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农村成毒品新“根据地”!兄弟,这东西又要钱又要命啊!

2017-06-27 16:18:00来源:中国乡村之声

  6月26日是第30个国际禁毒日。在人们的意识里,毒品都是城里人,而且是有钱人的“专利”,这种烧钱消费,似乎也只有这些富豪能够承受的起。可是如今,这种现象发生了变化。在一些乡村,一些家庭贫困的人们正在向吸食毒品靠拢,甚至已经成了毒品的俘虏。

  毒品向农村渗透的消息也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视线

 

 

  根据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2017中国禁毒报告》显示,在全国现有250.5万名吸毒人员,除去无业人员之外,早在2015年,农民吸毒人数已占比17.3%。从近两年实际情况来看,农民吸毒人数有增无减。

  肆意扩张,农村成毒品新的“根据地”

  随着城乡流动性增强,城市的吸毒、贩毒分子也盯上了农村这块“肥肉”: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村人,觉得消费毒品是时尚;农村文化生活贫乏,一些青年很容易上当受骗,农村打击毒品犯罪比城市更难,这无形中给吸毒贩毒者提供了更多空间。

  一、对毒品危害的宣传不到位。毒品宣传一直是我国十分注重的工作,但是这些宣传仅仅限于传统毒品的宣传。毒品的种类包括鸦片、海洛因、冰毒、摇头丸、K粉、可卡因等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和精神药品,很多毒品,农民闻所未闻,缺少警惕,继而走上吸毒的道路。

  二、法治的不均衡。对于毒品的打击和治理,存在着城市严格,乡村宽松的现象。再加上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他们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毒品,也将农村作为贩毒和吸毒的根据地,这就导致毒品下乡成为令人忧心的现象,

  三、文化的缺位。毒品下乡还有一个原因,是乡村文化的缺位,一些地方不仅缺少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常年也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导致很多人百无聊赖,尤其是在农闲时节,很多人更是无所事事,这就给毒品下乡以可乘之机,一些人正是看准了这个时机,在农村从事毒品犯罪行为,引诱、误导群众吸食毒品。

 

  农村警力分散,群众举报意愿不强

  一些新型毒品的制造窝点大多选择在农村,给当地的吸贩毒人员提供了便利外,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为农村的毒品交易提供了平台。甚至在某些农村地区获取毒品相当容易,“打个电话,半个小时就有人送到,比外卖软件还快。”而选择在农村这样偏远的地方进行毒品制贩和交易,更加不容易引起重视,不容易被缉毒人员盯上。

  毒贩子就是看中了农村地区禁毒力量薄弱,警力分散,不易被盯上。他们选择麻将馆、农家乐,住户家中进行毒品交易,如果不是村民举报,警方是很难发现的。还有一些农民贪图小恩小惠,贩毒人员每月给农民500~1000元不等的房租租他的房子,在其中从事隐蔽的毒品交易,农民收钱后就缄口不言。

  而由于农村居民观念传统,很多家长知道孩子染上毒品后,觉得丢人,不愿意将孩子送去强制戒毒所戒毒,甚至在统计吸毒人员时,这些家长也刻意隐瞒孩子吸毒的事实,一些原本该被送去强制戒毒、还有希望戒掉毒瘾的年轻人,因为没有及时戒毒,而最终成为深度染毒的瘾君子。据了解,如今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与实际的吸毒人员数量相差很大,各种“隐性”吸毒人员数量不少。

  现在农村的禁毒工作,主要是靠群众举报。比如有村民在家种罂粟花,群众要是不举报警方是很难发现的。当下首要做的是农村加大禁毒宣传,让村民们知道哪些是毒品,以及毒品的危害。

 

 

  “乌烟瘴气”的环境,美丽农村不要!

  吸毒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12个字。

  (1)吸毒对个人的危害:吸毒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加速死亡。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吸毒引发自残、自杀等行为。吸毒容易感染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2)吸毒对家庭的危害:吸毒给家庭成造成巨大的精神摧残。吸毒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吸毒贻害后代。

  (3)吸毒对社会的危害:吸毒诱发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吸毒者在耗尽个人和家庭钱财后就会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进行以贩养吸、贪污、诈骗、盗窃、抢劫、凶杀等犯罪活动。

  我们不能让这样的“坏东西”污染我们的乡村。要想远离毒品侵害,更需要“警方+村民”的配合!增强基层警力配备,维护好乡村治安和稳定。村民自身,要正确认识毒品危害,不为毒贩提供制毒场所;不沾染毒品;不怂恿他人参与吸毒;更不能充当吸毒者的“保护伞”!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编辑: 孔明
关键词: 根据地;农村居民;毒品交易;农村人;毒品的危害

农村成毒品新“根据地”!兄弟,这东西又要钱又要命啊!

毒品的种类包括鸦片、海洛因、冰毒、摇头丸、K粉、可卡因等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和精神药品,很多毒品,农民闻所未闻,缺少警惕,继而走上吸毒的道路。吸毒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12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