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透视

央广网

专家: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需要高等教育资源注入和配合

2016-06-23 14:31: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6月23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日,陕西省的20名农民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今年9月,他们将跟其他大学生一样走进校园,接受为期3年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这也是陕西省首次录取职业农民上大学。

  中国乡村之声评论员高凡认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需要高等教育资源的注入和配合;高校不仅能为农民提供所需的技术,更能为其提供更大的交际圈和更多的机遇,帮助其实现更好的发展。

  高凡:今年9月,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将迎来20位“特殊”的新生。他们不是二十多岁的小鲜肉,不是城市温床里成长起来的宝贝疙瘩;而是20位平均年龄达到38岁,多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职业农民。

  多年来国家一直在提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这不应该仅仅是一句口号,不能仅仅停留在“有大方向”的层面,而更应该去探索“实现的方法”。定方向需要远见和魄力,探索方法就更需要智慧与合力。

  所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不能只靠政府吆喝、农民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更需要高等教育资源的注入和配合。农民想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从哪找老师?又该从哪起步呢?高校当然是最好的地方。

  这20位农民能够通过自主招生的层层选拔进入高校,证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所以需要进一步关注的是,费了这么大劲,能得到什么?上学怕的不是苦,最怕的是虚度光阴。怎样最大限度的让这些农民兄弟“学有所得”,再让学到的东西最大限度的转化为生产力,是学校和学生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那么,高校到底能给他们提供什么干货?首先当然是技术。而且鉴于农业的特殊性,课程设置可更偏向于实践领域,平常学生都得学的英语课、体育课这类“规定动作”,能省则省。甚至把老师直接请到田间地头,教室设在几位农民自家的地里也未尝不可。

  除此之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高校的学习经历和环境,有可能为这些农民朋友提供不同于以往的交际圈,提供更多意想不到的机遇。在这儿,他们能跟与自己旗鼓相当的新农人交流经验,能向掌握更多资源的专家教授请教甚至成为朋友;而在以往,你顶多只能跟隔壁老王琢磨琢磨怎么少烧点秸秆、少打点农药。话句话说,人脉,或许将是他们最大的“意外收获”。

  陕西省招收这20名农民上大学,是一次势在必行的创举;而杨凌这个地方同样有“创新”的传统,不仅从2013年起联合地方政府设立“农民培育学院”,更是中国首只克隆羊“阳阳”的诞生地。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能够诞生含金量更高的新型职业农民,也能够为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更多经验和借鉴。

编辑:孔明

关键词:职业农民;大学

说两句

相关阅读

评“职业农民上大学”:应为其量身打造课程

西部网消息,今年9月一开学,陕西富平的20名职业农民,就将走进大学校园,接受为期三年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

2016-06-21 14:06:00

专家:农民培训需要激发受训者本身的创造性

想要农村发展就需要农民发展,想要发展现代农业,就需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因此,各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应运而生了。

2015-08-17 09:57:00

江苏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破解“谁来种田”的问题

江苏省农委副主任蔡恒指出,江苏将力争使全省持证的农业劳动力达到30%。希望“谁来种田”的问题在这群农场主身上找到了一部分答案。

2015-04-18 07:00: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