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三农时评

[三农时评]保障粮食安全 从一点一滴做起

2014-10-16 01:20:00  来源:央广网  说两句  分享到:

    编者按: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它不仅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也跟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今年第34个“世界粮食日”的到来再一次将粮食安全这个话题摆到世人的眼前。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认为,中国的粮食安全的保障是农业问题的重中之重,但也面临着几大难点。


    央广网北京10月16日消息(评论员张红宇)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中国的农业问题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讲最重要的是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就是粮食产业的发展。对13亿人口的大国来讲,粮食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是农业各个产业发展的基础。在中国的粮食供给问题上,我们始终面临着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区域平衡、产销平衡和进出口平衡五大平衡问题,但最重要的是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即总供给能否满足总需求。对此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但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仍面临着三大难点:第一人口不断增加;第二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还在不断转移;第三我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以后,食物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吃饱吃好吃安全,对应着粮食供给,是完全不同的三个数量概念,这也是我们不得不认真对待的一个重大问题。

    那么如何确保粮食安全呢?本届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名为“家庭农业——供养世界 关爱地球”,意在通过发展家庭农业等现代化农业的生产形式来保障世界粮食的稳定与安全。

    据数据显示,家庭农业的在一些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美国,家庭农民利用所有耕地的78%生产84%的农产品,销售总值为2300亿美元。从世界各地的的平均数据来看,家庭农场在56%的土地上承担着大于56%的农业生产。

    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认为,粮食供给方面,把家庭农业等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作为粮食生产领域的主要农业形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选项,也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大方向。另外,流通、消费环节也要做到减少损耗、杜绝浪费。两方面结合才符合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也是践行世界粮食日精神的最好导向。

    首先,发展现代农业。我们在粮食发展战略问题上,明确提出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适度进口”。为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在现代农业的框架之下,应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多种形式的新的经营主体,比如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各种各样的合作社,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选项。特别是在生产粮食,应在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方面做大文章,下大力气。比如我们特别鼓励支持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下,发展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家庭农场、种养大户。

    第二,强调适度原则,劳动力是局限于家庭范围以内的。

    第三,以农业为主,搞水稻就以水稻生产为主,搞小麦就小麦生产为主等。

    第四,资源的节约投入。化肥农药水资源的利用的话是节约型的,不可浪费型的灌溉,所以家庭农场和中央大户是主要的依靠力量。在这方面,各方政府要加大力度,特别是粮食的生产力度,使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有一个保障。

    除了在供给方面下大力气外,那么在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也要给予高度关注,中国的粮食供给很紧缺,那么就决定了要千方百计的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在生产环节做到颗粒有收,在粗加工、消费环节也要做到杜绝浪费,中国现在生产6亿吨粮食,我们在生产以后的流通、加工、营销过程中,包括在餐桌上的浪费,是很严重的。有记录表明:中国每年浪费的粮食高达总量的10%以上,足够上亿的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只有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才能够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确保13亿人的吃饭问题,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中国的经济问题发展才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才可以实现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才能够真正的达到目标,这也是今年世界粮食日最正确的行为导向。

编辑:洪越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