易改习惯难。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认为,“厕所革命”更需要改变的是落后的生产方式、陈旧的观念和不接地气的技术。

  朱启臻:“农村厕所问题,首先是脏乱,很落后。但是这种落后是跟落后的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的。老百姓种地,过去没有化肥的时候,主要依靠有机肥,有机肥主要是牲畜和人的粪便。第二,是老百姓常年的生活习惯,不注意厕所的卫生。农村建房子可以建得很漂亮,但是百姓舍不得在厕所上花更多的钱;第三,厕所改造的技术不是很成熟,很多的郊区厕所如果套用城市厕所的模式,搞成冲水厕所,在农村既不现实,也导致了很大的浪费。冲水厕所需水量很大,污水的收集处理也很麻烦。

  中国乡村之声在12个省区进行农村公共服务情况问卷调查显示:近六成受访农民家中仍在使用旱厕。这其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农民有改造厕所的意愿,但是苦于基础设施不配套、改造难度大,所以没有付诸实施。厕所革命任重道远。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调查显示:有超过7成的受访村民村里通了自来水,有21%的村民是自建压水井;只有5%左右的受访农民,吃水要靠河溪地表水、窖藏水或者打深井。但是,有三到四成受访者对集中供水质量不满意。自来水有异味、有杂质、服务跟不上、收费不合理,都是村民吐槽的原因。

  江苏省泗阳县卢集镇郝桥村,是当地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三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破旧的村庄。如今,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村民们住进了统一规划的两层小洋楼,也用上了自来水。不过,村民周守林还总是用井水洗衣服。

  记者:洗衣机用的水是接的自来水吗?

  周守林:自己用小井打起来的,洗衣服就节约一点。自来水不是两块钱一吨嘛。

  自来水通到了家里,村民却用不起。不仅郝桥村的周守林是这样,泗阳县来安街道同兴村的村民,也大多是这样。

  记者:一个月的话,水费得交多少?

  村民女:我交钱,交很少。两个人一顿弄一舀水,吃完刷锅洗碗弄午饭。

  村民女:洗衣服,全部是井水,我都没舍得用自来水,太贵了。

  “龙头一扭水自来”,如此便利却被冷落。除了嫌贵,自来水质量不稳定,也是不少村民纠结的事情。在泗阳县树强村,唐秀珍老人正在给孙子熬粥,灶台上放着儿子花1500块钱安装的新装备--净水器。

  记者:您能够喝出来净化过和没有净化过的水有什么区别吗?

  唐秀珍:不一样。直接的自来水烧出来有很多白的水垢,净化过后的就没有。

  从喝上水,到喝好水,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状况不断巩固提升。

  截至2015年底,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达到82%,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6%。到2020年,这两个数字将分别提升非升到85%和80%以上,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程度也会随之大幅提高。

  小厕所,大民生。2015年,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是75%。到2020年,这个数字要达到85%。

  美丽乡村不应该有被遗忘的角落。从厕所革命到饮水安全,如何让农村居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除了引导农民更新观念,政府增加投入、引进社会资本,都是必不可少的。

  李国祥:一方面要给予农民教育。我们的村长、乡贤和能人,要带头宣讲卫生的重要性,改变农民的传统习惯;第二,政府在新农村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建设下水道等设施,不要形成新的污染,这样农民才有积极性;第三,如果厕所改造的时候没有自来水,就必须要把配套的设施全都建设好;第四,针对农民的实力和资金非常有限,政府给予适当的补助,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发力,解决农村厕所改造和环境卫生的整治。

  建设美丽乡村,绕不开农村改水改厕、垃圾污水处理这些难题。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不仅决定着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城市人口的环境质量。

  (记者:何鹏 韩晓 孙涛 王慧 江苏站杨守华 安徽站张秋实)

编辑:王肖军

关键词:筑梦小康;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调查;农村人居环境;厕所革命;自来水;井水

说两句

相关阅读

筑梦小康(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助力乡村治理

富有活力的农村文化有助于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完善乡村治理也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如何与乡村治理结合起来,促进乡村文明的呢?记者在湖南调查,发现了这样一个样板。请听系列报道《筑梦小康--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调查》,今天来看第六集:《重拾自信归乡野》(下篇)。

2016-10-13 07:57:00

筑梦小康(五)繁荣乡村文化要加大扶持坚持创新

乡村文化是农民的精神寄托,也是农村的魅力所在。在农村城市化、社会市场化、世界网络化的今天,农民对精神文化有什么需求?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能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请听系列报道《筑梦小康--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调查》,今天播出第五集:《重拾自信归乡野》(上篇)。

2016-10-12 10:47:00

重拾自信归乡野(上篇)

乡村文化是农民的精神寄托,也是农村的魅力所在。在农村城市化、社会市场化、世界网络化的今天,农民对精神文化有什么需求?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能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请听系列报道《筑梦小康--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调查》,今天播出第五集:《重拾自信归乡野》(上篇)。

2016-10-12 10:47: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