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在实现养活、养好中国人的任务和目标上,成就卓著。同时,中国也为全球粮食安全、贫困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5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江西省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展区,有哪些“三农”重大方针政策、改革实践和辉煌成就?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1953年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制度;通过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农业”;同年10月,开垦边疆,屯垦戍边。

  1955年

  建成了现代农业大基地,农垦大军在黑龙江、新疆、广东等地的荒原野岭掀起了屯垦开荒的新高潮。

  1956年

  发布《1956至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了农业生产全面高产要求;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1957年

  普及推广农作物良种;开展农垦改革运动,提高农业生产力;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至此中央和地方两级农业科研体系基本形成。

  1958年

  建立人民公社;

  提出“农业八字宪法”;

  兴建水利设施;

  农业机械化上新台阶

  1959年

  矮化育种取得突破,逐步实现了矮杆品种的熟期配套。

  1960年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紧急指示信》,要求坚决纠正农村人民公社中的“共产”风,对扭转农村的形式起了积极作用。

  1961年

  讨论和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解决了当时人民群众意见最大最紧迫的一些问题。

  1962年

  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要求人民公社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

  1963年

  河南新乡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新中国第一个玉米单交种——新单1号,标志着中国玉米育种从选育双杂交进入利用杂交优势新阶段。

  1964年

  山西晋阳县大寨大队依靠自己的力量,与穷山恶水作斗争,大造梯田发展农业生产,改变贫困面貌。

  1965年

  农业科技工作者上山下乡,积极开展以样板田为中心,以农业科技队伍为骨干,以农民群众的科学实验活动为基础的农业科学实验活动。

  1966年

  河南林县人民成功修建天河红旗渠,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

  1967年

  中国首台水稻插秧机诞生,通过鉴定、定型并投入生产,每天可插秧15-20亩。

  1968年

  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全国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

  1969年

  经过十年培育,东北细毛羊新品种培育成功。

  1970年

  为改变南粮北调的局面,国务院召开北方地区农业会议,讨论北方十省的农业生产问题。

  1971年

  国务院召开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号召绿化荒山荒地和村庄。

  1972年

  成功培育中国黑白花奶牛,开展中国黄牛与引进的荷斯坦牛杂交工作。

  1973年

  中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是中国水稻育种史的一次重大突破。

  1974年

  多抗高产优良玉米品种育成并推广。

  1975年

  成功研制出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控制马传贫病流行。

  1976年

  培育成功超产抗病优质甘薯新品种。

  1977年

  中央提出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要迅速把农业机械化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起来,进一步修订和落实农业机械化规划。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引进推广农用地膜覆盖技术;农村改革拉开序幕。

  1979年

  20年来首次调整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

  1980年

  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发展,推动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度迅速发展。

  1981年

  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种资源;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成立。

  1982年

  中央出台首个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

  1983年

  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建立乡政府;发展农村工商业。

  1984年

  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推行草原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民进入集镇落户;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1985年

  小麦杂交新品种培育并推广成功;第一批远洋渔业船队起航;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198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颁布施行;第一家农家乐诞生;建立开发扶贫方针。

  198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设立农村改革试验区。

  1988年

  实施“菜篮子”工程

  1989年

  水产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1990年

  第一家中央粮食批发市场开业;改革乡镇企业股权制度;建立专项粮食贮备制度;肉类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1991年

  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决定》;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出现农民外出打工潮。

  1992年

  棉花、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举办。

  1993年

  第一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颁布实施;

  建立粮食收购保护价制度;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改造。

  1994年

  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实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

  转基因抗虫棉研制成功。

  1995年

  启动“九五”种子工程;

  沿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1996年

  建立粮棉保护价格制度和农业保险制度;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国农业南南合作成效显著。

  199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实行;国家家畜基因库成立。

  1998年

  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大规模发展节水灌溉;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999年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开始施行;我国在世界上率先育成“超级稻”。

  200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种苗行业更加规范、更加成熟。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颁布。

  2002年

  出台农业“四项补贴”政策;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

  2003年

  《农村土地承包法》施行;对农村税费进行改革;启动退牧还草工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长期保存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数量跻身世界前列。

  2004年

  确立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新阶段;

  放开主产区粮食收购市场和收购价格;

  新世纪首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发布;

  启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

  2005年

  实施产粮大县奖励政策;

  禽流感灭活疫苗研制成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启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

  2006年

  全面取消农业税;

  全面实施“金农”、“三电合一”、“信息化村示范功能”三大工程。

  2007年

  农村综合改革;

  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机制;

  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

  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首家村镇银行挂牌开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专业合作社法》颁布施行。

  2008年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启动农村危房改造。

  2009年

  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2010年

  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

  2011年

  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颁布实施;启动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

  2012年

  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工作;

  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建立大病保险制度。

  2013年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

  2014年

  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促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推进重点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

  启动田头示范市场;

  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2015年

  开展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全面启动国有林区、国有林场改革;

  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

  保障农村安全饮水;

  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2016年

  进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开;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推进水价综合改革;

  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

  二十国集团(G20)农业部长会议召开。

  2017年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推进粮油种植结构调整;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优化农药实现零增长;

  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

  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实施品牌强农战略;

  启动“十三五”先带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成运营;

  “互联网+”催生出农业农村经济新业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到期延长30年;

  加快培育新型服务型主体;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

  2018年

  粮食产量连跨11个千亿斤台阶;

  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部署;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生产园;

  农业农村部正式挂牌;

  农业对外投资快递增长;

  设立并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

  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奖。

  2019年

  部署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产业扶贫取得积极进展;

  启动家庭农产培育计划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草地贪夜蛾防控有力首战告捷;

  联合国粮农组织产生首位中国籍总干事;

  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取得重要进展;

  印发《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

  当前,“三农”发展形式持续向好,农村改革全面深化,粮食连年丰收,肉、禽、蛋、奶、水产品供应充足,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更加保障有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农业供给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广袤的田野上迸发出的前所未有的活力。

  本文来源:农视网(微信号:nongtv)

  中国乡村之声转载编辑:杨滢//责编:李雨楠//监制: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