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三部委出台文件消除因语言不通而无法脱贫的情况

2018-03-01 11:1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1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日前印发《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切实发挥语言文字在教育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作用。到2020年,实现贫困家庭新增劳动力人口应全部具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沟通交流和应用能力,现有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具备基本的普通话交流能力,当地普通话普及率明显提升,初步具备普通话交流的语言环境。消除因语言不通而无法脱贫的情况发生。

  说话大家都会,为什么要着重强调语言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李长安认为,语言能力低下也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长安:语言是人们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沟通的必要工具,也是一个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发现,语言能力能够影响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就是说,语言流利、表达清楚、能让其他人容易听懂接受的人,收入水平普遍要比那些语言不流利、表达不清楚、难以让其他人听懂接受的,缺乏语言能力的人要高。在我国,不少贫困人口集中在老少边穷地区,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与外界接触交流较少,再加上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必要的普通话训练,由于不会说普通话,或者听不懂普通话,或者普通话能力较低,导致无法外出打工,听不懂、看不懂一些基本的工作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就很难。

  怎样切实提高贫困地区的语言能力呢?《计划》明确,要加强普通话培训资源和培训能力建设,加强对口地区语言文字工作支援,积极发挥各方面力量,发挥学校对社会和家庭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和吸引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支持语言文字扶贫工作。

  李长安:语言能力主要来自于后天的教育。据统计,目前我国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的程度都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超过50%的人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这是导致当前我国部分贫困人口语言能力不高的根源。因此,国家提出要消除因语言不通而无法脱贫的情况发生,是精准扶贫的又一重要措施。按照该“行动计划”的要求,到2020年,贫困家庭新增劳动力人口、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都应具备基本的普通话交流能力。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在贫困地区推广普通话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除了依托当地的学校和教师外,还要依托各种社会力量和培训机构,加强语言的对口帮扶力度。只有使更多的贫困人口能够说一口较为流利的普通话,才能打开他们固有的世界之窗,脱贫致富奔小康才有更大的希望。

[责任编辑:孔明 王肖军]

编辑: 孔明

三部委出台文件消除因语言不通而无法脱贫的情况

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日前印发《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切实发挥语言文字在教育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