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乡村专题 > 行进中国·回乡故事 > 焦点文章

超级励志:如梦蝶·老区魂

2015-02-06 14:01:00  来源:央广网  说两句  分享到:

    蝴蝶从蛹到蝶的蜕化,要经历多少痛苦,只有自己知道。一个人的心灵要变得强大和超然,要经历多少折磨,只有他最清楚。

    (记者刘旻嘒)

    南方的四季并不分明,冬日里沿着祖国东南山区的盘山公路驱车向前,绿水环绕着青山,空气中植被的幽香和满眼的油菜花儿让人恍惚间以为,春天来了。

    这里,就是被誉为“九军十八师”的将军之乡——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才溪乡。

    7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曾三次来到这儿,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观点,写下著名的《才溪乡调查》;70多年前,这儿有近3400多人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占当时青壮年总数的80%,其中1000多名革命志士英勇牺牲。

    70多年后,才溪精神代代相传,牵引着每一位才溪人活得朴素认真,活得掷地有声。自然,也包括他——

    王福如,一位地地道道生长在闽西红土地上的才溪人。他说,如果人生可以选择,或许现在他还不知道,梦想究竟拥有着怎样的力量。只是,破茧成蝶、蜕变重生,其中滋味儿我们又能了解多少。

    提到王福如,熟悉他的人会自然而然浮现这样几个名词,这样几个形容词:“残疾人”、“创业青年”、“蝴蝶园”,“积极向上”、“自强不息”、“从不言弃”。但是当你真正与他交谈之后,你的脑海里或许剩下的只有这样一个词组,“淡然的追梦人”。

    王福如的蝴蝶基地,挂满了牌子。他的创业伙伴都是90后。

    时光回到1990年,那个改变王福如一生的日子。那一天,经济拮据的邻居为了讨媳妇儿,请了村里的亲戚朋友帮忙一起在家做豆腐。可是谁都没想到,因为孩子间的打闹,重心不稳的王福如一头栽进了刚刚烧开的豆腐锅,造成了面部的严重烧伤,头盖骨凹陷,从此失去了双耳和左眼,那一年,王福如才两岁。

    25年后的今天,王福如的父亲提到这事儿,言语间的哽咽,苦笑背后露出的无奈与懊悔,让人心疼唏嘘。

    当我们还沉浸在想象中,猜想着王福如将会以怎样一种低沉的情绪来诉说这段难以回首的经历时,王福如却这样说道,“其实我烫伤之后内心没有太多的感觉,毕竟年纪太小。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我都是跟正常人一起生活,虽然很多时候有人会嘲笑你,但我只想把自己做好证明给别人看。当我们做出成绩的时候,那些纷纷扰扰的声音自然就消失了。”

    王福如在2014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奖

    这就是生活,无论是苦难还是幸福,总是会在某个拐角处与你不期而遇。“很多人一直问我为什么能做到现在这种淡然的心态,我说我还真不知道原因,只是觉得生活就应该是这样子的。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会怎么样,只要是能身体力行的,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这是王福如的心声,也是红土地上传承至今的老区精神。

    曾经,考试分数都是个位数;曾经,很多老师同学瞧不起他,说他是“疤面鬼”;曾经,因为身体原因半年无法到学校上课。但这些曾经却无法阻挡王福如对学习的渴望,他对父亲说,“我要读书,我说不能没有文化”。

    “我非常喜欢看书,小时候爸爸去废品的回收站去把人家不要的旧书买回来,五块钱买一麻袋,我什么书都看。书看得多了,书中很多人生态度会影响我,特别是古代的一些名人。他们的经历会让我觉得人生肯定会遇到各种事情,各种挫折,各种坎坷,但是迈过去,也就不是什么事情了。”王福如淡然地说。

    时光如流水,眼见着父亲起早贪黑从事传统柑橘种植业的王福如,心中藏着一个梦想——开发才溪乡“三色旅游”。2008年,王福如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丰富了自己“三色旅游”的内涵,在学校有关专家、当地旅游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帮助下,顺利编制完成当地旅游规划文本,并在学校的帮助下,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四年间,柑橘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大家都亲切地叫他“福建脐橙哥”。

    王福如在自家柑橘园经营的农庄。

    大学毕业后,王福如带领6名外乡大学生回家乡创业,打造心中的“残疾人大学生创业园”。目前,占地面积300多亩的创业园,种植国内外名优特果树良种26种,以“山上种果养殖,山下种花垂钓”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精致休闲农业”。创业园共吸收了残疾人26名,加入创业园合作社的残疾人63人,农户32户,产业辐射残疾人及家庭200多人。

 

    王福如的农庄院内,有一组具有网络特色的广告牌,吸引很多人的眼光。

    2014年,王福如的创业园开始重点打造蝴蝶生态园与昆虫工艺品加工以及延伸产业。如今,王福如的蝴蝶园已经饲养了二十多个品种的蝴蝶。走进王福如的蝴蝶园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讲诉了蝴蝶蜕变的小记录片,眼前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华丽转身的瞬间如此绚丽,可谁又能真正体会它们在蜕变时所承受的痛苦与艰辛。

 

    王福如的蝴蝶园展厅

 

    王福如亲手制作的蝴蝶画。这些飘逸的骏马都是蝴蝶做的。

    “很多人看到的蝴蝶是作为一种经济手段,赚钱的手段。但是我们更注重的是向游客倡导保护自然的理念。因为现在非常多的蝴蝶已经灭绝了,原因就是因为生态环境的破坏。它的栖息地被破坏了,植物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被破坏了。所以我们希望游客能去关注生态、关注昆虫。我们推广这个蝴蝶园,一方面是给我们自己带来收益,另外一方面我们希望去传递这种环保的理念,让他们去保护生态坏境。”

 

    走上蝴蝶园区的二层,我们看上白墙上醒目地挂着一大张红底黄字的入党誓词,园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是才溪乡的一个党支部。

    2012年,王福如考上了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的研究生。正在他犹豫是创业还是继续念研的时候,王福如想到了创业初期乡镇党委以及县里的领导对他的创业园给予的各种帮助和支持。那时候,王福如根本没有钱,但是乡政府为他做了担保,让创业园得到了第一笔启动资金的贷款。

    “既然党委政府对我们这么支持,如果放弃创业这一条路去读研究生,我觉得太不负责任了,而且也是辜负了他们对我们的期望。所以最后我把这两件事都坚持了下来。我对公司的成员讲,党和政府对我们有这么多支持,我们肯定要做到最好。”

    把入党誓词挂在墙上,王福如是抱着一种感恩的心态,他让自己时刻铭记党和政府对他的关爱。这种发自肺腑的感恩,是才溪精神的真谛,更是每一位才溪人心中最宝贵的财富。

    现在,王福如的心中还有着一个更大的梦想,那就是将残疾人大学生创业园做出一个模式出来,然后推广到全国。因为他看到太多的残疾人,一是没有能接纳他们的场所,二是很多残疾人不愿意去面对社会,因此他们的生活离这个社会越来越远。王福如希望有一天,成千上万的创业园区能让正常人和残疾人相互融合,通过正常人的生活来影响残疾人,让每一位残疾人变得更乐观、更自信,变得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而园区运作之后产生的经济效益,还能带给这些残疾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为家庭减轻负担的同时,也为国家减轻了负担。王福如希望他们的创业园能在全国遍地开花。这个还未实现的梦,让27岁的王福如激情燃烧。

1月31日,王福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留影。

    伤痛,早已被岁月留在了时光的那一端,交给了回忆。从欣然接受到坦然面对,再到如今的淡然诉说,在才溪乡这片红土地上,眼前这个谈到梦想就热血沸腾的八零后,从一个受伤懵懂的孩童,蜕变成了一个谈笑风生、自信满满、好友遍天下的有志青年。

    有人说,他是身残志不残的大学生楷模;有人说,他是勇敢拼搏的勇士;还有人说,他是用己所学,扬己所长的青年致富带头人。这,就是王福如的故事,他用自己平凡的经历,诠释了新一代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

    如梦蝶,多彩而绚丽。老区魂,历久而弥新。

    注:“三色旅游”的“三色”指的是:红色——老区精神,绿色——生态旅游,金色——黄金矿产。

编辑:洪越作者:

头条推荐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