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当土地流转“遇上”互联网

2017-07-23 12:20:00来源:人民日报

  当土地流转“遇上”互联网

  ——来自湖南省汉寿县的调查

  本报记者 颜 珂 

  在外做生意小有积累之后,55岁的杨宏好决定回家,当一个种粮大户。可尴尬的是,当他回到安徽芜湖老家,却发现周边已没有足够规模的土地可供耕种。

  杨宏好最终还是如愿,地点却换成了千里之外的湖南。在湖南省汉寿县岩汪湖镇金盆岭村,他一口气承包了700亩耕地种植水稻。

  帮他牵线的并非亲友,而是一家名叫土流网的互联网公司。过去的7年多时间里,超过1亿亩的农村土地经营权在这家公司的互联网平台上实现了流转。

  当传统观念中的土地流转仍只停留在临近周边的地域范围时,更大空间内的土地资源配置已在互联网上蓬勃发展,不仅如此,当土地流转“遇上”互联网,一些奇妙的“化学反应”也正悄然发生。

  弥合土地流转的信息鸿沟

  杨宏好的决定看似大胆,其实经过了多方考量。

  汉寿地处洞庭湖区,与芜湖气候条件相近,灌溉条件也不错,对于熟识水稻种植的杨宏好来说,技术上不存在什么难度。他所流转的700亩水田,来自当地一位种粮大户的二次流转,无需再同当地农户过多接洽,这也给他省下了不少精力。同样具有诱惑力的是租金,每亩每年530元。在他的老家,每亩租金一年大约在650元到700元之间。

  “都是种水稻,到哪儿不一样?”杨宏好说。

  话虽说得轻松,但若没有互联网上的信息,很难想象一位安徽农民会跑到湖南来种地。囿于信息传播的局限,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土地流转,其流转半径基本都在县域之内。这也正是土流网CEO(首席执行官)伍勇尝试“互联网+土地流转”的初衷所在。“最开始,就是想解决土地流转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伍勇说。

  这位来自湖南省隆回县的80后,早在读书时期就帮父亲在网上卖起了当地的特产金银花。后来,农村土地流转兴起,他留心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从几块钱到上百块,即使条件相差不太多的土地,流转价格却相差巨大。“这说明土地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在他看来,问题出在信息不对称上。

  2008年,伍勇决心一试,利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弥合土地流转的信息鸿沟。

  最初的试验地点在成都,收集土地信息全靠自己跑,一开始还常常被误解:“你们这是要倒卖土地吗?”伍勇只得反复解释,只是为土地流转搭建一个服务平台。

  2009年6月,这个取名“土流网”的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不过8年时间,其迸发的活力令人惊诧:在土流网上挂牌的土地流转面积从最初的零星少数,已发展至今天的3.5亿亩,其中,交易面积10015万亩,注册会员近95万。

  进入土流网主页,就等于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土地流转信息集散地——业务涵盖国内所有省份,从耕地到林地,甚至农村厂房,海量的土地流转信息可供选择;每一块土地都标明着具体位置、规模大小、规划用途,还有实地照片;访问者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精准挑选自己中意的地块。

  土地流转的线上“红娘”

  去年10月,土流网设在汉寿县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正式运营。距今不过8个多月时间,业务经理张波已把汉寿所有行政村“扫”了个遍。

  最基础的工作是找地源信息。哪里的土地有流转需求?张波跟同事们一道,挨村打听核实。信息不断在网上发布,前来看地的客户也多了起来,天南海北,一到汉寿,首先找的就是土流网的服务中心。

  在汉寿县龙潭桥镇莲荷塘村,全村可流转的数千亩土地全部搬到了土流网上。张波跟同事们一道牵线搭桥,促成了600亩的苎麻种植基地、15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目前乡村旅游项目正在洽谈之中。

  “没有土地流转,农村的潜力没法挖,没有信息平台,土地流转成不了规模。”村支书余孝前,本就盼着利用村里山水俱佳的生态优势发展产业,眼下,目标正在迫近。

  从正式运营至今,汉寿县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已促成7笔流转交易。“我们就是土地流转的线上‘红娘’。”这个比喻,至今仍是张波用得最多的自我介绍。

  尽管互联网上无界限,但让承租人跑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搞土地流转,多少会有些许顾虑。2012年开始,土流网成立线下流转中心,开始了线上线下同时发力。流转服务中心聘请当地有声望、懂农业的人加入,成为土流网设在广大农村的座座“基站”。

  这种线下的布局甚至催生了一个新的热门职业——土地经纪人,他们活跃在土地流转的一线,为土流网提供基础的地源信息。据统计,截至目前,土流网在全国布局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已达292家,土地经纪人超过1万人。

  其实,土地流转的活儿,政府一直在推动。在汉寿,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县土地流转中心,县农经局的网站上,每天都有土地流转的信息发布。在汉寿县农经局副局长李娟看来,土流网的进驻,用市场化的力量,为当地土地规模化经营按下了快进键,“他们更主动,更专业,也促进了土地流转的规范化。”据统计,2015年,汉寿县土地流转40.35万亩,流转比例为43.64%,截至目前,土地流转规模已攀升至48.67万亩,流转率提升了大约9个百分点。

  推动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汉寿县蒋家嘴镇玉佛庵村的养殖大户肖新秋,今年鼓足了劲要打场翻身仗。

  肖新秋是当地老牌养殖大户。在玉佛庵村,他承包的800亩水面养鱼已有8年,去年尝试了一把多元化,养了7000只鸭,不想遇上行情低谷,重重摔了一跤。

  “一把亏了38万。”肖新秋的资金链,顿时紧了起来。

  他开始跑银行找贷款,门槛不知迈了多少遍,被告知以他的条件仅能贷到5万元的小额贷款,“太少了,解决不了啥问题。”偶然中看见土流网在汉寿的流转服务中心门店,肖新秋进去一问,事情居然有了转机。

  在土流网的帮助下,肖新秋用水面流转经营权作抵押,拿到了40万元的授信。这笔钱成了他今年养鱼的启动资金,“听说今年鱼价比去年高了不少,应该可以把去年的损失补回来。”

  肖新秋赶上了好机遇。汉寿是湖南省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试点县,去年9月,又开始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银行+担保+土流网”模式。

  “土流网的加入,解决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配套服务问题。”中国邮储银行汉寿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土流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评估,土流网可综合参考近期同类市场交易动态数据及相关价格,同时针对土地地理位置、交通便捷性、土地平整度、酸碱度及周边配套设施等方面确定评估价值;二是处置,土流网拥有全国性网络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平台,使得流转信息发布更广,大大促进流转处置成功率的提升。

  事实上,这两点均是眼下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难点所在。根据土流网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土流网参与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发放余额已达8000万元。伍勇认为:“在推动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方面,我们提供了市场化的解决方案。”从长远看,凭借多年积累的大数据和土地经营权的“变现”优势,“互联网+土地流转”的发展模式充满无限可能。

编辑: 孔明
关键词: 土地流转;蒋家嘴;互联网公司;土地信息;汉寿县

当土地流转“遇上”互联网

2008年,伍勇决心一试,利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弥合土地流转的信息鸿沟。”从长远看,凭借多年积累的大数据和土地经营权的“变现”优势,“互联网+土地流转”的发展模式充满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