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谢谢你,乡村教师!

2018-09-09 12:59:00来源:中国乡村之声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在山里、乡间,乡村教师挥洒着他们无悔的人生,带领孩子们走进知识的海洋,教导孩子们学会做人的道理。

  1.在大山里的学校坚守40年

  李朝文

  在广西融安县东起乡,有一个被群山环抱的长丰村,附近村屯唯一的长丰小学坐落于此。1名老师,3名学生,9月3日迎来了开学的第一天。已60岁的李朝文在大山里的学校坚守了40年,一半职业生涯在长丰小学度过。

  1978年,20岁的李朝文高中毕业,立即响应号召到家乡古黎小学教书。那时没有固定教室,村民家里就是课堂,“没人愿意来,只有我上”。1999年,古黎小学撤并,李朝文跟着学生来到长丰小学。1年、10年、20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不少学生跟随父母外出或到镇里上学。学生从200人,慢慢变成了10多人,再到几个人。从8名老师,到2名老师,最后只剩下李朝文。教语文,是他;教数学,是他;教音乐,是他;教美术,还是他……六门课程,一门也不落。

  1986年的一次家访路上,李朝文不慎将左腿摔伤,因没得到系统治疗,让左腿落下了残疾,至今仍有一块钢板在腿内。过去30多年,风里来雨里去,李朝文一直坚持着。

  2.为留守儿童建起温暖的学习之家

  叶连平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退休教师叶连平,孜孜不倦视教育为生命,退休30多年来,倾尽一生心力、财力,自办“留守儿童之家”,为那些留守儿童免费提供学习辅导的场所,努力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理想。

  一件劳动服泛白陈旧,他始终舍不得换下,一穿就是20年;到30公里远的县城办事,骑着自行车带点面包干粮,他却舍不得花钱乘车和买吃的……如此“抠门”的叶老师将节省下来的钱全部用在了孩子身上,自掏腰包,购买教学用具、组织孩子们外出研学、为特困生提供吃住……

  由于听力下降接近失聪,他戴着助听器上课,竭尽全力大声讲课,生怕有学生听不到或听不清楚而跟不上进度,也尽量听清孩子们的每一句话。长期以往用坏了好几个助听器,而把助听器声音设置到最大带来震耳欲聋、身心疲惫的痛苦没人知道。

  3.把语文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张建华

  从一名山沟沟里走出的贫困农家子弟,到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河北省阜平县阜平镇大元村大园小学教师张建华25年扎根偏远山区教育一线,担任班主任22年。

  1993年,从保定师范学校毕业后,张建华回到家乡阜平,在全县最偏远贫困的大台乡坊里村小学,开始了自己的教育事业生涯。“当年一去,让我包班教四年级。所谓包班,就是整个班的所有学科都由一个人教,简陋的土坯房四面漏风,破桌子、烂板凳‘弱不禁风’。”

  农忙季节,总有一些孩子因为家里缺少劳动力,被父母拉去干农活。为了不让孩子落下功课,她号召全班学生成立互助小组,把语文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2017年7月,“河北省名师张建华工作室”成立,这是河北全省100个名师工作室中唯一设在偏远山区乡村小学的省级名师工作室。

  张建华说:“我收获了当一名教师的幸福与快乐,我愿意一辈子俯下身子快乐育人,站直身躯快乐教书,一辈子快乐行走、耕耘在太行山间。”

  4.5000幅粉笔画播下山里娃求知的种子

  张举文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中学语文老师张举文利用学生们读课文的时间,横着粉笔画出了一幅惊涛拍岸、海燕翱翔的黑板画。三四十年前,在以干旱闻名的宁夏西海固,乡村课堂里的学生很难想象出这样的画面。42年来,张举文用5000余幅粉笔画,在山里娃心中播下了求知的种子。

  1976年,18岁的张举文站上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偏城乡一所村小学的讲台。其实,这时的张举文并不擅长画画,但发现粉笔画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语文课趣味性后,他就开始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慢慢的,他的粉笔画画得越来越好。

  1986年,张举文被调整到偏城中学任教。在这里,他一待就是32年。当时的课本印刷水平低,插图很少,加之西吉比较偏远,孩子们见识有限,导致一些课文内容难以理解。于是,他又在课堂上画起了粉笔画,帮助孩子们理解、记忆课文。

  5.独腿坚守乡村讲台39年

  江昭奇

  在操场上,他驻着拐杖与同学们一起锻炼身体;在教学楼,他抓着楼梯扶手一级一级往上撑;哪个学生旷课了,他夹着拐杖,步履艰难去家访……他就是江西省金溪县左坊镇清江小学独腿教师江昭奇。

  三尺讲台,他单腿一站,就是39年。学生走了一拨又一拨,教师走了一批又一批,不论亲人怎么阻拦,朋友如何劝说,他始终不渝,在一个偏远乡村小学,满腔热情地将全部精力集中到工作上,将全部心血倾注给学生。

  为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江昭奇常常夜以继日,不断加强自学、钻研教材。多年来,他坚持自费订阅了不少教育教学刊物,购买了多种教育教学书籍,有空就认真学习、摘录笔记。他还认真钻研数字化教学技术,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由于农村小学条件差,不少教师纷纷改行或调走,清江小学教师愈来愈少了,江昭奇一人要上几人的课,兼教语文、数学、美术等多门课程,但他从无怨言,不挑不拣,坚守岗位,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教学工作。亲朋好友常劝他多花些时间照顾自己的家庭。他却说:“学校也是我的家啊!”

  他们在简陋的工作条件下,传播着智慧的火种;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谱写着教育的篇章。他们不忘初心,为了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地坚守着为人师者的信念和职责。我们在感恩的同时,也希望全社会给予乡村教师更多的关注,希望国家能出台更多对乡村教师的激励和奖励政策,并将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位乡村教师身上,让他们教得好、过得好。

  这些乡村教师都很平凡,但是做的事又是那么不平凡。不由得想说一声:“这个世界有你们真好。”

  本文来源:微言教育、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网、文明马鞍山等

  中国乡村之声编辑:白晨//责编:李雨楠//监制:曹畅

编辑: 孔明

谢谢你,乡村教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