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时评|因地制宜 农村学生课余生活也能丰富多彩

2019-04-25 10:0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25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日,上海奉贤庄行学校结合农村学校优势,开发了《探秘油菜花》《水乡贴画动起来》等自创课余活动,让孩子丰富课余活动的同时,也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这一做法受到很多人的关注。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课程设置,不仅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强化了学校的乡土教育,为培养具备“三农”情怀的青年后备人才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上海的庄行学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学生中有不少农村子弟。学校管理者发现,与市区孩子相比,农村孩子自主活动空间少,适合学生活动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相对较远,课余生活质量更显“单薄”。学生们8小时课程外的时间,往往为手机、电视所占据。

  学校书记凤才弟认为,新农村的孩子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市区的孩子难以想象:学校门口就是一大片农田。孩子们应在8小时之外,有更多有意思的课余活动。于是,学校在原有31门特色课程的基础上,又开发了具有庄行乡镇特色的农村中小学课余生活活动项目,比如剪纸、土布贴画、舞龙、魔幻空竹、独轮车等等。

  庄行学校开发的这些课余活动,也承担了乡土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对于培养“三农”事业的后备人才有重要作用。

  有学者认为,乡土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补充内容。特别是对农村学校而言,当代教育强调的更多是以升学为目的的“离农”教育。这一教育模式固然有助于农村学子得以通过考试实现身份的转变,但也使得他们学业有成之后,返乡的意愿较低。来自一份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状调查及其推进机制研究”的报告表明,影响农村籍大学生返乡的重要因素,就是他们对于“返乡”这一行为普遍有负面的看法,认为再次回到农村不光彩,也没有兴趣。

  乡土课程承载着乡土文化,它作为常规课程的补充,只需每周少量课时就可以让学生学到乡土知识,感受到乡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独特的文化个性,也能够让学生在进入城市发展时依然热爱家乡,憧憬家乡,激活乡村社会生活。使得学生能够从小树立服务“三农”的情怀,日后投身“三农”,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由此可见,发展乡土教育,开设乡土课程,不仅让农村学生在校期间有更加丰富的活动,课余时间度过得更加充实、更加健康科学,也是培养“三农”人才工作的重要一环。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乡土课程的开设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不能照搬照抄,否则,不能引发学生共鸣,无法切身体会的课程内容,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热情,还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对于课程任课教师的职称评定、人才引进也需要考虑进去。多方形成合力,乡土教育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编辑: 孔明

时评|因地制宜 农村学生课余生活也能丰富多彩

近日,上海奉贤庄行学校结合农村学校优势,开发了《探秘油菜花》《水乡贴画动起来》等自创课余活动,让孩子丰富课余活动的同时,也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这一做法受到很多人的关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