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通渭县:产业“造血”助农增收快富

2017-09-30 17:56:00来源:甘肃经济网

  漫山遍野的花椒树和即将进入采收期的黄豆种植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天然的中国山水画。前不久,记者前往通渭县采访,该县常家河镇绽沟村200亩“花椒+黄豆”黑膜套种示范基地,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影响。

  事实上,常家河只是通渭以产业带去农民致富的一个角落。近年来,通渭县坚持把富民产业培育作为推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和实现稳定脱贫的核心举措,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调整优化产业发展布局,精准定位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按照“牛羊满圈光伏电,有机农业书画县”的产业发展远景,聚焦培育以“畜草、玉米、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和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果蔬、劳务、文化旅游‘六大特色产业’”为主的“3+6”产业体系,做到“一产支持生态、二产带动全局、三产提升质量”,探索出加快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效的多元产业扶贫模式。

  园区带动打造致富快车

  “以前养牛育肥慢,养好几年都卖不上好价钱;自从与公司联系帮扶后,养牛采用公司的配料喂养生长快、来钱也快,现在每年仅种草养牛就收入3万元左右。”通渭县碧玉乡岳岔村村民岳建昌告诉记者。

  岳建昌口种的“公司”是甘肃天耀草业科技有限公司。通渭县紧紧围绕培育“3+6”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十园百企万户”强县富民工程。采取“园区+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县布局发展10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示范区),每一个产业园培育10户左右企业(合作社)来支撑,每一户企业(合作社)带动上百户农民发展特色产业脱贫。

  以天耀草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这家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签订牧草收购协议等方式,在平襄、碧玉、襄南、陇川、陇山、陇阳、三铺、北城8个乡镇的48个村流转土地建设牧草种植基地4120亩,2016年与2450户农户签订了玉米种植收购协议,带动种植户户均增收3000元。至目前,公司共吸纳贫困户入股资金810万元,带动碧玉乡朱川、岳岔和石滩三村贫困户162户,一次性兑付红利182.25万元,户年均增收3750元。

  而在通渭,目前已形成石滩畜草循环经济产业园,东川小杂粮食品加工园、新能源精准扶贫示范园,以马营为核心区的马铃薯种薯生产示范园、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苹果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以及以平襄书画小镇为主体的“全国书画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榜罗华岭红色旅游基地和文堡片区综合工业园“十大园区”。全县通过这些园区带动,全力打造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平台,有力带去了全县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园区带动,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最强利器。

  优化结构特色种养成农民致富法宝

  该县立足当地耕地面积宽广、光照充足、土壤无污染等优势,大力实施户均“十亩产业田,两头增收牛”脱贫工程,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优化农产品种养结构,通过千家万户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增加收入。

  全县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思路,突出全膜玉米种植,大力发展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果蔬等特色种植,适度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确保每一户贫困户都能通过种植10亩全膜玉米或2亩中药材、12亩小杂粮、1亩苹果。把畜草产业作为首位产业,进一步增强牛羊养殖在全县产业发展中的主导性,以养带种、重点在养,户均养殖2头以上基础母牛或10只以上基础母羊,为脱贫致富提供稳定有效的主体收入来源。目前全县年种植全膜玉米75万亩以上、马铃薯30万亩以上、中药材6万亩以上、小杂粮12万亩以上,建成林果基地12万亩,全县苹果树栽植面积达16万亩以上,累计建成养殖场(小区)374个,发展规模养殖户2.08万户,全县牛存栏5.38万头、羊存栏36.24万只。特色种植和养殖,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法宝。

  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

  通渭是全国闻名的书画之乡,该县立足“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品牌优势,大力实施“围绕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这一目标,搭建书画艺人培训、企业画廊就业、采风基地带动和乡村旅游增收‘四个平台’,推进品牌变产业、收藏变收入、爱好变技能‘三个转变’,建立帮扶贫困户‘一个清单’”的“1431”书画文化扶贫工程,使文旅产业相融互动,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创新之路。

  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加强与中美协、中书协、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的战略合作,书画产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县已引导56家文化企业结对帮扶56个贫困村、480家画廊结对帮扶480户贫困户,直接吸纳就业1200人;建设20个书画摄影采风基地,带动138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200元以上;在历届书画艺术节期间,参与售卖书画作品的本地农民书画家达3000人次、人均年增收800元,其中贫困户占30%左右,有效发挥了书画文化产业“扶智”与“扶志”相融合的作用。2016年,全县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亿元、增长15.3%。

  与此同时,该县积极抢抓国家能源局定点帮扶和被确定为“全国光伏扶贫试点县”的机遇,实施户用分布式发电、村级电站和集中式电站共同推进的光伏扶贫发展格局。2015年,该县在全省率先建成200户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户均装机3千瓦,实现电费收益65.8万元、户均收益3290元;去年结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新建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565户,建成村级光伏电站47个,已带动1855户贫困户增收;今年已在榜罗镇投资13.5亿元,分两期建设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的光伏扶贫产业示范园,项目建成后利用光伏板下空地,发展中药材、花卉、尼雅黑鸡等特色种养业,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此基础上,该县还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组织动员条件相对成熟的农户充分利用庭院区域发展种养、园艺、手工、休闲旅游等产业,着力构建“巧用窖、建大棚、种果蔬、养畜禽、防旱情,发展庭院经济促增收”的自主脱贫工作格局,让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就有产业,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增收入。

编辑: 孔明
关键词: 通渭县;全膜;助农增收;贫困户;造血

通渭县:产业“造血”助农增收快富

漫山遍野的花椒树和即将进入采收期的黄豆种植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天然的中国山水画。前不久,记者前往通渭县采访,该县常家河镇绽沟村200亩“花椒+黄豆”黑膜套种示范基地,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