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广东科研育种跳出传统作坊模式:以权益比例清晰为激励

2017-06-19 14:59:00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以权益比例清晰为激励——

  广东科研育种跳出传统作坊模式

  ▼案例一

  【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搭建商业化育种体系,成果转化促进再创新

  图为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的优质高抗水稻新品种“华航31号”

  近期成果:

  2016年4月6日1时38分,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升空,在轨道上利用太空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完成了19项科学实验。“实践十号”上,同时搭载了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38份材料、共计987克干种子及组培苗。作为广东省最早开展植(作)物航天育种研究的单位,中心也是国内唯一从事植物航天诱变育种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陈芃辰方玮

  ▼案例二

  【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技术入股加市场化运作,共同助推成果转化应用

  图为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培育的香蕉新品种

  近期成果:

  香蕉枯萎病自1993年在广东广州市蕉园被首次发现以来迅速传播。而今年2月份,来自惠州市龙门县的蕉农杜锦龙着实火了一把,他在香蕉枯萎病重灾区种植的100多亩香蕉竟无一株感染。杜锦龙的“神奇”源自新品种——“中蕉9号”,该品种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选育。去年12月,“中蕉9号”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意见为“该品种田间表现高抗香蕉枯萎病,适宜在广东省香蕉产区种植,在枯萎病严重地区可作为巴西蕉等主栽品种的替代品种”。李金玺

  ●二八原则:让科研人员不跨红线权益明晰

  ●育种模式:从“一棒子”干到底到全链条上各司其职

  ●技术入股:品种转让不再做“一锤子买卖”

  本报记者王澎

  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一家依托华南农业大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质、抗逆”为特色,通过航天诱变、分子生物技术和传统技术相结合,定向培育优质、抗逆、高产植物新品种和特异新种质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平台。近年来,该中心相继将杂交墨兰、杂交兰等技术转让给企业,推动了广东商业化育种发展。

  “在华南农大和中心里,团队观念深入人心,育种家取得的科研成果转化后,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科研人员和辅助人员以及工人助理等也能享受到收益。”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家航天育种中心主任陈志强说,“华南农业大学对整个学校全方位的科技成果转化一视同仁,‘二八分原则’全面覆盖各个科研环节以及基础工作人员服务人员。”

  科技成果转化后的收益,20%给院校两级(学校占5%,学院占15%),用作科研管理费用,80%中的30%(即24%)作为中心的科研再投入,剩下的56%打入中心员工福利的大盘子中去;每年年终根据每位科研人员的贡献评出不同等级进行分配科研成果的转化收益。这就是陈志强口中的“二八原则”。

  如此一来,将权益放入制度的笼子中,科研团队在不跨过红线的基础上有较高的自主权。无论是从事基础性公益性研究,还是从事商业化育种,科研人员都可以享受到权益分配,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编辑: 孔明
关键词: 科研人员;科研育种;育种研究;育种技术;科研团队

广东科研育种跳出传统作坊模式:以权益比例清晰为激励

在陈志强看来,“二八原则”的顺利实施得益于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搭建的现代化科研育种体系,中心科研涵盖了育种技术研究→种质资源(亲本)创建→新品种(选)培育→品种示范推广的全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