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玉米心叶扭曲、惊现一排小洞……难道是新病虫害?看看咋防治,别大意了!

2017-07-27 13:07:00来源:中国乡村之声

  近期,各地的天气变化多端,南方高温和台风,北方干旱和低温,引来了玉米种植的虫害高发期。

  病虫害是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的罪魁祸首。下面介绍了三种比较常见也难解决的玉米虫害问题,附上防治方法。

  01玉米顶腐病

  最近,一些种植户发现地里的玉米出现“叶缘黄化”“心叶扭曲”“心叶抽不出来”的情况。原来,一种叫做“玉米顶腐病”的病害正悄然袭击很多地区。玉米顶腐病已成为夏玉米的一种新型病害,主要由土壤中的串珠镰刀菌引发,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危害越发严重。

  症状表现

  田间观察发现,从喇叭口伸出的心叶,叶尖叶缘失绿发黄,有的叶缘变薄呈白色透明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顶部出现褐色腐烂,腐烂部位多沿叶尖边缘向下扩展。发病早、发病重的植株顶部叶片紧裹粘连在一起,呈“笋尖”状,易发生腐烂,雄穗无法伸出。据有关资料报道,玉米顶腐病症状复杂多样化,其它症状如下:

  1. 叶缘缺刻型

  感病叶片的基部或边缘出现刀切状缺刻,严重时1个叶片的半边或者全叶脱落,只留下叶片中脉以及中脉上残留的少量叶肉组织。

  2. 叶片枯死型

  叶片基部边缘褐色腐烂,叶片有时呈撕裂状、或断叶状,严重时顶部4~5叶的叶尖或全叶枯死。

  3. 叶鞘、茎秆腐烂型

  穗位节的叶片基部变褐色腐烂的病株,在叶鞘和茎秆髓部也出现腐烂,茎部可见内部维管束和茎节出现褐色病点或短条状变色,刮风时容易折倒。

  4. 弯头型

  穗位节叶基和茎部发病发黄,叶鞘茎秆组织软化,植株顶端向一侧倾斜。

  5. 败育型或空秆型

  感病轻的植株可抽穗结实,但果穗小、结籽少;严重的雌、雄穗败育、畸形而不能抽穗,或形成空秆。

  防治方法

  1. 充分利用晴好天气

  加快铲趟进度,排湿提温,消灭杂草,以提高秧苗质量,增强抗病能力。

  2. 及时追肥

  玉米生育进程进入大喇叭口期,要迅速对玉米进行追施氮肥。同时,要做好叶面喷施微肥工作。

  3. 药剂防治

  做到早发现、早用药。对发病地块可用广谱杀菌剂进行防治。施药重点要对准病株心叶,发病株应适当增加药液量,根据发病情况防治1~2次。

  4. 剪叶促穗

  对玉米心叶已扭曲腐烂的较重病株,在药剂防治同时,可用剪刀剪去包裹雄穗以上的叶片,以利于雄穗的正常吐穗,并将剪下的病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

  02玉米粘虫

  近两年,华北、东北都遭遇了罕见的玉米粘虫危害,900多万亩农田遭受玉米粘虫啃食,6龄以上的玉米粘虫幼虫三天就可以把玉米叶片吃光,直接造成玉米80%的减产,甚至是绝收。当下又到了玉米粘虫爆发期,赶快做好防治工作吧!

  症状表现

  玉米粘虫又叫行军虫,主要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症状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

  1~2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

  3龄以上幼虫危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刻。暴食时,可吃光叶片。

  严重时将玉米叶片吃光,只剩叶脉,造成大量减产,甚至绝收。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 清除田间小麦秸秆,以杀死潜伏在秆内的虫蛹。合理轮作,不宜连作,浅耕灭茬,减少成虫基数。

  2. 采、诱卵。在粘虫产卵期间,根据成虫的产卵特点,在田间连续诱卵或摘除卵块,可明显减少卵量、幼虫数量。

  3. 人工捕杀及中耕除草消灭幼虫。在粘虫幼虫发生期,可利用中耕除草将杂草及幼虫翻于土下,杀死幼虫。

  二、生物防治

  1. 保护和利用天敌:粘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对粘虫的发生有一定的自然控制作用,如蛙类、鸟类、蝙蝠、蜘蛛、捕食性昆虫、寄生蜂等。

  2. 应用生物农药白僵菌防治,可显著减轻为害。

  三、物理防治

  成虫发生期间在田间插上直径为5厘米的草把,每隔10米插一把,每天早晨用塑料袋子将草把套住,捕杀潜伏在草把中的黏虫蛾子。还可在田间设置糖醋液诱杀成虫,盆距约500米。糖醋液的配制:红糖1.5份,食用醋2份,白酒0.5份,水1份,再加适量的敌百虫或其它杀虫剂即可。

  四、药剂防治

  1.拌毒饵诱杀法。贴茬播种的夏玉米田可亩用90%敌百虫200克,拌炒麸皮或炒棉仁饼10公斤,傍晚顺玉米行撒施进行诱杀防治。

  2. 喷雾防治可用2.5%功夫乳油3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上述药剂任选一种,每亩喷药液量40~50公斤。虫龄大时要适当加大用药量、喷水量。喷药时间最好选在早晨或傍晚,以提高防效。

 

  03玉米螟

  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

  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

  雌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子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子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子粒,造成严重减产。

  防治方法

  1. 生物防治

  可以利用玉米螟的天敌——赤眼蜂,赤眼蜂在消灭玉米螟方面有很显著的作用,并且成本低。在玉米螟产卵的始期、盛期末期分别放蜂,每666.7平方米放蜂1万-3万个,设2-4个放蜂点。用玉米叶把卵卡卷起来,卵卡高度距地面1米为宜。

  2. 药剂防治

  用苏云金杆菌(Bt)或白僵菌颗粒剂。具体防治方法每亩用2000国际单位/微升Bt200-250克,或用90-100亿孢子/克的白僵菌粉250克,拌5公斤细沙制成颗粒剂,每株投2克;或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瓶2-3亩,每株投15-20粒;或14%杀虫双颗粒剂每亩2000克,每株0.5-1克,均匀地投入玉米的喇叭口内。对玉米植株较矮的田块,还可采用25%杀虫双水剂每亩250毫升或20%三唑磷100毫升/亩或10%醚菊酯40-50克/亩,兑水15公斤喷雾。

  文章综合来源:农财网种业宝典、中国农业推广网、龙池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医生资讯、农资十万个为什么、农博士、领先作物科学、北京晨报

  版权声明:本文已注明来源,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编辑: 孔明
关键词: 白僵菌;捕食性;农业防治;追施氮肥;生育进程

玉米心叶扭曲、惊现一排小洞……难道是新病虫害?看看咋防治,别大意了!

近期,各地的天气变化多端,南方高温和台风,北方干旱和低温,引来了玉米种植的虫害高发期。严重时将玉米叶片吃光,只剩叶脉,造成大量减产,甚至绝收。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