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七里坝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写诗 农商和文旅一体发展再造新村

2018-12-30 19:29:00来源:中国乡村之声

  在四川成都都江堰市柳街镇,有一个以“诗”命名的村子:七里诗乡。这里的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写诗。七里诗乡不仅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也非常优美。村民们通过绿道的建设,将村落与山水林田湖有机联结,让当地既有时代特征,又充满乡愁记忆。

  柳街镇一直以来就盛行诗歌之风,2003年,镇里诞生了全国第一家农民诗社:柳风农民诗社。在此之前,诗歌爱好者们只能利用“赶场”的机会在茶馆里互相交流经验。诗社成立后,爱好者们就有了固定的大本营。诗社每月都会举办活动,要求社员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还会不定期地邀请四川当地有名的诗人给村民做培训。

 

点击视频,看柳风农民诗社的故事

  今年56岁的杨奇旭,当年还在外地打工时听说了这个消息,便要求加入诗社。2006年,他从外地回到家乡,担任《乡志》的撰写工作。利用闲暇时间,他现在一年会创作一两百首诗歌,并且出版了自己的诗集《七里坝之恋》。

  杨奇旭从柳风农民诗社起步,随后加入了都江堰市作协、成都市作协、四川省作协。今年9月23号是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他还专门为此创作了诗歌《丰收》:

平畴七里有诗乡

金秋时节运粮忙

机器轰鸣人欢笑

丰收歌谣满天飘

记者正在采访杨奇旭

  杨奇旭的副业是种兰花,他说,种兰花需要心细,这又恰恰陶冶了自己的性情。当然,这些兰花一年还能给他带来两三万的收入。对待这些宝贝,老杨从不吝啬自己的华丽辞藻,在为兰花创作的诗作中,杨奇旭最满意的是《陋园新蕙》:

楚楚佳蕙出幽山

空谷孤标染烟鬟

夙志不为方域改

九子烈香满棚间

  杨奇旭每次创作了新的作品,都会发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他的邻居姜群瑶,也在耳濡目染下对诗歌产生了兴趣。姜群瑶是2016年加入诗社的,到现在总共写了100多首诗歌,是诗社20多位女诗人中的一位。她说她很享受这种“忙时务农、闲时写诗”的状态。

  姜群瑶觉得诗歌对她个人素质的提升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去年,她还通过自学,取得了大专学历。“忙时各自勤耕种,闲来相聚共吟哦。锄头种粮笔种诗,柳街农民最风流。”这是七里诗乡的农民诗歌创作最真实和最生动的写照。

  柳街镇诗歌文化盛行已久,柳风农民诗社的社长邱岗告诉记者,老一辈人耕种过程中,需要人工薅秧。人们一边劳作一边拉家常、谝闲话。渐渐的,这样的交流方式转化为“薅秧歌”,成为了当地人劳作中的一部份。

  每到薅秧时节,劳动的人群遥相呼应,从说到唱,越唱越远,此起彼伏。邱岗这样描述薅秧的场景:大地是舞台,秧苗是地毯,蓝天是背景,太阳是灯光,万众是演员。

  如今,七里诗乡早已用现代化农机具代替了人工薅秧,但诗歌依然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元素。在七里诗乡,不仅能在墙上和农机具上看到农民的诗作,还能在不同的场景中体验写诗、品诗和朗诵诗。村里还建起了以诗歌文化为主题的田园绿道。10公里长的田园绿道将农田、林盘、农家院落和一个个主题景点串联起来,农房经过恢复和修缮,经营当地特色美食,让每一个到访游客的味蕾得到满足。

  在柳街镇党委副书记夏洪刚看来,农民的诗歌融入到乡村的建设里,能够让乡村旅游的品质感和文化感更强,与此同时,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农村建设的风貌,新农村建设成果和景致也为诗歌的创造提供了源泉。

  短评

  培育新业态

  让农业实现由短链向全产业链的蝶变

  写诗,本来是诗人干的事儿,这种多少需要一点“艺术细胞”的事儿,如今却在都江堰农民那儿信手拈来。诗社社长邱岗曾经做过镇文化站站长,他的写作兴趣,源自于儿时“薅秧”的记忆,那种全村村民一起劳作、吼声震天的场面,令他激情澎湃。这份感染在村里慢慢传递,一个接一个的,慢慢地,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拿起笔,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就好像产生了“蝴蝶效应”,让农民和农村的整体文化素养得到了提升。

  文化素养提升了,农村的发展自然就会实现“质的飞越”。通过文化植入提升乡村品位,这是七里诗乡发展的第一步;通过吸引游客拉动经济发展,这是发展的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今,七里诗乡形成了特色餐饮、私房菜、乡村咖啡、林盘老茶馆、书吧、农村生活体验馆、特色民宿等10余种新兴业态。当地村民则通过旅游产业经营、房屋院落租赁、农特产品销售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营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消费新场景。如今,与诗歌结合的七里诗乡不仅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诗歌论道处”,也成为了四川成都周边迅速兴起的“网红打卡地”。

  我们在七里诗乡看到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体现,感受到的是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全域实施农村人居“环境革命”、诠释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领略到的是创新乡村振兴产业模式,实现产业富民的生动实践。所以,文化的植入不仅能提升村民的修养和素养,也能推动乡村环境的整治,最终目的当然是发展了乡村的经济。七里诗乡的嬗变,正是当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总策划:史敏

  本集策划:舒晶晶

  本集采编:刘旻嘒、何鹏、韩民权

  本集摄像:何鹏

  本集摄影:刘旻嘒、韩民权

  本集责编:舒晶晶

  新媒体编辑:汪群均、曹畅

  新媒体制作:李沛

  监制:刘智力

编辑: 孔明

七里坝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写诗 农商和文旅一体发展再造新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