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时评|鼓励生二孩 应从解决“育”上下功夫

2018-08-12 12:2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12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来,辽宁、天津、湖北、新疆等地纷纷出台了鼓励生二孩的福利政策,像增加生育津贴、基本生育服务免费、资金补助等。而这背后,是社会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而适龄生育人口却有所下降。

  很多年轻人不愿生孩子,是因为“生不起”。生孩子投入的精力和成本超过了年轻人所能承受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对此,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魏永刚认为,生育,不仅是个个人问题、家庭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国家应该健全社会保障,消除年轻人的顾虑,让“不敢生”变“放心生”,才是解决之道。

  魏永刚:生育是个体行为,但也是社会问题。看待人口生育,必须站在社会的视角。一定的人口规模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一定的生育率是社会健康继替的必要条件。这几年生育率的下降,育龄人群生育意愿不强,固然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直接原因,但都可以从社会层面看到一些因素。

  生育本身包含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很长的历史时期,新生命是把喜悦和希望带给一个家族的。围绕新生儿成长的一系列民俗,成为一个家族的精神纽带,也是对新生命情感的通俗表达。这种情感已经成为社会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家庭小型化越来越明显。可以说,生育的情感对于小家庭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家族。

  同时,小家庭在承担着全部生育成本。生一个孩子要花多少钱,是很多家庭在考虑是否要二胎时需要细算的数学题。从鼓励生育的角度看,要从社会角度来来认识生育成本。可以说,自从二胎政策放开以来,社会在着力降低生育成本方面是想了很多办法的,延长假期、发放生育补贴等都是降低家庭生育成本的举措。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举措都是直接着眼于降低“生”的成本,而对“育”的方面考虑还不够。

  降低家庭生育成本,需要提高生育这项事业的社会投入。从当前的现实来看,恐怕还要更多地在“育”上动脑筋。幼教体系的进一步便利化,中小学教育中家庭支出的减少,都是直接因素。从社会角度看待生育,就是要把孩子的生养进一步社会化,通过社会建设更多地承担人口养育责任,而努力降低家庭的生育成本。要努力让生育成为每个家庭最浓烈的情感体验,而不感到是压力和负担,这样,才有可能激发人们的生育意愿,让人口和生育不再是社会担扰的问题。

编辑: 孔明

时评|鼓励生二孩 应从解决“育”上下功夫

很多年轻人不愿生孩子,是因为“生不起”。生孩子投入的精力和成本超过了年轻人所能承受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等方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