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踩准产业鼓点 奏响幸福“进行曲”——永平县博南镇花桥村产业扶贫侧记

2017-06-01 15:36:00来源:大理日报

  盛夏,永平天蓝水清,绿树葱茏。徜徉于博南镇花桥村,新产业、小业主、大事业款款走来,幸福的味道浸润心田。

  红梨攒下“小银行”

  “县财政局免费提供苗木,还从外面请来老师教我们技术。以后在地里一边下点苦力施肥薅锄,一边动点脑子卖梨数票子,肯定是件好事情。”望着红梨花儿朵朵绽放,杨习斌憧憬着未来。

  43岁的杨习斌是花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四个月前,医了10年之久的老爸因糖尿病、脑梗离开了人世。眼下,他和初中毕业的大儿子早出晚归管护10亩红梨。他说,红梨是全家的希望,有了它,身体不好做不了重活的媳妇就可以松口气,自己也不会再为二儿子的一副近视眼镜而发愁。

  夏风吹来,红梨摇曳。哦,这棵开花了!那棵,那棵也开了!杨习斌别着剪子,提着小锄头,东挖西剪,快乐得像个孩子。“杨队长,杨队长,你们快过来看看,这棵结啦。”听到喊声,前来查看扶贫成效的永平县财政局长何正坤和永平县国资公司总经理、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杨本林聚拢了过来。

  “现在,村里种红梨的农户有90家,像我一样是建档立卡户的有25家。我们全村总共种了310亩。村支书、村主任和工作队长对这台事情非常认真,大会小会都在讲:‘红梨开始陆陆续续挂果,大家要像喂养自己的娃娃一样养好红梨。再过二、三年,你们早上摘好,商家晚上就拉走。’嗨,这种日子实在太有奔头了。”

  合作端起“金饭碗”

  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吴德灿面前提起冬瑞生猪养殖合作社,他历来声气最旺的两句话是:“合作社教会了我们养猪。有了合作社,我们的猪不愁养不愁卖。”

  冬瑞生猪养殖合作社,由当地致富能手吴家花组织发起,2012年11月成立。5年来,靠20万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实现脱胎换骨的蜕变。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合作社将全村71户建档立卡户吸收为社员,并无偿提供两头能繁母猪和养殖技术。

  “每头母猪一年下两窝,两窝十五、六头小猪,一般情况下都能卖七、八千块,价格好的话,会卖到八、九千块。两头母猪一年还是会苦给我一万多块钱,如果再加上卖牛钱,票子就更多了。”看着活蹦乱跳的小猪,吴德灿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白墙蓝顶的养殖房前后,有树、有花、有草。标准化建设的圈舍,干净、通风。680头公猪、母猪、大猪、小猪分群安居在一个个“包间”里。“除了这些集中养殖的,我们还有620头散养在社员家里。”合作社理事长杨冬瑞说,统一供种、统一服务、统一收购模式,深受社员欢迎。

  “不好意思,我先打个岔。”一直在旁边洗耳恭听的村党总支书记陈军,如数家珍般说起合作社:成立之初社员不到30户,现在有105户。社员以现金和牲畜形式入股,2016年合作社生猪养殖规模达到2300多头,出栏2000多头,14户建档立卡户顺利脱贫。今年,合作社进一步强化了与神农集团的互联互通,巩固好14家农户脱贫成果的同时,必须确保其他57户脱贫。

  产业扶贫的最高境界是引路。今年5月,一个短期脱贫与长远致富标本兼治的新目标出炉:永平县财政局、花桥村“两委”、冬瑞生猪养殖合作社三方同心同向,与神农集团同频共振,组建一个“放心肉店”,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让7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稳稳地端好生猪养殖这碗饭!

编辑: 孔明
关键词: 合作社;红梨;生猪养殖;永平县;母猪

踩准产业鼓点 奏响幸福“进行曲”——永平县博南镇花桥村产业扶贫侧记

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吴德灿面前提起冬瑞生猪养殖合作社,他历来声气最旺的两句话是:“合作社教会了我们养猪。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合作社将全村71户建档立卡户吸收为社员,并无偿提供两头能繁母猪和养殖技术。