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市场透视

央广网

专家评北京沙县小吃半数未授权:容易自毁长城

2015-06-01 10:52: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6月1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沙县小吃、重庆小面、巫山烤鱼,这些特色小吃的名字,总是让人耳熟能详。最近,福建沙县小吃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北京地区沙县小吃的数量,估计能有1500多家,而其中的一半,则是来路不明,真正来自沙县的小馆子,总共不足800家。小餐馆价廉也可能物美,可肆意复制井喷发展,会自毁长城。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徐春晖点评:

  徐春晖:沙县是个资源匮乏的小县城,十几年前,在县政府的鼓励下,13个乡镇200多名干部带头创办沙县小吃示范店,很快,沙县小吃呈现喷发式的发展,到2014年,沙县小吃的全国营业额,超过了60亿元。根据了解,沙县小吃的经营模式,以自主经营为主,管理模式,为同业公会会员店管理,业主自愿加入协会,得到允许后,才能申请使用注册商标,成为会员的小吃业主,在外出经营前,可以得到政府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福建沙县小吃办公室负责人就表示,当下打着沙县小吃旗号的馆子,越有1500家左右,其中纳入同业公会会员制管理范围的,仅有7、8百户,剩下的一半,没有取得注册商标的使用权,也不是沙县人自己经营的。

  实际上,类似像沙县小吃这样的餐馆,能够迅速崛起,主要靠的是一家店容易复制,然后再草根式的快速成长,不过这种发展模式,也容易遇到问题,那就是在经历低成本的扩张后,遍地开花的小餐馆,难以摆脱“家庭作坊”“低档次”的标签。其实价格低廉,成本低不是坏事,可问题的关键是滥用品牌,极易导致自毁长城,如果一家店做的不好,但是打出沙县小吃的招牌,就很容易把整个沙县小吃的招牌砸掉,而且对于个体经营店来说,多是单打独斗的小门脸,规模效益根本无从谈起。

  实际上,北京地区的沙县小吃,一半是来路不明的,这说明当下地方性特色食品小馆,主要是没有集约化的使用品牌,而是出于小、同、散的状态,虽然沙县当地政府成立了机构进行引导,但是市场上仍旧缺乏一种资本的力量进行整合。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就表示,未来快餐业的发展,必将突出消费的便利性、安全性和营养性,快餐经营者,应该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姜俊贤认为,一个地域内小吃餐馆混乱的,井喷式的发展现状,最终将面临洗牌。所以在这里也提醒广大经营者,要想生意好,创新少不了,产品要过硬,才能更兴隆。

编辑:孔明

关键词:沙县小吃;家庭作坊;低档次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