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专家:移风易俗需要人带头 也得重视群众的力量

2017-01-20 10:5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20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最近,贵州省凯里市印发通知,对红白喜事中的酒席、规模进行了详细要求。其中,复婚、再婚不得操办酒席,一事多办、一事多地办等情况,也属违规操办酒席行为。

  凯里的这个通知不由得让人心里犯嘀咕,复婚再婚怎么了?就得受歧视吗?不久前河南省前台县也出台了一个关于婚丧嫁娶的文件,规定彩礼总额必须控制在6万元以内,酒席要控制在10桌以内。虽然事后台前县相关负责人出面解释说,文件意在引导,不具有强制性,但还是受到了舆论的质疑,觉得是不是管的有点多,要求有点严?

  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魏永刚认为,移风易俗是好事,但是“用力过猛”就有点急功近利的味道,非但不能凝聚共识,引领婚丧嫁娶新风尚,反会因为难以执行而损害政府公信力。

  魏永刚:年关时节,正是移风易俗加强社会建设的好时机,但如何移风易俗却是一个大问题。贵州凯里发文件规定婚礼“标准”,不是一个“孤例”。此前,其他地区也有过曾类似举措。这说明,一些基层政府进行社会建设还缺乏新思路,遇到问题总想到发文件下命令的老办法。实际上,对于改变婚礼旧俗这样的事情,发文件的办法是不灵的。

  移风易俗要注意发动群众的自发力量。我在西部一个村采访时,曾经听到过这样的故事。当地婚礼礼金上涨很快,群众很有意见,但谁家也不想带头降下来,因为这涉及到面子问题。基层党组织动员村里那些经常参加和主持婚礼的人,成立了一个红白理事监督会。这个监督会对婚礼的礼金提出了最高标准。这样,不仅这个村里的礼金价码下降,周边村子里的人也纷纷效仿,几乎改变了那一条河沟十几个村子的风气。社会风俗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过程,而且多数人都是参与者。移风易俗,更得重视群众的力量。

  风俗并非不可移易,但是如何移易,却得讲究技巧,讲求方式方法。中国人做事特别注重“情”和“理”,魏永刚为,“移风易俗”无非是为了社会形成一个更好的价值共识,所以无论是红头文件也好,乡约村规也好,必须用合情合理合法的标尺来衡量。另外,也需要一个好带头人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魏永刚:移风易俗当然需要有人带头。我们鼓励和提倡党员干部带好头做榜样,但不能用强迫命令的方式。前些日子,我老家的一位干部给孩子办了一个独特的婚礼。婚礼仪式上不仅请长辈介绍家族历史,还添设一个拜邻居的环节,让新人认识周边邻居。这个婚礼在当地引起不小反响,人们说这是把婚礼办成了家风的第一堂课。类似这样的新风尚,基层肯定还有不少。我们要大加提倡,扩大影响,创造条件,让“星火燎原”。

  社会建设有其独特规律,有别于其他建设。任何简单化举措,都难以凑效。直接照搬行政命令和发文件的方式,与我们的目标会背道而驰。

编辑: 王肖军
关键词: 移风易俗;红白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